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并实施每个学生的学业文件夹的时候,我就想法设法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努力更加有意义。
几个阶段下来,从学生的学业文件夹中我提取了很多信息,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最终我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预期,对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参与到反馈过程中来。
整个实施过程最核心的就是如何确定学习目标。
每节课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前我都会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己决定你想达到基本目标还是更高目标,或者需要获得谁的帮助来完成学习,达到自己心中能够胜任的层次。
一般我都会把目标预期为这样三类:
一类是更高目标,作为学生最优秀作品的收集;
第二类是基本目标,作为学生基本目标完成能力的评定;
第三类是援助目标,班级中能力稍差的学生往往独自无法完成作业,需要通过同伴或老师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呈现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业情况,来证明学生的能力是否有进步。
这样持续性的实施最大的好处就是,这并不是在评价学生的成果或是给他们打分,而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否增长,以及是否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业文件夹的真实度。
2.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全8册涵盖了非常多的知识,如移动通信技术、视频音频点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等。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广泛,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点。
所以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开放性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的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启发,又是一种提高。
设计开放式作业,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转变作业观念,课堂无差生,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只要能体现学生性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并能围绕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如在《精彩屏保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知道屏保中可以添加文本、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最后能自己独立制作一个屏保作业。
对于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型来说,适当运用开放式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作业,而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
笔者在教学预设的时候考虑到上课期间正是“圣诞节”的时机,是否引入节日的氛围到课堂中,把课堂进行适当的开放。
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引入环节欣赏屏保来创设节日气氛,体验节日快乐,提升学习的情感,到新知教学探究屏保的制作,然后在实践环节中添加自己的情感成分进行独立创作,最后评价阶段互相进行欣赏作品并利用自己制作的屏保互赠节日的祝福。
无论从制作的效果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双赢。
又如一位老师在Powerpoint软件《个人名片制作》内容教学的时候,引用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名片作为范例,层层分解名片中的元素,包括学生熟知的制作背景、艺术字标题、文本文字设计等,又包含了本课中的一些新知识点。
通过分析、讲解、实践体现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开放原则。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不囿于束缚。
像这些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作业要具有“活”的特性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操作与实践,否则即使精通理论知识,看到的计算机也仅仅是一堆物理装置,而不能作为学习和应用的工具。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会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最终应用,即将信息技术内化,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如六年级拼地砖可以联系到家庭的装修设计等较为复杂的工程,让作业表现为现实的模拟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实现对信息技术进行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同时学生也最容易体验到成功。
这样的学习和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容易和其他学科整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科课程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还可以发现诸多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
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
4.组合多种作业,互为补充,融成作业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编排大致都是以一个单元为阶段进行学习,所以在作业的安排上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当堂作业可以看成是即时性作业;
一周作业可以看成是宽时性作业;
每一单元的作业可以看成是阶段性作业。
三种作业形式相比较,孰优孰劣,很难一下子断言,因为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段,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让学生受到不同侧面的能力训练,所以它们各有长短,这三类作业的特点,可以列表作简略比较:
表1
三类作业分析表
即时性作业
宽时性作业
阶段性作业
1.作业编制
教师
以教师为主
主要由教师在整体计划、环节指导,学生比较自主。
2.布置时间
课内
课前或课后
3.作业目标
巩固当课课堂教学效果
一周内知识的巩固
专题、综合型的能力训练
4.作业过程
复习-模仿-迁移
复习-整理
检索-整理
5.作业方式
以个体完成为主
主要以个体为主,有时可以辅以群体讨论
主要以个体为主,有时可以辅以群体协同完成
6.思维类型
以模仿思维为主
由模仿思维过渡到生成性思维并向创造性思维转化
以创造性思维为主
7.答案形式
一般根据教材的表述为主要形式,性于比较封闭
半开放
开放
8.评价方式
以分数、等级评定,以教师评定为主
可用可不用符号评定,师生共同参与
群体评价为主
9.学习中的作用
起到巩固知识、起积累基础的作用
迁移知识,起转化、提升作用
运用知识、逐步学会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
三种作业模式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业不是单项性的,往往是组合的、系列的,在作业过程、完成方式、题型上都要考虑到人性化,基本上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完成,但教师在整体计划和环节指导上承担很重要的责任。
但要注意的是三项作业一定要组合进行,多数老师非常重视阶段作业,在重视阶段作业的同时,也要精心编制即时性作业、宽时性作业,因为后者是“基础”和“转化”。
事实证明,凡是即时性作业质量高的,完成自觉性强的,其思维方向比较正确,基础知识比较牢固,语言表达比较流畅;
凡是宽时性作业比较好的,其迁移能力、综合能力、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都比较强,对高质量地完成阶段作业起到铺垫作用。
三、有效管理学生作业的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不难听到老师们的心声:
在教学中我们布置一定量的作业给学生,但在收作业的时候却很烦恼,我们用U盘、邮件,还是其他的作业系统呢?
无论用哪种方法,我们都很难收齐所有的作业,追学生交作业更是难上加难。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管理真是一个大问题,每节课都有许多学生找不到前面的作业,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把作业存在哪个文件里了,有些是被别的孩子删除了,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任何效果,真是没办法啊呀。
作业好不容易收齐了,却发现很多作业是一样的,学生只是把别人的作业复制了一份,直接影响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虽然我们可以用严格的纪律来实现管理,但仍然会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很多的麻烦。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需要一个能有效管理学生作业的系统,以解决教师收取作业、管理作业的问题。
信息技术老师经常会用到的作业收发方式:
A.将作业存在U盘上交;
这种方法方便携带、但教师查看速度慢、易损坏;
教师要冒着U盘病毒的风险把学生的作业一份一份复制下来,看着一大堆的U盘,你还敢经常布置作业吗?
B.存放到一个共享目录内。
这种方法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但却存在一个更致命的缺点:
学生可以随意查看、更改和删除其它同学的作业,造成大量如抄袭作业、恶意删除或修改其他同学作业的事情发生。
班上有一个恶作剧学生,教师就会很头疼。
C.利用电子邮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远程交作业,但问题也很多,较大的文件不能上交。
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用电子邮件,邮件传输速度慢、经常丢失邮件,教师查看作业也很难,若以附件形式上交就更麻烦。
使用过以上方法的教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想,收取学生的电子作业真的很麻烦,都希望有更好的作业收发管理系统,解决教师遇到的难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实践利用serv-u和虚拟磁盘映射NetDrive的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作业的收发管理。
Serv-UFTP是目前各学校中作业收交的主要方法与工具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深受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
但由于软件本身没有批量帐户管理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业收交的灵活性与实际应用问题。
利用自主开发的Serv-U帐户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实现FTP帐户的批量管理功能,特别适合为班级中每个学生建立FTP帐号。
操作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定义帐户前缀、起始帐户、结束帐户、初始密码,用户目录等就可以为大批学生快速建立FTP作业帐户。
建立帐户后,然后在制作操作系统的时候把NetDrive网络磁盘映射集成到系统中,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帐号名与密码,就可以登录NetDrive,操作方法与使用本地磁盘一样。
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写入与读取数据,从此收交作业不再麻烦,作业的安全性也有了保障,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此方法非常有效,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作业的管理效率。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
每周一课时的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是在不断往上提升的。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有用的教学素材与信息,比如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会构成最终的评价结果,虽然你上交了不完善的作品但并不影响最终的评定。
其次,学生每次把作业放入学业文件夹都付出了特别的努力,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作业的收集是有意义有而不是随机的,学业文件夹里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
所以学生上交的每一件作业都要标注上日期与规范的文件名,因为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便于进行汇总。
四、运用合理的作业评价指标
信息技术学科作业评价和其他学科作业评价相比,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它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求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
所以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制定出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以客观反映有关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尝试的一些方法:
尝试1:
用指标和等级评价学生作业
评价学生作业成绩的因素可以划分为这样几类:
如平时课堂作业、电子作品集、期中阶段作业、期末阶段作业),每类又有相应的评价权重(如平时课堂作业占30%、电子作品集占20%、期中阶段作业占20%、期末阶段作业点30%)和评价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
如评价某位学生的某个作业成绩,评价指标为:
作品的思想性、作品的色彩构思是否反映了主题、表现的媒体是否运用恰当、作品的主题是否清晰、作品的创新性如何、版面设计是否合理、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判断评价等级有优(100~90)、良(89~75)、一般(74~60)、差(59~0)4个等级,具体见表2
表2
作业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
权重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
良
一般
差
10%
作品的思想性
92
作品的色彩构思是否反映了主题
88
表现的媒体是否运用恰当
85
20%
作品的主题是否清晰
95
作品的创新性如何
70
版面设计是否合理
作品的艺术性
80
体现出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0
由此得出这位学生本次作业的分数为:
9.2+8.8+8.5+19+7+8.5+8+18=87(良)。
尝试2:
用A、B、C制评价标准评价学生作业
A、B、C制评分标准,即当学生作业完成认真或作业完全正确(针对选择、填空等基础题)时,就能得到A;
当作业完成质量一般时,给予B;
当作业不上交或是完成不认真时,则给予C。
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若出现了一个C,则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扣除一个A(如果没有得到过A的,则保留C的个数);
若得到B的个数累计到2个时,则可以增加一个A,同时消掉这2个B。
例如,在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平时课堂作业的比重占30%,即30分。
而在这30分中,有基础分(每个学生的基础分都一样)和作业质量分(根据学生这一学期作业中得到的A、B、C的情况而定)。
其中基础分计算公式:
基础分=30-本学期的作业次数,以某年级一学期15次作业为例,基础分=30-15=15分。
作业质量分则是:
得1个A加1分。
若一位学生最后的作业成绩为(以15次作业计算):
作业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成绩
B
A
C
在这一学期中,他共获6个A,7个B,2个C,通过换算,最后获得6+7/2-2*1=7个A,1个B,那么他最后的作业质量分就是7分。
这位学生最后所得的平时课堂作业成绩为:
15+7=22分。
笔者借鉴此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使用A、B、C制评价体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能得到更多的A,使期末总评成绩中的平时课堂作业分更高,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上涨,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上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这种评价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不能在“量”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评价结果,这样使学生对于每一次作业的评价结果没能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不知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个档次,只有一个大致的定位。
用指标和等级评价方法和A、B、C制评价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其益处和弊端,我们要取其益而避其弊。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应用与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发现新方法去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本文仅是笔者个人的一些尝试,有待于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共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学法》.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谢琪
2.《教师行动研究》.学林出版社.高耀明、李萍
3.《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浙江大学出版社.茅育青
4.《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高级研修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祝智庭
5.《现代教育新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童富勇
6.《基础教育评价》.吉林教育出版社.王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