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9158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酵分析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ppt

第二章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要求1、掌握采样的原则、步骤、方式以及样品的保存等。

2、掌握样品制备的不同方法和各自的特点.,第一节样品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第二节检验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标准溶液的制备,一、样品的采集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的工作。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采样的要求(遵循原则),采集的样品要均匀,具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采用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采样方法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二、采样步骤,样品采集过程,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混合平均,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分析检验的样品,检验、复检、备查样品,每份0.5Kg,需保留(通常一个月),大量物料,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采样方式1、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物料中抽取部分样品,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的方法。

对被测样品不大了解或检验产品的合格率。

适用,2、系统抽样(代表性取样)根据样品随时间或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进行采样的方法。

已经了解样品检验食品的保质期,适用,3、指定特殊性样品用于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样。

不遵循“均匀采样”原则,四、采样方法1、均匀的固体样品有完整包装的采样数量总件数/2,过程从被检包装的不同部位采样(检样)(随机或系统方式)检样合并、混匀(原始样)四分法平均样(平均样)缩分测定样,无包装的散样划分若干等体积层每层的中心和四角各取少量(检样)合并、混匀(原始样)四分法缩分平均样,双效回转取样管,四分法,固体样品取样法,组成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分别取不同部位的少量样品(检样)混合并捣碎均匀(原始样品)四分法缩分所需数量(分析样)原则:

纵向取样,怎么取?

里外一样吗?

横着?

竖着?

取哪儿啊?

挑大个儿的?

这个?

2、液体样包装体积不太大的确定采样数量抽样打开包装、混合摇匀分取到所需数量,大桶及散装样分层虹吸法每层500ml混匀分取到所需数量,虹吸法,二、检验样品的制备粉碎:

含水少或含油脂少匀浆:

含水多或含油多预干燥:

含水多,含油少脱脂:

含油多,制备方法,三、样品预处理一、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二、预处理的目的三、预处理的要求四、预处理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有机物破坏法使有机物在高温或强氧化条件下破坏,有机物分解成气态逸散,被测元素以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形式释放出来。

应用:

测定金属元素和某些非金属元素(如:

S、P、N等)的预处理。

分类: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原理:

将样品放入坩埚中,置于电炉上加热(炭化),再于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灰分。

灰化温度:

500-600,灰化时间:

4-6h,

(1)干法灰化,灰化助剂:

缩短灰化时间,促进灰化完全,防止有些元素的挥发损失双氧水、硝酸:

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重量氧化镁、碳酸盐、硝酸盐等:

使灰分增重,需做空白试验,操作条件和所用试剂均相同,但无待测试样存在的试验。

经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平均值叫空白值,干法灰化的优点,优点,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空白值低。

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干法灰化的缺点,缺点,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灼烧温度高,造成易挥发元素(如:

Hg、Pb)的损失。

所需时间长。

(2)湿法消化(消解法),原理:

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挥发逸出,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留在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

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消化的优点,优点,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可减少金属元素挥发逸散的损失。

湿法消化的缺点,缺点,试剂消耗较多,必须做空白试验。

消化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需在通风厨中进行。

微波消解技术,原理:

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激活反应能力,加热密闭容器内的试剂和样品,可使制样容器内压力增加,反应温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

特点:

缩短制备时间,控制反应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方法:

浓硝酸、H2O2共热,直至样品液透明。

适用:

任何样品,尤其是高油样品。

2、溶剂抽提法,溶剂抽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溶剂无机溶剂:

水、稀酸、稀碱;有机溶剂:

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等应用:

抽提被测物质或除去干扰物质。

分类:

浸提法和萃取法,

(1)浸提法,浸提法用适当的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又称为“液固萃取法”。

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效果:

符合相似相溶原理;溶剂沸点:

4580;溶解度:

对抽提组分最大;稳定性好。

常用提取方法:

振荡浸渍法、捣碎法、索氏提取法,操作简单,回收率低,回收率高,选择性差,溶剂用量少,回收率高,但操作麻烦。

振荡浸提法,超声提取法,1橡皮塞2索氏抽提筒3虹吸回流管4圆底烧瓶5冷凝管,索氏提取器,例如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弱阳离子化合物),采用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净化可达到去除杂质,提高检测灵敏度、重现性和回收率的效果。

(2)萃取法,萃取法用适当的溶剂将液体样品中的被测组分(或杂质)提取出来,即“液液萃取法”。

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剂与液体样品的溶剂互不相溶且比重不同。

萃取剂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被测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

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

萃取方法:

分液漏斗中进行,4-5次。

3、蒸馏法(挥发分离法),蒸馏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的差异(即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被测组分在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直接加热易炭化或被测组分加热到沸点易分解的物质。

常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装置,4、色层分离法,又称为层析分离法或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经典实验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素:

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根据固定相状态,柱层析法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根据两相状态根据分离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5、化学分离法,

(1)沉淀分离法原理: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常用沉淀剂:

碱性硫酸铜、碱性醋酸铅等。

举例:

测饮料中的糖精钠测定蛋白质氮和非蛋白质氮,

(2)皂化法和磺化法目的:

除去样品中油脂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磺化法:

浓硫酸处理,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皂化法:

原理:

酯+碱-脂肪酸酸或盐+醇常用碱为NaOH或KOH,(3)掩蔽法原理:

向样液中加入掩蔽剂,使干扰成分改变其存在状态(即被掩蔽状态:

仍在溶液中,但失去了干扰作用),从而消除其对被测组分的干扰。

优点:

免去分离操作。

应用:

测定食品中某些元素,6、浓缩法,目的:

提高待测组分的浓度常压浓缩应用: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

浓缩器皿:

蒸发皿、蒸馏装置、旋转蒸发器等。

减压浓缩应用:

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浓缩器皿:

K-D浓缩器(水浴加热+抽气减压),浓缩速度快,被测组分损失少。

四、样品的保存,1、保存目的:

防止样品发生受潮、挥发、风干、变质等现象,确保其成分不发生任何变化。

2、保存方法: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

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

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3、注意事项:

环境清洁干燥、存放样品按日期、批次、编号摆放。

思考题,1,2,采样的步骤是什么?

采样的方法有哪些?

3,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请简述干法灰化和湿法灰化的原理及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