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522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故选D。

3.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辅助性T细胞,②B淋巴细胞,A白细胞介素-2

B.①传入神经元,②肌细胞,A神经递质

C.①胰岛B细胞,②肾小管细胞,A胰岛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该题图反映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图1是产生信息分子(A)的细胞,图2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

在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应向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传递信息。

【详解】A、①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A白细胞介素-2,其作用于靶细胞(②B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传递信息,A正确;

B、①传入神经元向神经中枢传递信息,②肌细胞,向其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应该来自传出神经元,B错误;

C、①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A胰岛素,其作用于靶细胞(②肾小管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传递信息,C正确;

D、①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A甲状腺激素,其反馈作用于靶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文结合模型图,综合考查信息传递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识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等知识,能结合图解作出准确的判断。

4.以豌豆(2n=14)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不育

B.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不同性状

C.豌豆自然条件下为纯种,杂交实验的结果可靠

D.豌豆杂交实验需在开花前对母体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依题文可知,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二倍体的豌豆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其不育,A正确;

B、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B错误;

C、豌豆自然条件下为纯种,自花且闭花传粉,所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C正确;

D、豌豆是两性花,所以杂交实验需在开花前对母体去雄以防自花授粉,D正确。

【点睛】本题文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处理。

5.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乳腺癌细胞(Me),如图表示细胞癌变前后的有关代谢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图2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抑制剂后测得的相关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Me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多于M

B.M对该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

C.抑制剂通过影响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影响细胞代谢

D.推测培养液中酒精含量Me组高于M组

分析题文可知,图1信息是相同时间内Me比M对葡萄糖的摄取数多,图2信息是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抑制剂后,M对葡萄糖的摄取数下降比例多,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识图1可知,相同时间内Me比M对葡萄糖的摄取数多,所以Me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多于M,A正确;

B、识图2可知,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抑制剂后,M对葡萄糖的摄取数下降比例多,由此M对该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B正确;

C、由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所以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抑制剂后抑制剂会影响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细胞代谢,C正确;

D、识图1、2可知,动物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无法推测出培养液中酒精含量Me组高于M组,D错误。

【点睛】本题文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坐标图,通过获取有效信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蚕豆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

B.糖元沉积病Ⅰ型的家系中,女患者的儿子必患病

C.猫叫综合征患者第五号染色体长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

D.从致畸角度出发,畸形胎常在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形成

依题文可知,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需要利用各自致病机理及特点做出判断。

【详解】A、蚕豆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A正确;

B、糖元沉积病Ⅰ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家系中女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患者是由于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所引起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C错误;

D、从致畸角度出发,畸形胎常在受精至着床前后55天形成,D错误。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机理的能力,清楚各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7.Ca2+泵、H+泵、Na+—K+泵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离子泵,既能催化ATP水解又能运输相应的离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a2+泵能逆浓度运输Ca2+

B.H+泵具有酶的功能

C.Na+进入神经细胞时通过Na+—K+泵

D.离子泵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

【答案】C

依题文可知,Ca2+泵等既能催化ATP水解又能运输相应的离子,由此说明Ca2+泵等既具有酶的作用,又有运输离子的功能。

【详解】A、依题文可知,Ca2+泵既能催化ATP水解又能运输相应的离子,所以Ca2+泵能逆浓度运输Ca2+,A正确;

B、H+泵能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酶的功能,B正确;

C、Na+进入神经细胞时通过离子通道,没有通过Na+—K+泵,C错误;

D、离子泵发挥作用时要与相应离子结合,所以其空间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D正确。

故选C。

【点睛】通过本题文,学生需要重点区别运输离子的离子泵和离子通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8.G418是一种抗生素,可通过影响核糖体的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而neo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使G418失效。

下表为G418对不同细胞致死时的最低用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细胞名称

G418浓度(μg/mL)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700~800

植物细胞

10

酵母菌

125~500

 

A.不同真核细胞对G418的敏感度不同

B.G418可有效抑制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

C.G418不干扰neo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D.neo基因可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

【详解】试题分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胞对G418的敏感程度不同,故A正确。

G418能阻断蛋白质的合成,植物细胞的敏感度比较高,因此可以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故C正确。

G418能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会干扰neo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故C错误。

因为neo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G418失活可以作为标记基因,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数据分析能力。

9.下列有关生物技术操作,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B.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种

C.好氧型菌株在培养液中需静置培养,防止培养液沾染试管壁引发污染

D.若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应先用纸巾盖起,再用漂白粉溶液使纸巾湿透,放置适宜时间后清除

依题文可知,有关生物技术的细节:

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不能打开皿盖;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种;

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振荡培养。

【详解】A、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不能打开皿盖,A错误;

B、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种,B错误;

C、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振荡培养,C错误;

D、若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应先用纸巾盖起,再用漂白粉溶液使纸巾湿透,放置适宜时间后清除,D正确。

【点睛】本题文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生物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倒平板的相关注意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能准确判断。

10.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核内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

C.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都是前期的两倍

D.分裂末期,赤道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细胞壁

依题文可知,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各时期有各自的分裂特征,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前期的两倍,DNA不变,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细胞壁,D错误。

【点睛】本题文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学生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11.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活性可用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B.若要探究pH对酶A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

C.若需长期保存酶B,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

D.80℃时A酶的空间结构正常,B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依题图可知,酶A、酶B在最适温度时,其活性最高,在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其活性降低,其中高温导致酶变性失活,低温抑制酶的活性。

【详解】A、酶的活性一般可用相同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A错误;

B、识图可知,A酶的活性在50℃时最高,说明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因此要探究pH对A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最适温度(即50℃)左右,B正确;

C、若需长期保存酶B,应将温度控制在低温条件下,既不会变性失活也有利于保存,C错误;

D、80℃时,高于A酶和B酶的最适温度,二者空间结构均被破坏,D错误。

【点睛】本题文利用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实验的知识,需要学生识记酶的特性,关键是理解温度、pH等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

12.某小组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铁皮石斛,为研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蔗糖和水各自的作用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培养条件

加蔗糖

不加蔗糖

正常生长,分化

不生长,死亡

只生长,不分化

A.蔗糖为生长提供能量,光促进细胞分化

B.光为生长提供能量,蔗糖促进细胞分化

C.光照只会影响到光合作用

效率

D.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都不加入蔗糖也可发育成幼苗

依图表可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铁皮石斛时,蔗糖为其生长提供能量,光能促进其细胞分化。

【详解】A、B、识表对比可知,蔗糖能为生长提供能量,光能促进细胞分化,A正确、B错误;

C、D、识表可知,光照会影响到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还能促进细胞分化,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不加入蔗糖,幼苗不生长会死亡,C、D错误。

13.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中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与TATA框结合后催化氢键的形成

B.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段含TATA框

C.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不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

D.TATA框被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小分子

依题文可知,TATA框是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一段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基因转录出RNA,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RNA聚合酶与TATA框结合后催化核糖核苷酸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错误;

B、依题文可知,TATA框是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其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所以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段不含TATA框,B错误;

C、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无法结合RNA聚合酶,会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C错误;

D、依题文可知,TATA框被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小分子,分别是脱氧核糖、磷酸、腺嘌呤和胸腺嘧啶,D正确。

1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过程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B.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

C.细胞凋亡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能够调节细胞的数量

D.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过量的神经细胞全部坏死

本题文需要利用识记的衰老细胞的特征及细胞凋亡的意义做出相应判断。

【详解】A、B、依据衰老的细胞具有的特征可知,细胞衰老过程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A、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能够调节细胞的数量,C正确;

D、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过量的神经细胞会细胞调亡,从而调节细胞的数量,D错误。

15.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如图所示),它进入人体后,在宿主细胞内繁殖产生新的病毒。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入侵到T细胞后,其生命活动所需酶一定由宿主细胞提供

B.HIV进入人体后,寄生的宿主细胞一定能分泌出白细胞介素-2

C.HIV的遗传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碱基A与T的配对情况

D.HIV入侵人体后,人体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一定会一直减少至较低水平

依题文可知,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能特异性入侵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

【详解】A、HIV入侵到T细胞后,其中逆转录酶是来自病毒自身编码的,从而参与其生命活动,A错误;

B、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出白细胞介素-2,B错误;

C、HIV的遗传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有RNA逆转录出DNA,则一定会出现碱基A与T的配对情况,C正确;

D、HIV入侵人体后,人体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一般会先增加后减少至较低水平,D错误。

16.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头叶猴进化而来的,为三个不同物种。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的等位基因

B.三个物种彼此之间可能能相互交配

C.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

D.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依题文可知,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个体的表现型;

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详解】A、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个体的表现型,A错误;

B、由于是三个物种,所以彼此之间不能基因交流,但是可能能相互交配,B正确;

C、出现了三个物种,说明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D正确。

17.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鼠分组

A组

B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乙

A.如果小鼠实验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和结论没有影响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泌抗体

C.实验后B组小鼠体内能找到既能识别抗原甲又能识别抗原乙的淋巴细胞

D.可以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应抗体含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分析】

依题表可知,B组小鼠再次免疫时注射了抗原乙,A组小鼠两次注射都是抗原甲,所以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A组小鼠体内记忆B细胞会快速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更多的抗体,以此相关的免疫调节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如果小鼠实验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则会直接影响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两组小鼠体内抗体的数量,A错误;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但不会分泌抗体,B错误;

C、由于间隔了一段时间,B组小鼠再次注射的是抗原乙,所以实验后B组小鼠体内可能没有了识别抗原甲的淋巴细胞,C错误;

D、可以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应抗体含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D正确。

18.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D.建立农作物—家畜—沼气的小循环,有利于促进物质多级利用

依题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有了沼气池,其是利用沼气池进行废弃物再生产的技术,从而达到物质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详解】A、识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沼气池进行废弃物再生产的开发技术,A错误;

B、识图可知,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B正确;

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C正确;

D、识图可知,建立农作物—家畜—沼气的小循环,有利于促进物质多级利用,D正确。

故选A

19.下列有关遗传学研究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

B.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科学家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DNA失活变性

依题文可知,需要利用识记的有关遗传学研究科学史实来做出相应判断。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是遗传因子及其遗传规律,A错误;

B、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说,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

D、科学家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蛋白质失活变性,D错误。

20.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通常由根运至其他器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生长激素,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主要来自顶芽

B.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C.较高浓度的激素甲可能促进了乙烯的合成

D.较高浓度的激素乙对侧芽的萌动起抑制作用

识图分析,正常情况下植物存在顶端优势时,侧芽部位生长素高于顶芽,当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图中符合这样变化规律的是激素甲生长素。

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升高,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

【详解】A、依题文可知,激素甲应该是生长素,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主要来自顶芽,A错误;

B、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

C、较高浓度的激素甲可能促进了乙烯的合成,增多的乙烯会抑制细胞伸长,C正确;

D、识图可知,较高浓度的激素乙对侧芽的萌动起促进作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侧芽发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这些信息,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21.人的血清白蛋白(HAS)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目前通常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采集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B.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技术直接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C.体外培养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选择雌性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依题文可知,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首先需要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再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牛的受精卵内,然后体外培养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雌性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详解】A、依题文可知,若培育转基因牛,需要采集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A正确;

B、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前,需要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再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B错误;

C、体外培养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再进行移植,C正确;

D、依题文需要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所以选择雌性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D正确。

22.科研人员调查了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

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林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1分析,群落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白桦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

B.据图2分析,水曲柳成熟林和过熟林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