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468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

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

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

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

因此。

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

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

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

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景观的栖息地含义:

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

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

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

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

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

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

栖居的过程实际上和自然的力量和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和人和谐相处的过程。

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

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

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和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

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

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

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

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

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

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和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和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和植物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和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和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

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

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

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

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和土地,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

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

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

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

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

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

“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和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

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

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

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

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和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和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

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

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

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和乡镇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和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和组织。

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

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

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和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和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和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和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

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和整合。

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

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和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3.1.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

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

它融合了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

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和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3.1.4公园和休闲区规划

  公园和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和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和休闲地带。

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

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3.1.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和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

同时在政策规划和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

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和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

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和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3.1.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和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和复兴。

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和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和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和更新。

3.2景观设计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的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

要使景观的发展跨越障碍,实现可持续,则要求景观设计作出相应的拓展,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拓展:

3.2.1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

∙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3.2.2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

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

具体包括: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和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和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3.2.3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

其观念具体包括: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和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3.2.4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和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

其具体包括: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3.2.5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

表现在: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和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和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3.2.6创新技术观

  除了技术直接导致创新景观之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自由广泛传播、交流而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

∙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

∙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

∙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3.2.7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艺术色彩,相应的景观设计观念包括: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和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和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4.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

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4.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

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

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

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

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

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

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

因此,充分考虑使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

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4.1.1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

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

挖湖堆山"

这里要考虑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

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

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的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

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景观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

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

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

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

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

"

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

有人计算,用1:

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

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

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

因此要掌握"

山"

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

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

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

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

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

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4.1.2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

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4.1.3设计手法

  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4.2植被设计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

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

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4.2.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

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

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

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

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

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

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

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

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4.2.2其他事项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和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这不妨称之为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境。

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

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

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

绿"

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

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

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

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

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

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

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

低,但不一定是比"

土"

低。

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城市道路的绿化,和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

4.3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

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

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

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

还有其景观上要求:

组织游览线路;

提供休憩地面。

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

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4.3.1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主要道路。

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

宽7-8米。

  ●次要道路。

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

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

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4.3.2景观道路线型

∙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