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秘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448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的秘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的秘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的秘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的秘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的秘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的秘密.docx

《儿童的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秘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的秘密.docx

儿童的秘密

儿童的秘密

晏悦,果实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市,100048)

摘要:

秘密是人类共有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

秘密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ecretus,意味分离、拆散、隐秘。

这一词源也让我们了解秘密对人与人关系所具有的意义。

[1]秘密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儿童道德人格的形成,还有助于促进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秘密对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儿童的秘密,秘密的类型和特点,秘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

与此同时,加之具体的调查问卷反馈对本文进行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关键词:

儿童;秘密;自我;隐私;成长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从古至今,人类对儿童有着一种错误的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生而具有的本我是一个贮存着各种本能欲望的仓库,这些沸腾的欲望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所以要受到文明的压抑。

在文明的抑制下,代表文明的超我最终捆绑起本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幼小儿童是不具有超我的,他只具有可恶的本我。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主张文明压制儿童的本我,而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给年幼的、需要保

护的儿童戴上了枷锁。

因此,儿童拥有秘密也可能被看做是一种欺骗、不道德的行为。

除此之外,当下社会对儿童秘密的侵犯也比比皆是。

显然,了解儿童的秘密、保护儿童的秘密应成为当下最紧迫的问题,让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也成为了本文的焦点。

二、儿童秘密研究的现状

(一)问卷调查研究现状

儿童秘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有趣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看什么是秘密,秘密究竟有多么的神秘,希望同学们都认真的如实填写下列表格,调查结束之后我们是否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愉悦之感那,所以快来试试吧!

提示:

在其他这个选项后面的括号里写上你心里的答案

1、你平时有记日记的习惯吗?

()

A有B没有

2、有时候你是否突然喜欢一个人静静呆着思考问题或者独自玩耍?

()

A是B否

3、你知道秘密是什么吗?

()

A知道B不知道

4、你觉得每个人都有秘密吗?

()

A有B没有

5、你有秘密吗?

()

A有B没有

6、你觉得秘密是可以说出来的吗?

7、你经常都会和谁分享你的秘密那?

()

A爸爸B妈妈C老师D同学E其他()

8、你愿意跟老师分享你的秘密吗?

A愿意B不愿意

11、你喜欢被人公开揭露秘密吗?

A认真聆听B无动于衷

14、你想知道别人的秘密吗?

A想B你想

15、你愿意聆听别人的秘密吗?

A愿意B不愿意

16、当别人和你分享秘密时,你的感觉如何?

()

A恐惧B不安C内疚D烦躁E其他()

17、当你知道很多人秘密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18、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秘密,你会怎么做那?

答:

19、你觉得秘密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

20、你能分享和我分享一个小秘密吗?

B不能

本问卷到此结束,感谢你们参与其中!

此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某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从中随机选取

100名做调查测试。

结果显示:

39%的学生有平时记日记的习惯;68%的学生有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发呆;83%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秘密;88%的学生对“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一观点持有肯定的态度;87%的学生承认他们有秘密;70%的学生觉得秘密不应该说出来;53%的学生不愿意将秘密与老师分享;而大多数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秘密分享给自己的妈妈和同学,两者比例分别占35%和34%;57%的学生认为和别人分享秘密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当有秘密的时候,50%的学生会感觉不安、22%的学生感觉开心、19%的学生会感觉烦躁、5%的学生会觉得恐惧,还有4%的人会感觉心里内疚;98%的学生不喜欢被人公开揭露秘密;当学生的秘密被发现时,32%的学生会产生不安心理、27%的学生会产生烦躁心理、26%的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4%的学生会产生内疚的心理,剩下11%的学生还有各种其他的心理,例如害羞、气愤、生气、尴尬、不在意、伤心、忐忑、冲动、平静等等;当和别人分享秘密时,92%的学生都希望别人能够认真聆听自己的秘密,而不是无动于衷;52%的学生想知道别人的秘密,48%的学生不想知道别人的秘密;80%的学生愿意聆听别人的秘密;当别人与自己分享时,55%的学生都会感觉开心和激动,19%的学生会感觉不安,14%的学生会感觉内疚,仅有6%的学生会感觉烦躁、恐惧;当学生知道很多人的秘密时,94%的学生会像保险箱一样守住秘密,仅有1%的学生会像传声筒一样把秘密说出去,其余的5%的学生会像回收站一样交换秘密;学生们保守秘密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转移话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把秘密告诉任何人、假装没有秘密、把秘密尽量保守,尽量装的不知道秘密、不提这件事、不会说出去,最好忘了它、守口如瓶、“我”会不靠近“、你一”直保守秘密,像保险箱一样、永远不说、我会不让人家问我这个问题、我会保护好我的秘密,不被人看穿、表现得很自然、避开别人、提高警惕,不露蛛丝马迹、威胁“他,”还有对于学生来说秘密对他们也有着不同的涵义,例如有的学生会说秘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最重要的事、有的学生会说秘密意味着一生、还有的会说秘密意味着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回答,例如秘密意味着信任、很重要,泄露了就完了、意味着长大了、秘密有好有坏、意味着自己的尊严、意味着心上的一块肉、意味着心里想说的、意味着独一无二的宝贝、意味着只有自己能知道的,不能告诉别人、意味着我和别人、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想法、意味着朋友中的友谊、意味着心里的不安、意味着我的朋友是否还愿意跟我交流、意味着“我”的私事、意味着不可告人的事、意味着一个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意味着自己的诚信、意味着自己的希望、意味着自己和别人的机密文件、意味着个人的一点空间、意味着成熟和幼稚、占“我”生命的10%,比较重要、意味着笑点、意味着生命、意味着我的个人主见、意味着自己的小心灵、意味着自己的心理防线、意味着家庭的矛盾,同学之间感情破坏、意味着生活中的一部分,少了它是不行的、意味着一个愿望、意味着一颗原子弹、意味着一件事、意味着活在班里的面子,如果大家都知道了,我是没办法在班上、世界上生存的。

在最后分享秘密的环节我们又能看到很多有关儿童秘密的“秘密”,例如“我把我哥哥的游戏号弄丢了,感觉很愧疚”、“我想没有任何人来烦我”、“别人向我要过(某个东西)来抄,对不起()里的不能告诉你”、“我们最近在收集一些考试用的资料和教具”、“不想让妈妈给我报一个以上的课外班”、“我每次都把别人的名字说错,每个人都会笑我”、“我想要一只小熊”、“我长大相当航天员、”“好,但您不能告诉别人,我想考一个好学校,像您一样当名老师”、“我最最好的朋友只有两个人”、“我一直没背英语课文”、“我的秘密是:

我很讨厌英语老师和科学老师”、“有时候我非常喜欢有点言情的动漫”、“我背着妈妈买了很多东西”、“有一次把水洒到了床上,自己弄干净了,没有告诉妈妈”、“我长大要当军人、”“我十分喜欢小区的流浪狗、想带回家去养”、“我就是玩电脑的“宅男、”“”我喜欢我们班第五组第二个”、“我进过男WC”“、我讨厌一个背叛过自己的朋友”、“我很胆小、”“我知道很多朋友的秘密,但我不能说!

”、“我不喜欢跳舞”、“我在家不小心把电视泡了”、“我讨厌我妈妈,因为她经常打我、骂我,不过不是绝对的”、“我有两个对我来说十分珍贵的东西,它们陪我一起一共三年了,是小虎和小小龙”、“我是个女孩,性格却像个男孩,而且不喜欢和女生玩”、“我不小心把妈妈的东西打破了”、“我最讨厌考试”“我进过女WC”“我的游戏密码1234567890”等等,有的学生则拒绝分享秘密,直接回答“不好”“不可能”“暂时不想告诉你”或者“不好,告

诉了就不是秘密了”等等

研究中虽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还是印证了国内有关“儿童的秘密”研究工作者所得出的结论。

(二)国内有关“儿童秘密”的研究现状

1、对儿童秘密概念的研究:

儿童秘密起源于自我意识的萌发。

秘密是对内心的意识体验,“意识到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知道隐藏什么,有隐藏、掩盖、掩饰、隐瞒、保护的意识”。

[2]周晓静和陈秀君在《没有秘密长不大》这篇文章中根据“心理诞生出现的过程包括分离和个别化。

分离指的是逐渐同母亲、别人、外部世界脱离分开;个别化指的是成为独立的个人的过程。

”[3]以及“秘密不是某个内部的东西,而是与他人相关的东西。

没有相关性就不会有秘密。

”[4]出发得出秘密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王海英在《走近儿童的秘密——儿童秘密引发的教育思考》中提出秘密的涵义。

秘密是人际关系的中介,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

而且她还提出儿童的秘密因其不同的年龄阶段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对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而言,生活中没有秘密,他们更多是一种开放的状态。

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如六七岁左右,则开始在人际交往中构建起自己的秘密,体验到秘密所带来的神奇的分割力。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儿童来说,秘密的内涵则发生了些微变化,秘密不再是儿童引以为豪的资本,儿童开始日益建构自己对于秘密的持守能力,儿童的秘密成为越来越隐秘的东西。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乃至初高中的儿童而言,秘密则和友谊、信任、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5]

2、对儿童秘密特点的研究:

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的边亚华在《解读儿童的秘密——以儿童秘密的体验为例》中对儿童的秘密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概括。

第一、幼儿在体验和分享秘密的过程中已经学会选择分享的对象,并划定自己的秘密空间。

第二、幼儿已经会采取一些简单的策略来维护自己的秘密。

第三、幼儿在体验秘密的过程中,会产生秘密被分隔带来的不安、恐惧等心理体验;分享秘密可以释放心理压力。

[6]

3、对儿童秘密分类的研究:

儿童的秘密分为三种类型:

生存秘密、交际秘密和个人隐私。

生存秘密是指“任何个人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秘密。

没有哪两个人能彼此完全敞开心扉。

从人类关系的本质来看,他人完全是神秘的,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完全敞开或被人了解的生存秘密。

”“交际秘密与某种藏在内心的或者无法表达的、无法触及的东西有关。

”个人隐私就是有时候我们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某些想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保守的个人秘密。

[7]

对于成长的秘密来说我要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应该了解“敏感期”这一概念,因为敏感期对于儿童早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理隐藏在婴儿孤弱无助的身体之中,这种早已有的心理发展尽管是无声无息的,但却是敏感的,”[8]这向我们解释了敏感期在我们出生之后会伴随我们的必要性。

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儿童的敏感期主要有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等。

对此,成人应该意识到要抓住儿童在每个时期的敏感期进而更好地发展儿童。

如刘彩霞在《“心理敏感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中就提出了如何在教育中抓住儿童心理敏感期对儿童进行更好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感官训练,培养幼儿智能;二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日常生活活动;三、创设教育环境,激发幼儿进步。

[9]

秘密还有一种分类。

王海英在《解读儿童的秘密——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中从关系的角度出发,根据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