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周年大事考试必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历史周年大事考试必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周年大事考试必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材料旨在说明,“光荣革命”后( )
A.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更
B.议会可以随意废立新国王
C.英国议会制度真正确立
D.议会取得对国王的监督控制权
解析 本题考查“光荣革命”的影响。
依据题干材料“‘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可以看出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
君主立宪制下王位世袭,因此议会不能随意废立国王,故B项错误;
英国议会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故C项错误;
议会可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但却不能对国王进行监督和控制,故D项错误。
4.[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
230周年]
有美国学者认为:
“我国宪法创立了一种在形式和设计上史无前例的政治体制。
它建立了两套政府机构,两者都同创造、维持它们并受它们统治的人民各自发生直接的关联,各自相互知悉并保持默契,各自产生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这一政治体制是( )
A.共和制B.联邦制
C.邦联制D.民主制
答案 B
解析 “两套政府机构”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属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美国联邦制的典型特点,故B项正确。
5.[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70周年]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解析 材料中恩格斯认为民主选举比暴力斗争的方式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更有效,而非放弃暴力斗争,故A项错误;
材料中恩格斯的认识不能代表各国工人政党的认识,故B项错误;
由材料不能得出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结论,故C项错误;
材料中斗争方式和平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权力获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项正确。
6.[1839年6月虎门销烟·
180周年]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解析 材料中不能得出清政府极度反感英国侵略行径的结论,故A项错误;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撤销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
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不同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而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天朝上国的尊严,故C项错误;
材料“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没有体现被迫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
7.[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
160周年]
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
“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这说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C.对华走私鸦片导致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
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在中国推销鸦片”可知,马克思意在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仍可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的购买力降低。
英国商品还是打不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
B项与材料无关;
D项表述错误。
8.[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
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解析 该题材料反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西方被政界人士用来解释社会发展,其理解的角度是“宣扬白人种族优越”,显然是从反面进行批判的,故D项符合题意。
9.[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
120周年]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解析 “中体西用”多用于概括洋务派思想,题干称维新派代表人物也运用“中体西用”说法来推行改革,目的是要学生区别两者的不同。
说康有为在变法之初就趋于保守没有依据,也与常理不符。
说维新派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忽略了两者近乎质的差别。
在教育改革方面两者的差别也很明显,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而从整体上看,洋务派只是主张学习西方教育。
故正确选项应为D。
10.[1918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0周年]
1918年列宁指出:
“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
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俄经济
解析 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且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故B项错误;
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
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1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
这反映了( )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解析 实业家刘鸿生的企业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猛烈冲击,“迅猛的发展”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民族工业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但未体现出“始终”,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竞争是否为公平竞争,故C项错误;
材料以刘鸿生的企业反映出民族工业在竞争压制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12.[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
材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解析 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还没有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
材料说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看不出重视其理论体系,故B项错误;
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C项正确;
李大钊是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错误。
1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
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
14.[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90周年]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 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故A项错误;
材料中“大幅度降低关税”会刺激出口贸易,“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会打击出口贸易,故B项错误;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材料中“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只会加剧各国的贸易纠纷,故D项错误。
15.[1948年秋开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70周年]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
“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
……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D.淮海战役时期
解析 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战略反攻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渡江战役的目标是解放南京,此时国民党指挥官也不是杜聿明,故B项错误;
平津战役作战地点在华北,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是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故C项错误;
淮海战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6.[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解析 根据材料“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可以看出此时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作出相应的一些工作调整,故A项正确;
材料中的做法与争取解放战争的尽快胜利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废除无关,故D项错误。
17.[1949年4月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
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
18.[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80周年]
据统计,1937~1939年,美国对日本出口了价值七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各类物资,是同期对华出口额的五倍。
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输出,直到太平洋战争才停止。
这说明了( )
A.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利益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合利益
C.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基本一致
D.美国的支持鼓励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解析 1937~1939年,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对参战国(包括日本)销售物资,大发战争财,因而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了利益,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存在冲突,不可能基本一致,故C项错误;
美国推行的是“中立”政策,并没有支持鼓励日本的侵华战争,故D项错误。
1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解析 中共对革命前途早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有了明确认识,故A项错误;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
《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具有宪法效力,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所犯的右倾错误,故D项错误。
20.[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发行新货币。
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从而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
苏联这一做法( )
A.表明苏联掌握战略优势
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可知,苏联是被迫反击,而非掌握战略优势,故A项错误;
华约成立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柏林危机,美苏尖锐对立,并各自发行新的货币,使东西德在货币等方面,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加速了德国分裂,故C项正确;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而非柏林危机,故D项错误。
21.[1949年北大西洋组织成立·
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解析 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2年),故A项错误;
与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相似,北约于1949年成立,从材料中看“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这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成,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遏制,故C项错误;
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D项错误。
22.[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60周年]
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
“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
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
”材料表明该运动( )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B.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D.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
解析 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是1953至1957年的“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
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于1953年至1956年,与材料给定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
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可知,“大跃进”中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情况,故C项正确;
挫伤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而非材料中的“大跃进”,故D项错误。
23.[1969年互联网产生·
50周年]
有网友认为,“如果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
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
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
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
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
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拥有不同的受众,可以起到类似杂志、报纸、电视台等一样的作用,这体现了互联网有利于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故选A。
24.[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0周年]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关于“新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解析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
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25.[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
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
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解析 材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
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方面表述,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而不是个体,B项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
据材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
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故C项正确;
材料“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
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无法体现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之初,就是着眼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故D项错误。
2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
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
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1978年以来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题干中前两个外交行为与这一时间不符,A项错误;
从“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和中日、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B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7.[1989年东欧剧变·
30周年]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
解析 “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意识形态斗争”应该开始于十月革命之后的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创,故选D。
28.[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