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
《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学年(学期)考试和考查成绩的各种数据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同时,还要说明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等。
(2)教材分析。
了解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认识全套教材的特点,掌握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等,还要清楚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4)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学生及教师的实际,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如: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做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提高自身教学实力等措施。
(5)教学进度表。
单元备课:
要求在单元教学开始前一周内由备课组集体研究后个人独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没有单元备课)。
(1)单元名称。
(2)单元教材分析。
包括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特点,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能力基础等。
(3)单元教学目标。
从三个维度考虑制定。
(4)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5)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6)单元教学准备。
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7)单元实践活动。
(8)课时划分。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由任课教师在授课前一天完成,并且由教研组长签字后执行。
教师进行备课时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要大量查阅和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备课的信息量;
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特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利于构建知识系统;
要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成功之处及由此受到的启发,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今后教学中将采取的措施。
教学反思每单元必须记,对于每课时,只求有感而发,不求课课记。
(各科课时备课具体内容及要求附后)
(三)上课
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包括教具、挂图、实物、实验器材、实验用品、文字资料、音像资料、课件等。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上课要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语速适当,板书规范,演示正确,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要忠于职守,不得随意离开课堂,不得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抽烟、干私活和阅读与教学无关的书籍,不得坐着上课。
教师语言要文明,衣着要整洁。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按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使学生在三个维度都有所获;
还要抓住生成课程,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关注,并且恰当地给予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分类指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在课上要时时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作业
规范作业设置要齐全,内容要有代表性,题型要灵活,题量要适中,书面作业批阅、反馈及时、认真,评价准确,教师对学生作业要求要严格,书写认真整洁,格式规范,纠错及时;
课外作业的布置体现实践性的特点,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活动与课外观察、阅读、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
(各科作业的具体要求附后)
(五)特长培养
学校要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训练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特长。
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学校统一成立兴趣小组或训练队。
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或才艺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六)教科研活动
1.教科研活动要按计划进行,讲究实效。
特别是课题实验,坚决杜绝脱离教学实际的为科研而科研的所谓的课题研究,大力提倡并鼓励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立项研究,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即“问题即课题,研究即过程,解决即成果”。
对于课题实验,要按《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及时积累实验资料,每学期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实验终结要写出成果报告。
2.学校要实行领导包教研组、包课题制度。
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并对教科研活动进行指导。
3.学校(学区)要认真开展“说——讲——评”活动,提高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学区)每学期每科至少举行两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至少举行两次实验教师的研究课。
鼓励教师主动听课,互相学习,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6节以上,校长每周听课至少2节,业务校长、教导处主任3节以上。
(七)学生素质评价
1.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针对教师担任的所有学科,除了查看考试成绩之外,还要把学校对学生能力情况进行现场考查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情况、学生特长发展情况一并纳入对教师的质量评价之中。
2.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对学生素质实行综合评价,除了查看学生的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和现场考查成绩之外,还要查看平时单元检测成绩,并把学生的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活动参与、习惯养成等方面情况纳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学生的素质发展按学生的学科素质发展学分来评定。
学生的素质发展学分包括:
考试考查学分、习惯养成学分、特长发展学分,其中考试考查成绩权重为0.7,习惯养成权重为0.2,特长发展权重为0.1。
有卷面考试的学科,包括学科卷面考试分和学科现场考查分。
学科考试分指学生期中考试(占50%)、期末考试(占50%);
学科考查分是指学科各项能力考查的总分,期中占50%、期末占50%。
在考试考查总分中,考试权重为0.6,考查权重为0.4。
学期末,学生的两项分数之和,即为学生该学科的素质发展学分。
没有卷面考试的学科,全部按现场考查成绩计分,期中、期末各占50%折合。
任课教师每单元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随时进行学科现场考查,及时做好考查纪录和成绩量化;
学校每学期对有卷面考试的学科统一组织期中、期末两次卷面考试,并于这两次卷面考试前对各学科进行现场考查。
建立学生评价档案,及时把考试、考查成绩记入评价手册。
(各学科考查要求附后)
单元、期中、期末书面测试后,任课教师要及时批阅试卷,进行成绩统计、质量分析和反馈,并且让学生在原试卷错题附近的空白处改正,不允许在原错题上擦了改,教师要进行复批,直至改对。
学校(学区)教导处要对质量分析和反馈矫正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总结,及时积累有关的资料,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使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矫正工作制度化。
对于考查的情况,教师要经常在班内进行总结,学校(学区)教导处要经常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抽测,期中、期末学校要对班级、教研室要对学校进行学科考查,并积累考查材料。
习惯养成要根据《学生习惯培养实施细则》设计《习惯养成评价手册》,评价项目全面,评价主体多元,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每项评价要做到有根有据可查,评价记录要详细,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及时、方式要适当,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情况要做好记录。
教师要有发展和培养学生特长的意识,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课上、课下表现、参加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在家庭中的表现来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工作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八)教学设施管理要求
教学设施要明确专人管理。
管理人员要端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要管好,更要用好。
充分发挥教学器材和图书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器材、图书、设施、设备的功能。
(九)教务档案管理要求
1.学校要随时做好各种教学管理资料的收集,及时进行整理,分类装订归档。
2.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及时记录教师的业务发展情况。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织建设
学校(学区)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教科研组织等,并列出组织一览表。
(二)制度建设
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细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各类工作人员、学生、班级、年级组(按级部管理的级部)教研组等方面的考评方案及奖惩办法;
常规教学工作制度;
教科研工作制度;
教改实验工作制度;
领导干部任课制度;
师资培养规划;
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及音美体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小学生习惯培养实施细则等。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要明确,考评方案及奖惩办法要科学,对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计划的制定
1.学校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由校长主持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安排具体。
该计划要提请全体教师大会通过。
学校工作计划包括:
办学的指导思想或办学理念,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安排(附具体安排表)。
学校的工作安排要体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学校(学区)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业务校长(不设业务校长的学校由教导主任制订)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完成,计划要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来制订,经校务委员会讨论、研究,提请全体教师大会通过后下发到每位教师。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包括:
教学工作目标,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教学工作安排要用附表说明。
3.教科研工作计划。
教科研工作计划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于每学期开学前由教科室主任或教导处主任制定。
计划要切合实际,内容要充实,要有针对性。
4.教研组计划。
由教研组长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依据学校(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制定。
教研内容要具体,要有研究重点,操作性强。
教研组计划经学校(学区)分管领导审定签字后实施。
(四)监控与评价
1.课程开设。
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设三级课程,制订详细的课程表、任课教师登记表,并于开学一周内报乡镇教研室,乡镇教研室汇总后于开学第二周报教科研中心。
对学校的开课情况以及教师是否能按照课程表上课的情况,要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评价。
对于通过调查了解确实没开设的课程,不再查看教师的备课等,相关评价项目记零分。
2.备课。
备课的检查与指导实行乡镇教研室、学校、教研组三级检查责任制。
乡镇教研室每学期普查一次。
学校(学区)每学期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对各级备课进行普查,课时备课至少要在上课前一天由教研组长签字。
每一级的检查要看备课的进度,更要看备课的质量,看备课是否符合本“细则”要求。
不管哪一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反馈到人,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督促、指导教师改进,跟踪落实。
检查要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检查记录要详细,并把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上课。
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检查和抽查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是否按课程表按时上下课,师生能否遵守课堂教学规范;
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所有教师的全面听课,还要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听后进行指导和评价,对每节课的评价既要有量化,又要总结优缺点。
4.作业。
各学科作业的设置、设计、质量、批阅、评价等情况由教研组或年级组每两周检查1次,学校(学区)于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3次,乡镇教研室至少检查1次。
检查要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学生素质。
常规教学检查中要把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看考试考查成绩、现场进行考查、观察课堂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家长反馈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
6.教科研活动。
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情况要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方面,学校领导要深入到研究活动中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要认真检查教研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要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科研成果,从实效性上进行评价。
五、管理职能
县教科研中心重点督促指导县直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并监督、指导乡镇教研室管理好本乡镇所有小学。
学校校长是本学校教学管理第一责任。
各级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对本单位的教学管理质量负责。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附件:
1、各科课时备课、作业的具体要求及各科考查要求
2、小学课程开设参考表
附件1:
各科课时备课、作业的具体要求及各科考查要求
语文
备课
一、拼音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按自然顺序分条即可。
3.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教学的关键。
4.教学准备。
5.教学时间。
(二)教学思路
1.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要求:
学生观察图,说图上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带有本课要学习的拼音的句子或词语,从学生说的话或词语中,抽出带有本课要学习的拼音的词语,进而抽出带有拼音的字。
2.学习发音。
指导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口型、气流和音的长短。
3.学习拼音的形。
可以结合情境图、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记忆拼音的形状。
4.拼读。
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拼读练习。
游戏,比赛,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等。
5.归纳总结拼音规则。
6.认读字词(也可以灵活安排)。
7.读儿歌。
安排儿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同时,学习少量的汉字,对于儿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熟读就可以了,不必讲解。
开始可以教师领读,后来让学生先自己拼读,再范读,然后指名读,最后练习读。
8.学习生字。
9.指导拼音的书写。
二、阅读教学
3.课文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课文的重点段或章节。
4.感情朗读训练点。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课文感情朗读的段落、章节或某些句子。
5.读说结合训练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读说结合训练的点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准备。
8.教学时间。
9.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型特点,结构合理,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
教案有较强的科学性,信息量高,实用性强,要有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有问题答案或汇报交流要点的预设,有资料的引入,有课文重点的突破,有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甚至激发情感的语言也要适当地进行设计,有读说结合的设计。
备课还要体现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真正做到备课为上课做准备。
低段
1.激趣导入。
导入的方法很多,如:
故事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问题导入、歌曲导入、讨论导入等。
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2.自学。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自己想办法认识。
(3)小组内交流:
一是否认识了,二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自学,学习生字。
认识字音,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3)检查读,纠正字音,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了。
(4)提问整体性的问题。
5.精读感悟,感情朗读,说话训练。
(1)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加入对课后问题或老师设计的问题的提问,以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结合读说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
6.巩固字音。
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字音。
7.指导书写。
逐个字分析写时注意什么,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备课时要备出方法,还要在板书中有在田字格中写的生字。
8.总结课文。
9.课后延伸(收集资料、收集词句、图片等)。
中高段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提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或问学生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3.检查自学。
(1)小组内检查字的读音。
(2)集体检查字音。
(3)检查读课文的情况,可以用分自然段接读的方式,检查读的过程中纠错。
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4)提问:
第二环节提出的问题。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1)提出整体性的大问题或通过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说明:
从四年级开始,可以设计学生读文批注的环节,让学生先自读,批注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汇报交流。
)
(2)对于重点段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根据单元训练专题、根据课后问题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感情朗读的训练点,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可以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字典、词典,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进而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成诵。
(3)读说训练。
抓住读说结合训练点,学习课文的写法,或借助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说的训练,或仿,或续,或补,或改,或创等。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全文。
(2)学生或老师总结课文内容。
(3)学生谈收获:
可以是课文内容;
可以是思想感情,可以是明白的道理,可以是懂得的寓意等;
可以是文章的写法;
可以是学习方法等。
6.质疑,释疑。
分类抓住难点指导书写。
8.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或情感的思路设计板书。
三年级还要有在田字格内生字的书写。
另外,根据不同的体裁还可以设计其它教学思路,如:
写景或游记类的课文,在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的前提下,可以以“我当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景色按顺序介绍给大家,再如:
说明文,可以以“争当小小推销员或解说员”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三、写话、习作
一、二年级是写话,三——六年级是习作。
项目及过程设计要求
1.标题:
包括两部分,单元名称:
第X单元;
写话、习作的题目或对要写内容的概括。
2.写话或习作要求。
3.写话或习作指导。
指导是写话或习作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把本环节设计详细。
导入要能激发写作兴趣;
能现场创设情境的要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设计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表达得趋于符合本次写话或习作的要求,这个过程,备课设计要细,每一步应引导学生表达到什么程度,教师都要在备课中具体地预设出来,以便在引导学生表达时心中有数;
不能现场创设情境的要把课本上的习作或内容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忆、表达,备课中要设计出引导的具体过程,关键的时候要引进教师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教师提前写好的下水文中的片段给学生以启发,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通过评价不断完善。
(附下水文)
4.打草稿。
5.第一次评改。
根据本次写话或习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确定几篇(段或句)指名学生读,听后师生根据要求进行评改。
6.修改草稿。
7.誊写。
8.讲评。
讲评是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写话或习作批改后,结合本次写的要求进行的。
讲评要有对本次写话或习作的总评:
包括优点和不足,要有对整篇或片段写得好的学生作品的范读,要有对部分存在问题文章或片段的现场集体评改。
9.下发写话或作文本,学生在写话或作文本上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或重写。
作业
语文作业要求一览表年级
设置
内容设计
数量
作业本
批改
一年级上学期
拼音
拼音练习
一课一次(含复习)
四线三格
全批
全改
语文作业
生字、组词、造句,思维训题
一课一次,其中有一次写话
生字本
铅笔字
写字教材上的或教师自己设计的
每学期16次
写字教材或田字格本
一年级下学期
生字、词语,思维训练题,小练笔
每课一次
生字本或田字格
写字教材或田字格
写话
根据语文百花园的要求,语文百花园中没有的教师自己设计
一个单元一次
田字格
二年级
每学期
16次
写话
一个单元
一次
三年级
字、词、句,思维训练题,小练笔
每课
横格本
语文作业、写字全批全改,班额在30人以下者作文全批全改,30人以上者批阅30本,小作文不写批语
写字
每学期16次(钢笔字、毛笔字各8次)
写字教材或描红本或大仿本、田字格
作文
每单元
16K作文本
四五六年级
每学期16次(钢笔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