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79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以偏概全。

还有一种倾向,作为评价课,评课时只凭教师的一节课,就对其作出片面评价,不用教师系列课,去对其作出全面科学评价,这如管中窥豹,自然很难作出准确的评价。

6.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

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

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身上,他们认为评课提自己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2.评议方法不当。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

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

3.缺乏严密组织。

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听课评课,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

4.缺少理论支撑。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在日常评课时,我们应怎样做呢?

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评课目的。

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或听课者听课目的来确定评课的话题与内容。

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同时引导教师们善于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水平,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第一,鼓励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

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主题性和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明确评课目的,是提高评课效果的前提条件。

  2、把握评课内容。

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⑴评教学思想。

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包括:

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等。

在现阶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⑵评教材处理。

即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是否克服旧的惟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⑶评教法运用。

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⑷评学法指导。

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如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

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⑸评教学过程。

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

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⑹评教学效果。

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

有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

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评课的内容,是提高评课质量的基本要求。

  3、讲究评课的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

方法得当,效果就好。

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⑴要抓主要矛盾。

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

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

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⑵要采用多种形式。

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

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⑶要坚持激励原则。

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

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

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课虽然评的是课,但实质评的是人。

因为教师作为授课人实际上也处在被评的首要地位。

因此,评课人与授课人就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如果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展示教师的教研工作才能。

这就要求评课时要有一种“唤醒”和“激发”的技巧。

因为唤醒“胜任内驱力”,激发“创新内驱力”。

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使授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同时使听课人唤起对特色的注意,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掌握评课的技巧,是提高评课效益的重要因素。

总之,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老教材如何常教常新

——《桃花源记》教学得到的启示

桦甸七中黄玉昕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几轮,但是一些经过岁月的考验、专家认定的传统篇目、经典课文仍然像一棵棵常青树一样矗立在我们语文教材的百花园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从活泼淘气到懂事爱国的小男孩小弗郎士;

同为知识分子却命运迥异的范进和孔已己;

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警官;

聪明机智却又恃才傲物的杨修……一个个典型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朱自清先生将真挚的父子情凝结在车站送行的背影中;

鲁迅先生用精彩的笔墨引领我们回到他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大师们真实的生活经历总是那样令人感动和回味;

特别是像《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等这些古典名篇更是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初步统计一下重新编定的新课标教材,在大量汲取新鲜营养的条件下仍然保留了包括我上面提到的传统课文共60余篇,相当于两册书的容量,而大多还是精读讲读篇目,由此看来对经典篇目的教学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传统的名家名篇,我作为一名教师很想通过教学把这些经典传承下去。

特别是在这个文化精彩纷呈却又良莠不齐的时代,孩子们太需要优秀文化的哺养了。

可在教学中就难免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首先已经有很多专家对传统的老教材做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和积累,并已经成为定论;

而一些前辈或优秀教师在教法上也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很可能已经成为模式,如何去突破?

其次,我省的中考指挥棒指挥的方向是弱化课内现代文,强化课内文言文,(我个人认为),在大家把时间用在背现成的文言文题典或浏览题拿高分的时代,我却想在如何和作者产生共鸣,如何学习作者写作之道和做人之道上下工夫值不值?

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是分数和名次。

再次,有些篇目也确实脱离了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接受起来也真就有听革命传统教育的感觉,难道硬塞给他们吗?

效果可想而知,跟学校开班会差不多。

问题出现了,总是需要解决也要学会解决,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我们面临的挑战,教材是老的、静止的,人是新的,思维是活的,既然新课标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的空间和平台,我们就可以去尝试,可以按自己的构思去设计,教就教个心安理得,别浪费了经典,更别误了人家子弟。

本着这种想法,我在两轮的新教材教学中对个别自己喜欢的经典名篇进行了从教法到内容理解角度不同等方面的尝试,今天在这里向各位同行进行汇报,也许我做的也是你曾经做过或正想去做的,我们互相学习和探讨吧。

一、 

 

情境教学出新着

以往对处理文言文的处理经常采用的方法都是朗读,翻译,识记重点的文言词语句子,理解句意、段意、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分析写作手法等,然后课后背诵,做习题巩固复习。

学生在学习中成了教学参考书的copy者,笔记记了一大堆,一篇好文章被割的七零八落,学生像进了自选商场,需要什么拿什么,考试过后对文章印象全无,比一次性使用的产品淘汰还快。

如果我们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就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有深刻的印象,课后再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加以巩固,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会很好。

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多角度设置了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第一课时引入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播放蒋大为演唱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同时展示桃花林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情境。

然后设疑:

在这美丽的桃花林的尽头有一片“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为什么说它在“世外”?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了。

但教师一定要首尾照应地让学生或在整体感知后或在总结全文时把答案回答出来,这样的情境设置才有作用,否则只是花边修饰了。

在对本文的文言词汇积累方面一样可以用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现实情境的方法去理解记忆。

如对古今异义词“绝境”、“妻子”、“间隔”等的理解,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处理如:

桃源中人把这个地方称作什么?

(绝境)是现在“走投无路的地步”的意思吗?

(不是,是指与世隔绝的地方。

是古今异义的词。

)哪些人一起来到这里的?

(先世、妻子、邑人,妻子。

(只带着夫人吗)(不是,还有子女,妻子是古今异义词。

)战乱结束后有没有回去?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古今异义。

)本文还有几个已经流传下来的成语如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 

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等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造句积累运用,这样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还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对文章内容、写作意图及写法的理解,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设计一些常规的问题,单刀直入的去提问学生,而是采用过这样的方式:

(一)利用“时空在线”专访节目深化理解,研读课文。

假设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对村民现场采访。

采访问题:

1、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2、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吗?

你们想出去吗?

(渔人说是晋朝。

想出去,因为外面世界很精彩;

不想出去,因为外面兵荒马乱。

3、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

(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真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4、你们为什么不让渔人向外人介绍桃花源呢?

(不希望外人打扰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5、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6、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

(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

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

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

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对渔人和太守、刘子骥等分别采访。

1、你们为什么去探访桃源?

(渔人:

外界战乱频繁、生活困苦;

太守:

开辟新领地,获得上级嘉奖;

刘子骥:

向往和平美好,厌恶社会黑暗。

2、渔人,桃源是不是因你不守承诺而消失了呢?

(渔人面有愧色,自圆其说,也许只是我做的一个美梦罢了。

回到现实,对同学们进行现场采访。

1、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源是真实的吗?

2、如果你是陶公,你梦中的桃源会是怎样的?

3、你如何看待渔人的行为?

在与学生的采访互动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心去体会,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就能很快把握住课文学习要点了,当然教师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安排学生训练过程的同时,不能不注重结果的正确,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是作秀了。

在整个采访环节的设计中把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美好,桃源人的生活风俗,以及桃源与现实社会的对立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虚构技巧都融会进去了,比生硬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让他们直接记住那些呆板的答案更有吸引力,即使课后再去巩固也是兴趣盎然的。

(二)让学生做导游与游人的示范模仿,主题是:

桃源一日游

由不同的“导游员”用声请并茂的语言为游人做桃源景点专题、桃源风俗专题、桃源历史渊源专题、桃源生活面貌专题、桃源未来发展专题等专题介绍,并且结合课文制定出文明游桃源的游客须知,特别是维护和平、保护环境、诚信守诺等方面要特别强调。

这个环节的设置也是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出发,是古代文化与现代人生活的接轨的一点尝试,关键还在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内容理解出新意

过去我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重在桃源人及其生活环境等,而很少注意文中的渔人,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线索人物去对待。

的确行文是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但仔细分析渔人后来的行为我们可以以渔人为切入点更深刻的挖掘一下文章的主题。

“渔人”谐音就是“愚人”,它可以看作是当时世人的一个代表,愚蠢的人行为自然也不聪明,甚至丑陋。

渔人轻易离开了令当时所有老百姓向往的“世外桃源”,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他放弃了美好,可惜之至,此乃一愚;

离开后自作聪明作了标记,而后不复得路,以为美好的东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那桃源人几世的努力岂不徒劳?

此乃二愚;

最愚蠢的是他不守诚信,背信弃义的对待待他如上宾的桃源人,向世人透漏了桃源的宝地所在,险些给桃源人招来祸患,他和当时世上发动战争,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的统治者有什么两样,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桃源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说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在“丑”的世风面前树立起一面美的旗帜,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可以抓住渔人及世人和桃源人的不同点去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体会出社会环境不同,人性的表现也是有差异的这一新解。

要不陶公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社会呢,不仅是要改变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会随之改变的。

三,经典段落新收获

《桃花源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历来是经典段落,多以背诵名句,分析写法为主,但这样做其中的深刻含义很难体会出来,而只有感受到这里的景色的美丽和人们生活的自由快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于是,这段的处理我引导学生抓住“美”和“乐”这两个关键字眼进行了改写练习,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发挥想象,把桃源景的美和桃源人的乐再现出来。

学生真是不简单,你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真的会有所创造和发挥。

有的同学写到:

桃源真美啊!

肥沃的土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像一块绿色的大毡子;

一排排房屋整整齐齐,鳞次栉比,炊烟袅袅升起;

有的写“唧唧,嘎嘎,汪汪”远近的村落间鸡鸭狗不停的欢叫,好象在欢迎渔人的到来;

“哞-”“咩-”牛羊悠闲的在山坡上啃着青草,晒着太阳;

有的写池塘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青翠茂盛的桑林和竹林随处可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表现桃源人生活和乐方面:

妇女们在庭院里勤劳的织布纺纱,灵巧的双手自如的上下,还唠着知心话儿;

男子们在田里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个个脸上笑开颜,不时地还哼起了欢快的小调儿;

老爷爷坐在树下摇着蒲扇,捋着长长的胡子,不一会就打起了甜美的胡噜;

戴着肚兜的小小子和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在草丛里钻来钻去,抓着蚂蚱,捉着迷藏……如此充满生活气息形象的描绘还用去分析景如何美,人因何而乐吗?

经过这样的改写训练学生不但以读促写,还真正和大师产生了共鸣,并且体会到了文字的深意所在,不是一举多得吗?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型的尝试,但是觉得效果不错,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的也快乐,如果在课外稍加强调与巩固,比硬性记忆的要长久的多,深刻的多,希望我们每个同行都能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挥,你会比我做的更好。

教材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愿我们都能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它的新发现它的美,无论老教材还是新课文,我们都会做到教并快乐着。

明确评课目的,是提高评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