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217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B•图2中be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5.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箴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8.中国科学技术馆“物质之妙”展区有一台分子运动模拟器。

这台模拟器由玻璃罩内

小球的变化情况来表现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状态。

当玻璃罩内温度升髙时,玻璃

罩中的小球将()

A.间隔变小B.质量变大C.数呈:

增多D.运动加快

9・按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清右尊屋浓北脱滴有零恢浓氮水

的桶花的机花

JLMbJ_现纽訪段呈红色.衣段呈

Bfaf,≡¾

l蓝色∙b处产生白烟

、靛渔的紫色

石茸滤饭条

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B.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C.冰和干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D•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

12.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

的是()

A.铜线能被剪断,是因为许多铜原子被一剪两半

B.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均匀,是空气中各种粒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滴有酒精的密封塑料袋受热后鼓起,是洒精分子间隔受热后变大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髙,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二、填空题

1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

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2氧气[O2]和【氮气N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c

14.某同学吃榴莲时,其他同学闻到榴莲的气味,是因为(用微观观点解释),氧

气的用途很广,工业上常用于气割、气焊,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

通过液化

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分离得到的液氧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5.

将装有少咼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

的烧杯中。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混合物的依据是O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三、实验题

16.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疑水的目的是o

(2)C实验中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D实验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主要对比的是—气体含

量的多少。

四、探究题

17.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O

⑴图I中的实验现象是,此实验说明分子O

(2)小明对原实验装宜进行了改进,装程如图H,E试管放有酚駄溶液的目的是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0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写一点)。

1&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

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o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o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而上升到一龙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

气具有的性质;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

的牙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髙,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

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闻到校园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2.【答案】C

本题考査分子的性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易挥发,能使酚酥试液变红,滴入2滴酚駄试剂,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蒸餾水不能使酚耿变红,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

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酚酥试液变红与浓氨水有关。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乙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饶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甲中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酥溶液变红,故正确:

B、酚駄没有挥发性,不能进入烧杯乙,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故正确:

C、分子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故错误;

第4贞,共14贞

D、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故正确。

故选:

CO

3.【答案】D

本题考査微粒的性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微粒的性质和特点,知道对照实验的设il•思路,难度较易。

A、由三个图中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故A说法正确;

B、不同分子运动速度不同,所以由①②可知微粒的运动速度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说法正确;

C、由三个图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可知,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正确:

D、①③中含有两个变量,物质种类和温度髙低不同,所以不能得出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故D说法错误。

Da

4.【答案】D

本题考査了分子的性质,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易。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2中,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进入粗玻璃管中时向上运动,最终充满整个粗玻璃管,因此be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駄试液变红色,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酥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2中,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粗玻璃管中,和苴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酥试液变红色,因此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也会变红,只是慢一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5.【答案】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A错误:

B∙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B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正确:

D.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髙,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的分子间隔变小。

7.【答案】D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都可做燃料,说法正确:

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可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法正确:

C.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说法正确:

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

DO

8.【答案】D

本题考査分子的性质,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获得能量和释放能量的变化情况。

温度升高时,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数量都不变。

9.【答案】D

【解析】解:

A、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从微观上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相遇时反应生成氯化彼,发生

第11贞,共14页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要比变红的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氨水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知道物质特性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

10.【答案】B

A.氢元素与氧元素可以组成水,而不是水分子,故错误:

B.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故正确:

C.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A.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C.根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査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粒子的特征,难度不大。

11.【答案】C

本题考査分子的性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难度较易。

冰浮到水面上是利用冰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密度变小的缘故。

Ca

12.【答案】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

第4贞,共14贞答此类题的关键。

分子质量和体枳都很小:

A、铜丝能被剪断,构成铜的铜原子不会被剪为两半,这种方法不能伸入原子内部,不会对原子产生影响,故选项解释错误。

B、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均匀,是空气中各种粒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解释正确。

C、滴有洒精的密封塑料袋受热后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隔受热后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Ao

13.【答案】0.94%氮气不活泼气态分子间隔大分子结构不同

⑴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0.94%;

故答案为:

0.94%: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氮气;

不活泼;

(3)①由于气态分子间隔大,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

②氧气【。

2】和【氮气N2】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①气态分子间隔大:

②分子结构不同。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枳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根据分子的特点分析.

本考点考査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虽:

,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岀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助燃混合物

闻到榴莲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氧气的用途很广,工业上常用于气割、气焊,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通过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分离得到的液氧中还含有英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助燃:

混合物。

第11贞,共14页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5.【答案】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温度升高,酒稱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空气属于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多种分子。

(2)将装有少量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

(2)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

(1)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

(3)氧气。

本题考査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左义与分子的特性.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1上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故填:

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岀来的氨气溶于水生成了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酥试液变红色;

C实验中饶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

第4贞,共14贞不断的运动: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3)氧气具有助燃性,根据木条燃烧的程度判断氧气含量的多少。

氧气。

17.【答案】甲中溶液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对比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駄试液变色,温度越髙分子运动的越快更环保

(1)图I中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溶液变红色,此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駄试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是不断运动的。

(2)E试管放有酚瞰溶液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瞰试液变色:

过程中C比B变红色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酥试液变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对比:

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駄试液变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

更环保。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酥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务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而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駄的蒸憎水中,使酚駄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駄的蒸馅水中,使酚駄试液变红:

(2)硫燃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而上升到一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

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吉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红磷虽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

装置漏气;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第11贞,共14页故答案为: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酥的蒸餾水中,使酚瞰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

(2)根据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考虑;

(3)根据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燃烧实验误差分析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左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