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22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爱医资源中医妇科学核心资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位置:

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

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

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

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

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胞脉功能:

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

胞络功能:

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功能。

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位置:

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

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

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

⑶阴阳交媾的器官;

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阴户(四边/产户):

女性外阴。

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

玉门:

阴道口及处女膜。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

合阴阳的出入口;

娩出胎儿的关口。

女性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产生机理:

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天癸生理作用:

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

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

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月经生理定义: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

月经生理现象:

初潮:

14岁(11-16岁);

周期:

28-30天(±

1周);

经期:

3-7天;

经量:

50-80ml;

经色:

暗红;

经质:

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伴随表现:

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

绝经:

49.5岁(45-55岁)

生理性停经:

妊娠期、哺乳期;

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特殊月经现象:

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

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

一年一至者为“避年”;

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月经产生机制:

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

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

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

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天葵:

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

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

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

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

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

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

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

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带下病: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

生理-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带下生理现象:

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

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

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

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妊娠:

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受孕的机制和条件:

“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前提:

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

条件:

男精壮,女经调。

受孕年龄和时机:

25-30为最佳生育年龄;

“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妊娠生理现象:

停经;

脉滑,尺脉按之不绝;

早孕反应;

乳胀、乳晕着色;

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

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产育生理:

预产期:

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临产生理现象:

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

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

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临产调护:

睡、忍痛、慢临盆。

影响分娩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

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6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

产后1-2日内微热、自汗;

子宫缩复,小腹阵痛;

泌乳;

产后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恶露:

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血性-浆性-白色

哺乳生理: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病因病机

病因:

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

外热:

火热、湿热入侵血室;

热毒结聚冲任胞中;

过食辛热温补。

内热:

阴虚生内热;

七情因素

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病机:

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

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肾的病机:

肾精亏虚—肾精不足,天癸不能按期而至,精亏血少

肾气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

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

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

肝的病机

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畅,疏泄失常或肝郁脾虚,肝郁犯胃。

肝火上炎—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肝火挟冲气上逆。

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湿热下注;

湿热郁结,阻滞冲任。

肝阴不足—血海不盈,胞脉失养,或血虚生风。

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甚则肝风内动。

脾的病机

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统摄失职,冲任不固;

中气下陷。

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湿聚成痰

诊断概要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

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

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

色黄,质稠——湿热

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

恶露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

紫黑有块——血瘀

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

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脉诊

月经脉——滑利为常

带下脉——一般常脉

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

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

妊娠病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

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

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产后病“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

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治疗方法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治则:

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滋肾补肾

1、滋养肾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

 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

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温肾健脾——真武汤、健固汤、内补丸

3、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

 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补益气血法包括:

补气固摄;

养血益精。

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

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2、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

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健脾和胃

1、补益脾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

2、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

调理气血

补益气血

1、补气固摄——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

2、养血益精——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

活血化瘀

1、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

2、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祛瘀止血——失笑散

清热凉血

 清实热——清经散、保阴煎

 清虚热——两地汤、知柏地黄丸

温经散寒

祛实寒——良方温经汤

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

祛湿除痰

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

清热利湿——止带方

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

调理奇经

补益奇经1、温补奇经——温冲汤2、滋养奇经——龟鹿二仙膏

固摄奇经——安冲汤、固冲汤

通利奇经——理冲汤、理冲丸、易黄汤

镇安奇经——加味麦门冬汤、安胃饮

周期疗法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后期——滋肾阴养精血

经间期——补肾佐以活血

经前期——补肾佐以滋阴

月经期——理气活血调经

外治法:

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宫腔注入,肛门导入,外敷热熨,药物离子导入,针灸推拿。

月经病

月经病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或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各种症状为特征,或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统称为月经病。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体质因素,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的损伤。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辨月经:

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先期、量少、色鲜、质稠――阴虚

先期、量多、色深、质稠――血热

后期、量少、色黯、有块――血寒

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质稀――肾虚

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块――肝郁气滞

量多或少,色黯、有块――血瘀

重在治本以调经。

治本:

消除病因,平衡阴阳。

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调经之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相当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的月经提前。

病因病机:

气虚和血热。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

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

经间期出血:

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持续数小时或2-7天自行停止。

重在调整月经周期,使之恢复正常;

或补或清。

证治:

1.血热证之阳盛实热

妇科证候:

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

阳盛实热证候。

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清经散。

(清经散凉血调经,丹地芍熟蒿柏苓。

2.血热证之肝郁血热

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

肝郁血热证候。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3.血热证之阴虚血热

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阴虚血热证候。

舌红,苔少,脉细数。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养阴清热又调经)

4.气虚证

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脾气虚证候。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经早气虚补脾肾,血热虚证用两地,实证阳盛清经散,肝郁逍遥加丹栀。

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或每次经行总量超过80ml,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且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可伴有月经提前或推后,但尚有一定周期。

可引起继发性贫血。

病因病机:

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崩漏:

在大量出血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淋漓日久不能自止。

经期辨证止血固冲为主,平时辨证治本(益气,清热,养阴,化瘀)。

慎用温燥动血之品。

气虚――妇科证候:

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

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参芪术升草)

血热――妇科证候:

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

血热证候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

血瘀――妇科证候:

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

血瘀证候。

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脉涩。

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经期延长: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但一般在15天内能自然停止,月经尚有一定的周期,可伴有月经过多。

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水不断”。

西医:

黄体萎缩不全的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炎、宫内节育环等导致的经期延长。

冲任不固,血海不宁,经血失于制约

调经止血,缩短经期。

治疗从止血着手,具体有活血化瘀,或清热凉血、或补气摄血。

血瘀型――妇科证候:

经行时间延长,经行涩滞不畅,经色紫暗有块。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血热型――妇科证候:

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滋阴养血,清热调经。

固经丸

气虚型――妇科证候:

经期持续时间延长,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归脾汤加乌贼骨、棕榈炭、仙鹤草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6个月以内,可伴有经量或经期的异常。

月经周期超过35天以上,在6个月以内。

可伴有经期或经量的异常。

伴月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有虚有实,虚者有肾虚血虚,实者有血寒气滞痰湿。

以调整周期为主: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痰者化之,滞者行之。

血寒证――妇科证候:

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全身证候:

实寒证候。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

温经汤。

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桂通阳;

芍药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肾虚――妇科证候: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肾虚证候。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助阳,养血调经。

温胞饮加当归、川芎

血虚――妇科证候: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或小腹空痛。

全身证候;

血虚证候。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补血填精,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

气滞――妇科证候:

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

肝郁气滞证候。

舌苔正常,脉弦。

开郁行气,和血调经。

加味乌药汤加当归、川芎。

痰湿――妇科证候: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带下量多,心悸气短。

痰湿证候。

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燥湿化痰,健脾调经。

六君子加归芎汤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30ml)或经行时间缩短至1-2天,经血量亦少,甚至点滴即止者。

脉经最早论述“经水少”。

西医的幼稚子宫、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刮宫等致。

激经:

部分妇女在早期妊娠期间仍每月按时少量行经,称为激经。

可见于月经规律者,可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有助鉴别。

重在养血行血调经。

虚证——补肾养血调经。

实证——疏通经脉,祛瘀化痰。

血虚――经量少,色淡质稀。

养血调经。

滋血汤(滋血四物汤,参芪淮山茯)

肾虚――经量少,色淡黯、质稀。

肾气、肾阳虚证候。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归肾补肾填精菟,茯山仲地归茱枸

血瘀――经量少,色黯或黑,或有血块。

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

痰湿――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或夹杂粘液。

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二陈加芎归汤

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者。

阴道流血发生在经间期,即氤氲之时,且量少,一般1-2天即自止。

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

妇检:

宫颈粘液透明呈拉丝状夹血丝。

平衡阴阳,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

以滋肾养血为主,热者清之,湿者除之,瘀者化之。

肾阴虚――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无血块。

肾阴虚证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时—大补元煎

湿热――经间期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质粘腻,无血块,或赤带。

湿热证候。

清利湿热。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茯苓小蓟

血瘀――经间期出血,量或多或少,色紫黑,少腹两侧胀痛或刺痛。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

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

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出血量多,来势汹涌—崩;

出血量少,淋漓日久—漏

病因病机-病因为虚,热,瘀。

病机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

崩漏之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

检查:

主要是排除性诊断

妇科检查1、经病出血----子宫、附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癥瘕出血---可发现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3、炎症出血---子宫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1、卵巢功能测定---经病出血2、血液分析、ESR等---炎症出血3、AFP、CEA、CA125、EMAb等测定---癥瘕出血4、B超、CT、MRI、宫颈刮片以及宫颈、宫内膜组织检查

鉴别见P83表。

治则:

按病情缓急、轻重、出血多少、久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崩三法:

塞流-止血,澄源-求因,复旧-固本

塞流-止血,补气摄血止崩,温阳止崩,滋阴固气止崩,祛瘀止崩,针灸止血,西药或手术止血。

澄源-求因治本。

出血势缓者辨证治疗。

复旧-调经善后。

调理肾肝脾,恢复正常周期

血热证1.虚热证――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

虚热证。

舌红苔黄脉细数。

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加减一阴煎合生脉散

2.实热证――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

实热证,舌红苔黄,脉滑数 。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清热固经汤

肾虚证1.肾阴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

肾阴虚证。

舌红苔少脉细数。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

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肾阳虚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右归丸去肉桂加补骨脂仙灵脾

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

脾虚证;

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细。

补气升阳,止血调经。

举元煎合安冲汤

血瘀证――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

经色暗有血块;

或有小腹疼痛;

舌紫暗,苔薄白,脉涩。

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炭炒薄黄。

闭经:

女子年满16周岁,但月经从未来潮,或正常月经发生后又闭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闭经。

原发性闭经:

年满16岁,月经从未来潮者。

继发性闭经:

正常月经发生后出现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生理性闭经:

妊娠期,哺乳期,进入更年期后,少女初潮后1-2年内,偶尔停闭不行,无其它不适者。

隐经:

玉门闭锁(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以致经血潴留者。

虚:

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阴虚血燥。

实:

血瘀气滞;

痰湿阻滞。

体征:

原发性闭经者可有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继发性闭经者多数为功能性病变;

应注意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乳房、甲状腺以及毛发的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按闭经严重程度分类

I度闭经:

子宫内膜已受一定量的雌激素作用,用孕激素后有撤退性子宫出血,提示卵巢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

II度闭经:

子宫内膜未受雌激素影响,用孕激素后不出现撤退性子宫出血,提示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缺陷或停止。

孕激素试验:

停药后有撤退流血,I度闭经;

停药后无撤退性流血:

①II度闭经,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落;

②子宫病变所致闭经。

虚-补而通之:

补肾、健脾、养血等滋其化源,充养冲任血海。

实-泻而通之:

活血、理气、化痰等疏通冲任血海。

注意

(1)他病致经闭者,先治他病

(2)闭经虚多实少,忌盲目破血通经(3)时时顾护阴血,用药不可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