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14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汉语基础00416总结文档格式.docx

韵头、韵腹、韵尾

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

五度标记法。

调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音节

一、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普通话音节的构成部分。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普通话的声韵组合规则

普通话的声韵组合规则。

普通话声韵组合方面的特点。

三、音节拼写规则

Y、M的使用。

隔音符号的使用。

Iou、uei、uen的省写。

U上两点的省写。

声调符号的标写。

音节的连写。

音节字母的大写。

音变

一、音变(语音流变)的概念

二、变调

上声的变调。

“—”的变调。

“不”的变调。

三、轻声

轻声的语音变化。

轻声词。

轻声的作用。

四、儿化

什么是儿化。

儿化韵的音变规则。

儿化韵的作用。

五、语气词“啊”的变化

方音辨正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类

二、声母辨正、。

Zh、ch、sh和z、c、s的分辨。

N和l的分辨。

F和h的分辨。

三、韵母辨正

前鼻尾韵和后鼻尾韵的分辨。

摄口呼的发音。

O、uo、e的分辨。

四、声调辨正、

北方话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的差异。

其他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的差异。

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一、异读词及其与多音节的区别

二、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语音演变。

文白异读。

方音渗透。

讹误。

三、异读词的审音工作

语调

一、狭义的语调和广义的语调

二、停顿

停顿的含义。

结构停顿。

心理停顿。

三、重音

重音的含义。

结构重音。

逻辑重音

四、句调

平调。

降调。

升调。

曲折调。

词与词汇

一、词

词的定义。

词和语素的区别。

词和短语的区别。

二、词汇

三、词汇的含义。

词和词汇的关系。

词汇的范围。

词的构成

一、构词单位——语素

语素的定义。

语素的分类。

二、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词和汉字的关系。

三、词的构造

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单纯词、合成词。

单纯词的类型:

单章节的和双音节的(包括几种特殊的形式)。

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词义、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

一、词义的性质

词义的含义。

词与概念的关系。

词义的客观性、主观性、概括性、社会性。

二、词义的发展变化

词义的扩大、缩小、移位。

三、多义词

词的多义性及其在运用中的单义性。

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四、同音词

同音词的定义及两种形式。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

同音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五、同义词

同义词的定义及种类。

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六、反义词

反义词的定义。

关于反义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反义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

基本词汇。

根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

二、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及其特点。

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三、古语词

文言词。

历史词。

古语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四、方言词

方言词的含义

五、外来词

外来词的含义。

外来词的类型。

六、行业词语的含义

熟语

一、熟语

熟语的性质。

熟语与一般短语和句子的区别。

熟语的范围。

二、成语

成语的性质、特征。

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作用。

运用成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谚语

谚语的性质和种类。

谚语和成语的区别。

四、歇后语、

形式和类型

五、惯用语

性质、特点。

惯用语和成语的异同。

 

语法概说

一、“语法”概念的两个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必须遵循的语言组织规则。

两个含义:

一个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另一个是指反映语法学者对语法规律认识的语法学或语法书。

语法学包括两部分:

词法和句法。

二、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和系统性

三、语法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短语和句子(由小到大)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的功能是构词。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由语素构成。

它的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

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造句单位。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特定的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是由具有语调的一个或几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四、古今汉语语法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的差异

1、在词法方面

1在古代汉语中,词的用法较灵活,词类活用现象相当常见。

2在古代汉语中,数词一般都直接用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

3现代汉语中常把“们”“些”用于代词或名词之后表示多数,古代汉语中则没有这种表示多数的用法。

4、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后边常用动态助词“了”“着”“过”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正在进行以及有过某种经历。

2、在句法方面

1相对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句更简短明快。

2现代汉语判断句中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而古汉语也有用“是”的,但不用“是”的更多。

3古代汉语的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通常要直接用在动词、介词之前。

4现代汉语中的主谓短语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词类

一、词类和词性

词类的含义:

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是以全部词为对象,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划分出来的类别。

词性的含义:

是指词的词类属性,是对个别的词进行语法归类的结果。

汉语的词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划分的标准是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指一般成分)。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构成短语或句子,或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虚词。

二、划分词类的四条标准。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2、词的句法功能3、广义的词的形态4、词汇的类别意义

三、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实词分为8类:

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象声词

虚词分为4类: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如何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四、词的兼类与活用。

短语

一、短语的定义

二、短语的结构类型

联合短语、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宾语、主谓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数量短语、固定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型、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

四、复杂短语

复杂短语和简单短语的区别。

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句子的类型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二、句子的结构分类

单句和复句。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性质可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根据是否省略了主语或谓语又可分为完全句和省略句。

非主谓句又可分为无主句和独语句。

单句

一、句子成分概说

句子成分的概念:

是句子(指单句)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指一般成分)分为八种:

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中心语。

这八种句子成分并不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两两相对逐层组合起来的。

分析句子的方法:

图解法和划线法。

二、主语和谓语

主语和谓语的概念。

主语的构成。

主语的意义类型。

谓语的构成。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

三、述语和宾语、补语

述语的概念及其构成。

宾语的概念及其构成。

宾语的意义类型。

补语的概念及其构成。

补语的类型。

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鉴别宾语和补语的方法。

四、定语和状语

定语和状语的概念。

定语的构成和类型。

定语和结构助词“的”的使用。

多层定语的分析和排列顺序。

状语的构成和类型。

多层状语的分析和排列顺序。

状语的位置。

句首状语和主语的区别。

五、中心语

中心语的概念。

定语后的中心语和状语后的中心语。

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和谓语中心语。

六、独立语

独立语的四种类型:

插入语(包括八个小类)、呼应语、感叹语、象声语。

几种特殊的单句句型

一、主谓谓语句

基本格式和类型

二、连谓句

特点和类型

三、兼语句

特点和类型。

兼语句和连谓句的区别。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区别。

四、双宾句

特点和构成

五、存现句

基本格式和特点。

六、“有”字句

语法特点和类型

七、“是”字句

语法特点和类型。

“的”字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和“是……的”结构作谓语的句子。

八、“把”字句

作用和特点

九、“被”字句

作用。

“被”字句的格式。

“被”字句的特点。

“被”字句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

复句

一、复句的定义和特点

二、区分单句和复句的标准

三、分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

四、复句的类型

根据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复句可以先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联合复句包括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解说复句。

偏正复句包括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连锁复句、目的复句。

五、多重复句和紧缩复句

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的分析。

紧缩复句与单句及一般复句的区别。

紧缩复句的种类。

常见的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指的是由于违反语法规则(包括语言习惯)而造成的语言运用方面的错误。

一、词的运用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词性误用2代词误用3虚词欠缺或多余

二、单句结构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3成分残缺4成分多余5句式杂糅

三、复句运用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结构层次混乱2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用错关联词语,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标点符号

一、点号和标号的作用

二、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修辞概说

一、修辞的两个含义

二、修辞与词汇、语法的关系

三、修辞在语言中的积极作用

四、修辞学的内容范围

词语的锤炼

一、含义

二、几种方法

句式的选择

二、一些常用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

变式句。

辞格

一、概念

二、运用

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双关。

拈连。

仿词。

排比。

层递。

对偶。

顶真。

反问。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二章汉字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形体来源于原始记事图画。

汉字并非一人一时所造。

二、汉字产生的年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已经发展为文字体系的汉字就已经产生了,至今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三、汉字的书体演变

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

今文字阶段:

隶书、楷书。

古今文字在形体表意上的主要差异。

四、汉字字数的发展

自古至今,汉字的字数不断增加。

汉字的特点

一、汉字具有委的表意性

汉字利用特定的形体标记语意,具有很强的表意性。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的以形表意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

汉字也兼有表意的倾向。

二、汉字是音节——语素文字

单音节词中,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

双音节词中,一个音节往往只能标志一个语素。

边绵词中,两个汉字对应一个语素。

三、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形与音:

一音多形;

一形多音

形与义:

主要是指汉字的初形与它的本义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紧密的,有的具体而明显,有的只表示意义范畴。

假借字的形与义之间毫无联系。

汉字形义联系的约定性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音与义:

语素中的音义关系,必然会在汉字中得到一定的反应。

音义之间的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由偶然到必然。

音近义通现象。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传统的“六书”说

古代文献中对“六书”说的记载。

“六书”的具体内容和各自的特点。

“六书”说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因形求义和古书阅读

词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是字形所表示的初始意义,阅读古书时,可以利用因形求义的方法判定词义。

因形求义的条件。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形成与定义。

古字与今字之间的关系。

典型的古今字字例。

二、异体字

定义。

造成异体字的原因。

异体字之间的关系。

三、繁简字

概念。

历史上文字的繁简变化。

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汉字的规范与正字法

一、汉字的规范

汉字必须有一定的规范。

历史上,汉字曾不断地进行规范。

目前对汉字形体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汉字的正字法

正字法的定渝。

正字法的要求。

注意纠正错别字。

古今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词汇处在经常的变化中。

古今词汇的变化是有序的、存在着一条演变的轨迹。

一、新词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消亡

旧事物的不断消亡造成了一些词的自然消亡。

三、基本词汇的保留和发展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稳定的部分,从古至今,其意义没有太大的变化。

基本词汇中的一些词在使用范围、词义的宽窄等方面古今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古今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词汇总量由少到多、不断地增加着。

词的表达功能越来越精密:

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分别由几个不同的词分担;

一个词所概括的宽泛的概念也由几个不同的词分担。

古今汉语构词形式的异同

一、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以单音节词为主还是以双音节词为主,是古今汉语的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双音节词并不是爆发式地增加的。

古汉语中,一些单音节词连用,构成比较固定的词组。

二、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古汉语中也有复音词。

一类是单纯词:

包括迭音词和连绵词,连绵词指的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连绵词的特点。

另一类是复合词,是指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词。

复合词的特点。

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共同使用、而在意义上又有差异的词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差异。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规律

古今词义的演变有两种情况:

一是基本意义的改变;

一是词义系统的变化;

义项的增加、义项的减少。

词的本义、引申义

词是多义的。

词的各义项之间并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其中,一个是本义,其它是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以及对本义的考察

本义就是一个词的原始意义。

本义,一方面反映出初期的造字意图;

另一方面又确实是在古代文献中被使用过的意义。

考查本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依据记录该词的字形结构并结合古代文献资料的使用情况来考察本义。

二、词的引申义以及对引申义的掌握

词义引申的总体规律是概念的具体与抽象的相互转化,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能导致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引申具有多向性、多重性和系统性。

虚词

虚词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划分与现代汉语不完全一致。

古汉语虚词的字和词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一、之、其、是、者、所、或、莫、孰、何、焉

这是一组以代词为主要用法的古汉语虚词。

其中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1、之——代词“之”。

助词“之”

2、其——代词“其”。

语气词“其”

3、是——代词

4、者、所——代词“者”与“所”。

语气词“者”

5、或、莫——代词“或”与“莫”。

副词“或”与“莫”

6、孰、何——疑问代词

7、焉——代词“焉”。

语气词“焉”

二、以、与、为、于、乎

这是一组以介词为主要用法的虚词

1、以——介词“以”。

连词“以”

2、与——介词“与”。

连词“与”

3、为——介词“为”。

连词“为”

4、于——介词“于”

5、乎——“乎”。

语气词“乎”

三、俱、皆、悉、乃

这是一组以副词为主要用法的虚词。

1、俱、皆、乃——表示范围的副词。

2、乃——副词“乃”。

连词“乃”

四、而、则、然

这是一组以连词为主要用法的虚词。

1、而——连词“而”。

代词“而”(代第二人称)

2、则——连词“则”。

副词“则”

3、然——连词“然”。

代词“然”

五、也、矣、耳、哉、耶、

1、也矣耳——语气词

2、哉——语气词

3、耶——语气词

实词

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的实词在词类划分、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等方面大体一致。

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一、名词的特殊用法

1、名词作谓语

2、名词作状语

二、动词的特殊意义

1、被动意义:

有标志的被动句。

没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

2、使动意义

3、其他特殊的动宾关系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意动用法

3、数词活用为动词。

4、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句法

古今汉语在句子的成分及其顺序上大体一致。

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宾语的位置和成分的省略上。

一、宾语的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宾语用“之”或“是”复指,宾语连同复指的代词一直前置。

二、省略

1、谓语的省略

2、介词宾语的省略

3、兼语的省略

三、固定结构

1、如……何、若……何、标……何、如何、若何、奈何、

2、如……为、何以……为

3、有以、无以

4、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5、孰与

要求掌握以上固定结构的用法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字典、词典的使用

第一节,字典、词典的编排与查检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

字典和词典是最常见、常用的两种不尽相同的工具书。

字典、词典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则编排的。

一、义类法

二、形序法

1、部首法

2、笔画、笔顺法

3、四角号码法

三、音序法

1、按声、韵、调的次序编排

2、按“注音字母”的次序编排

3、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顺序编排

常用字典、词典简介

一、《说文解字》产生的时代及其地位。

该书的作者及其编排原则和特点。

二、《康熙字典》产生的时代及其编排体例。

三、《中华大字典》的编排体例

四、《辞源》的编排体例和收词特点。

五、《辞海》的编排体例和收词特点。

六、《汉语大字典》的编排体例和主要特点。

七、《汉语大词典》的编排体例和主要特点。

八、《词诠》的作者和编排体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