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040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         )等。

11、真菌能产生()和()孢子,前者在()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等。

1、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

2、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

3、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有那些特点?

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有那些?

5、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有那些界?

1、绘图说明真菌典型的生活史

第三章

1、寄生性;

2、致病性;

3、专性寄生物;

4、弱寄生物;

5、强寄生物;

6、免疫;

7、抗病;

8、感病;

9、耐病;

10、避病;

11、转主寄生现象

1、根据病原物的寄生性强弱,可以病原物划分为()、()、()、()等。

2、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的病原菌叫(),常见的种类有()、()、()等。

3、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一般表现为(      )或(      ),但抗病性(      )或(     )。

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       )控制的,其遗传表现为(       )。

三、简述题

1、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关系如何?

2、什么是生理小种?

病原物为什么产生生理小种。

4、简述植物的抗病机制

第四章

1、初侵染;

2、再侵染;

3、局部侵染;

4、系统侵染;

5、病害流行;

6、病害预测;

7、土壤寄居菌;

8、土壤习居菌

1、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靠外界力量传播,主要有(      )、(      )、(      )、(       )等。

2.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此外()和()也有一定的影响。

3、病毒的侵入途径为(),细菌的侵入途径为()、(),真菌的侵入途径为()、(),()。

4、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有()、()、()等。

5、初侵染来源于本田内,在田间有一个(),病害田间分布呈()。

初侵染源为外来菌源,病害初发时在田间一般是()或()。

6、病害的预测可分为()、()、和()。

7、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划分为()、()、()、()等四个时期。

1、病原物在何处越冬?

了解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对防治植物病害有何意义?

2、绘出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图。

3、植物病害预测的依据?

四、论述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第五章

1、植物检疫;

2、生物防治;

3、物理防治、4、交叉保护、5、交叉抗性、6、化学防治;

7、保护作用;

8、治疗作用;

9、农药的剂型;

10、IPM;

1、常用的化学农药使用方法有()、()及()等。

2、常用的农药剂型有()、()、()、()等。

3、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       )、(       )、(        )等。

4、杀菌剂的杀菌原理主要有()、()、()、()等。

5、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等。

6、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有()、()、()、()等。

7、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有()、()、()、()、()等。

1、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有那些?

2、合理轮作能防治植物病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病原物为什么产生抗药性?

如何克服?

4、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什么?

5、为什么要搞植物检疫?

6、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第六章

1、叙述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腐烂的典型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何?

2、叙述辣椒疫病、梨锈病、瓜类枯萎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如何?

第七章

1、根癌细菌引起根部肿瘤的机制及其应用

第八章

1、番茄花叶病毒、条纹病毒、蕨叶病毒的简称、传播途径如何?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答案

1、植物病害: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它的营养、生长、生殖、发育受到显著障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萎蔫:

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主要由于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物造成。

3、病理过程:

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病变而逐渐表现出病态的过程则成为植物的病理过程(又成病理程序)

4、寄主:

病原物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5、病原物: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

6、病原菌:

7、寄生物:

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腐烂)、(萎蔫)、(畸形)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锈状物)、(黑色小粒点)、(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主要根据是否有病理过程以及是否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来判断。

引起植物病害的基本因素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等。

病原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

寄主对病原侵染进行积极的抵抗,寄主的抵抗力强于病原物的侵染力时病害不能发生。

环境条件一方面影响寄主植物,另一方面也影响病原物,只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时病害才有可能发生。

植物病害要发生必须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在每一具体病害中这三则中往往存在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苗木猝倒病来说,苗期本身非常感病、苗床地环境条件也非常适合病害发生,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病菌是否存在以及病原物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又如苹果腐烂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寄主抗病性强弱有关;

再如银杏苗木茎腐病的发生与否常与是否出现大量伤口出现有关,而伤口的出现与阳光直射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有利于伤口出现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病害大发生。

因此,我们掌握这一主要因素对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等方面可以掌握主动权。

1、菌核:

菌丝体纵横交织而成的卵形、圆形、角状等外坚硬,内松软的菌丝体,如茯苓、苗木茎腐病的菌核等。

菌核的作用在于休眠或适应不良环境,并在适宜条件下萌芽产生繁殖器官和孢子或直接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2、菌索:

菌丝体纵横交织结成的绳索状物,可增强菌丝对不良环境的耐力及对寄主的侵染力。

如蜜环菌可借菌索的延伸侵染健康的树木。

3、隐症现象:

环境条件有时对病毒病害的症状有抑制或增强作用。

如病毒引起的花叶症状,在高温条件下常受到抑制,而在强光照下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使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已表现的症状也会暂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现象。

4、全寄生:

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例如菟丝子、列当等。

这些植物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其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5、带毒现象:

有的植物受到病毒的侵染以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6、半寄生:

槲寄生、桑寄生等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

7、子实体:

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也就是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统称为子实体,类似于高等植物的果实。

8、子座:

9、菌丝体:

10、原核生物:

1、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类型有(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粉孢子)、(芽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

2、真菌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各产生(有性)和(无性)两种类型的孢子。

3、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有(毒素)、(酶)、(激素)等有关。

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杆状),主要(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5、植物病原病毒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菌)。

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球状)、(杆状)、(纤维状)等形状。

6、植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症状类型有(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

7、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有(土壤营养条件部适宜)、(温度条件不适宜)、(水分供应不均匀)、(有毒物质毒害)等。

8、菟丝子是(全寄生的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9、(砍处受害枝条)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轮作)、(间作)、(种子消毒)、(土壤处理)等。

11、真菌能产生(有性)和(无性)孢子,前者在(渡过不良环境)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真菌的扩大蔓延)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主要通过雨水传播,植物病原细菌还可以由介体传播,主要传播介体是昆虫和线虫。

有些细菌还可以通过农事操作传播。

有些则随着种子、球根、苗木等繁殖材料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

植物病源病毒的侵入途径为轻微的伤口侵入。

传播途径为机械传播、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土壤传播、嫁接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等。

鞭毛菌亚门真菌特点:

(1)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多核菌丝体,细胞壁系纤维素组成;

(2)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内产生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3)有性生殖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所以称为卵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特点:

(1)菌丝体发达;

有隔膜:

(2)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3)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坏死、畸形等。

植物病毒病只有明显的病状,不表现病症。

有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以及菌物界等5界,其中真菌属于菌物界。

真菌的生活史分为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

真菌一般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而不适合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渡过不良的环境。

并不是所有的真菌的生活史都有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担子菌亚门的蘑菇类等只有有性阶段,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只有无性阶段,没有有性阶段。

1、寄生性:

是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不同的病原物来讲是不同的,有的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有的除营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其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致病性: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3、专性寄生物:

它们的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所以也称为活体寄生物。

该类病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霜霉、白粉和锈菌等部分真菌。

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比较复杂,一般不能在普通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4、弱寄生物:

以营腐生生活为主,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能侵害活的植物。

引起苗木猝到病的丝核菌和多种镰刀菌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5、强寄生物:

通常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营腐生生活。

许多叶斑病菌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

它们对活组织有很强的寄生能力,但当病组织死亡后,还能以腐生的方式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

6、免疫: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或观察不到可见的症状。

7、抗病: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较轻。

发病很轻的称为高抗。

8、感病: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较重,产量损失较大。

发病很重的称为严重感病。

9、耐病: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较重,但产量损失较小。

即外观上发病程度类似感病,但植物的忍耐性较高。

对此有人称为抗损害性或耐害性。

10、避病:

指寄主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大发生的习性,寄主本身是感病的。

如寄主感病期与病原物盛发期错开,从而避免病害大发生。

11、转主寄生现象:

有些锈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必须经过两种亲缘不同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这种现象称为“转主寄生”。

其中经济上主要的为寄主,次要的为转主寄主。

12、减毒现象:

13、寄寄生专化性:

1、根据病原物的寄生性强弱,可以病原物划分为(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腐生物)等。

2、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的病原菌叫(专性寄生菌),常见的种类有(锈菌)、(白粉菌)、(霜霉病菌)等。

3、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一般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但抗病性(不稳定)或(不持久)。

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其遗传表现为(数量遗传)。

首先寄生性是病原物表现致病性的前提。

一般来讲,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性相对越弱;

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

如植物病毒侵染,很少立即把植株杀死,这是因为它们的生存严格依赖寄主,没有了活寄主也就没有病毒存在的可能,这是病原—寄主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由于寄生专化性的原因,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在形态上相似,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①抗侵入。

 ②抗定殖和抗扩展。

a植物组织的分化,使一些对组织选择性强的病原物扩展受到限制。

b延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也是一种抗病表现。

c植物细胞的生化特性,如细胞中某些营养物质和生长素含量、细胞汁液的酸度、渗透压和对病菌有毒物质的存在等与植物的抗病性都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③植物的保卫反应。

植物受到某些病原物的侵染刺激后,侵染点周围的组织、细胞往往产生过敏性反应迅速死亡,叫过敏性坏死反应。

植物受侵染后,形成隔离组织,把病原物及有害产物与健康组织隔绝开来,就是组织木栓化保卫反应。

④获得免疫性。

1、初侵染:

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越夏)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叫初侵染。

2、再侵染:

初侵染完成后,有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能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侵染,把初侵染后的各次侵染都称为再侵染。

3、局部侵染:

大多数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限于侵入点附近,范围的大小因不同的病害而有差异,但总是有一定限制,这种现象称为局部侵染。

叶斑病类是典型的局部侵染病害。

4、系统侵染:

病原物自侵入点能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为系统侵染。

如病毒病、类菌质体病害以及侵入导管或筛管的真菌或细菌病害等。

5、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地区和一个时期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6、病害预测:

根据病害流行规律,结合对当地各种条件的分析,在病害发生之前运用科学方法正确推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称为病害预测。

7、土壤寄居菌:

是在土壤中随病株残体生存的病原物,当病残体腐败分解后它们即不能单独地在土壤中存活。

多数强寄生的真菌、细菌属于这一类,如各种果树叶斑病菌、蔬菜软腐病菌等。

8、土壤习居菌:

对土壤适应性强,可独立地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能繁殖,如腐霉属、丝核菌属和镰孢霉属真菌等,均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常引起多种作物的幼苗死亡和植株萎蔫等症状。

9、单年流行病:

10、积年流行病:

1、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靠外界力量传播,主要有(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人为传播)等。

2.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此外(环境条件)和(寄主的抗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3、病毒的侵入途径为(轻微的伤口),细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自然孔口),真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自然孔口),(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4、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有(病原)、(寄主)、(环境条件)等。

5、初侵染来源于本田内,在田间有一个(发病中心),病害田间分布呈(核心分布)。

初侵染源为外来菌源,病害初发时在田间一般是(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6、病害的预测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7、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发病)等四个时期。

病原物越冬场所主要有田间病株,病株残体,种子、苗木和其它无性繁殖材料、土壤和肥料等。

了解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如修剪病枝或处理病株等方法消灭田间病株上越冬的病菌;

集中处理病株残体和药剂处理等方法消灭病株残体上越冬的病菌;

种子、苗木和其它无性繁殖材料的消毒可以防治种子等传播的病害;

土壤消毒和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等方法防治土壤土壤带菌现象。

 

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

②病害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的特点。

③病害发生前寄主感病状况。

④病原物的数量。

⑤环境条件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⑥当地气象资料,包括气象历史资料和当年的气象预报资料。

病害流行过程也是病原物数量积累的过程,不同病害的积累过程所需时间各异,大致可分为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2类。

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就能完成数量积累过程,引起病害流行。

积年流行病害需连续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该数量积累的过程。

单年流行病害大都是有再侵染的病害,故又称为多循环病害。

其特点是:

①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一个生长季可繁殖多代;

②多为气传、雨水传或昆虫传播的病害;

③多为植株地上部分的叶斑病类;

④病原物寿命不长,对环境敏感,⑤病害发生程度在年度之间波动大,大流行年之后,第二年可能发生轻微,轻病年之后又可能大流行。

属于这一类的有许多作物的重要病害,如锈病、白粉病、马铃薯晚疫病、黄瓜霜霉病等。

积年流行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

其发生特点是:

①无再侵染或再侵染次数很少,潜育期长或较长;

②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包括茎基部及根部病害;

③多为种传或土传病害;

④病原物休眠体往往是初侵染来源,对不良环境的抗性较强,寿命也长,侵入成功后受环境影响小,⑤病害在年度间波动小,上一年菌量影响下一年的病害发生数量。

属于该类病害的有黑穗病、粒线虫病、多种果树根病等。

防治对策上的比较:

单年流行病害不以消灭初始菌量为主攻方向,而主要用品种栽培、生物防治等降低流行速度,预测以流行速度的规律为重点;

积年流行病害则以消灭初始菌量为主攻方向。

1、植物检疫:

是指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传播蔓延的一项措施。

2、生物防治:

广义地说,一切利用生物手段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统称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通常利用微生物的颉抗作用来控制病原物,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射线、机械阻隔等措施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控制植物病害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它无公害、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对某些病害的效果好,是应该开发的途径。

4、交叉保护:

在自然界中,许多病原物有强毒系和弱毒系存在。

在寄主上接种病原物的弱毒系,可以限制强毒系的侵染,减轻强毒系的危害。

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保护现象。

5、交叉抗性:

病原物对某种药剂有抗性之后,对作用机制相同或毒性基团结构相似的药剂也有抗药性,而无论是否使用过这种药剂。

如对多菌灵有抗性的病菌对甲基托布津也同样具有抗性。

6、化学防治:

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预防或直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称为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方法。

7、保护作用:

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以前,使用化学药剂保护植物及其周围环境,杀死或阻止病菌侵入,从而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称为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作用。

这种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以前使用的药剂称为保护剂。

8、治疗作用:

当病原物已经侵入植物或植物已经发病时,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使体内的病原物被杀死或抑制,终止病害发展过程,使植物恢复健康的作用,称为化学治疗作用。

用做化学治疗的药剂一般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体后施用,此类药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称为内吸治疗剂,简称内吸剂。

9、农药的剂型:

将原药根据不同的要求按比例配进一定数量的辅助材料,如填料、湿润剂、溶剂、乳化剂等,经过加工后制成的符合一定规格要求的成品,所表现的不同形式,叫做农药剂型。

10、IPM:

从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种群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环境,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简称IPM。

11.经济阈值(ET):

又称经济质标,采用防治措施阻止病虫种群密度增大,以免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

1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有害生物密度,有害生物的莫伊侵害水平其防治效益刚好超出防治成本。

1、常用的化学农药使用方法有(种苗处理)、(土壤处理)及(植株喷药)等。

2、常用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剂)等。

3、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 种苗处理)、(土壤消毒)、(“外科手术”)等。

4、杀菌剂的杀菌原理主要有(化学保护作用)、(化学治疗作用)、(化学免疫作用)、(钝化作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