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898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就是在顺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高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好形势下,浓缩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表现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道文化大餐。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该公园主要由核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区组成,立意新、起点高、命题大、规模宏伟、内涵丰富、系统性和可塑性强;

项目具有独创性、超前性、文史性、以与历史的价值性和可操作性。

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众多的人文古建筑来呈现。

目前,该主题公园已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

通过开发和建设一些相关的浏览和娱乐服务配套设施,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行、游、住、食、购、娱〞基本条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娱教育、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使游客达到“情在文化中净化,意在文化中升华〞,充分体验文化的无穷乐趣。

因此,有效整合范仲淹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上水平,培植商丘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公园大门、道路广场、电力供排水、排污设施建设等。

〔二〕古建筑景点修缮

〔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

为增进公园旅游服务水平,新建旅游休闲度假村、水上娱乐园、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运输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范仲淹〔989-1052〕,祖籍苏州,生于XX,幼年成长于XX邹平,但他自大中祥符四年〔1011〕,到睢阳应天书院求学后,就一直结缘于商丘。

可以说范仲淹求学在商丘、学成致仕在商丘、结婚在商丘、生儿育女在商丘、母亲奉养在商丘、母亲去世在商丘、为母丁忧在商丘、教学在商丘、冒哀上书主张改革在商丘、职田在商丘、一生家计在商丘、后人至今在商丘、重要政治学术思想形成在商丘,可见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极为深厚。

所以志书称他是商丘乡贤,商丘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家〞就是商丘,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

〔1〕、范仲淹求学致仕在商丘。

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前商为商都,春秋为宋都,汉为梁都,唐为睢阳,因是后周为归德军的治所,“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故北宋的“宋〞就源于商丘,1006年改成应天府,1014年升为南京。

北宋应天府是当时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它“南临汴水,西牵京师〞,禁喉关陕,东蔽江淮,舟车涌会,是京城汴水入运河的必经之路,是“一方之都会〞。

应天书院就设在这里,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而且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一个书院。

应天书院的教学声誉很高,曾有“七榜五十六〞之美称,就是在宋太祖年,书院学子每年有八名左右中进士,创教育成绩之辉煌。

正因为当时应天书院影响很大,范仲淹在XX澧泉寺读书三年的最后日子里,由于继父朱文翰病逝,且又闻自己身世,所以才“感愤自立,决欲自立门户,佩剑经趋南都〞,即到应天书院求学。

从此,23岁的范仲淹,离开了XX,开始了应天书院五年的苦读岁月,也从此以后,一直结缘于商丘,成为商丘的“乡贤〞和“商丘人〞。

关于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苦读生涯,朱熹称范仲淹“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

〞欧阳修所撰《范碑》中有概括之叙述,: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在应天书院读五年,终以进士与第,从此致仕。

这就说明了范仲淹这位伟人,成才于商丘,是经应天书院培养而成名出仕的,这也是范仲淹结缘于商丘的开始。

〔2〕、范仲淹在商丘成婚,娶曾任过太宗宰相李昌岭之侄女、家是应天府楚丘人、太子中舍李昌言之女李氏为妻,从此,范仲淹安家于商丘,奉养母亲于商丘,生儿育女于商丘,终于实现了他“自立门户〞之夙愿。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楚丘人李昌岭、李昌图、李昌言三兄弟同榜进士与第,也是戚同文的睢阳学舍“七榜五十六〞的其中三兄弟。

李氏家族,可称国之望族,地方名门。

三兄弟的李昌岭996年任过太宗宰相,李昌图任国子监博士,李昌言任太子中舍。

由于范仲淹成才于应天书院,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与李昌图之子李纮同窗好友。

李纮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很有贤官风度,笃于交友,他的弟弟李纬又爱武功。

经李纮牵线,介绍他的堂妹、太子中舍李昌言之长女李氏给范仲淹,可谓天作之合,“郎才女貌〞。

当年范仲淹已三十二岁,李氏二十三四岁,二人情投意合。

对于范仲淹能与已故副宰相之侄女婚配,已是常人十分荣幸之事。

约在1024年,就在范仲淹提升为“秘书省校书郎〞前后,范仲淹与李氏便结为伉俪。

李氏出嫁,陪送一套四合院,从此范仲淹在商丘就有了一个家。

同时,范仲淹把双目失明的母亲接到商丘家中,由妻子奉养,这个家也成了一个母亲、妻子共处的家,也是范仲淹生儿育女的家。

而且直至范母去世,范仲淹为母丁忧三年也在商丘家中。

即便是妻子李氏病逝后,他在延安、庆州前线,虽然将十七岁的长子纯佑带到前线打仗,但其他四个孩子大不过十五,小不足七岁,也都是继续寄养在商丘舅妈家里。

在范仲淹晚年知杭州时,他的弟子们知他已萌退志,曾劝他到洛阳建宅以备养老,这时他却说“人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以为自己在商丘已有家,没必要再安家。

他这个观念正和师祖戚同文的“不营居室,或劝之,辄曰:

人生有义为贵,焉用此为〞如出一辙。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范仲淹一生除了在商丘的“家〞以外,一生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安家。

范仲淹在商丘的这个家,才是他一生唯一的“家〞。

〔3〕、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给他管理职田的也是他XX朱氏兄弟族人和苏州范姓家族的人。

在宋代,官吏的俸禄是由钱、谷、杂用和职田组成。

职田的多少依官吏级别而定,职田可以自由买卖,实际上就是成为了官吏的家产。

范仲淹的职田,就分布在宁陵、虞城和永城。

据《范公虞邑族谱》载:

其职田“食邑二千三百户,实封六百户〞。

食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所谓职田。

宋代的公、侯、伯、子、男或有功的大臣,可以赏赐食邑。

意思是食邑〔职田〕,包括食邑内的租税都归被赏赐人所有。

食邑有虚封和实封之分,范仲淹的职田二千三百户是虚封的,表示规格,六百户才是实封的,是实实在在的赏赐。

北宋的县分为八等,六百户就是一个小县的规模了。

范仲淹为何把职田选择在商丘,而且分布在宁陵县、虞城县和永城县,除了这里接近京城外,还涉与几个原因:

一是如果选择在苏州原籍,因为当时范仲淹到苏州认祖归宗还没被族人同意,二是他不可能把职田放在生母改嫁之地——XX邹平,所以把家安在商丘,把职田选择在商丘,是最佳选择。

况且他妻子是应天人,在范仲淹心里认为应天就是他的“家〞,再者当时他走入仕途后迁官从广德到谯郡〔亳州〕,离商丘都很近,把职田放在这里,不但方便管理,而且南京当时是陪都地位,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也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据《宁陵县志》记,由朱熹保存有范仲淹与同母异父的朱氏“三郎秀才〞两封通信,信上有朱熹附言:

“右范文正公与兄弟之书,其言近而易知,油然天伦至情。

今之士者得其说而谨守之,亦足以检身而与物矣。

〞这里第一封信的内容,是要和三郎共同送“五娘子〞往广济社宅,三郎不在,差人催回。

“前日专到宁陵,奉谒不遇。

为某暂来南京。

〞第二封信是商议“永城庄田和宁陵家计〞。

信中涉与到“八叔〞、“五哥〞、“大郎〞、“吕秀才〞、“昌君〞、“四郎〞等七个人,还牵涉到“永城志文立碣〞等要事。

这两封信也是证明范仲淹的职田在宁陵和永城,且是由朱家兄弟照管。

至今宁陵尚存当年职田的生活生产用井和朱氏族人的后裔。

虞城县更能说明范仲淹的职田覆盖到那里。

虞城县利民镇有《范仲淹祠堂》和明代从苏州返迁来的范氏宗亲。

范氏族人后裔至今分布在黄河故道南北数十里,并且现在还藏有明万历十三年〔1586〕增续的《虞城范氏族谱》。

《族谱》记载:

“宋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文正八世至士聪祖,率其次子文理祖迁居河南纶城,即吾迁虞始祖仲宣房,宋丞相纯仁祖之嫡脉也。

〞“士聪,苏州人,宋元之际,北迁虞,子孙因家焉〞。

这些也说明,范仲淹在虞城县的职田一直到明代还存在,而且是由从苏州迁来的范氏族人管理。

到了明末,有户部主事、山海监军兵备道范志完〔1590——1644〕在虞城利民镇中心建造《范文正公祠堂》,一直祭祀祖先至解放初期。

后来,被用作化工厂。

至今《虞城范氏族谱》还存有当年祠堂的地图和祠堂的全部对联,从中可以看出对联的内容和祠堂建设的各殿规模、质量和正规程度等。

地图是中华民国八年夏历已未八月既望李暄炳臣氏绘图,院落三节,门厅恢宏,园林齐具,可以说是江北最大的“范文正祠堂〞。

虽是嘉庆年所建,但他能延续三百多年,其在中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族谱》中还有“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奉旨从祀、康熙六十一年奉旨从祀〞之详文,也可以看出在虞城县利民镇的范公祠在当年的影响之大。

由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范仲淹的家产家计在商丘,宗亲在商丘,他已经在商丘长期安家落户。

〔4〕、范仲淹的思想主张形成在商丘。

范仲淹的思想形成主要在来应天书院学习以后,这正如欧阳修所言:

“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不要小看这个评价,这说明了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为他打下了毕生受益之学问的扎实基础。

而且他能自觉地磨砺了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对他的理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求学时就“忧思深远〞,树立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远大目标,坚持“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的人生信念。

范仲淹被后人誉为“学际天人,量扩宇宙,操坚金石者〞,绝非偶然。

我之所以说范仲淹的思想主要形成于商丘,主要是想从三个方面来佐证。

首先他受北宋著名教育家戚同文影响很大,他虽然是戚同文去世三十多年后才到应天书院学习,但由于戚同文为应天书院倡导和树立的学风、师风、教学宗旨、内容、方法一直为范仲淹所授用。

范仲淹在书院求学时就写有《睢阳学舍述怀》诗,诗中反映了他积极处事的思想。

他还写有《诵诗五首》,反映了他通过在应天书院五年的学习,大通六史之后,对于尧、舜、禹与夏后、商汤、周武王等历代的惠政已了如指掌,并从心底发出了强烈的感慨,主张君臣共治天下,君有过则臣谏之。

商丘地处中原,是春秋“轴心时代〞文化的集中发源地,老子、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均在这里,南北不到百里之内,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的故乡,诸子圣贤的思想光辉在这里深入普照,其中儒、道、墨、法、兵家思想当在其中,范仲淹生长和成才于商丘这块丰厚的中华文化沃土之地,他如鱼得水,得到了充分的营养。

对诸子圣贤的学说融会贯通,深刻领会。

范仲淹后来所以能够领导欧阳修、胡瑗、孙复、张载以至王安石、苏轼等北宋新学并奠基程朱理学,就是他从应天书院的睢阳学统中得到了真传,就是他在经过这个儒、道、墨三家故里的学习和熏陶中得到了真传。

范仲淹的思想形成在商丘,还可以从他的著述中得到佐证。

国人无不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言,似乎范仲淹的这一思想是在写《岳阳楼记》时才体现的,其实不然。

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受校训“与天下同文〞的教导,已经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就是说他在写《岳阳楼记》之前还在应天上学时就已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向,才有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我们还可以将他在应天书院写的《南京书院题名记》与《岳阳楼记》相比较,这二记是他一生“最早〞和“最晚〞的两篇记文体裁的名篇,其思想之高迈,意境之深远,语言之精炼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千秋。

《题名记》中“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博涉百家、九流之说,有忧天下之心〞等豪言壮语和锐气,都为后者所不与,同时也说明范仲淹忧天下之志早已树立。

这仅是一例,范仲淹在商丘上学和后来主持应天书院时,写下了很多诗篇和文章。

诗有《睢阳文舍述怀》、《诵诗五首》等,文更有《南京书院题名记》和《上执政书》,而且范仲淹在教学时,注重先作示范,他“每出题,必先自为之〞。

让学生参看自己的范文并理解后再写,范仲淹仅留下这类范文就很多,其中有《君以民为体赋》、《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尧舜率天下以仁赋》、《老子犹龙赋》、《铸剑戟为农器赋》、《易义》、《乾为金赋》等,这些范文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范仲淹的思想、政治、军事等观点。

综上所述,范仲淹这样一个伟人,其主要思想能在商丘先期形成,应是商丘人之荣,也说明商丘这块沃土的文化底蕴之宏大。

2、范仲淹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享誉中华,从宋至今,对其高度称颂和评价,为人楷模,敬仰至极,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千年来也从没有间断。

范仲淹与商丘渊源甚深,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范仲淹方面更应首当其冲,不甘落后。

中国几千年封建朝代,历来君与臣、官与民始终矛盾重重。

范仲淹为官三十七年,生于太宗,仕于真宗,展长才于仁宗,曾三起三落,宋朝对他爱之有加。

范仲淹为官三十七年,曾在十多个州县担任知州知县,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身后,多处老百姓为他建祠纪念。

这都是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洁奉公;

出将入相,护国安民;

出任州县,排忧解难,造福于民;

处世为事,济困助乏,兴建公益。

他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代表,值得人们颂扬和尊敬。

范仲淹也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物,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三七开、四六开等,就连孔子也如此。

我国历史上唯独范仲淹不存在多少“开〞,是一位被历史全面肯定的“完人〞,无论官方民间和学术界一致公认范仲淹。

宋仁宗在其逝世后,亲笔篆书“褒贤之碑〞四个大字,并命欧阳修撰写碑文。

与范仲淹同时代的名相韩琦盛赞他:

“高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

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王安石尊他为“一世之师〞。

黄庭坚赞誉他是“当代文武第一人〞,“范文正公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

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他为:

“公自作秀才始,便以天下为己任,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

〞还称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金大文学家元好问评范公曰:

“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思,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忠臣而已。

明后期思想家李贽评论曰:

“与真宗、仁宗间,设教崇学,儒学复兴,乃启宋明六百年儒学兴隆之运。

范文正公于此有力焉。

他是北宋前期前期收拾儒门,复兴儒学的第一人。

清大学士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范公:

“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曾提联赞范公:

“甲兵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那秀才先生。

不仅古代如此颂扬范公,我们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也对范仲淹有高度评价: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专门引用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要求成为共产党员应有的修养。

1985年薄一波同志在“整党〞期间,赠送新党员三句话,第一句就是范公的“先忧后乐〞名句。

2001年《七一讲话》提出:

所有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还在一次讲话中把范仲淹誉为以德治国的典范。

毛主席也非常称赞范仲淹,毛主席在青少年时期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就曾发誓:

“学颜子之单瓢与范公之划粥断齑〞的学习精神。

毛主席也很看重范仲淹的诗词,曾经手书过范公的《苏幕遮怀旧》词。

毛主席说过:

“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

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

但两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藩。

〞由此可见,范仲淹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能让毛主席佩服的人很少,《选集》一至五卷所涉与到的历史人物,大部分是有表扬有批评,谈不上“佩服〞二字,但他却对范仲淹倍加尊重,说明毛主席把范仲淹当做了圣贤类中的贤人。

社会经济条件: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14°

49′-116°

39′、北纬33°

43′-34°

52′之间。

全市东西横距168千米,南北纵距128千米,总面积1070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91.9平方千米〕。

2008年底全市人口824.37万人〔市区人口90.6万人〕。

商丘下辖2个市辖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共有14个街道办、61个镇、116个乡。

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商丘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在此基础上,市委、政府又与时地提出了把商丘建设成为文化名市的奋斗目标。

这对于增强商丘市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彰显商丘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商丘的知名度,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都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之举。

商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牌众多。

前几年,商丘为创建文化名市,在塑造文化品牌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卓有成效。

例如华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等文化品牌已小有名气,成绩应当肯定。

但是,商丘要建设文化名市,还有许多文化品牌应当挖掘和宣传,有了过硬的、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就会为建设文化名市增加更浓的色彩。

我们前段经过学习和调研,认为商丘文化品牌很多,在文化品牌的选择上,应当注意突出重点。

按照多方面的条件衡量,范仲淹文化品牌应当是众多文化品牌中的一个重要品牌。

所以今天此文,主要是建议商丘市还应当重视范仲淹文化的研究,把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我们创建文化名市工作的重要日程。

我所以要建议商丘要重点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主要理由在于:

一是范仲淹与商丘的渊源深;

二是范仲淹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巨大;

三是商丘打范仲淹这个文化品牌,大家服气,当之无愧,对商丘打这个品牌,外地没有争议,不需编造,成效也一定很快捷。

要把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列入当下商丘创建文化名市的重要日程。

要加强范仲淹文化品牌的打造,主要是因为:

一是前几年商丘还没有十分重视范仲淹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或者说是我市文化研究的重点选择有遗憾,文化品牌的筛选方向有缺陷。

二是用应天书院的建设和研究,代替或妨碍了范仲淹文化研究的深入。

应当以范仲淹文化研究带动应天书院的研究,带动虞城范公祠的开发利用,以范仲淹文化带动商丘的宋文化旅游。

三是对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对范仲淹的家事研究不够,没有把范仲淹当作商丘文化名人对待。

四是,对范仲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范仲淹这个真正的文化品牌竖起来。

鉴于此,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商丘市建设成为文化名市的今天,呼吁把范仲淹文化研究列入重要日程,努力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就显得迫切和急需。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地里位置

 

商丘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为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33o43’~34o52’,东径114o49’~116o39’。

南北跨纬度1o09’,东西跨经度1o50’。

辖区北与XX菏泽市、济宁市毗邻,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周口市、XX省阜阳市相连,东与XX省淮北市、宿州市相接。

京九铁络纵穿商丘地区境内的睢阳区、梁园区、虞城县3个县〔区〕的14个乡镇,在商丘市中心与被称之为“金腰带〞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大干线交汇;

连霍高速横穿境内的、宁陵、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夏邑、永城8个县〔市〕区与济广高速在虞城县境内交汇;

310国道横穿境内的夏邑、虞城、睢阳区、梁园区、宁陵、6个县〔市〕,与105国道在商丘市城市中心交汇;

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所形成的三“十〞字交汇,使商丘成为豫皖苏鲁接壤地区重要的黄金交通枢纽,为商丘市的人财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给商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自然条件

商丘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平原地区,受太阳辐射、东亚季风环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旱涝不均,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春季是冬季向夏季的过渡季节,平均温度14.2℃,降水量仅次于秋季,占年降水量的19%。

全市平均降水量在120-162mm之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这个季节由于海陆上加热率变化有明显差异,大陆温度上升较快,也是灾害性天气的多发季节,有春旱、寒潮、低温连阴雨、晚霜冻、暴雨、大风等。

春旱是最易发生的旱灾,平均两年一遇,其中重旱平均六到七年一遇。

夏季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降水最多的季节,平均温度26.1℃,一半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54%,全市平均降水量在376-434mm,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交替出现,即易出现暴雨,也易发生干旱。

秋季是夏季向冬季的过渡季节,平均温度14.8℃,降水量与春季相当,占年降水量的21%。

全市平均降水量在136-153mm,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这个季节既有夏季的灾害性天气,也有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是灾害性天气的多发季节。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冷的季节,平均温度1.4℃,也是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占年降水量的6%。

全市平均降水量33-53mm,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这个季节易出现大风、暴雪、低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商丘市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

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水文地质

商丘位于豫东平原,属淮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