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64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曲四大名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蟹】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

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

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主要成就和作品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

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关汉卿以他的多才多艺,成为当时戏剧界的领袖。

他一生共写了六十多个剧本,还有不少散曲和套曲,至今仍有他的十七个剧本和一百多首散曲流传下来。

这十七个剧本是:

《温太真玉镜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关大王单刀会》、《诈妮子调风月》、《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器存孝》、《状元堂陈母教子》、《刘夫人庆赏五侯宴》、《钱大尹智勘徘衣梦》。

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在关汉卿的剧作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关剧名目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

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

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

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

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

共四折。

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

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

《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

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

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

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

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

四折。

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

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

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后二本题尚仲贤撰。

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

《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

《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

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

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五折一楔子。

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

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

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

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

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

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

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

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

16、《闺怨佳人拜月亭》:

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

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

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

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关剧分类

从思想内容看,关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如著名的《窦娥冤》,此作品是其悲剧代表作,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

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

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剧中主角关羽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

关剧艺术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

《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

《单刀会》在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但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

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

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

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

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

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

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

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

《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杰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

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

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

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

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

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

境无旁溢,语无外假"

(臧晋叔《元曲选·

序》)。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

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维妙维肖,宛如口出。

同是反面人物,葛彪的语言粗鲁强横,不脱恶霸凶徒的本色;

周舍的语言干练利索,很符合他"

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

的老狎客身份;

杨衙内口白粗鄙,有时却附庸风雅,装模作样;

张驴儿语言流里流气,切合他流氓无赖的性格;

鲁斋郎权势显赫,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贵族官僚,他讲话时彬彬有礼,并不挟粗棍子吓人,有时甚至还带着几分幽默,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说白,令他炙手可热的威势发出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更见其性格的蛮横冷酷。

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多么肖似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口,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

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

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文学地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

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

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

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

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

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

古今群英乐府格势》);

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

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

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在江苏南京郑和纪念馆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芝寺。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

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

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

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

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

《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

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

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

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

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杂剧特色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

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

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

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

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

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

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

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

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

“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

常言道,做着不怕!

”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

倩女更坚定地说:

“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

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

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

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

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爱情剧引人人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

《王荣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

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

“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

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

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火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

“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

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

”(《录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流”(《宋元戏曲史》)。

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

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来说,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

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三、马致远

马致远,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