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假期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期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作动,奖;
形作名,善事;
形作动,惩;
形作名,邪恶;
形作动,以……为贤;
形作名,贤能之人;
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
使……延续
(8)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9)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名词做动词,做官
(10)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旧、废,形容词做名词,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11)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形容词做动词,评价……是非
(12)故述往事,思来者思,使……思
(13)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做动词,科分条列
(14)二十八宿环北辰环,名词做动词,围绕
(15)上明三王之道明,阐明
7.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
(3)使复典之掌管
(4)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
(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恰逢
籍每适浑拜访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
诸侯之相王一起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假设
(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
(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
(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
(16)察其所以……的原因
(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
(18)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
(20)垂空文以断礼义用笔墨写成的著作
(21)欲遂其志之思也表达,表明
(22)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
(23)不得通其道也实现
(24)退而深惟曰思虑,考虑
(25)承敝通变衰败
(26)封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禅之礼,名词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动词,行封禅之礼
既欲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名词,边境。
(27)论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阐述
于是论次其文编写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
(2)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
(3)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被动句)
(4)孔子膑脚,而论兵法(被动句)
(5)余先周室之太史也(判断句)
(6)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
(7)子所论,欲以何明?
(宾语前置)
9.翻译下列句子
(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
(2)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3)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10.出自本文的熟语有哪些?
(1)言之不用,道之不行
(2)拨乱反正(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4)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5)权宜之计
1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1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
寒假自学练习《夏本纪》002答案
1.A(齐心协力:
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和衷共济: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
闪烁其辞:
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隐约其辞:
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开诚布公:
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置腹:
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
)2.A3.D
4.
(1)“傅”通“敷”
(2)“女”通“汝”(3)“淢”通“洫”,田间水道。
(4)“奥”通“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5)“原”通“源”,源头。
(6)“正”通“征”,征收。
(7)“锡”通“赐”。
(8)“辟”同“避”。
躲开。
5.
(1)怀:
环抱;
襄:
漫上。
(2)负:
违背;
毁:
败坏。
(3)摄行:
代理执行(4)无状:
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5)等之:
等,比较、衡量;
之,指鲧。
(6)敏给克勤:
给”与“敏”同义,合在一起,就是“敏捷”的意思。
克,能够。
勤,勤苦。
(7)表木,立木作表记。
表,表记。
(8)称以出:
教令都经过权衡称量之后才发出。
(9)薄,形容词活用动词,使动。
(10)殛:
流放。
(11)百姓:
即百官。
(12)相:
察看,考察。
(13)其,语气副词,祈使语气。
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14)亹(wěi,伟)亹:
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
庄重严肃的样子(15)渐(jiān):
流入 (16)陂(bēi,卑):
堤岸。
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17)刊旅:
开通了道路。
刊,除。
这里是开的意思。
涤原:
疏通水源。
原,同“源”。
6.⑴于①比 ②在……方面③向④到⑵其①此,这②还是③他⑶以①连词,不译②认为③才
7.
(1)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名词用作动词,作表记(3)名词作状语,在陆地上;
在水中;
(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姓(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6)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感伤(7)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低湿的地方(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焦虑(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10)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发扬光大
8.
(1)四方诸侯
(2)国家内部
9.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被动句;
(4)被动句。
10.答案
(1)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握着规矩,一年四季都带着这些工具,用来开辟了九州土地。
(2)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交通便利情况。
(3)(帝舜在)中国范围之内分封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并说:
“要把修敬我的德行放在首位,不要违背我一贯的行为准则。
三.1.(8分)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寒假自学练习《鲁周公世家》003答案
一、语言知识和运用
1.
C
2.
B
3.C
二、研读《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完成下列题目: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缪通穆
葆通宝匮,同“柜”
强葆:
同“襁褓”
畔通“叛”辟通避
蚤通早
依通“扆”(yǐ,椅)
飨通“享”,享有。
孰同“熟”,丰收。
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文言实词的意义
辅翼:
佐助辅弼。
把:
手持。
衅社:
衅,杀牲血祭,社,地神。
傅:
辅助。
但这种辅助又有教育及监视的意思。
戚:
忧愁悲伤。
此处指感动。
戴:
顶着。
秉:
策祝:
将祈祷之辞写于简策之上而祝告于神。
用:
因而。
定:
安定。
下地:
指人间。
即命:
听命。
屏:
藏而不给
即:
靠近,到。
信:
确实。
训:
责备。
相土:
堪察地形。
治:
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让:
谦让。
集,安定。
敷:
普遍。
阻:
遭到困厄。
行政:
国政
奸:
gān,干犯,冒犯。
筑,培植
6、解释下列句中文言虚词的意义
以:
介词,来;
介词,拿,把;
连词,同“而”,表承接。
其:
加强语气;
语气副词,表示推测。
7、指出下列划线词语是哪种词类活用
东伐至盟津(名词作状语,向东)
史策祝曰(名词作状语,用简策)
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动,使安定)
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动,使返回)
密靖殷国(使动,使安定)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名词作动词,散布流言)
曰吉,遂国之(意动,把成为国都
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以为臣,把当作臣子)
诸侯咸服宗周(意动,以为宗,把当作宗主)
8、指出下列句子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用事(古义:
当权,处理政务;
今义:
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
以为(古义:
把当作;
认为。
)
小人(古义:
平民,百姓;
人格卑鄙的人。
今天(古义:
现在上天;
说话时的这一天或现在。
平易(古义:
简便易行;
性情态度和蔼或文章浅显易懂。
明日(古义:
第二天,今义:
明天)
9、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图(长终);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方法;
省略句,必葬我(于)成周
10、句子翻译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参考译文:
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旦代替周王发。
翻译指点:
本句的翻译要点是:
“若”“负子之责”“以”。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你们如果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
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文言文的翻译一方面要注意词语的一一照应,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语气和关系的照应。
本句是两个假设关系的句子,翻译后要体现这一特点。
当然,本句中的“以”要翻译好。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你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你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
本句有两个评分要点:
一个是虚词“其”,表示加强语气;
一个是“维长终是图”的句式特点。
“维长终是图”中,“维”通“唯”,和“是”构成固定句式,意思是“图长终”。
另外,“旦新受命三王”中省略了“于”。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实词(“摄”,通假字“辟”“畔”“告”),句式(“之所以……者”,“无以”)。
注意前后的连贯。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坏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本句的翻译不是很难,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前两个小分句和第三个小句子的转折关系,一是“以”(介词,表结果)的落实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
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
③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⑵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请简析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①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
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
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云淡”、“鹭起”);
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⑶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
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
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寒假自学练习《高祖本纪》004参考答案
1.【答案解析】C(A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此处取后一义项。
B始作俑者: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D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与句意不符)
2.【答案解析】B(A主客关系颠倒,应是中外游客被倾倒,或倾倒了中外游客;
C搭配不当,应改为“大量注入的外资……;
D一面对两面不当。
3.【答案解析】A(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
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二、文言文
4.通假字
(1)“繇”通“徭”,服徭役。
(2)“卤”通“掳”,抢掠。
(3)“详”通“佯”,假装。
(4)“憙”通“喜”;
“解”通“懈”。
(5)“责”通“债”,债务。
(6)“案堵”通“安堵”,不变更。
(7)“乡”通“向”。
(8)“坐”通“座”;
“诎”通“屈”,理亏。
(9)“内”通“纳”,接纳;
“距”通“拒”,抵抗。
(10)“挥”通“麾”。
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文言实词的意义
(1)性情。
(2)到;
道歉,谢罪。
(3)看不起。
(4)功劳。
(5)抱负;
平民百姓。
(6)名帖。
(7)如果
(8)延请
(9)拱手,平辈相见之礼
(10)坐时两脚叉开
(11)整理;
谢罪。
(12)示众
(13)悬挂、张开
(14)丝绳
(15)吉利
(16)相对,相聚;
处死
(17)巡视
(18)犒劳,慰劳
(19)明告
(20)服从
(21)违背
(22)给……看
(23)营垒
(24)发动,率领
(25)攻取
(26)把持
(27)坚持
(28)便利,合适
(29)嫉恨
(30)张设帷帐
(31)免除赋税徭役
(32)谈论
(33)免除赋税徭役
(34)和……一样
6.一词多义(虚词)
(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
因家沛焉/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
(3)以
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
啖以利(介词用)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
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
(5)之
杨雄走之荥阳/驱之鸿门(动词去、到)
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
(6)为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
7.词类活用现象
(1)意动,以……为怪
(2)名作动,使眼色
(3)使动,为王
(4)名作动,驻扎:
动作名,规约
(5)使动
(6)名作动,作客;
安家
(7)使动,使……坐
(8)名作动,给人看相
(9)使动,使……不同一般
(10)名作动,驾着白车骑着白马
(11)名作动,向西进发
(12)使动,使……投降
(13)意动,以……为苦
(14)名作动,灭族
(15)意动,认为……对
(16)使动,使……活
(17)使动,使……跟从
(18)使动,挖深
(19)形作名,平民;
暴逆之秦
(20)形作名,贤能的人
8.古今异义
(1)黑痣
(2)远大抱负;
平民百姓
(3)对宾客的尊称
(4)评议;
相聚而语
(5)没有出息
(6)德高忠厚的人
(7)崤山以东
9.文言句式:
(1)省略状后
(2)判断句
(3)判断句
(4)省略状后
(5)定语后置
(6)省略句
(7)状语后置
(8)定语后置
(9)状语后置
(10)宾语前置
(11)定语后置
(12)宾语前置
(13)状后省略
(14)判断句
(15)判断句,被动句
10.翻译句子
(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令的苦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3)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没有一点不安。
(4)吕公趁机向高祖递眼色,坚持让他一定留下来。
(5)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沛公是个德行高尚忠厚的人
(6)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替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三、
(1)内容上,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描写了水势汹涌湍急,山势雄伟险要,说明此地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
作者登临怀古,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往事千端,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
结构上,统领以下七句。
(第一点4分,第二点1分。
(2)叹息岁月流逝、壮志未酬。
“鬓已星星堪镊”,说明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
2)忧国忧民,报国无门。
作者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
3)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者借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干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
(每点2分,共6分。
(3)用典,借景抒情,比喻。
寒假自学练习《李将军列传》005答案
1、【答案】B
【解析】A、语义重复,去掉“尤其”或“更”;
C、成分赘余,去掉“等项”的“项”;
D、句式杂糅,去掉“以------为准”。
2、【答案】A
【解析】文段整体是从“室内”南北两部分先后陈述的。
备选项先总述南部环境,承前“南”字,再依次叙述室南部之用途、布置的格调及具体情形。
3、【答案】A
【解析】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侧重于行动。
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按部就班:
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人云亦云:
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一以贯之:
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水到渠成:
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
(1)尝通常
(2)亡通“无”。
(3)陈:
同“阵”。
摆开阵势
(4)详:
通“佯”。
假装(5)幕通“漠”(6)戏下通“麾下”
(7)莫通“幕”(8)或通“惑”(9)悛悛通“恂恂”,诚恳的样子
(1)祖先
(2)学习射法(3)因为,由于(4)以及打击
(5)地位的宦官统率部署练习训练(6)放马奔驰(7)监督
(8)把马匹放开,各自就地躺下(9)天刚亮时(10)接应(11)大约
(12)受……统领(13)到达(14)络:
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编结的网
(15)斜视(16)突然(从网中)腾跃起来(17)把李广交给执法法官审问
(18)判决(19)摒除人事而居于山野(20)何况(21)部下
(22)体格高大(23)一直到死(24)估计(25)多次,屡次
(26)稍微,略(27)屯结行进(28)暗中(29)运气不好
(30)辞别(31)到达指定的军部(32)委曲详细的情况(33)听审受质
(34)无论(35)乡里人(36)确实使……信任(37)比喻
6、文言虚词解释
(1)以:
(凭……的身份)(率领)
(认为)(来)(用)(从,由)
(因为)
(2)乃:
(才)(却)(是)
(3)之:
(往)(如果抓获李广就一定要活着押送到我这儿来。
致,押送)(提宾标志)
(4)于:
(向)(被)
(5)因;
(趁机)(于是)(趁机)
(1)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2)急:
形容词作名词,紧急的事情
(3)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4)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5)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6)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络:
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编结的网卧:
使动(8)下:
名词作动词交付
(9)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10)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1)死:
形容词作动词与……死战(12)后:
名词作动词落后
(13)大:
形容词作名词大道理(14)曲折:
形容词作名词曲折详尽的情况
8、古今异义
(1)古义:
学习的人;
有学问的人
(2)古义:
感动和信任;
诚实守信用
9、文言句式
(1)(被动句)
(2)(被动句)(3)(省略句)(4)(被动句)(5)(宾语前置)
10、
(1)译:
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