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错
⑤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
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⑥先生在这家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人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犹太民族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联合国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每人每年的阅读量全球排名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至少64本以上。
二、文言知识考查。
(每小题3分,共24分)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夫晋,何厌之有B.
是
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师必退 师:
军队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
灭亡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接济
B.①唯君图之 图:
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
交换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
距离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
派②无能为也已 已:
同“矣”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
如果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恩惠②晋军亦去之 去:
离开③君之所知也 知:
通“智”
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诸郎中持兵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以乱易整,不武。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
D.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王还柱而走
13、下列加点字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和其他选项不一样用法的是()
A、进兵北略地B、函封之C、皆白衣冠以送之D、发尽上指冠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吴起者①,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
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
‘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
“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②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③,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
吴起,军事家。
②司马穰苴,春秋末期军事家。
③赢(yí
ng)粮:
多余的粮食。
踵:
脚跟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恶吴起恶:
毁谤 B.鲁君疑之,谢吴起谢:
劝诫
C.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
轻视、看不起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
士兵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B.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
踵遂死于敌。
C.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D.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第Ⅱ卷主观题共102分
1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4分)
②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8分)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面名篇中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不仁;
,不知;
,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
小上海1972
田洪波
其实,1972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
但对于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19岁的心间。
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我的亲娘啊”!
许鸣久是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
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
每月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
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
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
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
小上海的绰号
由此在他19岁时传了开来。
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19连的老巢。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
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
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
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斤。
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
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
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
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
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大烟泡。
土地连着冰茬很难刨动,这无疑增加了劳动难度,结果在一天夜里,弱不禁风的小上海就被流感击倒了。
一连几天高烧不止,还说胡话。
起始,有几个知青战友兴灾乐祸——省吧,这回患病看你怎么省!
但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还是全然不顾这些,一天几趟地往大队合作医疗站跑,自己垫付了药钱,让赤脚医生开回诊病
处方,提回来大包大包的中草药,一锅接一锅地煮给小上海喝。
服完药,还用一枚铜质小钱,滴上几滴菜油,轻轻为小上海刮背,把小上海刮得哭爹喊娘,全身红紫。
然后,用被子把他严严实实捂上,弄得小上海很快大汗淋漓。
几天功夫,小上海就可以下地干活了。
那东北战友垫付的药费,也被小上海执拗地一次还清了。
但大家发现,大病初愈的小上海更加勒紧了裤带,似要把生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弄得大家都很心疼他。
也许1972年注定要与小上海过不去。
在一个休工的晌午,小上海接到了亲属的电报:
父病危速归。
小上海看到电报眼泪就在脸上横飞,他几乎是跟头把式地离开的连队。
从连队到车站要走大约十里的路程,大家望着漫天飞雪中踉跄的小上海,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周以后连队接到了他的信。
他在信中告知了回连队的日程,并希望多去几个人到车站接他。
连队领导唏嘘着安排了四个人。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上海的身影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不惹人注目,但大家还是很快发现了他。
他臂戴黑纱,肩上扛着军绿色旅行包,旅行包前后沉甸甸地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他的胸前和背后。
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大家急忙上前搀扶他,并帮他从肩上卸旅行包。
但小上海却用手护着旅行包:
“现在全家都在我身上啊!
”接着他就泣不成声了。
大家这才断断续续知道,前面旅行包里装着他父亲的骨灰盒,后面背的则是母亲的。
知青战友们几乎是一路走一路哭,才把小上海架回连队的。
傍晚,下工回来的知青战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没有谁指令,每个人都哭泣着跪在了小上海父母的骨灰盒前。
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的所有钱,让战友
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
事情也惊动了连队领导。
他带领大家选取了一块向阳的墓地,在下葬那天悲怆地对大家说:
“知道吗,许鸣久其实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他是小时候在车站被拣破烂的老人家抱回去的。
“鸣久!
”有人大声叫出了小上海的名字,然后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了上去。
一时间泪雨纷飞。
21、知青们为什么叫他小上海?
小上海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结尾连队领导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人说《小上海1972》展现的是从丑到美的剧烈碰撞,大丑即大美。
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4、小时候,你拿着拼音卡片牙牙学语。
上学后,你开始阅读各种书籍。
你品味着方方正正的中文字。
再后来,你发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你们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我们也在学语文……十几年来,你与语文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你与语文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请以“我和语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2、B3、答案选D项。
解析:
鞭长莫及:
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
顶礼膜拜:
比喻非常崇拜。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
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
。
4、选D
5、C。
A.“合作”后加“的机会”。
B“奋起”后加“的故事”D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矛盾,删去其一。
6、C7、B8、C9、D10、A解析B项为“穷困”,C项为“郎中”,D项为“夫人”。
11、A12、【B】者,都表“……的原因”。
13、C
14、B解析:
"
谢"
应为"
辞退"
15.D解析:
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16.D
17.思路解析:
第①句的考查点为"
将"
、"
取"
疑之"
"
第②的考查点为"
贪"
不能过"
①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②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18、诗的前两句选取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多个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
边境局势的紧张。
1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0、⑴他长得小,看着一张娃娃脸;
为人比较小气;
又是上海来的的知
青。
(2分,每点1分)⑵、
小气:
“有一次回家探亲,回来时候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
”(1分)
卑微: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腕,每餐打两次饭。
第一碗饭吃过偷偷把碗洗干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
弱不禁风: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
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孝顺,懂得感恩:
到几十里外的农村给父母买弄产品。
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不忘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大孝。
(1分)
21、从内容上:
交代了小上海的身世,他为之牵肠挂肚的父母相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他的养父母,表现了小上海懂得感恩、至孝的伟大形象。
(2分)
从结构上,让原本就趋于高潮的情节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使结局出人意料,让人震撼。
从主旨上:
升华主题,使战友们不但消除了对小上海的误会,还敬佩有加。
22、丑和美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作家经常在外在丑和内在美的对比中突显人物形象。
一开始文章将小上海塑造成一个卑微、小气的形象,是在故意丑化主人公,但结尾交待了他对非亲生父母的孝顺,凸显了人行的美好。
人物外在丑彰显了内在美,这种丑和美的反差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因此“大丑即大美”。
(6分,结合文本4分,扣紧题干分析有理2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
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
“吴起为人,猜疑残忍。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耗尽了,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30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
‘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
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
文侯问李克说:
“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
”李克回答说:
“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作用他为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军粮,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
声大哭。
有人说:
“你儿子是个无名小
卒,可是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
”那位母亲回答说:
“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