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403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名著导读读书报告格式文档格式.docx

∙ISBN:

9787111212980

∙上架时间:

2007-5-29

∙出版日期:

2007年6月

∙开本:

16

∙页码:

475

∙版次:

1-1

∙所属分类:

经济管理>

超级畅销书>

高端阅读>

管理大师/著作经典

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小4号宋体)×

…………

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

2文献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德鲁克的经典之作,在书中,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并与读者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它为读者揭示的重点是:

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

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

  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

本书是管理大师彼得·

杜拉克近期出版的有关企业创新的经典之作。

杜拉克首次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需要加以组织、系统化的实务与训练,也视为管理者的工作与责任。

他提出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做为系统化创新及创业型管理的重心,他更提出四个创业型策略,做为如何将创新成功导入市场的可行性方法。

他的这些独到的观点、创见与法则,正成为企业实际运用的最可靠的依据

……

2.1作者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观点 

2.1.1彼得·

德鲁克的成长背景

1909年11月19日,彼得·

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

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

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

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

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

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

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

“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

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

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

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

”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

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

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

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

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

”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

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

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

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

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

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

“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宣布彼得·

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

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

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

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

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

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

他曾发誓:

“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他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经纪人的末日》(TheEndofEconomicMan)、《工业人的未来》(TheFutureofIndustrialMan)、《公司的概念》(ConceptoftheCorporation)、《新社会》(TheNewSociety)《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

sNextTwentyYears)、《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成果管理》(ManagingforResults)、《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断层时代》(TheAgeofDiscontinuity)、《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andSociety)、《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管理导论》(AnIntroductoryViewofManagement)、《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新现实:

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NewRealities),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观点: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

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

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

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

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德鲁克认为:

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

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

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

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

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

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

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

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

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

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

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

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

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德鲁克认为: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

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

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

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2.2文献主要内容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以企业家经济为起点,以企业家社会为结束。

企业家社会是德鲁克留给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

如果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那么德鲁克的“企业家社会”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

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而德鲁克把创新从企业的层面扩大到非营利机构和政府。

因此,企业家社会不但是企业家的社会,而且是任何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的社会。

德鲁克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以其独特、博大和睿智的社会视角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自我更新的特殊工具:

所有人类思想、理论、机构、制度以及技术的产物都会陈腐、僵化和过时,因此,它们在实现目标或是不能完成目标之后,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这就好比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这样生物体才能得以自我更新和进化。

但陈旧的事物是不会轻易退出这个历史舞台的。

纵观历史,我们曾经惯用的手法就是革命,但是“革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革命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

……革命并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

它源于年迈腐朽,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

”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可以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机构保持高度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

每一代人希望通过革命实现的目标,其实均可以通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实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有目的、有方向和有控制地实现目标,根本不会引起流血事件、内战、集中营或经济危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迫切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3文献结构

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

它并没有涉及企业家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而是探讨了他们的行动和行为。

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某项规则或某个警示,而非着重讲述他们成功的故事。

所以,这本书无论从写作意图还是写作手法上,与现今出版的许多有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和文章都有所不同。

但是,它与其他出版物一样坚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事实上,本书认为在过去的10~15年间,在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

尽管最近诸多讨论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但是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

世纪事实上,它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的一部分。

.

  这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但它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做”的书,而是通过对政策与决策、机会与风险、结构与战略、人事任用与薪资奖励的叙述,来讨论“什么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what)、“何时(when)以及为什么(why)进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实践”等诸多问题。

  本书分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

  本书的第一篇论述了创新实践。

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

它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企业家应该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随后,又探讨了将创意发展成为可行的事业或服务所需注意的原则和禁忌。

  本书的第二篇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重点讨论对象是机构——创新的载体。

它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面来讨论企业家管理。

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一个机构(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

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应该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

会有哪些障碍、陷阱以及常见的错误?

这一篇最后会就企业家个人的角色和决策进行探讨。

  本书的第三篇是企业家战略,讨论了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

毕竟,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

  这三篇与本书的引言与结论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引言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与经济相联系,结论部分则将它们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3问题的拓展及思考

3.1作者所讨论问题、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总结

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就是:

(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

(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

(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

(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化,对它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在德鲁克眼中,“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

而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

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所以,仅仅创办企业是不够的。

一个人开了一家餐馆,虽然他冒了一点风险,也不能算是企业家,因为他既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满足,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消费诉求。

但同样在餐饮业,麦当劳的创始人雷·

克罗克却是杰出的企业家,因为他让汉堡包这一在西方很普遍的产品通过连锁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产出,增加了新的消费需求,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德鲁克同时也告诉我们“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与什么无关:

(1)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无关。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非科技企业都可以有企业家,也可以具备企业家精神。

(2)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与所有权无关。

无论是企业所有者,还是职业经理人,还是一个普通职员,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并具备企业家精神。

(3)企业家与人格特性无关,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在书中,德鲁克用他惯用的辛辣讽刺口吻说道: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大多数人缺乏方法论,违背了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

”..德鲁克对有关企业家的浪漫故事显得有点无动于衷,他总结道:

“……创新者并不如同一般人的想像,是超人和圆桌骑士的混合化身……目标明确的创新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创新实践的全部内容。

我们之所以要将它展示出来,是因为它至少涵盖了90%的有效创新。

与其他领域一样,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创新实践者,只有经过某种训练,并将它完全掌握后,创新才会有效。

”曾经有人问德鲁克是否认为“同时存在着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两种不同的人”。

德鲁克的回答是:

“既是也不是。

工作有企业家与管理者之分。

如果你不懂管理,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反过来,如果你只懂得管理而不具备企业家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官僚主义者。

”“管理者”和“企业家”并非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样相互对立,不可调和:

管理者是拘泥于现状的奴隶,而企业家是新事物的创造者。

在德鲁克看来,“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无论是新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还是一个企业巨头,只要实施“企业家的管理”,就可以将二者融合。

  构建企业家社会

   在德鲁克看来,构建企业家社会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责任,每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届政府的责任。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公民、企业和政府会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并养成永续学习的习惯;

在这个社会中,历史可以得以延续,人们“渴望新事物”,不会再有流血、冲突和危机,社会得以发展进步……

3.2与此问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其他文献对此问题的看法

高在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中国刚刚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成就的重要支撑包括了涌现的大批新生态的企业,包括了其背后的企业家,也包括了创新型经济社会(以其为核心的全球国力竞争的因与果已成为共识)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这应该是最大的财富。

虽然近十年的以IT、电信、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代表的年轻企业成功案例多而显着,但毕竟因时间还短而不能概论,创新不是现在普遍定义的新经济企业的专利,一个社会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创新应该是更广义的。

  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海尔、联想、华为等等被中国大众熟知的企业成功度而言,没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不仅是技术或产品)似乎是不可能的,没有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各自身上带有的价值观、学习力、毅力、人格综合特质等等似乎更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们都正在变老,但谁又不是呢?

与时间联系的一切都在延续,以至永远。

  就企业家这个外来词汇而言,由法文到英文,在最早的法国经济学家的论述中,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别人认识的获利机会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之后另一位经济学家是这样说的,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

  就创新这个概念而言,管理学家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

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或者说,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创新就是企业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就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而言,企业家是一个组织内部商业活动的带动人,也应该是能够使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

管理学家还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系统创新。

与行业、规模、阶段、年龄、性格、背景和所有权无关,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愿意,企业家抑或企业家精神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不专注于冒险,只专注于机遇。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新年伊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力竞争已经非常明显,这时重温祖先“学而时习”之悦,更感强国之延续力。

无论是为了一个企业,还是为了国家,如何不断地以创新回应环境迅速变化的挑战,都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人们不仅关注海尔、联想、华为或是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更在共同学习和建设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现在是冬季,但只一个季节而已。

如何过冬,让我们继续学习华为任老总的冬天论。

三星颂赞乔布斯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伟大企业家

京时间10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周四表示,它对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辞世深感哀痛,它颂赞乔布斯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伟大企业家。

  

  虽然三星与苹果之间的专利侵权诉讼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崔志成(G.S.Choi)表示:

“苹果董事长乔布斯给信息技术行业带来了许多革命性变化,他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

  崔志成在声明中表示:

“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卓越贡献将被全世界人民永铭于心。

”他补充说,他对乔布斯的辞世深感哀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浅谈企业家精神与内源发展

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或者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

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含义包括企业家的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明理智和敏捷以及事业心,其核心是企业家的成功欲。

内源发展理论强调发展的内源性即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