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234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0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层模板4Word格式.docx

2100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37

7.5350×

2100梁侧模板计算书...................................................................50

7.6300×

700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58

7.7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74

1工程概况

1.0.1本工程为鲁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病房楼工程,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尧山大道与长兴路交叉口东北角。

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地下一层,地上十七层。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框剪结构。

建筑高度68.85m;

地下室层高6.3m,建筑面积约为60079.48m2。

1.0.2±

0.000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20,筏板基础C40,墙柱C55;

筏板基础、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

框架梁、板C40。

1.0.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地下室筏板基础迎水面、地下室外墙迎水面、地下室消防水池迎水面为50mm;

地下室筏板基础非迎水面为30mm、地下室外墙、地下室消防水池非迎水面为25mm;

梁、柱为25mm。

2编制依据

2.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0.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0.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

2.0.6鲁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病房楼施工图纸。

3施工计划

3.1方案选择

3.1.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3.1.2在合理使用期限内和设定的条件下,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1.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3.1.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3.1.5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确定本工程模架体系采用扣件钢管架模架体系。

3.2材料选择

3.2.1模板采用1830×

915×

15胶合板,木楞采用37×

75木方托梁支撑,模架采用48×

2.75钢管。

3.2.2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

3.2.3地下室外墙及消防水池池壁模板采用带止水环直径14mm的对拉螺杆、3形卡、双钢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剪力墙、框架柱及超过600高梁采用PVC套管内穿直径14mm的对拉螺杆进行加固。

3.2.4施工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计划表表3.2.4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mm)

数量

1

覆膜胶合板

1830×

15

20000张

2

螺杆

M14

6000米

3

止水螺杆

9000米

4

3形卡

15000套

5

木枋

35x75

600立方

6

钢管

Φ48×

2.75

3万米

7

扣件

/

8万个

8

顶托

36

3000个

3.2.5施工主要机具计划

主要材料机具表表3.2.5

设备、材料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圆盘锯

碘钨灯

用于夜间照明

手提锯

电锤

铁丝、铁钉

若干

损耗品,常备

4施工工艺技术

4.1地下室外墙模板

4.1.1工艺流程:

模板制作→安装一侧墙模板→穿对拉螺栓→安装另一侧墙模板并固定→校正加固。

4.1.2施工方法:

1墙模板制作:

根据墙体实际尺寸,确定模板的块数及尺寸。

模板上的螺栓孔横竖向间距450mm,螺栓孔距板边305mm,拼板的螺栓孔保证螺杆间距不大于450mm。

2安装一侧墙模板:

先安装角模,并与墙体钢筋临时固定,

3穿对拉螺栓:

采φ14止水螺栓,布置间距为450mm×

450mm,穿入已安装好的一侧模板孔内,最底一排对拉螺栓距地200mm。

4安装另一侧模板:

将止水螺栓固定好后,清扫墙内杂物,随后将另一侧模板就位并固定,然后依次将其余模板就位,并随时做好固定,全部装完两侧模板后安装内外楞并用对拉螺固定。

模板内楞(小梁)为37×

75mm方木,间距150mm;

外楞(主梁)为双钢管,间距450mm,最底一道外楞距地面200mm。

5校正加固

1)根据墙模板控制线校正墙模板位置。

2)模板上口吊线坠检查墙模板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固定。

3)再次复查墙模板轴线位移、垂直度、截面尺寸,调整无误后,锁紧对拉螺栓加固。

4)最底部3道对拉螺栓须设2个丝帽,并拧紧。

4.2框架柱模板

4.2.1工艺流程:

模板制作→柱模安装→穿对拉螺栓→柱模板校正加固。

4.2.2施工方法

1柱模板制作:

依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图,将模板按制作尺寸要求裁板。

2柱模要安装:

1)在筏板基础顶面上弹出柱子外边线、模板外控制线。

2)每柱四片模板,第一片柱模就位后,设临时支撑或用铁丝与柱主筋临时固定,然后依次将其余三片模板就位,并做好支撑。

3)依据设计要求的柱箍规格、数量、间距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内外楞并用对拉螺栓固定。

75mm方木,间距100mm;

外楞(主梁)为双钢管,间距450mm。

采用φ14对拉螺栓,柱模固定后在柱模上穿孔,然后将带有套管的对拉螺栓穿进孔内并固定,螺杆水平间距360mm,竖向距离450mm,最底层距地面200mm。

4柱模板校正加固

1)根据柱控制线校正柱模板位置,并将柱模下口固定。

2)将线坠分别吊于模板及相邻模板的上口,使线坠由模板上口延伸接近楼地面检查模板的垂直度,调整偏差后锁紧螺栓加固。

3)最底部3道柱箍的对拉螺栓须设2个丝帽,并拧紧。

4.3梁模板

4.3.1工艺流程:

梁模板制作→搭设梁模支撑→安装梁模板→绑扎梁钢筋→安装对拉螺栓及背楞→校核梁截面尺寸并加固。

4.3.2施工方法

1梁模板制作:

2搭设梁模板支撑:

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搭设支撑系统,两排立杆距梁中心线为等距离,不得偏离,上部主梁钢管搭设前须正确引测标高,先装梁底模板再装梁侧模板,侧模包底模。

为防止梁过高侧压力将侧模底口胀开,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2)梁支撑立杆纵横间距均为900mm,横向梁底增加1根间距500立柱;

水平杆步距1500;

最底一道水平杆距地200mm;

内楞采用37×

外楞采用钢管,间距900mm。

3)A轴350×

2100梁立杆纵向间距为600mm,横向间距900mm,横向梁底增加2根间距500立柱;

梁底大梁小梁均采用钢管,大梁间距900mm,小梁间距175mm;

梁底模板内楞为37×

75mm方木。

3梁模安装

1)在梁底两端头的内上引测轴线,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定位梁底模板并固定。

2)固定梁底后通过调整可调顶托来校正梁底标高。

当梁跨度≥4m时,梁底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2/1000。

2)安装梁侧模。

4安装对拉螺栓及背楞

1)采用一道φ14对拉螺栓,内楞为37×

75mm方木水平布置,间距300;

外楞为钢管,竖向布置。

2)A轴350×

2100梁:

采用φ14对拉螺栓,螺栓竖向间距300mm,水平间距500mm,最底部一道距梁底150mm,共计六道;

内楞为37×

外楞为钢管,竖向布置,间距500mm。

6校核梁截面尺寸并加固:

校核梁截面尺寸无误后,拧紧螺栓加固完成。

4.4顶板模板

4.4.1工艺流程:

搭设板模支撑→安装主、次龙骨→铺设顶板模板→模板清理。

4.4.2施工方法

1搭设板模支撑:

根据支撑体系设计搭设模板支撑,最边立杆离墙边20cm。

支撑体系为碗扣架加60cm长可调顶托,间距900×

9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最底一道水平杆距地200mm。

支撑搭设完毕后,安装顶托,顶托的外露丝扣长度不得超过300mm。

2安装主、次龙骨:

支撑体系验收合格后,安放龙骨,主龙骨用Φ48×

2.75,间距为900×

900mm,次龙骨用37×

75方木,间距150mm,次龙骨接头应相互错开1200mm,间距均匀。

3铺设顶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采用硬拼法进行顶板模板的安装;

相邻两块多层板长边拼缝应在次龙骨上,并分别用铁钉钉牢。

当顶板跨度≥4m时,顶部应按短向跨度的1/1000起拱,起拱的位置应在板中,边缘1.5m范围内应保持水平。

4模板清理:

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或拉线检查板面标高,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4.5支撑系统构造要求

4.5.1本工程主要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钢管选用φ48×

2.75钢管,扣件采用锻铸铁扣件,对拉螺杆采用φ14对拉螺杆或止水螺杆(梁、柱、墙采用普通螺杆,消防水池壁及地下室外墙采用止水螺杆)及蝶形卡配套等。

4.5.2立杆构造要求

1立杆底部按要求铺设垫板,垫板下需平整。

2当立杆顶部模板支撑点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低处的扫天杆向高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

3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宜采用可调顶托直接传力,可调顶托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部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

4当在顶部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

5立杆接长不得采用搭接,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6立杆接长时,同步距内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4.5.3水平杆构造要求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搭接。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每步的纵、横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5顶部所有承重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均增加一个防滑扣件。

4.5.4剪刀撑构造要求

1模板支架内每隔10米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

倾角为45度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

倾角为60度时,则不应超过5根;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6模板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4.6.1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1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3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4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

5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4.6.2模板支设

1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

2所有跨度≥4m的梁必须起拱2/1000;

3所有≥2mm板缝必须用胶带纸封贴;

4梁模板铺排从梁两端往中间退,嵌木安排在梁中;

5梁高≥300的梁侧模板底部的压条用方木固定钢管顶、夹牢;

梁高<

300的梁如用模板压条,则其抗剪强度必须能满足,浇砼时不能挤崩掉。

4.6.4检查验收

1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将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和加固时人力、物力大量耗费。

确保一次验收通过。

2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如下表: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表4.6.4.1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预留洞

10

尺寸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如下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表4.6.4.2

项目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尺量

底模上表面标高

±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模板内部尺寸

基础

柱、墙、梁

楼梯相邻踏步高差

柱、墙垂直度

层高≤6m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层高>6m

相邻模板表面高差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量测

4.7模板拆除施工技术措施

4.7.1模板拆除质量保证措施

1墙柱模板、梁侧模拆除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砼强度大于1.2N/mm2),方可拆除。

2梁、板底模板的拆除,必须待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达到下表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的砼强度表4.7.1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3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1)已拆除模板及支撑架的结构,在砼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2)拆除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进行。

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支架及其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向两端进行。

4)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因后浇带使原连续梁改变成悬臂梁,此处模板支撑架不宜拆除,应永久留置,直至后浇带缝合施工。

或先用足够强度的杆件支撑后拆除。

4.7.2楼板、梁模板拆除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mm,使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2拆除施工工艺要点

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或者松动木楞下水平钢管后,以使模板与木楞脱开。

再用钢钎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

切不可用钢根或铁锤猛击乱撬。

每块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钢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

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

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按上2)操作进行。

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7.3墙柱模板拆除施工工艺

1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掉柱箍、墙穿墙丝杆及水平钢管楞→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腹膜板→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2墙柱模拆除施工工艺要点

拆除墙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

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墙柱混凝土。

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根从柱角撬离。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消防措施

5.1.1木模及木料码放场地为重点保护区,除按规定码放整齐外,垛与垛之间必须设90cm以上宽度的消防通道,并配备足够的有效消防器材。

5.1.2木料堆放场地应远离易燃物品,且道路保持通畅,提高自救能力。

5.1.3木料场地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

当必须明火作业时,必须有安全员开具的动火证,并配有专人看火,做到人走火灭。

5.2安全措施

5.2.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5.2.2施工前,对参施人员做好安全交底,严禁违章操作和野蛮施工。

5.2.3加工模板时,使用的电锯、电刨等应有安全防护装置,且灵活有效。

5.2.4电气设备一定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5.2.5晚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5.2.6进入进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绑扎牢固。

5.2.7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以免掉落伤人。

5.2.8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5.2.9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

组合模板装拆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运送,严禁从高空抛下。

5.2.10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签发拆模申请书。

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拆除模板一般用撬杠,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拉倒,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模板上。

完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6劳动力计划

6.0.1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进场,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人员闲置、窝工或少工、断工现象,使整个施工有序有节交叉进行,施工现场人员平均在50人左右,高峰期约70人。

6.0.2选派具有施工经验丰富的木工施工队伍,确保质量、工期目标的实现。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7.1计算依据

7.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7.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2墙模板计算书

7.2.1地下室外墙厚350mm,剪力墙厚300mm,高度均为6300mm。

取最不利条件,按WQ1计算,其余剪力墙按此计算进行施工。

7.2.2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墙名称

地下室剪力墙

新浇混凝土墙墙厚(mm)

350

混凝土墙的计算高度(mm)

6300

混凝土墙的计算长度(mm)

35500

7.2.3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