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040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出准备;

②观察时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

③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④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2)实验法:

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

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4)调查法:

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5)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6)问卷法:

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做书面回答。

(7)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2、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概述

考点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含义

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换句话来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考点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美国心理学及格赛尔所作的著名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幼儿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提前学习对孩子并没有多大作用。

(3)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二)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简答)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影响幼儿较多的具体环境有哪些?

(1)家庭。

家庭的文化范围,家庭经济状况,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幼儿在幼儿园里所接触的教师,所开展的游戏、活动等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1、第一个时期

(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

“给我一打健全的幼儿,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行为主义学说:

★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第二时期(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难以服人。

因此,人们提出来各种折衷的观点,这些观点后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认为认知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可以拿斯腾等人的“会合论”和格赛尔的成熟论为其代表。

3、第三时期(相互作用论)

在遗传和环境都是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的普遍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提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

考点三有关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概念

1、转折期:

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

2、危机期:

发展在某些年龄时期,儿童的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表现,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3、幼儿时期大体经历了四个转折期:

(1)新生儿时期(0-1个月)

(2)1岁左右

(3)3岁左右

(4)6岁左右

4、转折期是幼儿心里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危机期却是不必然出现的。

5、关键期:

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错过这个时期,有关行为就再也不能形成)

6、关键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实验胚胎学中,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关键期是“印刻”现象发生的唯一时期。

7、敏感期:

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也就是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8、最佳期

9、最近发展区:

幼儿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幼儿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幼儿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右移型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想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想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认知活动发展的特点?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里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倒成体系。

★4~5岁幼儿能够借助一些画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C)

A、从简单到复杂B、从主动到被动C、从具体到抽象D、从零乱到成体系

★婴儿最初只有快乐和痛苦两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加,至两岁左右已经有了惧怕、厌恶、愤怒、欢乐等情绪,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趋势是(A)

4、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发展具有整体性。

5、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3)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6、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游戏是满足幼儿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3)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7、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稳定性可变性

8、幼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儿童的动作先出现的是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如手指捏东西、握笔等。

这是动作发展的(C)

A、无有规律B、远近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

★婴儿先是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这是(A)

A、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规律;

B、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规律;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规则。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全部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D)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幼儿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条件发射的出现

★微笑是幼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

★2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开始萌芽。

★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

★2岁左右幼儿学会双脚原地跳板和原地踢球,学会了跑、攀爬,3岁学会了单脚跳。

★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1岁半的孩子可以自己走上楼梯;

3~4岁幼儿能双脚交替上楼梯,但脚下楼梯;

4~5岁幼儿能双脚交替下楼梯。

★0~1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3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9、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1)行动仍带有强烈的情绪性;

(2)思维仍具有直观行动性;

(3)爱模仿。

10、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11、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12、幼儿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

(一)以智力结构的变化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的依据:

皮亚杰以智慧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划分:

(1)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2岁);

(2)前运算智慧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智慧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岁以后)。

(二)以个性特征划分:

1、弗洛伊德以性本能的发展为划分标准: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期(3~6岁)(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20岁)

2、埃里克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0~1.5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5~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三)我国的划分标准:

(1)新生儿期(0~1个月)

(2)乳儿期(0~1岁)

(3)婴儿期,先学前期(1~3岁),也叫幼儿早期。

(4)学前期(3~6岁),也叫幼儿期。

包括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5)儿童期【学龄初期】

(6、7~11、12岁);

(6)少年期【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7)青年期【学龄晚期】

(14、15~17、18岁)

(8)成年期(18岁以后)

13、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1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期。

(2)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现明显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感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3、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4、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征?

(1)感知的划分日益细致;

(2)感知过程概括化,细致化;

(3)感知过程主动性不断加强。

5、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例如:

夜里刚关点灯后,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眼睛感受性提高了,能看见了,这就是是觉得暗适应。

(2)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现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吃过甜食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

为幼儿准备膳食要考虑味觉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显得比较暗一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

(3)知觉中背景与对象的关系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如:

绿树中找红花容易,而在绿草中找青蛙就比较困难。

(2)对象的活动性;

(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与此规律有关)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

(四)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是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但这一系统不能运转时,就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6、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4~5岁幼儿的视敏度距离为210厘米;

5~6岁为270厘米:

6~7岁为300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度在不断提高。

年龄越小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字画应该越大。

7、如何保护幼儿的视力?

(1)保护视觉分辨器,保护视力;

(2)创设清洁、优美、明亮、有颜色但不过分浓艳的环境;

(3)利用玩具和游戏进行视觉的专门训练。

8、颜色视觉指区别细微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9、色盲是颜色视觉差异,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四种。

10、幼儿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11、3~4岁的幼儿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

4~5岁,大多幼儿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5~6岁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颜色的名称。

12、如何保护婴幼儿的听力?

(1)减少噪音,保护幼儿的听觉。

(2)及时发现幼儿听力方面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安排,以免影响语言的发展。

13、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4、口腔触觉阿伦:

口腔触觉能区别不同的物体

卡尔尼斯:

通过口腔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阿尔格里亚:

新生儿动嘴的情况受声音的影响

柯普:

人生的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

十二个新生儿本能反射

(1)、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是指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碰到嘴唇,新生儿立即作出吃奶的动作,这是一种觅食性无条件反射,即吃奶的本能。

觅食反射一般是在宝宝3~4个月的时候、宝宝眼睛可注视物体时会消失。

(2)、吸吮反射

吸允反射指把手指、乳头或其他物体并未直接碰到新生儿的嘴唇,只是碰到了脸颊,他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作出吃奶的动作。

这个条件反射能使新生儿找到食物,一般是在6个月后消失。

(3)抓握反射

抓握反射是指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紧紧握住,如果试图拿走,他会抓得更紧。

这个反应一般情况是在出生后的3个月就消失了,脚掌的抓握反射大概在出生后8个月消失。

(4)怀抱反射

怀抱反射是指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的紧紧靠贴他人。

(5)惊吓反射

惊吓反射是指突如其来的噪声刺激,或者被猛烈的放到床上,新生儿立即把双臂伸直,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伸直。

惊吓反射大概在宝宝处于3~4个月龄时消失。

(6)眨眼反射

眨眼反射是指物体或气流刺激睫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或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本能,可以保护眼睛。

(7)击剑反射

击剑反射是指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曲起对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的姿势。

(8)迈步反射

迈步反射指大人扶起新生儿的双腋,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

约在2个月大后就会逐渐消失。

(9)巴布金反射

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双手或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放松时,他会打哈欠。

(10)巴宾斯基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指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的竖起大拇指,伸开小指,使五个脚趾变成扇形。

这个反射约在1岁学会走路以后消失。

(11)游泳反射

游泳反射指让新生儿仰卧在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游泳姿势。

如果让他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的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

(12)蜷缩反射

蜷缩反射指当新生儿的脚背碰到平面边缘是,他本能的做出像小猫那样的蜷缩动作。

¡

ï

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15、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痛觉和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

16、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形状知觉,使用多种感官进行的复合知觉。

17、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的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

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幼儿虽然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感困难。

18、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19、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他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合作。

3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4岁至4岁半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最快的时期。

5岁幼儿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图形是圆形,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

幼儿掌握物体形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

ú

正方形¡

三角形¡

半圆形¡

梯形¡

菱形¡

平行四边形。

20、儿童在婴儿时就开始认识大小。

2~3岁的幼儿学会把小的盒子放在大的盒子里面,,大多数4岁以前的幼儿对¡

°

大小¡

±

一词的理解还有困难。

21、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的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

如他们理解¡

早晨¡

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

下午¡

就是妈妈来接的时候。

有时也会用一些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

昨天¡

明天¡

,但往往用错。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

,也能运用¡

晚上¡

等词,但是对较远的时间,如¡

前天¡

后天¡

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开始能辨别¡

大后天¡

等词,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

22、观察力:

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23、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1)目的性增强;

3岁幼儿的观察已经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水平低;

4~5岁明显提高;

6岁就能按活动任务进行活动了。

(2)持续性延长;

6岁时,幼儿在活动中观察的时间有显著增长。

小班男生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同龄女生,到大班以后不存在显著差异。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二节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指向性:

指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3、注意的集中性:

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额不会察觉到,可能¡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了。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

4、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障。

(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障。

5、注意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意义?

(1)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2)注意对幼儿认知活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6、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岁以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8、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