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77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9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Word格式.docx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出学习方法的迁移,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一个安排在“中外童话”专题中,要求搜集、阅读童话,创办关于童话的墙报,创编童话故事集。

一个安排在“成长故事”专题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多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采用写回信、办手抄报或排演短剧的方式展示。

编排方法是:

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

“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以举例的形式展示成果。

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是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的方式的重要体现,本册共安排了8次。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别是:

1认识排比句2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3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4体会句子含义,5体会比喻句的表达的感情色彩,6认识拟人句,7借助查找的资料理解读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材,8了解双引号的作用。

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

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

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

有的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选作题。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本册课文后继续安排了“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五组,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其知识面。

“展示台”安排在第三、第七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交流读童话,编童话的收获,了解名人、伟人的感受。

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推敲的来历》,成语故事中的《手不释卷》《鹏程万里》,集中安排以古代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忆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

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教学目标

本册旨在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焦急、作文、综合性学习等的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的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识字方面

1.识字202个,会写186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字临摹字帖。

阅读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口语交际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名报地讲述见闻,并说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文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的比较清楚、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的2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绳子都注音,学生识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懂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做指导。

在教学中,要是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选读课文总的生字,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随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之间间架结构,把字写的端正,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的写字重在求质。

对于要写的绳子、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巩固。

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其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有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的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学要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语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精读课文,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要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思,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略读知道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一是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就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

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上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还要结合泡泡语的提示比如《万年牢》中课文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是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题目,可以作为引领全文学习的思考题。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提出要求并酌情检查,通过引导和交流促进阅读,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更多、更广泛地阅读。

三口语交际教学

8次口语交际。

分别是

(1)走,我们去秋游

(2)以诚待人的事情

(3)讲童话,演童话

(4)热爱生命的故事

(5)小小新闻发布会(独白语为主训练)

(6)策划一次活动

(7)成长的故事

(8)我敬佩的一个人

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另外要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

在互动交流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的要与同学商讨。

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特点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

注意:

1启发学生,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教学目标里的那些目标

难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还有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

基本是一个周一个单元,机动调节

1、古诗两首

目标要求: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关键:

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以读促悟

学法:

读书自悟,合作讨论,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

敬亭山、洞庭湖的景色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

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

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

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

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

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

ng、潭tá

n、螺luó

、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画面),

(1)让学生结合画面,结合下面的注释,读诗句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2)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3)教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作者形象的比喻。

(4)指导朗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遥望:

远望。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

  (2)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李白              刘禹锡

鸟飞尽  孤独         两相和

云独闲             镜未磨  优美的

山相对  寂寞         白银盘  秋月图

一青螺

2.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能正确读写“漓江、玩赏、无瑕、扩散、翡翠、骆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关键:

多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的中心。

三、教法、学法:

四、教具准备:

  桂林山水一带的景色录像带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播放桂林山水录像带,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正音,解词。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三、观察桂林山水画面,初步理解课文。

1、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

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3)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

轻声读课文问:

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分小组讨论)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5)指导朗读

(6)学生仿读后齐读。

4、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3)观察录像中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4)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

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5)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

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七、板书设计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

奇、秀、险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创设气氛,导入

谈话导入:

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

(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

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