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760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验医学科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编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

2)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①粒细胞系统:

观察胞体的大小、胞核的形态以及胞浆是否有空泡变性、中毒颗粒、Auer小体、吞噬物等;

②红细胞系统:

观察幼红细胞有无巨幼样变,胞核有无固缩、碎裂,胞浆内有无嗜碱性点彩、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等,并应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结构等有无异常;

③巨核细胞系统:

除作分类计数外,应注意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及聚集性、颗粒变化等;

④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⑤是否出现其他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等。

(3)结果计算:

首先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率,然后计算粒红

比例,将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作比较,计算粒红比值(G/E)。

(4)检验报告单填写:

取材、涂片和染色等情况:

采用“良好”、“尚可”和“不佳”三级评价标准。

1)取材“良好”的标准:

骨髓液和涂片上均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有造血的幼稚细胞和巨核细胞;

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纤维细胞等;

粒细胞的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

2)涂片“良好”的指标:

片膜厚薄适宜、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

尾部弧形,上下边缘整齐;

面积约1.5×

3cm,镜下见各类有核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互不重叠,也不分散、不皱缩。

3)染色“良好”的指标:

片上无染料沉渣,细胞染色均匀,深浅适当,色泽鲜明,颜色正确。

成熟红细胞染浅红色,粒细胞核分叶清楚,核染色质及胞浆颗粒清楚。

4)填写报告单:

根据检验结果,按报告单的要求,逐项详细填写和描述。

5)提出诊断意见:

根据骨髓象、血象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具体意见,供临床参考。

①作出肯定诊断:

若细胞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诊断,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红细胞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②支持临床诊断:

若骨髓象、血象的形态改变可以解释临床表现,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见,如支持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③排除某些疾病:

若临床疑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但骨髓象呈典型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则可以排除继发性的诊断。

④骨髓却有某些改变,但对临床诊断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见,可以简述其特点,并尽可能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供临床参考。

(5)标本的保存:

检验的标本和检验结果均要妥善保存或存入档案,以备复查或总结。

附录

正常血细胞形态

1.粒细胞系统

(1)原粒细胞(myeloblast)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较

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

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

胞质量较少,呈透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

颗粒无或有少许。

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

I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

Ⅱ型除具有原粒细胞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量细小颗粒。

(2)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

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核常偏一侧或位于中央;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

核仁常清晰可见,有时核仁模糊。

胞质量多或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或A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常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

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央近核处常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称为初浆),呈淡蓝色或无色。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1)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myelocyte):

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

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占胞体的2/3~1/2;

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

胞质量多,呈淡红、淡蓝色;

内含中等量、非常细小、大小较一致、颗粒状、分布密集、淡紫红色或淡红色的中性颗粒,中性颗粒常在近核处先出现,而非特异性颗粒常分布于细胞边缘的胞质,由于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各期中性粒细胞中的中性颗粒大小及形态,因此在中性中幼粒细胞中常常只能在近核处看到均匀的浅红色区域。

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myelocyte):

胞体直径15~20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

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质内常布满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橘红色、有立体感及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中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

3)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cmyelocyte):

胞体直径10~15μm,较中性中幼粒略小,圆形。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粗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凌乱、深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1)中性晚幼粒细胞(neutrophilicmetamyelocyte):

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小于1/2,或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为1/2~3/4,胞核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A颗粒少或无。

2)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metamyelocyte):

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有时可见深褐色颗粒,A颗粒常无。

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

3)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metamyelocyte):

胞体直径10~14μm,圆形。

胞核呈肾形,轮廓不清楚。

胞质内及核上有少量嗜碱性颗粒,胞质呈红色。

(5)杆状核粒细胞(stabgranulocyte)

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stabgranulocyte):

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大于1/2,或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也可见核呈S形、U形或E形,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而无A颗粒。

2)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stabgranulocyte):

胞体直径11~16μm,圆形,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

3)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stabgranulocyte):

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granulocyte)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segmentedgranulocyte):

胞核分叶状,常分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有时核虽分叶但叠在一起,致使连接的核丝被隐蔽,这时核常有粗而明显的切痕;

核染色质呈较多小块,深紫红色,副染色质明显。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

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

2)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segmentedgranulocyte):

胞体直径11~16μm,胞核多分为两叶,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

3)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basophilicsegmentedgranulocyte):

胞体直径10~12μm。

胞核可分为3~4叶或分叶不明显(常融合呈堆集状)。

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浆呈红色。

如果嗜碱性颗粒覆盖在核上而使核结构不清楚,难以确定为哪一个阶段细胞时,可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2.红细胞系统

(1)原红细胞(pronormoblast)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边界不清楚。

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即核周胞质色浅甚至无色);

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自行聚集而常使胞质呈蓝色假颗粒状。

(2)早幼红细胞(earlynormoblast)胞体直径10~18m,圆形或椭圆形。

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甚至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略增多,为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无颗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normoblast)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

核染色质凝聚呈深紫红色索条状或块状,其副染色质明显、较透亮,宛如打碎墨砚感;

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normoblast)胞体直径7~10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

核染色质聚集呈数个大块或紫黑色团块状(称为碳核),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胞核碎裂或正处在脱核状态。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5)红细胞(erythrocyte)胞体直径平均7.2μm,两面呈微凹盘状,无核,

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淡染。

3.单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包括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系统与其他细胞相比,常具有胞体、胞核较大而不规则,核染色质疏松,胞质量较多呈灰蓝色,有空泡等特点。

(1)原单核细胞(monoblast)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可有伪足。

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

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

核仁1~3个(多数为1个)、大而清楚。

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或淡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

原单核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粒。

(2)幼单核细胞(premonocyte)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

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或切迹;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

核仁有或消失。

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3)单核细胞(monocyte)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

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

胞质量多,呈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

胞质内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单核细胞需要和中性中幼粒细胞加以鉴别。

4.淋巴细胞系统

(1)原淋巴细胞(lymphoblast)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浓厚;

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

核仁1~2个、清楚,染呈淡蓝色。

胞质很少,淡蓝色、透明,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原淋巴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粒。

(2)幼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有时有凹陷,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细胞粗。

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深染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3)淋巴细胞(1ymphocyte)

1)大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

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染呈深紫红色;

核仁消失、有时隐约可见假核仁。

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小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6~9μm,圆形、类圆形或蝌蚪形等。

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

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副染色质不明显(结块的边界不清楚),染呈深紫红色;

胞质极少(颇似裸核),呈淡蓝色,常无颗粒,有时可见胞质突起。

5.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与其他系列细胞相比,常具有胞质量多、深蓝色、泡沫感、有核旁淡染区、核圆、偏位等形态特点。

(1)原浆细胞(P1asmablast)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占胞体的2/3以上,偏位或居中;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紫红色;

核仁2~5个。

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2)幼浆细胞(proplasmacyte)胞体直径12~16μm,常呈椭圆形。

胞核

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深紫红色;

核仁模糊或无。

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3)浆细胞(plasmacyte)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μm(小者与淋巴细胞相仿),常呈椭圆形。

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有时可见双核,核常偏位;

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为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

核仁无(有时可见假核仁)。

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分泌粘蛋白所致),核旁常有明显的半月形淡染区,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

注意浆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鉴别。

6.巨核细胞系统

(1)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胞体直径15~30μm,圆形或不规则。

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凹陷、折叠,胞核常1~2个;

核染色质粗(比其他原始细胞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呈紫红色;

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

胞质较少、深蓝色,周边深浓,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各种原始细胞较相似,需要加以鉴别。

(2)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ocyte)胞体直径30~50μm,常不规则。

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状,有时呈双核甚至多核;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

核仁常无。

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3)颗粒型巨核细胞(SranularmeSakaryocyte)胞体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以上,常不规则,胞膜完整。

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粗块状或条状。

胞质极丰富,充满大量较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而呈淡红色或夹杂有蓝色;

早期细胞的边缘呈狭窄的嗜碱性透明区,形成外浆,而内浆充满颗粒。

在血膜厚的部位,颗粒非常密集而使核、浆很难辨认;

有时颗粒型巨核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要注意与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加以鉴别。

(4)血小板型巨核细胞(thmmocytoSenicmeSakaryocyte)胞体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

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

胞质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簇(称为雏形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多呈伪足状,其内侧及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5)裸核型巨核细胞(nakedmegakaryocyte)胞核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

裸核型巨核细胞有时是由于涂片制作时,将胞质推散所致。

计算全片裸核细胞数,可估价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多少。

(6)血小板(platelet)胞体直径2~4μm,星形、圆形、椭圆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核无,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

有时血小板中央的颗粒非常密集而类似细胞核,如巨大血小板则易误认为是有核细胞。

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涂片上的血小板成堆存在。

7.其他细胞

(1)组织嗜碱细胞(tissuebasophiliccell)又称为肥大细胞(mastcell)。

胞体直径12~20μm,蝌蚪形、梭形、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

胞核较小、圆形,常被颗粒遮盖,核染色质模糊。

胞质较丰富,充满粗大、排列紧密、大小一致的深紫蓝色的嗜碱性颗粒,胞质的边缘常可见突出的颗粒,染色时有时颗粒可被溶解而出现空泡。

有的组织嗜碱细胞胞质中的颗粒排列非常致密且覆盖核上,使细胞核质难以辨认,染呈一黑色块状物,易误认为异物而被忽略。

(2)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胞体直径25~30μm,极不规则,多呈长尾形、梭形。

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网状,多无核仁。

胞质较少,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可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3)纤维细胞(fibrocyte)为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

此种细胞非常粘稠,涂片时常常被拉成一长条状。

其胞体大,常不规则,多为长尾形,长轴直径可达200μm以上。

常有多个至数十个、大小形态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胞核;

核染色质细或粗网状,核仁1~2个。

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多分布于细胞两端;

胞质内含纤维网状物、浅红色颗粒及少许嗜天青颗粒。

成熟者为单个核的纤维细胞,长轴直径可达30~60μm以上,周边不整齐,呈撕扯状。

胞质极丰富呈极淡蓝色,内含粉红色丝状物和细小颗粒。

染色质呈粗网状,核仁无或模糊。

(4)成骨细胞(osteoblast)胞体较大,直径20~40μm,常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多个成簇分布,有时单个存在,胞体边缘清楚或呈模糊的云雾状。

胞核椭圆形或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呈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胞质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常有空泡,离核较远处常有椭圆形淡染区,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

成骨细胞又称为造骨细胞,需要与浆细胞加以鉴别。

(5)破骨细胞(osteoclast)为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

其胞体巨大,直径60~l00μm,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楚或不整如撕纸状。

胞核数常较多,1~100个,圆形或椭圆形,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

核染色质呈粗网状,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淡红色或红蓝相间;

胞质中有大量较细小或粗大的紫红色颗粒。

破骨细胞需要与巨核细胞加以鉴别。

(6)脂肪细胞(fattycell)是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摄取脂肪滴形成的。

其胞体直径30~5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膜极易破裂,边缘不整齐。

胞核较小,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核染色质致密,无核仁。

胞质充满大量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

起初为小脂肪空泡,以后逐渐变大,最后融合成大脂肪空泡,中间有网状细丝,在核旁呈多色性。

(7)组织细胞(histiocyte)胞体大小不一(通常较大),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长轴可达直径20~50μm以上,边多不整齐呈撕纸状(常与粘性很大的间质粘在一起,故抽出时常遭破坏)。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为粗网状,常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胞质较丰富,淡蓝色,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含有吞噬的色素颗粒、脂肪滴、血细胞、细菌等。

目前一般认为组织细胞就是过去的“网状细胞”,实际上“网状细胞”)是一组异质性细胞群体,除组织细胞外还包括其他细胞,如作为造血细胞的支架并参与形成造血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即血窦外膜细胞),但光学显微镜难以区分,必须借助于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故组织细胞不能完全替代“网状细胞”,有的学者主张仍使用后一名称。

(8)吞噬细胞(phagocyte)不是一种独立系统的细胞,而是胞体内包含有吞噬物质的一组细胞的总称。

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

吞噬细胞的形态极不一致,由吞噬物的类型及吞噬物的多少而定。

其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一个核,有时为双核,核常被挤至细胞的一侧,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有或无。

胞质多少不一,淡蓝色或淡红色,常有空泡,并有数量不等的吞噬物,吞噬物有空泡、色素、颗粒、有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碳核、细菌等。

有时吞噬细胞成堆存在。

(9)退化细胞多数是由于推片时人为地造成骨髓细胞的破坏所致。

1)涂抹细胞:

其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退化的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核结构常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时可见核仁。

由于推片时核易被拉成扫帚状,形如竹篮,故又称为篮细胞。

2)Ferrata细胞:

为晚期早幼粒或早期中幼粒在推片时人为地被推散所致的退化细胞。

其胞体大,胞膜破裂、边缘不整齐,细胞扁平而无立体感。

胞核较大、卵圆形,核染色质粗网状,着色较淡,常可见核仁1~3个,有时核膜不完整。

胞质淡蓝色,其间散布若干嗜天青颗粒,呈推散状分布。

有人将破坏的嗜酸性粒细胞称之为嗜酸性Ferrata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