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课个人总结范文.docx
《最新公开课个人总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开课个人总结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公开课个人总结范文
最新公开课个人总结范文
【篇一:
公开课个人总结】
X月21日,作为xxx二中新教师的我与其他三名跟我同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起参与了“新苗杯”公开课活动,这个活动事实上就是为了观察和检验我们四人从去年参加工作至今的成长、工作情况。
我上的课是音乐欣赏《爵士乐》。
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我做了不少准备,课后,经过听课学校领导、老师的讨论和反馈,我了解到我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的,几个学校领导事后公开或私下分别找我谈了话,对我这节课做出了很多精辟的点评,我也积极主动找一些资深的优秀教师取经,虚心听取他们对我那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从中真可谓受益良多。
所以,为了让自己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更快,我有责任对我这节课做一个总结。
(一)具体上课情况上:
优点:
我这里想引用一段邓绍球校长的点评:
“一组提问,一组游戏,提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激励语言,较好的组织形式使学习氛围活跃;降低位子,与学生们平等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鼓动“创意”、“惊喜”评价,效果很好。
”我在这里不是偷懒,只是觉得邓校说得足够全面了,我自己总结反而怕说得不好。
缺点:
优点要发扬,缺点更要注意,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更进一步。
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三点:
1、开局不佳。
课刚开始时由于课件的问题我本人随机应变不够,虽然及时开始上课,没被问题所累,但被影响了心情,有点紧张,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进来,因为我自己也没能投入。
2、教态问题。
我上课时习惯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个常规教姿错误,不雅,显得随意,这个姿态在礼仪学中也是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仪态很重要,这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态度。
之后的欣赏作品过程中我做桌子的行为系同个缺点,今后要注意。
3、口误。
介绍艺术家时名称前后不够统一有时念: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后面有念路易斯阿姆斯壮,虽然音译过来问题不打,但不注意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二)教学方法上(与上个学期的公开课对比):
1。
“有大舍才有大得”
我这节课之所以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我的总结是12个字: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现亮点。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一节课就40分钟那么长的时间,你要怎么分配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我上个学期也上了节公开课,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我把一个个知识点罗列出来,逐一讲授,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让人印象不深。
而这节课我克服了这个毛病,备课时搜集的资料很多,但最后经过我的筛选,放弃了很多非重点知识,我的重点是欣赏爵士乐作品《玫瑰人生》,针对这个重点,我在提问和互动上下了功夫,并鼓励学生们学唱主题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突出重点。
而后八个字中,解决难点是很困难的,否则也不会称之为难点了,我的做法是:
把这八个字融合了。
把难点通俗化,化难点为上课的亮点。
具体做法:
我这节课是欣赏《爵士乐》,爵士乐知识的难点在于那变幻莫测,即兴式的节奏,如果我生硬的教他们拍打节奏,既调动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学会这个节奏。
我想到了做游戏,安排做厨房炒菜的无实物练习,并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配上适当的声音节奏,这个安排果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游戏中来,既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从中体会到了爵士乐那极富即兴性的节奏特点,之后我教他们打了那个专业性较强的切分节奏,学生们也参与度很高,很快就学会了。
看似困难的所谓“难点”就是这样被我解决的,并且转化为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2。
平等、民主的与学生交流。
记得上个学期我的公开课课题是《通俗音乐》,当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极力想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在授课时回过头来看,完全把自己摆在一个舞台表演者的角色上,又是说又是唱自己的作品,虽然学生们反响热烈,但客观地说,得到的知识并不多。
这种“表演式”授课方式只能作为一个现象,偶尔而为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列入常规上课方案。
《爵士乐》这节课我一改之前这种“表演式”的上课模式,常常设计问题与学生交流,并放低姿态,平等、民主的与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时常鼓励他们。
如提问爵士乐乐器的时候,一个女生回答有手风琴,其实答案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而是说:
“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我想以后爵士乐是有机会加入手风琴这种乐器的。
”这样既让她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又从教师处得到鼓励,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没有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错误被当众否定的那种挫折感,反而倍感振奋。
又如之后做教唱歌曲时、做游戏时我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都不是靠我站在舞台中央表演,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让他们去表演,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并真切的从中得到一些什么。
同样是反响热烈,但是本学期这节课的这种热烈更令我有成就感,更令我开心。
(三)思想上的总结
通过这次“新苗杯”公开课的锻炼,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一是亲身去经历,去准备,去体验,二是得到了那么多校领导及资深优秀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必须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既要做理论型的教师,更要做实践型的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好的从平日的教学当中进行反思,改正错误,发扬长处,甚至是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我会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二:
公开课总结】
为了促进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从3月29号开始,我校组织进行了全校规模的公开课评比活动,期间,全校共展示公开课23节,全校教师积极备课、讲课,认真听课、记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也给了我一次提高、学习的机会。
遗憾的是,由于外出开会培训,有七位老师的课没有听到。
但是,我也听到了反馈意见。
下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简单总结,由于时间原因,不能一一评价,只能讲一些共性问题。
如果老师们想对自己的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欢迎老师们去找我,我和老师们共同研究。
优点:
1、精心备课,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绝大多数老师从自身情况出发,立足于本班学生实际,设计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用型教案。
如xx老师的体育课《行进间运球小篮球游戏》各个环节设计以及用时合理,开始的准备活动为后面的动作技能做了铺垫,基本部分采用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结束部分又使学生从紧张的气氛中放松下来,身心得以恢复。
xx老师的英语课《shoppinginbeijing》,使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人称在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对于buysthforsb以及withsb、sitandsit等知识点讲解得清楚明白。
xx老师的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采用掌握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字义等方式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完成了识字教学。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努力创设情景,培养发挥学生已有资源,满足表现欲,以促进认知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xx老师的语文课《识字四》,通过比赛读、开火车读、做游戏找朋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新知,最后又让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挖掘,仿照课文自创儿歌“哪种动物在哪儿做什么”,记得当时同学们的回答有“小狗地上跑跑跑、鸭子水中游游游”,虽然不太成熟,但是这种方式不但是对当时所学课文的一种检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xx老师的语文课《晏子使楚》,也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当讲到晏子说齐国人多那一部分,老师要学生进行换词语练习,“挥汗如雨联袂成云摩肩接踵”等词语丰富了学生的底蕴。
(“联袂成云、张袂成云、张袂成阴”都是正确的)。
在这里给两位老师提个建议,能否把这些拓展性的东西给学生们指点一下,然后结集成册,成为永久性的班级特色作业。
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会大大提高。
3、教学中凸显了人文情愫。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育”的内容做过这样一种诠释: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的心灵。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
如xx老师的音乐课《咏鹅》,通过朗读、舞蹈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悠闲自在的鹅的音乐形象,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的节拍、曲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xx老师的英语课《Foodanddrink》,使学生学会了在一定情景中用Ilike…表达自己喜欢的食品和饮料及6个有关食品和饮料的单词,不管是呈现新知,还是练习,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交际活动中进行的。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运用,既有师生间的交际,也有生生间的交际。
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主动性得到发挥。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与表现力,“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xxx老师的识字教学《北京亮起来了》,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在以往的认知经验中探寻掌握新知的方法,于是学生总结出了谜语记字法、加部首记字法、换部首记字法,来完成新知的重组与建构。
“谁愿意做小老师?
”“这些字和我们捉迷藏呢,它们站在了词语里,你还认识吗?
”“这些字久久不愿意离去,他们想和我们做游戏”等等亲和力十足的语言,使学生被愉悦所包围,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xx老师的英语课《Myfavouritecolours》,学生基本掌握了几种颜色词汇,能运用句型Ilike…,Welike…,Theylike…和My/Our/Theirfavouritecolouris…表达出自己的喜好。
老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讨论孩子们的衣服、物品等,给出真实的语言情境,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老师都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给他们创造说、演、练的机会,巧妙结合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能活学活用,在“学”的基础上达到“用”,在“用”的基础上突出一个“活”字。
引导学生学习实践举一反三,成功打造一个学与用的平台。
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们变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整节课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交流。
运用语言,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无形中就变成了一种需要,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创新,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活用了知识。
作为教师,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加以赞赏。
通过共同研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有可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xxx老师的信息课《用画图工具画热气球》,先用热气球的图片带学生轻松走进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知、创作、欣赏,并给予“你真棒”等赏识性的教学评价,颇具人文色彩。
建议:
1、放手也是一种爱。
我们大多数老师所驾驭的还是“明白型课堂灌输型课堂”。
从所讲课来看,有的老师有提前向学生渗透预设的痕迹,老师还是在牵制着学生的思维。
所以我希望老师还课堂于学生。
我在一家刊物上看到这样一则材料:
美国人史密斯每天把一匙鱼肝油灌入小狗的喉咙。
小狗每次吃时,总是挣扎。
一天小狗挣扎时,把鱼肝油打翻在地,史密斯生气地走了,等他转来时,发现小狗正在津津有味地舔着地上的鱼肝油。
原来小狗不是不喜欢鱼肝油,只是不喜欢主人的喂养方法。
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正普通存在着这个灌输式的特点。
不少老师只顾一股脑儿地教,却很少考虑教的实际效果。
一个小小的动物尚且不满意这种灌输式的喂养方法,何况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呢?
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一把火炬,需要教师去点燃。
该放时即放,该收时则收。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所谓“收”,就是指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再生成,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
力求做到收放自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让预设和生成在放与收中有机融合,实现“放”与“收”的和谐统一。
要把握有度。
xxx老师的语文课《蝙蝠与雷达》,要学生说明蝙蝠与雷达的关系,不是采取教师说教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做讲解员;在讲蝙蝠是怎样夜间探路的,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语文课重要重视朗读。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的语文课,读书的环节很少。
xx老师的语文课《惊弓之鸟》,利用自读、快速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角色体验中读书”、“在阅读感悟中读书”,加之咬文嚼字,如“直往上飞”“直掉下来”的“直”的意思。
实现了初读、细读、品读三个过程,让读书声成为了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让学生用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到作者美好的情操,感受和再现出文本的情思美感,并在拓展阅读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3、要努力做到“四心合一”。
“四心”指的是作者的心、编者的心、教者的心、学生的心。
就较为准确地解读教材文本而言,注定会因人因文而异。
若能做到“四心”合一,即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心合而为一,一以观之,不失为一种上乘的“解读”方法。
而做到四心合一,要通过我们,也就是“教者”来把握,我们是桥梁。
“教者的心”关键在于领会“编者的心”,意会“作者的心”,智慧“学生的心”。
以“教者的心”领会“编者的心”,是准确解读教材文本的方向…,从我们的课来看,有的教师还存在“春风杨柳”的现象,“春风杨柳”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有位老师讲公开课,讲的是毛主席的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老师问学生“春风杨柳多少条?
”学生答:
“万千条”。
老师大悦。
这样的教者领会了“编者的心”吗?
意会了“作者的心”吗?
智慧“学生的心”吗?
德国“鱼牛”的故事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形象的阐释: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
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
青蛙告诉它,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鱼牛”。
还有“鱼鸟”、“鱼人”的形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
如果把鱼看成是孩子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
告诉了作为教者的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提问、如何有效的倾听、如何有效的评价。
要转换角色、要引导探究、要延迟判断、横向处理、插问导引、应和链接、点睛升华、课外迁移……等等,都是作为教者的我们应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
4、要注重课堂预设和生成。
预设:
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预设并非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从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教师成为了编剧、导演、演员,同时他也强迫着学生成为了没有自由和选择的演员。
这样的预设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
预设有多充分,生成就有多精彩。
备课时要预设学生情况,预设个性解读,预设文本的情感点。
对于课堂的生成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起来,共同研究。
总之,我们老师的公开课每人有每人的优点,如xx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放手让学生去找体现中心“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的句子,并谈感受,教师予以总结,收放有度。
xx老师的语文课《惊弓之鸟》,采取放手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解决问题---受到启示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xx老师的美术课《甜蜜的梦》,让学生大胆创设,教师予以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xx老师的语文课《一夜的工作》,采用读课文---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总结提升的方式,明确了文章的中心。
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逐一分析。
我没有听到的七节课,由校长和主任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