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558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人生态度回答了人的什么

A.人应当如何活着?

B.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C.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D.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B(读本P61)人生态度回答了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2.***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这句话说明人生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B.个人心理中的心态良好

C.个人物质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D.人为他人和社会所有的意义

【答案】D(理解)

3.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人与人互相理解,求同存异。

不在非原则的问题斤斤计较。

这是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

A诚信原则的要求

B.宽容原则的要求

C.平等原则的要求

D.互助原则的要求

【答案】B(P76)。

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4.理想信念有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的包含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其中理想是指

A.人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D.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的确立对某种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答案】B(教材P29第一段第一行)(读本P81第二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5.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理论。

但是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禁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的行动态度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的行动的转变过程这体现的理想信念具有

A.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征

B.时代性与阶级性的特征

C.多样性和共同性的特征

D.虚幻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答案】A(读本P82-83)。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其中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的理解是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但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6.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

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全体的共同理想是

A.民族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民主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教材P35-36)(读本P88-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7.现实是彼岸,理想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息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就证明

A.理想可以自发实现

B.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C.理想终归是一种虚幻的现象

D.只有在实践中的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答案】B(教材P29第一段第一行)(读本P81第二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8.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看不懂),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关系下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

A.热爱祖国山河B.热爱骨肉同胞C.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D.热爱自己的国家答案:

B.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是爱国的集中表现。

9.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全体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D(读本P104-105)。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反对分裂,反对战乱)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抗日战争、抗美援朝)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不同的时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A.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B.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C.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D.把中国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答案】C(教材P57)(读本P108)。

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1.时代精神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体现着社会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

当代中国,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感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

B.艰苦朴素

C.无私奉献

D.谦虚谨慎

【答案】A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教材P68-69)

1.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是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12.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

下列关于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和“神”的启示

B.道德是动物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答案】D.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读本P125)

13.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倡导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

通过说服劝阻示范等方式起作用。

这说明道德调节人们社会行为具有

A.专业性的特点

B.随意性的特点

C.非强制性的特点

D.不稳定性的特点

【答案】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

14.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B.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C.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D.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

【答案】B。

社会公德的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15.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职业和事业既有联系也有区分,二者的联系主要在于

A.职业和事业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

B.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C.职业和事业都是人们为崇高理想所从事的工作

D.从事职业上的事业的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较高的社会荣誉。

【答案】A。

职业与事业的联系:

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职业是事业的基础,立足职业来成就事业。

16.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相应的道德要求。

属于家庭美德主要内容的是

A.办事公道

B.尊老爱幼

C.爱岗敬业

D.服务人民。

【答案】B(读本P165-166)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17.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其中,伴随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比如助人行善后产生的愉悦感、见难不助后产生的惭愧感,属于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规范

【答案】A(读本5-171)。

D选项不是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

(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2)道德意志是人们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

(3)道德信念是人们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转变成的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

题干中强调的是伴随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故选择A选项道德情感。

18.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维护法律权威每一个公民都应做到的是

A.遵守法律

B.制定法律

C.只执行法律

D.适用法律

【答案】A(读本P184第二段)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奉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19.在我国,法律一词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

A.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D法的概念(读本P200-201)广义:

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

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20.一个国家的法律,依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或调整手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些类别称为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的渊源

【答案】B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所谓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1.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依监督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下列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网络舆论监督

D.中国***的监督

【答案】B国家监督(读本P222)也称国家机关的监督,依国家机关的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2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依法纳税

B.宗教信仰自由

C.维护祖国安全

D.保守国家秘密

【答案】B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P99串讲22)

2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A.吊销执照

B.免职降职

C.停产停业

D.赔礼道歉

【答案】D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4.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下列属于社会法的是

A.《就业促进法》

B.国有企业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消费者权益法

【答案】A.社会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目的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保障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

25.下列选项哪个属于仲裁纠纷

A.婚姻纠纷

B.继承纠纷

C.抚养纠纷

D.合同纠纷

【答案】D.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属仲裁范围。

(P113串讲2)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P12串讲1)

2.简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答案】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1)伟大创造精神。

(2)伟大奋斗精神。

(3)伟大团结精神。

(4)伟大梦想精神。

(P75串讲1)

3.简述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答案】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第一,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第二,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第三,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P21串讲2)

4.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