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5478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

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

清热除烦,宽胸理气。

发热、胸闷、呕吐等症。

运法与旋推法的异同?

相同点

异同点

运?

均在体表作环形推动都不带动皮下组织

运动幅度较大频率较慢,每分钟约80-100次

旋推法

运动幅度较小频率较快,每分钟约160-200次

【捏法】

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捻动,称为捏法。

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

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

下面介绍捏脊法(图198)的两种操作方法。

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a)。

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

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b)。

捏脊(积)的操作一般均由龟尾穴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一般连续操作5~6遍。

结合病情,对需加强手法刺激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

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

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

在提拉皮肤时,常听到较清脆的“嗒、嗒”声,这属于正常的筋膜剥离声。

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

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

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佝偻病、腹泻等病症。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

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虚弱患者也同样有治疗作用。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

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

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

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

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

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

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

小儿推拿常见问题解答

中医儿科术语通俗化解释

小儿推拿穴名释义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小儿推拿穴位图

人体骨骼示意图

人体神经与肌肉示意图

人体骨骼与肌肉示意图

如何理解“桡侧”和“尺侧”?

我们的前臂有两块骨头,在前臂的外侧(也就是靠近拇指一侧)是“桡(rá

o)骨”,靠近小指一侧是“尺骨”,所以小拇指一侧又叫“尺侧”,大(拇)指一侧又叫“桡侧”。

对于手指来讲,也是同样道理。

找穴位时如何量“尺寸”?

小儿推拿中所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即小儿自身身体的长度。

判断小儿的同身寸,有三种方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

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

“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

“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

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

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

“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

“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

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

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

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

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

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

“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

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形揉动叫“指揉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鱼际揉法”;

用手掌(掌跟)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掌揉法”。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

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

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

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

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

往返距离要长。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

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九、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

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

“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

“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

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

zhtrcjh上传于2012-10-24|(57人评价)|24055人阅读|1135次下载|暂无简介|举报文档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偏方大全网

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不需要用药就,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

宝宝生病了,如果妈妈懂得一点简不仅帮助宝宝尽快治好病,还能免去宝宝打针吃药的痛苦。

本期专题我们就收集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按摩知识,让妈妈帮常用穴位视频教程常见手法穴位查询疾病按摩

>

给宝宝推拿按摩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点击看大图)

胸腹部(点击看大图)

腰背部(点击看大图)

手肘部(点击看大图)手背部(点击看大图)

摩常见穴位查询阳坎宫山根(山风)人中迎香牙关(颊车)印堂耳后高骨风池天柱颈骨承浆囟门地仓穴瞳子髎穴四白穴阳白穴睛明穴天鼎穴翳风穴廉泉根乳旁中脘神阙(脐中)腹穴胁肋天枢丹田肚角水分穴期门穴肩禺穴中府穴井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腰俞七节骨龟尾长强脊柱肝俞胃俞至阳穴厥阴俞穴心俞穴命门穴三焦俞膀胱俞大肠俞关元俞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穴小肠穴四横纹(四缝穴)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鱼际交)运水人土、运土人水总筋大横纹(手阴阳)十宣(十劳宫三关六腑清天河水合谷穴少商穴甘载威灵精灵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肾顶肾纹掌小横纹小横纹神门穴眼中三里上痢三阴交解溪丰隆涌泉前承山后承山委中昆仑仆参上巨虚穴绝骨穴梁丘穴阴陵泉

所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

当宝宝吃不好、睡不香时,推拿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简单易学,对改善小儿厌食、便秘、睡眠不好等有明显的效果。

查看详情

小儿风热感冒的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婴儿手部按摩

∙婴儿脚部按摩

小儿推拿护理作用

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

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如果小儿身体不适,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

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防病传变:

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婴儿抚触护理作用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

∙宝宝胸腹部按摩

小儿推拿手法

1、脾经

位置:

(1)拇指螺纹面;

(2)拇指桡侧缘。

主治:

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

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

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腹泻、呕吐。

直推300次。

3、肺经

无名指螺纹面。

胸闷、咳喘。

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

小指尺侧缘。

遗尿、尿赤。

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六府

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发热、汗多、便秘。

6、二人上马

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牙痛、惊、腹痛、脱肛。

掐3—5次,揉30次。

7、虎口

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感冒、牙痛。

拿3—5次。

8、腹

腹部。

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指摩、掌摩约5—10分钟;

沿季肋向外分推。

9、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发热、咳喘。

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0、龟尾

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腹泻、脱肛、便秘。

揉、旋推300次,掐3—5次。

∙婴儿被动操怎么做

∙小儿捏脊法

∙推拿时宝宝哭闹怎么办

小儿推拿治咳嗽吗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冬春季节尤为多见。

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鼻塞、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疲等。

咳嗽的治疗除了常用的中西药物疗法外,也可以结合中医小儿推拿疗法来治疗。

1、父母用拇指揉板门(手掌大鱼际部)100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掌心内劳宫四周)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内劳宫位于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所指处。

3、按揉天突(在喉下方,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中)和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穴各2分钟。

4、分推胸肋:

患儿仰卧,大人在其头前,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分开,自胸骨顺1~4肋间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操作3分钟。

5、小儿俯卧,大人用拇指按揉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2分钟。

最后沿肩胛骨内侧缘,自上而下左八字式分推,约30次,结束治疗。

上述方法每日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宜在施术部位用少许爽身粉以防患儿皮肤破损,同时应做好保暖工作。

∙小儿推拿治咳嗽

∙宝宝咳嗽治疗偏方

∙4妙法应对宝宝打嗝

小儿推拿治退烧吗

如果小儿是因为阴虚发热,可以用推拿方法有效治疗。

阴虚发热表现主要为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盗汗,食少消瘦,大便干,小便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疗步骤:

1、补脾经: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300次。

2、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环指螺纹面旋推300次。

3、揉二人上马:

用拇指指端揉小儿手背环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50次。

4、揉肾顶:

用中指指端着力,按揉小儿小指顶端100次。

5、按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端按揉膝眼下足三里穴50次。

6、推涌泉: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自足底涌泉穴推向足趾50次。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孩子。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

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

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

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

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

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

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7、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

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也可先重点,后一般;

或先主穴,后配穴。

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8、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

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

反之,次数少,时间短。

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

骨折、创伤性出血;

皮肤破损、皮肤溃疡;

烧伤、烫伤;

急性、烈性传染病;

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

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

小儿推拿?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着的问世为标志。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基本信息

∙又称

小儿按摩

∙英文名称

infantilemassage

∙传染性

∙常见病因

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

∙就诊科室

儿科

1百科名片

2小儿推拿简介

3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4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5小儿推拿作用

6《小儿推拿》

7小儿推拿三字经

折叠编辑本段百科名片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小儿推拿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

又称小儿按摩。

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

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

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着。

折叠编辑本段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

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

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

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

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

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

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折叠编辑本段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折叠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

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

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

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

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折叠胃经

【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

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作用】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

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

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折叠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

称清肺经;

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作用】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