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75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及答案

2020年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答案】D

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答案】D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D

4、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由我国哪个教育家开展的?

()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陈鹤琴

【答案】C

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B

6、在《爱弥尔》这本幼儿教育名著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7、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转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是在()的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动作

C、原型内化

D、动作定向

【答案】C

8、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自觉性

【答案】B

9、在儿童心理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

【答案】B

10、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答案】D

11、关于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答案】A

12、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A、流动幼儿园

B、学前班

C、巡回辅导班

D、儿童游戏场

【答案】B

13、有的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来取悦父母、老师或朋友,体现的是学习动机中的()。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B

1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答案】A

15、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

A、1911

B、1912年

C、1957年

B、制定教学计划

16、课程不是教学的()。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答案】A

17、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答案】B

18、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

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

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

【答案】B

19、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

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

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

【答案】B

20、《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了我国幼儿园实行()。

A、园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

C、园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

D、地方负责制

【答案】A

2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6年

【答案】B

22、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

A、幼儿园

B、托儿所

C、混合班

D、学前班

【答案】D

23、“试误说”是由()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C

24、《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像

B、再造想像

C、创造想像

D、幻想

【答案】C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于()起施行。

A、1995年6月1日

B、1994年6月1日

C、1993年6月1日

D、1992年6月1日

【答案】A

26、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答案】C

27、“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答案】B

28、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答案】D

2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答案】B

30、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A、培养集体责任感

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D、建立常规

【答案】B

31、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认知学习

D、认知同化

【答案】A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3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答案】C

34、麦克米伦姐妹最早于1911年在()建立了第一个托儿所。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B

35、“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答案】B

36、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答案】A

3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答案】C

3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答案】C

39、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答案】C

40、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答案】C

4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A、社会化活动原则

【答案】B

4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答案】D

43、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答案】A

4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答案】B

45、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答案】A

46、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卢姆

【答案】A

4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48、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A、爱心

B、重“保”轻“教”

C、丰富的知识

D、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答案】B

49、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答案】A

50、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答案】B

51、()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答案】A

5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作用。

A、制约

B、很小

C、绝对的决定

D、主宰

【答案】A

53、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答案】D

5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C

55、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

A、0—3岁

B、3—6岁

C、0—6岁

D、2—6岁

【答案】B

56、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答案】D

5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答案】A

58、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B

59、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答案】C

60、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答案】C

61、被称为“我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张雪门

C、陈鹤琴

D、蔡元培

【答案】C

62、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是()。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答案】D

6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春秋》

B、《学记》

C、《论语》

D、《师说》

【答案】D

6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