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13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docx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

2、包车客运企业应具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行政办公、驾驶人安全教育、车辆日常维护、车辆动态监控的固定场所和设施、设备。

(四)安全管理条件:

包车客运企业应制定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基础保障、管理职责、驾驶人管理、车辆管理、动态监控、运输组织、操作规程、目标考核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条申请从事包车客运经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

(一)从事县内包车客运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二)从事县际包车客运经营的,向其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三)从事市际、省际包车客运经营的,向所在地的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第二条申请从事包车客运经营和申请新增包车客运运力同时进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道路运输经营申请表》(见附件)、《包车运力申请表》(见附件);

2、企业章程文本;

3、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4、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对现有包车客运市场供求状况,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和有说服力的分析等;

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6、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类型及等级、技术等级、座位数以及客车外廓长、宽、高等。

若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证书(车辆技术检测合格证)、客车等级评定证明及其复印件;

7、已聘用或者拟聘用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公安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8、经营及服务质量承诺书。

9、行政办公、驾驶人安全教育、车辆日常维护、车辆动态监控的固定场所、停车场所属证明和示意图,若租赁需提供一年以上租赁合同。

第三条已获得相应包车客运经营许可的企业,申请新增包车运力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2、与所申请包车客运类型相适应的企业自有营运客车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3、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类型及等级、技术等级、座位数以及客车外廓长、宽、高等。

若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证书(车辆技术检测合格证)、客车等级评定证明及其复印件;

4、拟聘用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公安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5、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或者委托书。

第四条包车客运实行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和年度运力投放计划制度。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许可权限,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包车客运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制定包车客运发展规划或年度运力投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包车客运运力投放实行行政许可制度,鼓励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采用经营权招标投标方式投放包车客运运力。

第五条包车客运实行经营期限管理,经营期限为4-8年,具体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

经营期限内车辆报废不更新,经营期限到期后经营权自然终止。

第六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以及本办法规范的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对包车客运进行行政许可。

第七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包车客运经营及新增包车客运运力申请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包车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见附件),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为经营主体、经营范围、新增运力数量及车辆要求、运力经营期限、车辆投放期限(180天);并在10日内向被许可人发放《道路运输经营预许可证》(经营期限为180天),并告知被许可人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新增包车客运运力申请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包车客运新增运力行政许可决定书》(见附件),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为经营主体、经营范围、运力数量及车辆要求、经营期限、车辆投放期限(180天),并告知被许可人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第八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已核实包车客运企业在180天内履行投放承诺且车辆符合许可要求的,应当为投入运输的客车配发《道路运输证》、《包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明》(见附件)和包车客运标志牌(见附件),并将《道路运输经营预许可证》换发为正式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包车客运企业在经营期限内要求运营车辆终止经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并在终止经营后10日内,将相关的《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包车客运标志牌交回原发放机关。

第十一条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形式投资包车客运经营的,应当同时遵守《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第三章车辆管理

第十二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一级标准的,不得从事包车客运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包车客运车辆进行审验。

审验内容应包括:

(一)车辆违章记录;

(二)车辆技术档案;

(三)车辆结构、尺寸变动情况;

(四)按规定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情况;

(五)包车客运经营者按规定为包车客运车辆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情况。

审验符合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道路运输证》审验记录栏中注明;不符合车辆技术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办理变更手续;不符合开业要求的,应当重新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

第十四条包车客运车辆车容车貌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规定的整车装备与外观检测项目的相关标准要求。

第十五条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包车客运经营。

第十六条鼓励使用配置下置行李舱的客车从事道路客运。

第十七条营运客车类型等级评定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据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和交通部颁布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的要求实施。

第四章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的许可事项从事包车客运经营活动。

包车客运运营线路的一端必须在车籍所在地。

车籍所在地原则上为设区市所辖范围、条件成熟的可设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所辖范围,具体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

不得超越许可经营范围从事包车客运经营活动,不得转让或变相转让包车客运经营权。

第十九条包车客运经营须凭有效的《道路运输证》、包车客运标志牌、《包车客运许可证明》等营运标志标识和包车合同(协议),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运行,不得擅自变更。

第二十条包车客运经营不得从事班车客运业务,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协议)以外的旅客乘车。

第二十一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所聘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保障从业人员享受各种法定权益。

第二十二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服从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二十三条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对运营车辆和驾驶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制定完善的服务标准、应急预案,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包车客运市场秩序。

第二十四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管理、使用工作,

第二十五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在客运车辆外部的适当位置喷印企业名称或者标识,在车厢内显著位置公示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电话,及时处理相关服务质量投诉和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十六条包车客运企业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确保车辆设备、设施齐全有效,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当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违法行为时,包车客运企业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公安机关及时终止治安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包车客运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标志牌管理

第二十八条包车客运标志牌分为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市际包车客运标志牌、县际包车客运标志牌和县内包车客运标志牌,全部采用铝质。

按经营范围、发放权限分为:

(一)省际、市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配发;

(二)县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配发;

(三)县内包车客运标志牌,由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配发;

第二十九条包车客运标志牌实行一车一牌配发制度,需要与包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明合并使用方为有效。

省际包车客运业务还需申领包车运营趟次标贴(参考样式见附件),实行一个运营趟次一申请制度,在一个运营趟次所需的时间内有效。

第三十条包车客运企业从事省际包车客运业务时,应按规定流程和要求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交真实可信的承运业务资料。

符合申请条件的,由相应运管机构出具含讫点地名称、载客人数、途经线路、有效期等相关内容的包车运营趟次标贴。

具体申请流程及申领要求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自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在春运、黄金周、节假日或者突发事件等客流高峰期运力不足,需临时调用班车或社会非营运客车开行包车时,组织疏运者应申领包车运营趟次标贴。

具体申请流程及申领要求参照省际包车客运业务,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自行规定。

班车和非营运客车从事包车业务凭包车运营趟次标贴运行。

第三十二条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实行网上包车运次审核。

第三十三条包车客运车辆应按规定放置包车客运标志牌。

第三十四条包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明应定期审验。

具体审验要求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

第三十五条包车客运标志牌、包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明、包车运营趟次标贴的基本式样由交通运输部统一规定(见附件),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基本式样作出具体规定,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省级统一规定印制、下发。

禁止转让、出租、伪造、涂改包车客运标志牌、经营许可证明、趟次标贴。

第三十六条包车客运运力经营期限到期,或车辆报废退出客运市场时,由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收回包车客运标志牌、经营许可证明。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包车客运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秉公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范包车客运市场秩序;对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刁难企业的,应视其情节轻重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包车客运企业应自觉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

对不按照本办法要求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在旅客集散地实施监督检查,不得随意拦截正常行驶的包车客运车辆,不得双向拦截车辆进行检查。

第四十一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人以上人员参加,并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行证件。

第四十二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向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和复制有关材料。

但应当保守被调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第四十三条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说明情况。

第四十四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包车客运车辆有超载行为的,应当立即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