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875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简约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来校不带手机,回家控制手机。

(三)睡眠管理:

保证每日睡眠不少于10小时。

(四)读物管理:

健康阅读,绿色上网。

(五)体质管理:

加强体育锻炼,创建健康校园。

四、具体实施

(一)作业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积极建构针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作业管理。

1、严格作业设计。

学校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合理作业评价,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

2、精心设计作业。

提倡开放型作业和探究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3、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4、严控书面作业量。

协调每科教师,把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

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

5、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三至五年级每周由班级各科教师协调,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严格控制好每天作业总量,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6、控制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7、要强化家校合作,严禁“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科学适度进行课外兴趣拓展、能力培养。

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做好日常宣传工作。

8、严控作业总量。

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分别协调统筹学校、年级、班级各学科教师科学布置作业,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

9、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学生作业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10、统筹安排,注重分层。

学校规定每个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量要统一,由各备课组统筹安排教师设计分层书面家庭作业。

作业设计要求有基础题和拓展题。

作业难度不超纲,不拔高要求。

具体做法是基础较好的同学只需做拓展题,其他同学做基础题,这样能较好地实现作业的分层布置。

为了保证作业质量,作业设计均要先在教研组内里进行讨论、研磨,定稿后发给教导处审核,对作业超量、超纲的学科及时调整。

教务处每周至少访谈一次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监控。

11、注重作业设计。

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

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12、学校教导处产格监督各学科各年级书面作业总量。

严格执行规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日常不超过1小时。

实行各学科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学科主管领导落实、学科年级组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

教导处不定时抽查作业或访问学生,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二)手机管理

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

1、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班级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做到统一管理。

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3、家校及时联系

为确保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家校应急联络;

学生需要联系家长,在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知晓情况下,可借教师电话或使用学校公共电话(号码:

12345678910,学校公用电话设置在传达室)进行联系。

4、家长尽量不要为孩子购买智能手机,尽量不让孩子把智能手机带进校园。

要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5、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充分利用家校微信群做好宣传教育,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6、针对智能电话手表

(1)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配置电话手表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同学,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调查情况属实再予以批准。

电话手表经班级登记在册,学生方可按学校规定带进校园。

(2)电话手表必须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使用,由家长进行设置,在学校内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

(3)班主任老师将对班级里使用电话手表的同学进行摸查登记。

(三)睡眠管理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唾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逬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

1、利用班队会向学生和家长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2、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

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

20;

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

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

00o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3、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教导处制定《XX市腔利小学“五项管理”致家长一封信》转化到班级家长群及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

学校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就寢时间一般不晚于21:

20。

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4、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5、减轻课外负担。

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6、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

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2:

00,保证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

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教官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7、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

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

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8、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1)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为8:

20,学校杜绝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提前开门并由值班人员照管。

(2)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周一-周五午间12:

20-13:

20为午休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体质健康管理

为贯彻落实《健康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1、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学校制定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确保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制定学校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每学期定期进行全覆盖视力筛查。

学校制定课程表,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要求任课教师提醒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进行放松。

为避免不良用眼行为,教师要监督并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寸、一拳”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3、上好“两课两操”,规范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管理,坚持大课间和课间操、眼晴保健操活动,落实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制度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4、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5、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

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x名体育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6、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医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7、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1)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2)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3)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

(4)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5)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进行脊柱侧弯检测将进行秋季(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运动技能”“脊柱侧弯”三部分。

通过监测促进学校按规定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还将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监测,建立学生视力监测、预警干预及健康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指导家庭正确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促进学生的视力健康。

(五)读物管理

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先期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选用课外读物全面排查工作。

1、加强图书室(角)建设。

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要定期更新图书,提高使用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2、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强化督导落实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严查各班乱征订购买教辅资料和强制或推荐暗示学生在特定地方购买图书情况,一经学校发现将取消教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

4、加强学校图书室管理,定期检查盘点,清理含有吴力色情等不利于儿童阅读的消极、低俗读物。

班主任精选和推荐优秀读物充实班级图书角,担负起引导学生读好书、做好人的责任。

5、严格读物管理。

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学生用书环境。

6、做好体质检测。

学校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

针对成绩不达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复核制度,制定改善计划。

7、激发阅读兴趣。

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校将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渎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8、严格读物管理。

学校要将推荐的教辅和读物目录转发至家长,作为家长学生选购依据。

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中小学的用书环境。

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五、保障措施

(一)每学年初完成新生和插班生的家访工作,并做好家访记录。

对于“五项管理”要宣传到位。

(二)明确部门工作职责。

落实工作机制,“双减"

工作专班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例会和定期调度机制,定期报告工作进展,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三)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五项管理工作人人皆知。

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四)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五项管理”工作的社会环境。

大队部通过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六、工作举措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途径对国家、省、市中小学生双减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

超前教育"

剧场效应"

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二)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不进行纸笔考试,三至六年级作业要适当,语数英作业总时长要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

同时教师每天都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

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学困生跟踪档案,制订培优补差方案,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三)科学制定学校教学计划。

保证开齐开足课程。

要特别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不得随意挤占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坚决杜绝教师课堂上有意少讲、"

课堂内容课外补”现象。

(四)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监管,保证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落实。

(五)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具体措施。

(六)“五项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校长。

要切实提高认识、细化管理措施,综合施策,重在执行、监督。

七、落实“五项管理”规定给家长的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家校合力协同育人,特温馨告知各位家长。

1、关于作业管理

为积极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我校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落实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要求。

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各科作业总量和难度。

同时,向家长倡议如下:

(1)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而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2)开展亲子阅读,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3)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不要让孩子用国家法定节假日。

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参加校外机构学科类培训。

(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起制定学习计划、讨论高效完成作业方法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和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5)家长要跟学校密切配合,注意引导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多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关于睡眠管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为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将继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同时,请家长重视并配合做好孩子睡眠管理,相关建议如下:

(1)鼓励孩子午休。

上午进行了快节奏的学习,孩子到下午容易困乏。

家长应鼓励孩子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半小时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精力进行下午的学习和活动。

(2)重视孩子的睡眠管理。

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避免出现因玩网络游戏等原因导致的晚唾现象,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3)请家长朋友做好陪伴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设定好固定的睡眠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寢,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关于手机管理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请家长配合监督管理,相关建议如下:

(1)不要让孩子将手机或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

如果确有需求,请家长向学校(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或电话手表交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减少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频次和时间。

(3)若非必须,建议家长不要为孩子配备手机。

4、关于体质管理。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孩子体质健康水平,相关建议如下:

(1)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孩子成长的重中之重,各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强体质。

(2)如孩子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请及时告知老师,避免因运动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3)检查家中灯光和书桌凳。

请家长确保孩子在家学习使用护眼光源的台灯,将孩子的学习桌椅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经常关注孩子作业或阅读的姿势。

(4)防止意外发生。

请家长关注孩子动态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

如有既往病史或现在身体有疾病的,要向孩子说明是否能够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关于作业管理

(1)开展亲子阅读,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2)同时建议家长朋友,不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过量给孩子报兴趣班,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3)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而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培养作业的自觉性。

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家庭作业,作业时要精力集中,讲究效率,逐步形成自觉独立的作业习惯。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各位家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家校共同的愿望,希望我们家校共管,合力教育,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