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720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2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采矿毕业设计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2地形地貌

本矿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汾河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貌,矿区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标高1150.2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北部兑镇河谷,海拔标高847.50m。

相对高差302.7m,矿区地势形态为南部中部相对较高,北部东部相对较低,区内沟谷纵横呈“V”字型发育,沟谷基本呈南北向,新生界黄土重要分布在山梁垣上,基岩普通多余露在沟谷中,纵观全区其地貌特性为中档切割至轻微切割中低丘陵类型。

1.1.3、电源

矿井用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一回引自矿务局自备电厂后庄变电站内部电网,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

一回引自华北电网兑镇变电站,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

综上所述,本矿外部建设条件较优越,硬件可靠,对矿井建设较为有利。

1.1.4、水系

本区内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重要河流为北部边沿下堡河及横贯矿区东西兑镇河,柱濮河,三条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山洪汇集,河水猛涨,旱季河水流量较小,甚至干涸。

矿井建有自备水源地,取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水质经化验符合国家关于规定,能解决矿区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也为矿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

1.1.5、气象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春季风大雨少干旱,夏季多雨炎热,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平均年气温在10.3℃左右,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0.5℃,最低-23℃。

七月份气温最高,最高可达39℃,平均降雨量约500mm,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60~80%;

年蒸发量为1800~1900mm。

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0.74m。

1.1.6、地震

本区地震烈度Ⅶ度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15g区。

1.1.7、本区经济状况

本区范畴涉及孝义市境内下堡镇,兑镇镇,柱濮镇、驿马乡,某些村庄,人口约5万人。

本地农民以种植业为主,重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等。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重要以开办煤矿为主,开采运送业较发达。

1.2井田地质特性

1.2.1区域地质

霍西煤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吕梁山脉与霍山山脉之间,北起汾阳,南至河津,在隰县、乡宁与河东煤田相连接,地理坐标在东经110°

21′~112°

00′之间,北纬34。

46′~37°

15′之间;

行政区划分属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市)地区。

本矿区位于霍西煤田北部孝义市境内。

区域地层与华北煤田大某些地区相似,出露岩层重要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在中奥陶统上沉积了石炭系、二叠系和第三系、第四系。

石炭二叠系为本区重要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及陆相含煤岩系,煤田内尚未发现火成岩。

1.2.2.环境地质

本矿区区域构造上处在祁吕贺“山字型”弧形构造东翼,不同级别不同形态褶曲构成了煤田基本框架,高角度正断层较发育,次一级波浪状起伏系煤田一大特点。

地质构造受“山字型”构造,华夏系构造以及汾河新凹陷控制。

燕山运动导致了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廓。

井田地质状况与区域地质相符合,重要受断层及褶皱构造控制,岩层总体为西高东低,走向南北倾向东单倾构造,井田内揭露地层重要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第四系,地表大某些地区被红、黄土覆盖,仅在沟谷中出露有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地层,出露岩层多为砂岩、泥岩、砂质页岩,泥岩、砂质页岩、风化现象较严重。

砂岩岩石裂隙发育,井田内无炭柱普通发育,无火成岩侵入。

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中档或简朴,地表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较小,雨季洪水来势汹猛,有时溢出河道,形成水患。

地表沟谷中出露砂岩有泉水涌出,含水层重要以石炭系K2、K3、K4灰岩为主,二叠系含水层砂岩富水弱。

本区内地质环境随着井下开采发生着变化重要体当前地表土地裂缝导致水土、流土、黄土冲涮洞、沟谷、滑坡,地面建筑裂缝,沟谷中泉水干涸,环境恶化。

在自然状态下,滑坡浮现普通较少,规模较小,滑坡土方量以几百至几千方土石,在沟谷中浮现岩石崩塌较少,普通不会形成泥石流,滑坡普通分布在黄土较厚,阻陡峭沟谷内,山沟内岩石崩塌多在一岩石出露陡峭沟谷内,她们强度较弱。

1.2.3、地层

1]本矿井地层与霍西煤田汾孝矿区地层一致,煤系地层基底为奥陶系灰岩,在其上部沉积了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及第三、第四系红黄土层,煤系地层与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矿区大某些地区被红黄土覆盖,在沟谷中出露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地层,现依照勘探及生产中关于资料由老至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8)第三系上新统(N2)

9)第四系(Q)

井田内地层对比办法重要以钻孔勘探资料为主,将各标志层、煤层、加以对比,在巷道、实际揭露资料中经验证对比较合理,可以指引生产,服务生产,整个井田对比可靠。

2]地下含水层划分

新(水)峪煤矿位于郭庄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北部,为浅埋藏型隐伏岩溶区,重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区内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依照含水岩系及水力特性将井田内地下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量水岩组

3]二叠系砂岩含水层

二叠系含水层由若干层砂岩构成,其重要含水层为K7、K8、K9砂岩及基岩风化壳。

含水层富水性受埋藏深浅条件制约,普通状况下,含水层埋深小,富水性好,反之则差。

K7砂岩在井田内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K8砂岩厚度在0.7~9.3m之间,平均4.06m。

K9砂岩厚度为5.6~10.10m。

平均7.80m。

基岩风化壳由于露出地表或距离地表较近,风化裂隙发育,接受补给条件较好,其富水性要好于K7、K8、K9砂岩。

在断层带,滑坡体及裂隙发育向斜部位涌水量普通较大,山西组含水层重要为K7砂岩,据2~14#孔抽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68L/S·

m,旺-25#孔单位涌水量为0.007L/S·

m,水位标高+919.8m。

水质普通为“H·

S-N·

M”型水。

下石盒子组大多余露于地表,在井田内受沟谷切割影响,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经短暂径流,在适本地段以泉形式涌出。

本组较稳定是K8、K9砂岩,厚6~15m,旺-15#钻孔在钻进到K9砂岩时曾浮现过自流。

高出钻口8.65m,水位标高+946.62,自流量0.18L/S。

总之,山西组及下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在正常状况下富水性差,但也不排除在局部地段富水也许性。

据2~14#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68L/S,渗入系数为0.0285m/d,东北高阳井田抽水成果,单位涌水量0.0012~0.0105L/S·

m,渗入系数0.00142~0.0157m/d,地下水矿化度0.310~0.125g/L,为淡水,PH值7.8~8.4为碱性水。

水质类型“H·

S-C·

4]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组

本区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组为第三系、第四系地层,重要分布于兑镇河、下堡河、柱濮河河床及重要沟谷内,以砂卵石层、砂砾石层、砂为主,卵砾石成分多为灰岩、砂均未胶结,粒度相差悬殊。

分选性差,孔隙度大,为良好含水层,也是良好透水层。

分布于地表厚8~12平均9m大沟谷内,兑镇一带水井调查阐明其水位变化均受气候及降雨量控制,兑镇河平时水深不超过0.2m,常年有水,雨季山洪瀑发,水势汹涌,旱季水位下降。

专门对兑镇河流量进行了测量,测得最大洪水位标高877.68m,流量7.38m3/s,据水井简易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6.67L/S·

m,受季节性影响,动态变化幅度在1m左右,水质类型为H·

M型水。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本区基本以波状褶曲构造为特性,西高东低,除东部偏店断层断距较大外,别的均为小型断层,并以高角度张扭性正断层为主,是地表水及各含水层之间互相联系良好通道,但对矿井开采会带来一定影响。

在煤系地层中,含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在正常状况下这些层间地下水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断层附近或由于煤层开采,导致顶板塌陷后,产生裂隙,形成地表水及地下水通道,使地下水迳流方向发生变化,地下水通过导水裂隙进入巷道。

9#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石灰岩,间接充水含水层为K3、K4石灰岩,重要补给区在矿区以外,K3、K4在矿区西北部有小面积出露,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水层在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通过地下迳流进入本区,是9#煤层重要充水水源。

1.2.4、岩浆岩

通过历史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本矿区内未发既有岩浆侵入活动。

1.2.5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郭庄泉域中北部,泉域及岩溶水盆地范畴重要受汾西大向斜控制,泉域北界基本沿晋中盆地南缘到将军山以南变质岩裸露区,南止于射姑山,赚钱,团柏一线。

西起吕梁山分水岭,东边界北段至汾阳-孝义大断层,南段为霍山,山前大断裂和一某些变质岩区,直接补给区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裸露区(特别是西部)及汾河河流渗漏段。

补给区面积1400Km2,岩溶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及河川径流集中渗漏补给为主,从西部大面积灰岩揭露区入渗地下水,从北部灵石一带汾河河谷中渗漏河水及从东部来水均向河谷下游汇集,并以泉群形式集中排泄,泉群由60余个泉眼构成,出露标高+516~521m,流量7.04~9.80m3/s,平均7.23m3/s。

区域内依照含水岩系及水力特性,将地下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量水岩组

3)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组

4)隔水层

1.2.6、褶皱与断层

本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构成矿区构造基本格架。

由于地层倾角平缓,在露头个别地段见到基本形态,普通不易观测到,但在重要煤层等高线图上则反映清晰(见附图)表1-2为勘探报告及井下实测得到重要褶皱基本状况。

表1-2新(水)峪矿区背、向斜登记表

名称

位置

轴向

两翼倾角

轴长(m)

1

郝家寨向斜

郝家寨村西南

N30°

E

2-13°

1000

2

郝家寨背斜

郝家寒村西南

5-7°

800

3

兑镇背斜

兑镇北

NW

5-6°

4

恭家园向斜

旺家垣以北

NE80°

-SE80°

6-10°

2400

5

茹来背斜

茹来村南50m

NE75°

-80°

7-10°

225

6

黑坡沟背斜

黑坡沟村

NE20°

-SE85°

6-9°

1730

7

偏店背斜

偏店村南200m

NE11°

-NE30°

11000

8

偏店向斜

偏店村西400m

65°

7050

偏店背斜东翼至偏店断层,平行断层有一条宽约50m左右急倾斜带,倾角70°

,在矿井内延长约6.5Km。

本井田构造形态重要为走向南北倾向东单倾构造,区内次一级褶皱较发育,使地层呈波浪起浮状,断层落差不大,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重要体现为契形推移,推移距离短,延伸长为特性。

无炭柱从当前实际揭露状况看多分布于井田中部和西北部,大小各异,长轴短10m,长270m。

本区无火成岩侵入。

1)断层

本区内断层构造不甚发展,小断层较多,平均1.1条/Km2,多为高角度正断层,有两条大型断层。

已揭露断层基本控制了断层断距,延展方向和长度,研究限度较高。

基本状况见表1-3,新(水)峪矿井断层登记表。

表1-3新(水)峪矿区断层登记表

断层位置

断层要素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性质

延伸长度

F1

位于矿井中央

N87°

NW

75°

4.0

正断层

500

F2

SN-N5°

W

NE

60°

3.2

1500

以上表中所列各断层均在本矿区内,延伸出井田外则不予记录,未揭露者均属地表调查发现勘探报告资料提供,并且生产矿井对地表断层进行实际收集,资料真实可靠。

井田东部边界偏店断层下盘附近有一条宽约50m急倾斜破坏带,旺-23号孔打在急倾斜破坏带中山西组缺失约25m,断层往北延至高阳井田,往南延伸进入交子里井田在矿区走定向长度达10.5Km。

本矿区内断层平面展布规律为:

断层走向大体南北发育,这与区域构造吻合,分别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并且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断层落差大,延伸长,最大距离10.5Km。

断层面有明显擦痕,且有平移错动现象,呈显扭动性质。

因此本区断层基本上为张扭性断裂或压扭性断裂,其应力场特性与区域应力场特性相似。

1.3煤层与煤质

1.3.1煤层

1)含煤性

本井田内含煤地层系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含煤岩系总厚度为144.8m,共含煤9~11层,其中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8.9m,含煤系数为9.5%,太原组平均厚度为102.6m,含煤7层,其中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4.49m,含煤系数为9.6%。

山西组平均厚为42.2m,含煤4层,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26m,含煤系数为9.0%。

从分布特性看,山西组可采煤层2#全井田内稳定可采厚煤层,3#煤层局部可采变化大,各煤层间距变化较大.太原组可采煤层9#为井田内稳定可采中厚煤层,4#、5#局部可采,煤层变化较小。

2)可采煤层

本矿井内稳定可采煤层自下而上有9#、2#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10#、7#、3#,别的煤层均不可采。

表1-4为新(水)峪煤矿公司可采煤层

表1-4新(水)峪煤矿公司可采煤层特性一缆表

1#

最大-最小

顶板

底板

平均

2#

5.92-11.49

1-6

稳定

全区可采

砂岩

页岩

7.63

5.55-21.25

3#

0.10-1.75

13.4

0

不稳定

局部可采

0.83

33.73-35.0

7#

0.20-1.23

34.19

0.67

29.45-45.3

9#

1.1-1.93

38.33

K2石灰岩

泥岩

1.57

5.52-11.54

10#

8.53

铝土泥岩

1.3.2、各煤层顶底板岩性特性

井田内可采煤层5层,倾角3°

~11°

,平均为7°

,煤质较硬。

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2#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8砂岩6~15m,普通8m左右,下距9#煤层约85m,煤层厚度6.60~10.53m,平均7.63m。

从地质勘探中可知本煤层中有夹矸大概6层左右,编号为1#~6#,夹石层厚度普通1~15cm,2#矸在井田北部多呈窝矸浮现,厚度可达0~80cm,在井田中部较稳定普通厚8cm左右,大某些夹矸层位较稳定,变化有规律可寻属稳定可要煤层,煤层厚度往南变薄,煤层节理较发育,层理不甚发育。

对分层开采具备指引作用,现开采使用放顶煤一次性采全高。

2)3#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上距2#煤层13.4m,下距4#煤约9m,煤厚为0~1.75m,平均0.83m,有时尖灭为零。

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节理发育,层理较发育。

3)7#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3#煤层34.19m,下距K3砂岩10.6

,该煤层厚0.20~1.23m,平均0.67m,在整个井田内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8.54%,可采性指数为1,本煤层属构造简朴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4)9#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7#煤层40.13m,煤层厚度1.10~1.93m,平均1.57m,经计算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12.15%。

可采性指数为1。

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无夹矸,构造简朴,煤层节理发育,重要节理方向为5°

~335°

,层理不甚发育。

5)10#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煤层8.53m,煤层厚度0.20~1.23m,平均0.67m,属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1.3.3煤层顶、底板

1)2#:

该煤层直接顶板为细中粒砂岩坚硬,局部相变为泥页岩厚2.5m,底板为砂质页岩或黑色页岩,厚2m。

底板页岩中常具有植物化石。

该煤层顶板为页岩或砂质页岩,灰色较坚硬,底板为泥岩,灰黑色。

该煤层直接顶板为页岩,节理发育,性脆,易破碎,厚3.69~4.39m,平均3.99m,老顶为K4石灰岩,厚2.70~6.80m。

煤层底板为粉砂岩。

该煤层直接顶板为K2石灰岩,伪顶为一层页岩,普通较薄5cm,随采随落,局部变厚,可达30cm,直接顶K2石灰岩,厚1.5~2m。

致密坚硬,青灰色,质纯,局部溶洞发育有时可相变为泥岩,老顶为K2石灰岩,5~11.5m。

灰色,青灰色,构造致密坚硬,中间夹有1~2层页岩,厚普通1m左右。

其底板为泥岩,灰白色,易破碎,厚0.5~1.2m,节理发育,密度可达10~30条~0.1m。

该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底版为铝土泥岩,遇水膨胀.

表1-52#、9#煤层顶底板煤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名称

抗压强度

(Kg/cm2)

容重

(g/cm2)

泊松比

普氏系数

弹性模量

9#顶板

1509

2.9

0.34

15.1

8.1×

10/5

9#底版

518

2.58

0.36

3.8

1.9×

2#顶板

72

1.36

2#底版

159

2.59

0.5

1.3.4煤质

1]物理性质

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块状及粉末状。

据采矿阶段测试资料,9#煤层大某些为粉状块,少某些为不规则菱形;

2#煤层大某些为菱形,少某些为不规则立方体形。

局部地段含泥岩或砂质泥岩夹矸1~5层。

条痕为棕黑色、沥青—玻璃光泽,硬度普通为2~3,有一定韧性,贝壳状、阶梯状断口,均一条带状构造,层状、块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

2]煤可选性

1)可选性评价

精煤回收率,9#煤层为49.15%,精煤回收率属中档。

2#煤层上分层为71.61%、2#煤层中分层为73.08%,精煤回收率属优等2#煤层下分层为37.2%,精度回收率属低等。

2)煤筛分和沉浮实验

矿方于对9#、2#煤层采大样进行了筛分、浮沉实验,将其实验成果简述如下:

(1)煤筛分实验:

9#煤层筛分前总重量为10589.5Kg,自然粒度级筛提成果:

50mm产率12.949%,50~0mm级占到87.051%,随着粒度减小,灰分逐渐减少,100~25mm级灰份、硫份逐渐增长,25~0.5mm级灰份逐渐减小,而硫份逐渐增长。

2#煤层上分层筛分前总重量为10144.2Kg,自然粒度级筛提成果:

50mm级产率9.734%,50~0mm级占到90.266%,随着新高度减小,100~50mm级灰分、硫份逐渐增长,50~0mm级灰份、硫份总趋势是逐渐减小,发热量逐渐增长。

2#煤层中分层筛分前总重量为10173.8Kg,自然粒度级筛提成果:

100~50mm级产率10.184%,50~0mm级占到89.816%,随着粒度减小,100~0mm级灰份逐渐减小,100~25级硫份、发热量膛渐减小,而25~0mm级硫份、发热量逐渐增长。

2#煤层下分层筛分前总重量为10332.0Kg,自然粒度级筛提成果:

100~50mm级产率13.505%,50~0mm级占到86.495%,随着粒度减小,100~0mm级灰份逐渐减小,100~25级硫份、发热量膛渐减小,而25~0mm级硫份逐渐减小、发热量逐渐增长。

(2)浮沉实验:

新(水)峪矿9#、2#煤层在样50~0.5mm自然级浮沉实验综合成果见表1-6、1-7,取各煤层50~0.5mm级(1.4密度级)平均值,按±

0.1法评估,各煤层均为很难选煤层。

表1-6新(水)峪矿2#煤层下分层50~0.5mm自然级浮沉实验综合成果表

密度级

(Kg/L)

产率(%)

灰分(%)

合计

可选密度级±

0.1

浮煤

沉煤

产率

(%)

产率

(%)

灰分

<1.30

7.45

4.13

92.55

32.50

1.30

37.22

1.30-1.4

29.77

9.50

8.43

62.78

43.40

1.40

47.47

1.40-1.5

17.70

16.85

54.92

11.14

45.08

53.83

1.50

24.82

表1-7新(水)峪矿9#煤层50~0.5mm自然级浮沉实验综合成果表

(Kg/L)

<1.30

14.69

1.63

85.31

29.87

49.15

1.30-1.40

34.46

3.83

3.15

50.85

47.51

53.85

1.40-1.50

19.39

9.83

68.54

5.05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