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基施工首件总结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北地大桥桥梁中心桩号K812+188.96(拟合桩号)孔径15*30米预应力T梁,设计交角90度,桥梁全长457米。
本桥设计在原桥两侧等宽加宽拼接,两侧各加宽8米的新建结构,加宽部分基础均为桩基础。
地质情况主要有:
素填土、强风化辉绿岩、中风化辉绿岩。
我标段首件桩基灌注桩为右幅7-8#桩基,桩径1.8m,桩长8m。
桩顶设计标高164.5m桩底设计标高156.5m,嵌岩桩,要求嵌入中风化岩不小于2.5d,嵌入的中风化岩层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桩基混凝土标号为C30,设计方量为20.347m³
,实际灌注混凝土23m³
。
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参数的设定
北地大桥桩基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旋挖钻进行桩基施工。
桩基施工流程图:
测量放样→埋设护筒→复核放样→钻机就位→钻孔→终孔→清孔→探孔检查→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就位→下导管→混凝土灌注→拔除护筒。
1、测量放样
依据设计资料,采用全站仪精确放样,每次放样至少两排,通过钢尺进行相互间距校核无误后,放样数据和记录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然后现场复测,最终定位,并定出护桩,以便检查钻孔位置及钢筋骨架的定位。
2、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制作,直径大于孔径至少20cm,埋设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2~4m,护筒顶面高出施工水位1.0~2m,高出地面至少30cm,护筒埋设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程度不大于1%,护筒周围用粘土夯实。
3、复核放样
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采用全站仪放样进行桩位校核。
4、
钻机定位
在桩位复核正确,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
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5、钻孔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
成孔中,按试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加钻杆、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
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
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
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
6、终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是否终孔。
钻孔到位后应进行孔深、孔径和垂直度等的检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认后,开始进行首次清孔。
7、清孔
首次清孔采用钻机自行清除孔底沉渣。
8、探孔器检查
清孔后采用探孔器对孔径进行检查。
、对成孔的桩基进行孔深、孔径、高程、孔的倾斜度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并得到认可。
9、制作钢筋笼
制作好的钢筋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在运送、吊装和浇筑混凝土时不致松散、移位、变形,必要时可在钢筋骨架的某些接触点加以焊接或增设加强钢筋。
制作好的钢筋骨架应分段编号经检验合格后放置于钢筋库内。
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应规范制作,要求如下:
主筋位置正确,间距均匀,主筋顺直,长度误差在规范范围内;
主筋与加强筋焊接牢固,加强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直径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固定于主筋内侧。
箍筋布置均匀,间距不大于设计要求,与主筋绑扎连接。
HRB335级钢筋用电弧焊接时采用J506焊条,焊缝饱满,不烧伤主筋,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接头50%以上不在同一截面上,并需错开搭接一定距离,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
⑥制作完毕后要及时清除焊渣,自检各个尺寸合格后,加以覆盖防水。
10、钢筋笼就位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采用吊车吊装进行就位钢筋笼,安装时钢筋笼中心位置要与桩基中心相符,其误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笼偏位或上浮。
当钢筋笼安装完成检查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安装导管。
11、下导管
(1)导管内径为300mm,导管下放前进行水密性试验承压试验及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后要对导管编号,下导管时按编号拼接。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按下式计算:
P=γchc-γwHw
式中:
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γ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取24KN/m3);
hc----导管内混凝土柱的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γ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2)导管下放时,应使位置居于孔中,轴线垂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并应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升降试验,下放检查沉淀厚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导管底部至孔底标高控制在0.25~0.4m之间。
(4)孔口搭设操作平台,逐节安放导管,节与节之间连接牢固,导管固定在操作平台上。
首次混凝土导管埋深1.2m。
12、混凝土灌注
(1)为确保灌注的顺利进行,混凝土灌注前要首先准确计算出首批混凝土方量。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要由一人统一下令开始灌注,灌注速度要循序渐进,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m。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米。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所需混凝土数量参考公式计算:
V≥πD2/4×
(H1+H2)+πd2/4×
h1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及h1=Hwγw/γc;
Hw、γw、γc意义同前。
(2)灌注桩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后,直接由料斗进入导管进行灌注。
(3)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4)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5)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灌注速度。
(6)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7)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8)灌注完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0.5~1.0米,高出部分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后凿除,凿除时必须防止损毁桩身。
拔护筒时,应注意勿使桩头混凝土离析。
(9)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10)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应真实可靠地做好记录,记录结果应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如钻孔记录、终孔检查记录、混凝土灌注记录。
北地大桥首件桩基7-8#桩于2014年7月5日上午10点开始钻孔桩施工。
并于2014年7月6日下午17点30分终孔。
2014年7月7日20点05分开始灌注混凝土,20点45分灌注混凝土完成结束。
拌合站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北地大桥7.2公里,罐车运送大概时间30分钟,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设计200mm±
20mm)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后立即灌注混凝土(塌落度实测195mm、210mm、200mm)。
通过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记录各个时间段的混凝土灌注方量,总方量为23m³
与理论方量20.347m³
对比超出理论设计2.653m³
可以看到成孔质量比较好,没有出现缩径。
混凝土浇筑时间是40分钟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符合规范要求。
三、技术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首件钻孔桩基主要管理人员明细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备注
1
林光稳
项目经理
全面领导协调
2
周建荣
项目总工
技术负责人
3
张立春
副经理
桥梁工程师
4
周立新
质检部部长
质检工程师
5
曹鹏
试验室主任
试验工程师
6
单志鹏
测量负责人
测量工程师
7
张海龙
安保部部长
专职安全员
8
杨昊
技术员
9
赵思佳
质检员
4、劳力配备情况
桩基首件施工人员共计22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人,机械操作人员及驾驶人员3名,钻孔工人5人(包括浇筑混凝土),钢筋工10人。
五、机械设备配备情况
名称
型号/功率
数量
拌合站
HZS90
2套
混凝土罐车
10m3
4台
发电机
150KW
1台
装载机
ZL50
吊车
25T
旋挖钻
三河280
电焊机
AX-320×
1型
3台
砼浇注导管
Φ300mm
50米
10
数控钢筋液压调直机
GTQ4-12
11
钢筋弯弧机
GWH-32
12
钢筋直螺纹滚丝机
HGS-400
13
钢筋弯曲机
GW50
14
GW40
15
钢筋切断机
GQ40
16
全自动型钢筋箍筋弯曲机
GF-20
6、现场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现场主要检测仪器:
全站仪1台、水准仪一台、钢尺50米一把、测绳50米,检孔器一套。
7、材料进场及试验检测情况
现场所使用的主材钢筋、声测管、套筒已进场,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料、减水剂已全部进场。
试验检测全部合格。
(检测数据见附件)
8、施工工艺的实施与优化
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根据首件施工总结进行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杜绝首件施工存在的不足的问题,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工艺总结经验。
在以后施工中重点控制优化施工有以下两点:
1、护筒埋设过浅,在以后的施工中增加护筒高度确保护筒埋入砂层。
2、施工现场与拌合站沟通不及时不清楚,施工现场准备不充足,造成混凝土到现场等待30分钟浇筑,在以后施工中加强施工衔接管理避免造成类似问题发生。
3、钢筋笼在制作过程中主筋存在焊点现象,钢筋绑扎不规范等,在钢筋笼制作严格控制管理,对钢筋工进行技术交底,对存在的质量隐患提前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自检确保工程质量。
以后施工钢筋笼时做好定位架胎具保证钢筋骨架规范性。
4、固定导管的工作平台不应直接放在地面,采取两端头放置在枕木上,防止受力下沉。
9、质量控制要点
1、避免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造成塌孔问题。
2、对桩基桩位、孔径、桩长严格控制。
3、钢筋笼运输时防止变形。
4、重视清孔工作,避免沉渣过厚的问题。
5、混凝土灌注时要经常检测导管埋深,避免埋深过深或过浅。
在灌注时人员分工清楚,各负其责。
6、施工现场和拌和站的协调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避免灌注过程中的等料时间过长的问题。
10、成品的试验检测与质量评定
桩基成品检测及质量评定见附表。
11、结论
通过桩基首件整个施工过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桩基施工工艺满足桩基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桩基施工。
通过首件施工,使桩基施工队伍加深了对桩基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桩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