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005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Word格式.docx

而对人们的个人生活需要的消费并未考察。

作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

因为工人用工资、资本家用剩余价值购买消费品,同样是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得以继续运动的一个必要条件。

没有个人消费,一部分社会总产品就不能卖掉;

没有劳动力的再生产,整个社会生产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资本价值存在的特殊形态,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因此,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

而社

会总资本的运动就不同,它不仅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而且包含一般的商品流通。

总之,社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既包含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又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

既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又包含一般的简单商品流通。

二、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包含着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交换和消费,因此,把这个特征表现得最明显的当然是社会年总产品即总商品资本(W′)了。

社会总产品就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提供的商品产品(又叫社会总商品资本)。

因为,“年产品既包括补偿资本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社会再生产,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由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就是说,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1]所以,社会总产品(W′)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既然,社会总产品(W′)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在资本主义社

会表现为总商品资本。

因此,分析对象显然采用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

马克思指出:

“显然,我们应当分析的是W′—这个流通公式,在这里,消费必然会起作用;

因为起点W′=W+w,即商品资本,既包含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也包含剩余价值。

”[2]公式中W′代表一年中全社会生产的产品总和。

这个总产品不是普通的产品,其中包含了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所以是总商品资本。

在W′中,一部分商品(W)代表生产中资本的消耗,另一部分(w)代表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经过售卖,全部W′转化为货币(G′),其中,一部分货币(G)补偿了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价值,即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被资本家用来再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重新变成生产资本,开始新的生产过程。

经过新的生产过程,又生产出新的产品,再转化为W′,以完成商品资本的循环。

另一部分货币(g),或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这便是简单再生产;

或被资本家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一部分用于积累,这便是扩大再生产。

工人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用于购买工人消费品。

这就明显地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消费,只有工人的劳动能力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产品,从而提供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需要的。

这个公式表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有垫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又有资本价值的补偿和资本实物的替换,以及以生产消费形成的资本流通

和以个人消费形成的一般商品流通。

因而,它和个别资本的运动有着重大区别。

总商品流通公式的特点,规定了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由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具有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所以在考察单个资本运动时,只要假定,资本家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卖出去,转化为货币资本,然后在市场上能够把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买进来,转化为生产资本,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至于资本家的产品在何处出售,又向谁购买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从何处购买消费品等问题,这些对于单个资本运动来说,都属于外部条件,可以作为假定的既定条件而存在。

但是,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时,就不能再满足于这种假定了。

因为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各部门各企业单个资本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生产的产品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都只能在社会总产品中购买。

所以,马克思指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

生产上消费掉的资本,就它的价值来说,怎样由年产品得到补偿?

这种补偿的运动怎样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消费和工人对工资的消费交织在一起?

”[3]这就是说,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一方面要分析在生产上消耗掉的资本,怎样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另一方面要研究这种消耗掉的资本,又怎样在实物形态上得到替换,即资本家向谁购买生产资料?

而这种补偿运动同工人用工资和资本家用剩余价值购买消费资料的运动又是交织在一起的。

所以,考察单个资本运动,可以只着眼于价值补偿运动,抽象掉实物补偿运动。

但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则必须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考察。

以上说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问题就在于社会总产品能否通过市场交换(买卖)全部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满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资本家及工人的生活消费需要。

也就是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不在生产领域,而在流通领域,在于社会总产品的市场交换能否顺利实现。

可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实现,首先是资本家必须把商品卖掉,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使之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其次,资本家必须从市场上能买到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

第三,资本家和工人必须从市场上能买到各自需要的消费资料。

如果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能够通过市场交换得到互相补偿,那么全部产品就能实现,从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就能顺利进行。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第一个理论前提——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Ⅰ.生产资料:

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Ⅱ.消费资料:

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

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

两个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

”[4]

社会总产品或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从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看,即从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志来划分的,是对社会生产所有生产部门最概括、最恰当的分类。

有些产品既可以用作生产资料,又可以用作消费资料。

例如:

小麦,既可以用作种子,又可以用作食物;

煤炭既可以用作燃料动力,又可以用作生活取暖。

但这并不影响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正确性。

马克思说:

“某些产品(例如马、谷物等)既可以供个人消费又可以用作生产资料的事实,丝毫也不会排除这种分类的绝对正确性。

”[5]因为一种产品虽然用途是多方面的,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它最终要么用作生产资料,要么用作消费资料。

它究竟属于哪一类,只能根据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就改变”。

[6]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大部类,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消费,即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引起的。

前者只能用生产资料来满足,后者则只能用消费资料来满足。

正是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区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才使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具有高度科学抽象性,其目的是为了对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进行纯粹理论上的考察,以求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实行部门分类法,即把社会生产归结为主要是农、轻、重三大部门的关系。

所谓农业,通常是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部门。

所谓轻工业,是指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皮革工业、钟表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等。

轻工业产品的大部分是生活消费品,也有一部分用于生产方面,如工业用的织物和纸张。

所谓重工业,是相对于轻工业而言,是指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燃料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化学工业等。

重工业产品的大部分用以满足生产需要,也有一部分供生活消费之用,如生活用的电力、煤炭等。

在现实生活中,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表现为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所以,要处理好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农轻重比例关系;

财政投资应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

部门分类法是以各生产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为依据的,是从组织和安排社会生产这个角度出发对两大部类的具体化。

所以,两大部类和农、轻、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农、轻、重三个部门没有包括全部社会生产(建筑、运输等行业就未包括在内)。

因此,不能把两大部类和农、轻、重等同起来。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广泛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工业、矿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包括运输、通讯、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能覆盖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状况有全面和综合的反映,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的根据和意义各不相同。

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否定不了两大部类分类法,更否定不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第二个理论前提——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都划分为三个部分: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马克思在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后,紧接着又分析了它的价值形态。

“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借助于这些资本而生产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分成:

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按其价值来说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部分和由全部年劳动加入的价值部分。

后者又分成:

补偿预付可变资本v的部分和超过可变资本而形成剩余价值m的部分。

因此,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和每个个别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成c+v+m。

”[7]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部分,这种划分显然是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和剩余价值论直接相联系的。

这两个理论前提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方法的精华所在,是科学揭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行规律的必要条件。

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c、v、m是从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创造的角度来考察的,称之为“生产价值构成”。

马克思还从社会总产品的最终需要和使用的角度,把它分成几项基金:

一是补偿其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

二是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基金;

三是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

这种通过分配和再分配,在最终使用上形成的价值构成,称之为“再生产价值构成”。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值构成是再生产价值构成形成的基础。

从实物形态来看,三大基金的构成应当基本上和两大部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否则,三大基金的分配就不能完全实现,社会再生产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属于国民收入,因此,在国民收入(v+m)分配中尤其要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邓子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财政》,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并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但是,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应当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

这是因为:

①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现实的因素。

扩大再生产只有在原有的生产规模能够保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简单再生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为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本积累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在理论分析上的主要困难是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条件。

这个困难解决了,再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也就容易了。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其特点是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进行资本积累。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假定:

①整个社会生产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上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②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不变资本都在一年内消耗掉,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③一切商品都按价值出售,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不发生背离。

④不存在对外贸易。

在这样几个假定条件下,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各个部分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交换使它们在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得到补偿。

下面,我们就来说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的条件。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Ⅰ.生产资料的生产

资 本:

4000c+1000v=5000;

c∶v=4∶1,m′=100%

商品产品:

4000c+1000v+1000m=6000

Ⅱ.消费资料的生产

2000c+500v=2500;

c∶v=4∶1;

m′=100%

2000c+500v+500m=3000

全年总商品产品:

Ⅰ4000c+1000v+1000m=6000  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 =3000  消费资料

9000  社会总产品

二、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看实现条件

现在,如果研究简单再生产基础上的各种必要的交换,撇开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流通,那么,一开始就会得出三个要点:

(1)Ⅱ(500v+500m)的交换。

它是在第Ⅱ部类内部通过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因为第Ⅱ部类本身就是生产消费资料的,而500v和500m指的是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

第Ⅱ部类内部有无数个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单位。

第Ⅱ部类生产的是消费资料,需要补偿的也是消费资料,因此,Ⅱ(500v+500m)可以在本部类内部通过交换来实现。

(2)Ⅰ(1000v+1000m)和Ⅱ2000c的交换。

它们的交换只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

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就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使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把他的c价值从消费资料的形式变成生产资料的形式,以便使第Ⅱ部类的再生产能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就是要使第Ⅰ部类的(v+m)要由生产资料的形式变成消费资料的形式,以便为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提供消费品。

(3)Ⅰ4000c的交换。

它是在第Ⅰ部类内部通过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因为,第I部类本身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的,而4000c表示的是在一年生产中实际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要维持简单再生产,就需要补偿同样多的生产资料及价值,就只能从本部类内部来。

两个部类的交换关系有三个,其中,Ic和Ⅱ(v+m)都可在自身部类内部通过交换实现,而I(v+m)与IIc的交换则必须在两个部类之间进行,交换要实现就困难得多。

分析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必然要从它开始。

以上三种交换关系用图式表示如下: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其中:

①表示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②表示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③表示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不仅在价值上得到了补偿,而且在实物上得到了替换。

这样,简单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由此得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第一个规律:

I(v+m)=IIc

简单再生产的第一个实现条件主要说明:

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I部类新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II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第II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I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

这个平衡公式反映了简单再生产中第I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II部类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之间,以及第II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I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I(v+m)>

IIc,那末第I部类就会发生生产资料过剩,从而影响再生产,同时,这个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如果I(v+m)<

IIc,那末第II部类就不能全部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从而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同时,它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不能全部得到实现。

所以,I(v+m)=IIc,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实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还要求:

“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当年再生产的第II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II部类的剩余价值(即等于第II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加上当年再生产的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加上第I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

”[8]用公式(第二平衡式)表示:

Ⅱ(c+v+m)=Ⅰ(v+m)+Ⅱ(v+m)

用上述图式中的数字表示就是:

Ⅱ(2000c+500v+500m)=Ⅰ(1000v+1000m)+Ⅱ(500v+500m)

这一实现条件着重说明,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第II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供给)同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第II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第II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品的需要相等。

为什么Ⅱ(c+v+m)必须等于Ⅰ(v+m)+Ⅱ(v+m)呢?

这是因为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当年新创造的全部价值,即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要购买消费资料,完全用于个人消费。

如果Ⅱ(c+v+m)>Ⅰ(v+m)+Ⅱ(v+m),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就会有一部分卖不掉;

如果Ⅱ(c+v+m)<Ⅰ(v+m)+Ⅱ(v+m),那就表明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不足以维持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状况,从而使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

因此,Ⅱ(c+v+m)=Ⅰ(v+m)+Ⅱ(v+m)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又一个必要条件。

应该指出,从使用价值方面看,Ⅱ(c+v+m)都是当年生产的新产品。

但从价值看就不全是这样。

其中第Ⅱ部类2000c的价值是本年以前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来的,它和第Ⅰ部类的新创造的价值1000v+1000m相交换,实际上是过去的旧价值和当年的新价值的交换。

Ⅱ(c+v+m)=Ⅰ(v+m)+Ⅱ(v+m),决不意味着全部社会产品都分解为个人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如果这样,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了),而是意味着第Ⅱ部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要由第Ⅰ部类新创造的价值来补偿。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还要求:

“生产资料(Ⅰ)的总价值,等于以生产资料(Ⅰ)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同以消费资料(Ⅱ)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所以,等于在社会总产品中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9]就是说,全年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当年再现的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和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用公式表示(第三平衡式)就是:

Ⅰ(c+v+m)=Ⅰc+Ⅱc

Ⅰ(4000c+1000v+1000m)=Ⅰ4000c+Ⅱ2000c

这一平衡式着重说明: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全部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必须指明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不是物物交换,而是通过货币流通来实现的,即是以货币流通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货币流通对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具有决定意义。

如果没有货币流通,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就不能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就不能实现。

在这里的分析中,把货币流通加进来并不会改变问题的性质,因此,我们把货币流通媒介两大部类交换的过程舍象掉了。

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关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部类内部比例关系的原理,主要说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不仅要求两大部类之间保持协调的关系,而且要求部类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保持平衡。

(一)分析第Ⅱ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Ⅱ(v+m)注定是要用来满足第Ⅱ部类内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

它可以在第Ⅱ部类内实现。

通过第Ⅱ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以及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

第Ⅱ部类的产品是怎样交换的?

第Ⅱ部类的产品就其价值讲仍然由c+v+m三个部分组成。

1.第Ⅱ部类两个分类的划分

第Ⅱ部类是由许多部门构成的。

如果按这些部门的产品的不同经济用途来划分,就可以把第Ⅱ部类包括的部门分为两个分类:

a分类:

生产必要消费资料的部门。

生产的产品是必要消费品,供工人消费,也构成资本家的一部分消费。

b分类:

生产奢侈品的部门。

生产的产品是奢侈品。

按马克思假定奢侈品只供资本家消费,这部分产品只和m相交换。

按上例,Ⅱ(500v+500m)部分的交换是这样进行的。

假定Ⅱa∶Ⅱb=4∶1,那么,Ⅱ(500v+500m)就分解为:

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