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285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识回顾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指导。

首先,老师想先了解大家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

大家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点,还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体现在中考试题上的,老师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试卷的分析,将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大致上划分为六个方面:

大屏幕显示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判断说明顺序5、理清文章结构6、综合素质的考查。

(学生读)

二、自主复习,合作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说明文,快速浏览,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对课文进行梳理。

如果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的,向小组同学请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峨、雄伟、庄严。

说明顺序:

由远及近、有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语言:

准确而富有变化。

《巍巍中山陵》

(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巍。

说明顺序:

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的加以说明。

课文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

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如:

“显得分外雄伟高大”“长约7千米”这些限制词、修饰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凡尔赛宫》

(说明对象的特征:

艺术价值高。

说明方法主要运用了分类别和列数字。

说明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

三、学法总结、提出疑惑:

(一)学法总结:

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这里入手:

1、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吗?

归纳补充学生答案,大屏幕显示:

(1)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

(2)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你能准确辨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小结归纳,大屏幕显示:

看标记:

举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为”           

作比较——“比……、和……相比”           

列数字——数词           

做引用——引号 

 3、说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例句: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一生说其作用,其他学生按考试时的分数标准给他打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2)共同总结得分要点:

  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语境点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大屏幕:

举例子——具体,有说服力    打比方——生动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列数字——科学准确;     

下定义——科学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画图表——直观形象

        而且语言组织一定要完善:

“使用( )这种说明方法( )地说明(   )的( )的特征。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

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①“各”字能否去掉?

 ②“两肩”能否换成“两侧、两端、两边”等词?

   分析思路:

“各”是分别的意思(解词),说明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带词解句)。

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大拱的两肩上共有两个小拱(去词解句),不准确,这个字体向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两肩”说明小拱在大拱之上,如换成两边“”就无法确定小拱的准确位置,“两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得出技巧:

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渡: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仅是准确科学,它还表现为生动形活泼,这类题目怎么做,

如“再如“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请你对这句话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同样给你技巧:

说明方法(修辞方法)+作用+语境分析+指出说明事物的特点

(二)、你还有什么疑惑?

过渡:

技巧握在手,做题不用愁。

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下面进入实战演练环节。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什么是智力?

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

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

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做阅读题,组内交流,提出疑问,教师点拨。

五、我的复习收获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梳理了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总结了一些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可方法不是最关键的,认真的态度最重要。

平时我们要认真复习,将学会的方法融会贯通,那我们做起题来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

  

七、拓展延伸

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

笔、灯、字典……提示:

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例如:

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

(打比方)

 

 

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特点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

以2003年

中考为例,在搜集的38个省市的中考语文卷中,考查到说明文阅读的就有20个,所占比例为52%,其中选文出自课内的5个选自课外的15个。

选自课外的材料大多是当代人们普遍关心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

涉及到非典、病毒、环保、沙尘暴、生物保护、科技发明、网络、自然现象等。

这些选文趣味性强、时代性强。

因此,考生在应考复习时,应密切关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神舟飞船发射、航天技术、禽流感、环境保护等,尽量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

考场上遇到自己熟知的文段,应考的信心必然大增,应考的效果自然很好。

中考一、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考说明文阅读,自然少不了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纵观各地考题“说明方法”一直是最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典型题如2003年辽宁省题第11题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003年黑龙江省题第13题选文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说他们的作用。

2003年河南省题第13题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解题方略:

此类题是送分题考生一定要抓住。

备考时要把常用说明文方法的种类、作用明了于心,考试时自然能准确应答。

二、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掌握

说明顺序是说明文写作的结构手段,是理清文脉的关键。

中考对此项内容的考查不是太

多,因其难度较小。

典型题如2003年山西省题第13题文章以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

2003年辽宁省题第12题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解题方略此项内容也是送分题应确保全拿不丢分。

备考时记准几种常用的说明顺序即可考点的难度较低一目了然。

三、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说明文中常会用到一些术语|、代词、特定语对这些词语理解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对全文的理解。

因此中考中对此类词语理解的考查较为普遍。

如2003年河南省题第12题在第④段中“适合替代物”是指替代________的物质。

2003年山西省题第12题快速浏览全

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上、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

2003年济南市题第19题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由此看来”中的“此”指代哪些内容。

解题方略解答此类题把握一点那就是“词不离句”也就是说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推

断词语的意思有时甚至要根据全文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千万不要从字面去理解。

四、考查对用词准确性的理解。

说明文的写作最注重用词的准确性。

所以常做为修饰语的副词及一些名词、代词、形容

词的运用也就成为中考常考的内容。

如2003年济南市题21题请你说一说下面句子加点词

语和短语的表达作用。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

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2003年黑龙江省题第14题如果把选文中加点的“估计”、

“有可能”去掉与原文相比有什么区别。

解题方略此类考题的答案要点大体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用词的科学性、准确性、严

密性”设题同学们抓住这一点根据题目具体解说其如何准确如何严密即可。

中考专题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