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82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文档格式.docx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3)到19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资产阶级。

(1)政治上: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文化上: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经济上: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1)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热点要点全析】

1.正确认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特点

【点析】

(1)林则徐: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②收集西方国家信息;

编译西方报纸和书籍。

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

著成《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3)总之,他们的思想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典例】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和魏源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们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林则徐魏源

D.主张开眼看世界

【解析】:

此题易错选C。

错选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林则徐、魏源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坚决主张抗击外来侵略。

但是当时有许多封建官僚和军事将领也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并不是林、魏高人之处。

林则徐、魏源除了有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外,还开始摒弃当时中国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心理,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们高于同代官僚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2、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

(1)抵抗派思想的特点

①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②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③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派思想的特点

①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要失败。

(3)维新派思想的特点

①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②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爆发。

【训练】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

“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

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

”“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他()

A.主张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无法体现劳动人民的普遍愿望

B.倡导民主与科学,主张全盘西化

C.坚持主张实行民主宪政,不符合当政者的愿望

D.坚持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是因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制不被人接受;

二十年后骂康有为太旧是因为革命成为时代的潮流,而他依然固守君主立宪制度,选D。

【高考零距离】

1、(2012·

天津文综·

T3)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

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2、(2012·

北京文综·

T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中国对西方“本末”的理解,即对于西方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解。

(2)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本题的史料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

①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

③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⑥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

故选B项。

3、(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4、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

5、(2011·

T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

【精讲精析】选A。

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

《变法通议》作者为梁启超,《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他们主张维新变法。

6、(2011·

海南单科·

T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海国图志》成书的大体时间入手,结合备选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

《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成书的,BCD三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走上资本主义到了都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这三项。

结合题干中“合议”“公举”等信息,结合美国共和制的特点,可以确定A为正确选项。

7.(2011·

安徽文综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特别是对学习西方的态度、内容及对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态度。

【精讲精析】选C。

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抵制西方文明,自高自大;

C项是维新派严复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障碍,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

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强调西方民主政治和科学的重要性。

所以判断C项准确。

8、(2011·

上海单科·

31)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思路点拨】本题从对康有为评价入手,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最大提取和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属于难度较大。

【精讲精析】选B。

从关键句“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说明作者认为谨慎是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是导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时机的关键,否则“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所以作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总之,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最佳时机应该在1985年中法战争胜利后就进行,而不应该放到1898年中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时再改革,这时候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时期,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

A、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排除;

D项理解错误,作者批判康有为谨慎的性格,排除。

9、(2010·

福建高考)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

准确理解“惟适之安”的含义,回忆选项中四位人物的思想主张,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

洪秀全主张绝对平均;

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发展观。

答案:

10、(2010·

上海高考)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D.同文馆、利玛窦

根据“近代以来”的时间限制,可以直接排除古希腊出现的《几何原本》和明代的传教士利玛窦,据此排除A、B、D三项。

11、(2010·

全国Ⅱ高考)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

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

·

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B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惠州模拟)“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由“模仿……西方器物”可知学习西方科技,排除B、D两项,由“以新卫旧”“难以挣脱传统”可知符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口号,故C项正确。

C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④影响不同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本题结合魏源和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来回答。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都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

因此,在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上是相同的。

B

3、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本题有的学生易错选A、B,错选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性质认识不清,认为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就是资产阶级,而洋务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正确的理解应是:

洋务派与顽固派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只不过洋务派主张用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统治,因此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一场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的运动,而顽固派则拒绝西方的一切事物,包括科学技术。

4、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维新派的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A

5、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③

在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看到西方的先进,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②。

北京模拟)1895~1898年的李鸿章曾说道“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稔耳。

”“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今之论者皆知变法,但有治法须有治人”“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

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依据相关知识判断,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的主张应包括()

①创办新式学堂②改革中央机构

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共和政体

A.①②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③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从题干时间信息推断,此时处于民族危机深重的大环境,因此清政府一些官僚开始变法维新,其内容包括①②③,共和政体不属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变法的内容,也是李鸿章所反对的,故选D。

7、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

“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

”但该学者反驳指出:

“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

”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争执在于要不要变法,显然,这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A、B时间不符;

C项应是民主共和。

8、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

小臣。

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唯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希望

A.光绪帝对顽固派官僚的利用B.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暂时与封建顽固势力妥协

选C。

从材料中“而唯增新衙门”“而渐擢小臣”“准其专折奏事足矣”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

9、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

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A项错误;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

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项错误;

D项指的是辛亥革命。

10、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

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

①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②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③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④传播经世致用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从题干提供的语文教材的科目内容看,能够体现②③④的思想,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其中不能体现。

故应排除含①的选项。

11、传教士林乐知曾这样评价洋务运动:

“即如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论点与该评论相似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根据材料可知,林乐知批判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表面的东西,而对于西方的深层次发展的原因没有涉及。

“遗其体而求其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12、(2011·

长郡中学模拟)早期维新派认为:

“欲张国势……莫若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议院”就是“议会制度”,①正确;

“上效三代之遗风”说明②正确;

“闾闾自饶”说明④正确;

③在材料中无体现,选A。

13、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效西方的民主制度

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首倡者,他们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通过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

1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本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

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15、(2012·

二、非选择题: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的思想遭到顽固派的反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

……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胥(皆)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术,必有精其术者,何夷人?

何必师事夷人?

……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1)概述这场辩论的历史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的理由。

(5分)

(3)分析辩论双方各自的思想特点。

(4)辩论的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6分)

本题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可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作答。

(2)题可仔细阅读材料概括得出。

第(3)题要根据其辩论概括思想特点。

第(4)题可结合洋务运动展开分析。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面对这种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

(2)理由:

①学习外国的科学知识是荒谬的,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正统思想。

②制造船舰会造成财政危机。

③引进机器会造成失业,不利于社会安定。

(3)思想特点:

顽固派愚昧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