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652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

三、基本原则5

(一)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方案》编制坚持与学校合格评估后的整改提高相结合,与研制学校“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强化系统设计,统筹改革与建设,统筹校内外各种项目资源,协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增强改革和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科学性,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二)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坚持需求导向,明确目标任务,集中资源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示范和扩散效应。

通过“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跟进”,形成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

(三)错位发展,彰显特色。

坚持和发扬师范办学传统,始终保持安徽省教师教育重要基地的传统优势,努力打造服务和支持安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切实彰显办学特色。

6

四、建设目标6

(一)总体目标:

围绕“高教强省”、安徽省主导产业发展、合肥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等重大战略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应用学科优势初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形式多样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具体目标:

——行知文化有传承,引领“两个服务”:

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安徽“文化强省”建设。

五、建设内容6

(一)适应转型发展需求,实施“开放办学制度创新计划”7

(二)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实施“应用型专业体系建设计划”8

(三)对接行业岗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计划”9

(四)对接行业技术需求,实施“应用研究水平提升计划”12

(五)对接行业服务需求,实施“校企深度合作计划”14

(六)对接高层次应用人才需求,实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计划”16

(七)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17

六、进度安排及预算19

(一)进度安排19

建设内容20

2014年20

2015年20

2016年20

2017年20

2018年20

(二)经费预算21

七、保障措施22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问题。

保障项目运行,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组织协调工作。

组织校内外专家负责指导和检查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咨询。

组建项目团队,细化项目库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22

(二)统筹经费使用。

加大经费筹措力度,本项目建设申请省财政资金50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4187万元,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统筹学校振兴计划、提升计划、质量工程及其它各类专项经费,落实经费配套。

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与学校年度财务预算统一规划、分项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效益,促进资源集中。

严格执行项目年报制度,按期将项目建设进展、年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并在校园网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3

(三)严格绩效管理。

围绕本建设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和项目目标,细化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目标管理。

细化项目实施,将各项目分解到各专项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实行分年建设。

配套分年考评,考评结果与各单位、各团队年度绩效分配、评奖评优挂钩。

建立项目校内评估验收制度,严格落实优胜劣汰。

(四)加强动态调整。

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建立社会需求、专业建设响应机制,及时根据形势变化,对项目或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2014年7月,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我校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皖教高〔2014〕17号)要求,在广泛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改建为普通高校以来,我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个根本问题,确立了“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发展方向,以转型引领内涵发展,以改革深化内涵建设。

重点工作及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抓转型,深化应用型办学定位

从成本向普本转型。

一是通过2007-2010规划,明确应用型办学方向。

二是开展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普本办学经验。

三是实施两轮内改,调整机构和系科设置,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本科体制框架。

四是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五项工程,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年”、“管理建设年”等活动,推进本科教学规范。

学校于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从传统向应用转型。

一是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编制学校“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等,进一步确立“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创建方向。

二是先后以育人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育人为主题,连续召开六届教学工作会,不断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是确立“重抓教学、整顿校风”工作主线,通过自2010年历时四年的“以评促建”,推进应用型办学“三个基本”建设。

学校于2013年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从新建走向新型。

完成合格评估后,学校积极适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评估整改,启动综合改革,并及时举办“从新建走向新型”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晰以“培养新型人才、推动新型服务、建立新型体系、实施新型评价、建设新型合师”的深化转型发展新目标。

(二)强基础,提高应用型办学实力

完善基本条件。

按照突出应用、适应需要的原则,在近年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图书资源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现有校舍30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千万元,图书文献107万册;

教学实验室164个,与企业共建实验室4个,另有教师技能训练中心、电子电工、生物技术、金工、动漫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

优化学科专业。

通过新设和调、停、并、转,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3个,其中工科专业11个,教师教育专业12个。

依据岗位能力,确定目标规格,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开展“说专业”、“说课程”等活动,提升专业内涵。

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

提高培养质量。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构建“一个全程、两方合作培养、三线协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于2011年获得首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现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97%,学校连续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

提升教师队伍。

出台一系列引进、稳定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政策,大力推进“人才强校”。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696人,其中副高以上190人,二级教授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高校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6人、国贴省贴专家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具有“双证”的教师85人;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70人。

加强科研工作。

坚持科研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建立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魂芯DSP产业化共性技术研究院及合肥市微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

近五年,被SCI、EI收录论文347篇;

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基金项目3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

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

(三)重内涵,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

举“行知旗”。

一是弘扬行知理念,将“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确立为校训。

二是探索行知模式,构建能力为重的“一二三”培养模式和培养、培训、研究、指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

三是践行行知精神,实施学生成长成才“三大计划”和教师进百家校企、学生办百所“行知学堂”的“双百计划”。

其中,“行知学堂”被确立为2013年全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14个重大典型之一。

学校连续四届被评为省文明单位,2011年获全国文明单位,2012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走“应用路”。

一是对接我省普及15年义务教育,对接发展八大主导产业和建设“文化强省”战略需求,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电气信息类、文化产业类三大专业群,初步形成应用型专业体系。

二是对接行业职业标准,探索确立以能力培养全程化为核心的“一二三”培养模式。

以“三新三会”为目标,培养具有“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新型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人才。

三是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建立专业论证、师资双进、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激励考核等“五个合作机制”,与中电38所、徽王集团、万家热线、山水空间等企业共建省、市、校三级合作基地和平台94个,初步形成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

创“师范牌”。

一是建设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创新实验区和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举办“卓越教师”试点班,实施叠加嵌入培养,探索优质师资培养模式。

二是拓展国培、援疆师训、省培、市培等四级基地,提升师训干训水平。

三是建“一体”。

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挂设我校的“三个中心”,研究基础教育需求和教师培养规律,以职后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反哺师范生培养。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建设目标

围绕“高教强省”、安徽省主导产业发展、合肥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等重大战略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应用学科优势初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形式多样的应用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