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24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华区科技产业园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2.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成绩

1)园区经济全面发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五华科技产业园作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全市“3015”行动计划十大产业片区之一,以“十二五”期间打造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园区为目标,抓住全省园区跨越发展的机遇,利用科技、文化、智力等优势,促进园区全面发展。

2012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42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他各项指标也都取得预期成绩: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1.13亿元,同比增长12.4%;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24.41亿元,同比增长15.9%;

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

基础设施投资额6.04亿元;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4亿元,增长68.42%;

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4.77%,超额完成市、区下达园区各项指标任务。

2)骨干企业优势明显:

红云红河集团产值大、带动作用明显,初步形成了园区烟草加工及配套、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及配套产业链。

2010和2011年,红云红河集团总产值达到212.64亿元和243.68亿元,分别占五华科技产业园工业增加值的88.66%和90.4%。

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截止到2012年年底,五华科技产业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其中仅2011年就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通过认定的9家高新技术企业涉及农业科技、软件技术、环保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

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的12.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9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0.6%(2008年数据)。

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五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4)产业集群初现端倪:

目前,五华科技产业园111家重点企业涵盖了烟草加工及配套、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

除了烟草加工及配套、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由于发展时间长,产业集群规模大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也初现端倪。

5)土地收储供应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化市、区合作开发建设模式,发挥园区土地开发资金蓄水池效应,加快泛亚科技新区土地一级整理和供应。

共出让联想科技城项目一、二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西校区处置地块等五宗土地,出让面积979.76亩,总成交金额为29.09亿元,等。

6)资源整合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完善配套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目前,五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窗口平台单位,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瓶颈

1)现行土地政策制约了园区产业发展

昆明市针对主城四区的土地政策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土地收益,确保了一些有实力、有潜质的企业或项目有机会公平参与竞争;

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土地价格过高导致产业类项目无法落地,土地给园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资金回笼造成了巨大压力。

再者,市政府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摊措施的实施,使园区内产业类用地成本大幅上涨,2011年11月园区已有一块土地出现流拍,大量前期工作付之东流,土地出让已经成为制约园区快速发展的一根软肋。

2)园区财政压力较大

目前园区财政收入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

土地出让收入(含投入本金和收益部分)、园区企业税收、上解返还及上级项目补助,但目前园区财政收入仅仅只有园区企业税收一块,一方面省、市关于省级工业园区财政超收政策至今尚未兑现,另一方面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占用的贷款又迟迟无法回笼,带来直接成本(本金)和间接成本(利息)金额巨大,造成本应该由土地出让收入承担的支出转而由园区企业税收来承担,导致园区财政压力重重。

3)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由于县区一级管理权限有限,许多权限也是市级部门授权开展,因此园区不可能再争取相关权限开展工作,如土地、规划等确保项目落地的相关工作,因此园区在企业、项目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尴尬境地,大量工作只能停留在协调、服务中。

二、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战略

1.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三片一线”的新发展思路

所谓“三片一线”是指以金鼎科技园片区、园西片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区(王家桥片区)三个片区和学府路一线的产业布局。

2.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三片一线”新的战略机遇

金鼎科技园:

充分聚集科技资源、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资本资源,加快资源融合创新。

依托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和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完善相关服务,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西片区:

充分发挥园西区位明显、市场成熟、智力密集的优势,把握五华区中央智力区(CID)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系统集成、工业软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

同时,重点引进金融、物流等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打造总部经济基地。

泛亚科技新区:

完善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

依托区位、产业、人才、区域周边专业研究所、大专院校科研教育资源优势,整合优化全市研发、工业设计、软件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的研发设计机构合作,重点引进和发展科技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动漫游戏等智力型产业。

引进国内外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化的市场平台建设,将泛亚科技新区打造成研发设计研发创意产业功能区,成为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头脑知识产业区”。

学府路沿线:

在高校资源与园区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校纳入园区的规划发展内,通过不同模式实现高校和园区的协同发展。

三、加快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现阶段,五华科技产业园区仍处于产业园区发展第一阶段——生产要素聚集阶段,仍然需要由政府主导加以推进进行。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在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我们有以下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一:

抓住云南桥头堡战略机遇,将泛亚科技新区建设成为中央智力区。

以“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把“昆明建设成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契机,立足五华区在昆明市的独特优势,利用泛亚科技新区毗邻昆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的优势,依托金鼎科技园“孵化器”的功效,将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提速的载体和平台,按照“一年开始见成效,三年初步成格局,五年实现大变化”的部署,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培育,着力打造科技企业总部基地、科技研发孵化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软件研发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功能区,使泛亚科技新城成为“十二五”期间五华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

从长远看,目标是将该片区建设成为昆明市具有“中央智力区”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对策建议二:

依托“一线”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打造一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平台。

抓住昆明市高校向呈贡新区转移、原老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功能性调整的契机,促进五华科技园区与“一线”高校的战略合作,依托“一线”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将“一线”区域打造成昆明市一流的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平台。

重点是以昆明北理工孵化器有限公司、五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昆明七智公司为主体,联合区域内其他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和产学研联合体。

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平台的作用,整合现有技术交易市场,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实现五华科技产业园区与“一线”高校科研院所的双螺旋式发展和互补性共赢。

对策建议三:

围绕五华区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县)建设,实现泛亚科技园建设的“三个转变”。

2010年4月,国家科技部将昆明列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昆明成为全国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被纳入了国家轨道。

2011年9月,昆明市政府批复同意《昆明市关于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年内全面启动昆明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工作,将昆明市五华区等列为昆明市第一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区。

按照目标要求,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二是从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变;

三是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为此,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发展也需要由单纯的土地运营转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即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对策建议四:

在招商引资、安排企业项目落地时制定考核体系,推行“补地价”政策。

目前一些城市新建的有区位优势的园区在招商引资、安排企业项目落地时,企业会以文化、科研等政府感兴趣、又符合园区规划发展的产业项目来获取立项批准,并以项目的产业投入比重向政府申请政策及土地取得成本的优惠,为有效落实这一政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考核体系,对企业实行“补地价”政策,使项目考核体系既能保障政府对企业产业投入比重的监管落实,也能让企业在项目落地前算清经济账,在既定的规则内做事,大家都能“心中有数”。

对策建议五:

在“退二进三”工作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昆明市政府近年来实施的“退二进三”工程,对我市原工业企业规划布局不合理的局面进行了整合及规划,工程的实施可增强城市土地的利用率,让产业布局更合理,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企业也在“退二进三”工程中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建议学习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允许文化产业的投资机构通过与园区内的一些不具备整体开发收储条件的工业企业开展项目与厂房的合作。

如此,不仅可用较少的投资获得文化创意创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一些老旧的厂房也得到了利用。

要推进这种合作,还需要出台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建议园区设立一个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公司或机构提供担保,以推动园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六:

创新运作机制,加强五华科技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市场运作能力。

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关键还要靠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为加快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08年11月由昆明市五华区国资委出资组建了五华科技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园投公司”)。

几年来,园投公司在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整理出让、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国有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公司资金流动性差、政府资源注入不足、融资困难等等。

建议借鉴北京中关村等园区的运作经验,将部分资产交由园投公司进行运营,以增强园区的自我造血能力,促进园区资产的良性循环和不断壮大;

同时加快建立对园区投融资平台注资的长效机制,通过土地成本返还、财政资金注入、税收返还等方式,加大对园投公司的资本金注入,着力将园投公司改造为具有清晰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支撑的产业实体和业务板块。

争取到“十二五”末期资产规模突破30亿元,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到2020年在企业债券发行或上市融资方面取得突破。

关于加快推进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研究总报告

导言

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从1991年到2011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45%,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

2011年,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8.8%,而平均万元GDP能耗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2年,国家计划提升16家省级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破百。

2012年,昆明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9.16亿元,同比增长6.4%;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78.48亿元,同比增长16.1%;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73.50亿元,同比增长13.0%。

完成财政总收入791.4亿元,增长12.9%;

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8.4亿元,增长19%;

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50亿元,增长25%以上;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88亿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238.4亿元。

2012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00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以上,同比增长18%左右。

这其中,园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昆明市经济规模加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力量。

尽管如此,相对于县(区)域经济层面的工业园或科技园的建设,目前都面临着土地少、资金缺、政策创新不到位、招商引资困难大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重点是就泛亚科技新区、金鼎山、园西片区如何发展进行研究,对红云、桃园、厂口片区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原因是:

其一,金鼎片区和园西片区是已经取得发展成绩的地区,未来面临的是如何升级的问题,需要加以分析;

其二,泛亚科技新区经过近年的打造,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下阶段面临的是如何提速的问题;

其三,红云片区由于烟厂的原因,区上自主性不强,石盆寺片区和厂口片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发展氛围。

因此重点对泛亚科技新区、金鼎山、园西片区进行研究。

如图所示:

图12008-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及其占五华区的比重

5)新材料加工初见成效:

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新材料总产值达到1.15亿元,相比2008年的0.76亿元,增长了51.32%。

代表企业有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明泰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2、2008-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6)生物医药发展态势良好:

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总产值达到3.08亿元,相比2008年的2.17亿元,增长了41.94%。

代表企业有云南鸿翔中药科技、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博泰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正清生态技术等。

图3、2008-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7)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增长:

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1.22亿元,相比2008年的0.86亿元,增长了41.86%。

代表企业有昆明皓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瑞普电子有限公司等。

图4、2008-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8)加快土地收储供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来,共出让联想科技城项目一、二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西校区处置地块等五宗土地,出让面积979.76亩,总成交金额为29.09亿元。

积极开展土地组件报件工作,共有18宗土地取得规划条件,8宗土地进入交易流程。

同时,不断完善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建成了五华1号、2号等多条片区道路,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28.04公里交通网络。

五华2号路、18号路、137号路分别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15%、60%、65%。

9)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始终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提升品质、进位争先”的发展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以聚集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为发展方向,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完善配套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组织申报并通过了国家广告产业园,省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市级烟草加工及配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和国家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创造条件。

五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窗口平台单位,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不断完善金鼎科技园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共协助7家企业申请各类扶持资金430万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入孵企业15家。

10)强化管理,规范内部运行机制。

五华科技产业园管委会通过评审认证,成为云南省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省级工业园区。

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五华科技产业园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的决定》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研究和探索园区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园区经济行为实体化、园区建设市场化、行政审批高效化、公共服务社会化。

研究制定了《五华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五华科技产业园财政工作制度》、《五华科技产业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等工作制度。

明确岗位的职能、职责,确保工作全流程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有效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

再者,市政府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摊措施的实施,使园区内产业类用地成本大幅上涨,每亩成本增加近120万元,目前西北片区商业地块的土地成本价格已达456万元/亩,产业类项目的落地也面临严峻形势。

2011年11月园区已有一块土地出现流拍,大量前期工作付之东流,土地出让已经成为制约园区快速发展的一根软肋。

按照市委、市政府[2008]10号文件及昆通〔2011〕32号文件精神以及区政府五政通【2009】11号文《五华科技产业园财政管理体制方案》规定,园区财政收入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

土地出让收入(含投入本金和收益部分)、园区企业税收、上解返还及上级项目补助,但目前园区财政收入仅仅只有园区企业税收一块,一方面省、市关于省级工业园区财政超收政策至今尚未兑现,另一方面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占用的贷款又迟迟无法回笼,带来直接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