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221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

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细读课文,做好记号,交流

指名说评说再说

练读课文

1划出建筑物的名称

2找出方位词

3完成练习

说话训练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哪位小导游愿意向我们介绍?

(介绍时,可加入自己找到的资料)四人小组讨论练说

指名说

三、了解每个自然段意思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1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3天安门建筑的相对位置4天安门的象征意义

5五心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6节日中的天安门广场更加美丽.

指导

书写注意:

栋、博、袖

作业1练读课文

2选词填空

(1)宽广、宽大、宽阔

汽车在()公路上穿梭往来.

()的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百张椅子.

()的田野一望无际.

3造句

壮观

4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意思。

3、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请一位同学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方位领袖宣告纪念碑

政府沸腾博物馆

雕梁画栋尽收眼底

姹紫嫣红曙光

晨曦旭日辉煌

二、第二自然段。

1、出示填空:

天安门广场位于(),它是()、()

的城市广场。

自由读一读

口头填空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庄严、自豪的语气。

3指名读5、6自然段,其他同学你认为天安门美在哪?

划出有关句子,自己品味一下。

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是,你心理有什么感想?

看到天安门广场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四、练习背诵自由练说-指名说

向往:

因为热爱而希望达到或得到。

练习朗读——指名评一评——指名读——齐读——用自豪的语气——练习背诵

1“向往“、”象征“各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为什么天安门是

中国的象征?

(用因为-所以联系说话。

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用”翩翩起舞“”沸腾“造句。

第三课时

1、在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天安门在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在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基础上,练笔写仪仗对清晨升国旗时的场景。

检查

指名读全文

三、讨论第2、3自然段的写法

边读书边作记号----用∽∽∽∽划出表示事物的词----用===划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2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小结第三小节一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转换.在描写某处建筑物时运用这种方法条理会更清晰.

出示:

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分层次。

4第3小节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转换。

在描写某一处景物时,运用哪种方法条理回更清晰呢?

自由读第2自然段

自由观察----讨论----指名说----同桌讨论---指名

板书:

(广场北端)

天安门

∣前

金水河

∣上

金水桥

∣两旁

华表

∣上面

作业:

任选一种转换方法。

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徐悲鸿励志学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

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

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

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

怎么?

结果?

(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

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

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

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虎门销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

观看或读《鸦片战争》

一、谈观或读《鸦片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

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

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

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

伟大壮举)

  过渡:

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

场面:

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

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

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

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

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

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

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再然后)

 指导朗读;

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

师: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然后,指名读。

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

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

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

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

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

引读: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习作2

教学目的:

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

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

思考:

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想写一件什么事?

三、生打草稿写作。

练习2

1、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读背成语和名言。

3、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三课时

一、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

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

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

评议:

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

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一、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

2、抽读,正音。

3、说说成语的含义。

4、背诵。

5、读名言。

6、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读小提示3、书写。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介绍些什么?

1、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新词语的意思。

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个句子;

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意境。

感受小镇生机勃勃的气氛,正确使用“的、地、得”。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恬静、醒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看课题推想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

3.能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会背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说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情景或特点?

2.听录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要多读几遍。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义,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摇槽声恬静醒目价廉物美招揽

(3)读课文,划出写小镇早晨特点的主要句子。

4.检查自学。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说说上面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读读写小镇早晨三个特点的句子。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城市的早晨与蚕乡小镇的早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口头填空:

()的早晨的()的()声()的。

(3)板书:

短促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槽声

①指名学生用声音模拟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或用录音),其他同学体会这两种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

(理解“短促、悠闲”)

②搭配词语:

短促的喇叭声惊醒

悠闲的摇橹声唤醒

“惊醒”和“唤醒”在句子中各含什么意思?

在这里为什么不能调换?

③说说:

()声惊醒了()()声唤醒了()

④分别读这两句话,体会它们的不同。

(4)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城市、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

自由读、对比读(城市、小镇)、齐读。

(5)指导背诵。

6.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词语3遍。

第2课时

1.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犹如、坐落、不由自主”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能背诵第2自然段。

3.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1.复习引入。

(1)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请一名学生在书写投影片上练习。

完成后看投影片反馈、集体订正。

(1)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恬静、热闹、紧张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总起句,圈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2)讨论、交流。

(第一句是总起句,课文主要描写了霞光、小河、小船、石桥等景物。

(3)细读分述部分,体会情境。

①轻声读分述部分,找出哪些甸子写出了小镇的“恬静”,仔细读其中的一句,从中体会出小镇“恬静”的特点。

②交流理解“遥遥相对(看图)、坐落、各色各样”等词语的意思。

③重点研读两句话: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抓住“净、静”“透明、带子”等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

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重点抓住“一叶叶、悄悄、轻轻、飘”等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

(4)按“总——分”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

(5)小结:

第2自然段用“总——分”的写法,围绕“恬静”的特点,从“霞光、小河、小船”几个方面写出了小镇的恬静。

(6)背诵指导。

3.学习第3自然段。

(1)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相同的地方。

(2)自学第3自然段。

①轻声读一读,划一划,完成口头填空:

这一自然段从()、()、()这()个方面说明了()。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是怎样体会的。

(3)同桌交流,说一说,读一读。

(4)重点研读:

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

(抓住“不宽、很多、不由自主、拥挤的人流”来体会。

来赶集的农民面带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

(结合上文说说,农民怎样诉说,结合理解“诉说、价廉物美”,理解这句话说明了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5)用“价廉物美·

造句。

①价廉物美的()。

②把“价廉物美的商品”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尾说一句话

③用“价廉物美”造句。

(口头)

(6)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完成课堂作业4

(1)

(2),5

(1)。

第3课时

1-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经营、招揽、诱人”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吸引”造句。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1-复习引入。

听写词语:

经营、开张、招揽、诱人、吸引、急匆匆、移动,说说“经营、诱人”的意思。

2.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怎样学习总分写法的自然段?

(找总起句、中心词一分述部分从哪几方面说明总起句一抓住重点词句细读体会

3.自学第4自然段,并完成课堂作业4(3)。

4.交流。

(1)边交流体会,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