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1952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docx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

(1)温度升高、

(2)产生气体。

【详解】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①正确;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②正确;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③错误;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答案选B。

【点睛】

注意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硝酸铵、硝酸钾溶于水与吸收热量。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

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

灭火的原理

4.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  )

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

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

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瘦肉精”属于(  )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A、根据题意,通常所说的“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瘦肉精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6.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

CO2+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A错误;

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

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9.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

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

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答案】C

【解析】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B、垃圾中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可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正确;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错误;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C。

10.如果知道一些家庭防火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

B.电器着火应用水扑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如不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电能转化成热能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火灾,故正确;

B、电器着火时,为了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故不正确;

C、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详解】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氧气;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选B。

12.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答案】C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3,错误;D、反应前的氢元素存于在水和甲烷中,是以化合态存在,反应后的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是以游离态存在,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3.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

A。

1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

B.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

C.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

【答案】B

【解析】

A、卫生间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洁厕净显酸性,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错误;B、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以直接用于洗衣服,正确;C、油锅内的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D、因为亚硝酸钠有毒,有致癌性,故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

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用嘴吹灭蜡烛,是由于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隔绝了空气,错误;

B、用扇子扇煤炉时,向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不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

C、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错误;

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正确。

故选D。

16.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

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D.降低酒精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灭火的方法有:

(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撤走可燃物。

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

18.用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

B.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

【答案】A

【解析】

A、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气泡产生,错误;B、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正确;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正确;D、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可用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正确。

故选A。

故选B。

19.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20.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编号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

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燃烧条件:

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