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53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配课件Word格式.docx

课时

1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1、回顾以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小结: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幻灯片1】

二、吟诵诗歌,营造诗味氛围。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李白的《静夜思》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会读?

读后有什么感觉或体会?

【幻灯片2】

2、思乡是一种情怀,乡愁是是一种延绵在心底的痛,在李白眼中,思乡是举头望那一轮明月;

而到了王维的的笔下是游子异乡久久的牵挂,浓浓的思念;

那么在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幻灯片3】

三、学习《泊船瓜洲》反复诵读,读出音韵【幻灯片4】

一读——读得正确流利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

2、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指名读、齐读、老师范读等。

二读——读出节奏

1、谁在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指名读、齐读。

2、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老师来读,明白吗?

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老师来读。

然后反过来读。

三读——读出感觉

1、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谁来说一说?

2、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四读——了解大意

1、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思念家乡,想回家呢?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默读《泊船瓜洲》。

2、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诗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1)第一个问题:

作者的“身”,身体的“身”(板书“身”),作者的身在哪里?

身在何方?

指明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

在瓜洲)

(2)第二个问题:

王安石心在哪儿?

心在家乡)

(3)身在路途,心却在故乡。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4)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

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也可以轻轻地读。

(指名)

四、想象感悟,品味诗之意韵

1、(老师范读)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王安石来到瓜洲渡口,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幻灯片5】

2、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又是一年春来到,在王安石的家乡,在他的故乡,又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一个绿字写尽了江南无限的春光,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又绿”是什么意思呢?

江南的原野,也不知道绿了多少次。

然而“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的江南,春风在,明月在,诗人却已经不在;

春风年年回,明月日日悬,诗人却迟迟难归。

(2)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家中的人会对他说点什么?

父母、妻子、儿子)

(3)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3、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问王安石的吗?

预设:

你的家人如此思念你,你也思念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呢?

(1)王安石啊王安石?

为什么不回来呢,是远隔千里,路途遥远吗?

作者现在又身在何处呢,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作者现在在瓜洲,他的家乡在钟山,)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读一读【幻灯片6】

板画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

(2)简单介绍三个城市:

a、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c、钟山:

南京的紫金山,在这里指南京,南京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16岁全家迁入南京,他两次辞去丞相之职,也是在南京居住,最后也是在南京病逝)

(3)作者现在距离家乡是近还是远?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一水间、只隔),那这么近,作者想回就回,他又是为什么要离开如此依恋自己风景如画的家乡呢?

(4)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王安石资料)

【幻灯片7】

(5)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无奈、悲伤等)

变法的失败,王安石早就对做官失去了信心,无奈皇命难违,在春满江南的时节,不得不离开他深深依恋的家乡。

前途的迷茫,万千的愁绪化作两句千古绝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幻灯片8】

瓜洲钟山,一水之隔,却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诗人难归,满腹无奈,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小结:

1、原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时,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难解的情感,那就是思乡情!

【幻灯片9】

2、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去读一读《泊船瓜洲》!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并默写。

教学后记:

 

5、古诗词三首(秋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2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背诵古诗,引出“思乡”这一主主题。

A、诗中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明月)【幻灯片1】

B、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这首诗中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思乡之情?

(佳节:

重阳节)【幻灯片2】

2、引入课题。

A、板书“秋思”,生释意:

秋天的思念;

“思”什么?

(家乡);

“秋”和“思”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变化。

B、简介“文人悲秋”,读悲秋诗,让学生简单说说诗意。

C、引入课题:

《秋思》是谁写的?

重点讲因悲秋思乡。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利用书上的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幻灯片4】

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

3、指名读诗,注意“见”、“重”、“尽”、“行”、“发”几个多音字。

4、师生共同找多音字。

【幻灯片5】

5、生再齐读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幻灯片6】

3、分句释意,加深理解

1、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2、家书:

家信,师讲“家书”的重要,可举杜甫《春望》“烽火边三月,家书抵万金”。

3、行人:

回故乡的路人。

4、再请学生说一说古诗意思。

5、读诗,问:

读出了几分思念呢?

6、师吟诵,问:

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7、引入“吟诵”一词,简介“吟诵”,唱吟和诵吟的区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8、生试用这吟诵。

要求摇头晃脑。

9、唱吟和诵吟的区别。

4、知意境,明诗意

1、生自由读,认为哪些词最能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把它写在黑板上。

重点讲“见”:

秋风不可见,但可看到秋景,再讲因悲愁而思乡。

(洛阳繁华,但诗人不见繁华,只见秋风,因为这里不属于他,还因为思乡而不见繁华)。

2、师唱吟前两句,引入“意万重”。

3、知诗人,简介诗人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幻灯片7】

5、拓展【幻灯片8】

1、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在这封信里给家人说什么?

(生写信)

2、生读所写,可引导生体会张籍想说又不敢说的心理,“说不尽”因为“意万生”才“说不尽”。

3、“匆匆”谁在匆匆?

引导学生说一说,可能是“行人”可能是诗人,其实两个都是。

因为匆匆才“又开封”。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还会“说不尽”吗?

4、这只是一封信吗?

它是一个游子对家乡无比思念的心。

诗人曾在诗中写到: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张籍《南归》

5、师生共同唱吟。

6、小结

1、这是一个游子说不完、道不尽的之情。

2、生试背吟诵古诗。

背诵并默写古诗

5、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教学PPT

3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

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幻灯片1】

3、师简介,长相思,词牌名,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4、简介纳兰性德。

【幻灯片3、4】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幻灯片6】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幻灯片7】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

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板书:

身)[点课件]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那畔)

[点课件]

是的,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点课件]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说完后[点课件]

将士们一路上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里都亮着灯火。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幻灯片8】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作者的“心”在哪里?

你们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点课件]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

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

(聒)[点课件]

4、故园无此声[点课件]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

那故园指哪里?

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

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

风一更,雪一更……)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

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四、再读,悟感情【幻灯片9】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

3、男生女生读,齐读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点课件]

生:

(齐读)长相思

师: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背诵并默写词

6、梅花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缕缕、气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顺序,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

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指导【幻灯片2】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开始自学

四、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幻灯片3】

 检测方法:

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

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

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幻灯片4】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

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板书:

读诗落泪)

第二(第3自然段):

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珍爱梅图)

第三(4一11自然段):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12一13自然段):

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赠墨梅图)

第五(14一15自然段):

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送梅花巾)

五、课堂小结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

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

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

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

文艺界。

颇:

很。

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

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

弄脏。

杭绸:

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

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

屈服。

秉性:

性格。

隆冬:

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

说不上。

眷恋:

深切地留恋。

畏惧:

指害怕。

稀罕:

稀少的意思,也是喜欢的意思。

6、梅花魂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墨梅图

送梅花巾

1、抄写本课生字、词。

(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

(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

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

(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

)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

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

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五、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

“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

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课题写梅花,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