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356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椒江九年级科学Word下载.docx

5.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

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

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可以供给呼吸B.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在该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过程形成了原始生命

6.下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④内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B.②内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C.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第6题图第7题图

7.《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于2015年3月16日发布,将校园足球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

如图所示为校园足球赛的精彩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上升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离开脚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C.在空中运动的足球,受到脚的踢力和重力的作用D.足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弹性势能最大

8.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9.“双11”期间两位快递员给同单元的客户送货,甲提着20千克的货物从1楼送至3楼,

随后在3楼水平地面上走了10米;

乙提着20千克的货物从1楼送到5楼,随后在5楼水平地面走了5米。

若按对货物做功多少计算运费,则(▲)

A.甲的运费高B.乙的运费高C.两人运费相同D.无法确定10.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

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

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B.Z>Y>XC.Y>Z>XD.X>Y>Z

4

1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观察颜色变化B.观察Cu(NO3)2溶液的颜色

C.观察Na2SO4溶液的颜色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12.傍晚时用户家中的灯泡会变暗,设干路电流为I,总电阻为R,导线电压为U1,灯泡

两端的电压为U2,灯泡消耗的功率为P,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傍晚用电器增多,使(▲)

A.R变大,I不变;

U1变小,U2变小,P变小

B.R变小,I变大;

U1变小,U2变大,P变大

C.R变小,I变大;

U1变大,U2变小,P变小

D.R变大,I变大;

U1变小,U2变大,P变大第12题图

13.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OAl2O3+3H2↑

14.

太阳能公路由三层组成:

最上层为半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内部元件的同时也可以让太阳透过;

中间层为太阳能电池,用来产生电力;

最底下的一层则用来隔绝土壤的湿气,避免其影响到内部的线路。

该设计可以将电力储存起来供给照明,同时也可以起到加热的作用,避免冬天路面结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

摩擦力越小

B.最底层主要是为了防止内部线路的电路短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D.中间层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第14题图

15.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2个空格,每空2分,共44分)

16.有下列几种物质:

a.盐酸b.熟石灰c.纯碱d.食盐。

请选择合适的字母(a~d)填空。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在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调味剂是▲;

(4)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5)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17.2017年台州国际马拉松于11月12日在椒江举行,设置男、女马拉松(42.195公里);

男、女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

迷你马拉松(约6公里)三个组别,规模10000

人。

马拉松是一项剧烈运动,跑步前30分钟或者再稍微提前一些时间,运动员需要吃一些食物补充能量。

(1)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供应,这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于是细胞就会进行▲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的能量,运动后酸痛就是乳酸造成的。

18.小科的父亲双眼皮、有酒窝,他的母亲双眼皮、无酒窝。

小科本人单眼皮、有酒窝。

试从眼皮的双单、有无酒窝这两个性状分析回答:

(1)父母亲都是双眼皮,小科是单眼皮,这说明生物有▲现象。

(2)父亲有酒窝,小科也有酒窝,这说明生物有▲现象。

19.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第19题图

实验一:

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

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

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3)请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21.

如图是某食物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a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参与代谢,以及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第21题图

(1)如果图中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那么物质a是▲。

(2)物质a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3)如果物质b、c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那么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b和c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实现的。

(4)医生在检查某人的物质f时,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此人肾脏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病变。

22.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

酶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2)

某商家宣称:

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

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23.如右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分别怎样变化▲。

(选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

②一直减小;

③先增大后减小;

第23题图

④一直增大;

⑤先减小后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个空格,每空3分,共45分)

24.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宜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操作。

请分析回答:

第24题图

(1)【实验设计】

步骤1:

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

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5%的淀粉溶液。

步骤2:

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

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

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2前应▲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③该实验中每组只加入1mL某淀粉酶溶液,不能过多,主要是为了避免▲。

(2)【实验操作】

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

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之间。

③为进一步确定最适宜温度,需要▲(简述后续实验操作)25.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

呢?

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

(2)设计方案:

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第25题图

(3)查阅资料:

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5)结论:

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6)拓展:

实验室能否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填“能”或“不能”)。

26.小科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找来质量分别为50g、

100g、200g的三个小钢球、刻度尺和装满松软细砂子的木箱,按图情景进行实验。

先将木箱中的细砂抹平,再让小钢球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小钢球砸进细砂并陷入其中,测出小钢球在细砂中下陷的深度d和释放前小球的高度H,下表是他5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

序号

小钢球质

量m/g

下落初始高

度H/cm

下陷深度

d/cm

50

60

1.6

100

2.0

120

2.4

4.1

200

8.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他根据▲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表中序号1、2、3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分析表中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7分,第28题8分,第29题12分,第30题10

分,第31题10分,第32题4分,共51分)

27.我们知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得超过其量程。

但小科和小红想利用一把粗细均匀的米尺作为杠杆,并利用该杠杆和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物体的重力。

(不计弹簧的自重)

(1)小科的方法如图a所示:

若杠杆总长1m,均匀分成10份,在杠杆的A端拴重物,B端挂弹簧测力计,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

▲。

(2)当测力计示数为8N,小科算出物体的重力为12N,小红认为小科的方法存在不妥之处是:

(3)小红设计的方案如图b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在B处竖直向下拉,重物拴在O点左侧第一格,用这个方法能测得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28.

小科想挑选一个能量转换效率高的小电动机,装载到模型上参加校科技节电动船竞速比赛。

于是自己动手探究,步骤如下:

第1步:

将小电动机和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如右图);

第2步:

用尖嘴钳卡住小电动机的转轴,使其不转动;

第3步:

将尖嘴钳拿走,使小电动机正常转动;

第4步:

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况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V)

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A)

3.0

不转动

正常转动

0.2

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列式计算):

(1)1分钟内电流通过电动机正常转动时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这个小电动机正常工作1分钟时输出的机械能是多少?

29.

G20峰会期间为创建“绿色社区”,杭城许多地方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该灯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其内部安装的是一个规格为“12V20W”LED灯,需要照明时主要由2块总面积为0.25m2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③所用的是▲材料。

(选填“金属”“陶瓷”或“合成”)

(2)白天阳光照射下,太阳能电池板内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3)灯柱用铝合金材料比用铁更耐用,理由是

(4)太阳能电池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是硅(Si)。

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在无水无氧的环

境中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第29题图

流程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资料显示,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的辐射功率为800J/(s·

m2),若不计能量损耗,则电池板接受光照1小时,可供该灯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30.某兴趣小组在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的Cu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对此有人提出先将块状的木炭研细再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与甲装置比较,乙装置中使用酒精喷灯优点是▲。

(3)检查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4)他们按乙图进行实验待反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

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31.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

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克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称得固体质量为9.2克。

②将9.2克固体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

应,消耗盐酸50.0克,并绘制出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5克。

请你对此结果做出解释:

32.

新年联欢会上,小科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如果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