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183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植物激素的调节Word下载.docx

(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探究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暗箱类

②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侧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生长

④向光生长

移植类

②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

a=b+c,b>

c

旋转类

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中IAA含量及作用①:

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

②:

a<

b,c<

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1)原因分析

(2)结论

巧记生长素发现实验的5个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发挥作用部位(靶细胞)——尖端下面的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5.胚芽鞘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视角1生长素发现过程

1.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B [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正确;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了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错误;

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的快;

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D正确。

]

2.(2017·

湖北枣阳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D [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

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

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向右侧弯曲生长;

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判断方法

视角2植物的向性运动

3.(2017·

河南三门峡考试)小贞要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她在暗室内设立一个斜坡装置,并将植株盆栽同定于斜坡上,再以灯泡连续照射,如图所示。

若盆栽内土壤保持潮湿且养分充足,一段时间后,此植物的生长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图示最相似(  )

D [茎表现为向光性,负向重力性;

根表现为向重力性。

4.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向上弯曲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盆栽植物横放实验示意图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 [燕麦横放,重力引起向地侧生长素多于背地侧,单侧光照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①上方照光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使向地侧生长快,燕麦向上弯曲生长;

②燕麦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

③燕麦只受重力影响;

④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燕麦向上弯曲生长。

考点二|生长素的特性和生长素的作用

1.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方式及特点

①作用机理: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

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

②作用方式:

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③作用: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④作用特点:

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①浓度:

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②器官: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根、芽、茎敏感程度为:

根>芽>茎。

③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3)顶端优势

①现象: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②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1.判断关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叙述的正误。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提示】 生长素主要由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或成熟的种子产生生长素较少,甚至不产生。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内的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向光侧。

(3)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提示】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尖端的横向运输,不会形成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使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4)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5)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6)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提示】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

2判断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的正误。

(1)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2)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提示】 顶端优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但生长素正常合成。

(3)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提示】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4)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提示】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较低时,随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超过一定浓度,则生长速度减慢。

(5)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6)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提示】 同一植株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一样,其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也不相同。

1.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

图1

图2          图3

(1)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

①四个关键点含义:

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B点促进作用最强,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曲线段含义:

AB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

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2)图2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

芽>

茎。

(3)图3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强。

2.顶端优势产生原因探究

关于生长素两重性的两点注意

1.并非所有实例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却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只是促进的强弱不同而已,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针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要注意:

一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是相对的,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二是促进生长作用弱不代表抑制生长;

三是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所谓“促进”或“抑制”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是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即生长受抑制。

视角1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及实验探究

1.(2017·

中山模拟)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D [茎尖处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成熟茎中生长素可进行横向运输,故琼脂块①②中均可能出现放射性;

当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则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非极性运输。

2.下列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Ⅰ.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为此,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如下图)。

(2)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

〔图中c、d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

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丁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及用具:

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2)实验过程(按图中甲、乙、丙的装置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丁

(3)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个装置中的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方向分别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4)实验结论:

________。

【解析】 Ⅰ.根据题中的图片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Ⅱ.生长素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尖端感受光刺激后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限于胚芽鞘的尖端,也就是图中的A段。

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图中B段)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此甲图尖端插入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乙图在B段插入云母片,不影响尖端(A段)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丙图是对照实验,向光弯曲生长。

由此证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在B段。

【答案】 Ⅰ.(3)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Ⅱ.(3)直立生长 向光源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 向光源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

(4)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在B段

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1.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视角2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

3.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

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A [在一定范围内,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越高,胚芽鞘的生长速度越快,向右弯曲的角度越大,但A的值越小;

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胚芽鞘的生长速度最快,向右弯曲的角度最大,A的值最小;

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因此从图2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4.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

甲图       乙图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

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D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有可能相同,P点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效果最明显,所以为最适浓度。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根的向地生长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三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1.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作用

2.任何植物的生理活动都不是一种激素所控制,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决定植物某一种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一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3.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应用实例(连线)

植物激素    调节剂   a.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①生长素A.乙烯利或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

即产α淀粉酶

②赤霉素B.赤霉素b.培育无子番茄

③细胞分裂素C.2,4Dc.保持蔬菜鲜绿

④脱落酸D.青鲜素d.抑制生长,抗倒伏

⑤乙烯E.矮壮素e.催熟未成熟果实

【提示】 ①-C-b ②-B-a ③-D-c ④-E-d ⑤-A-e

1.判断各种植物激素产生部位及其功能叙述的正误。

(1)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2)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提示】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

(3)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提示】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5)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6)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提示】 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会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7)乙烯、乙烯利、生长素、2,4D、萘乙酸都是植物激素。

【提示】 乙烯利、2,4D、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植物激素。

(8)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1)由图分析知: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图中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3)各种激素在生命活动调节中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

1.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生长发育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萌发

细胞分

裂素

根尖、萌发的种子和正在发育的果实等器官

①促进细胞分裂

②诱导芽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①促进果实成熟

②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以及成熟的和衰老的组织中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落叶和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2.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1)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①优点: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②缺点:

使用不当会影响产品品质。

(2)应用实例

①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种子的休眠;

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

②用NAA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

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③用乙烯利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

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

④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两点提醒

1.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的激素是不同的:

果实发育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结果,果实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结果。

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即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即细胞数目增多。

二者共同促进植株生长。

视角1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应用

1.(2016·

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D [分析题图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外施脱落酸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因此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赤霉素,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A、B两项错误。

由题图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长,C项错误。

由图可知,对照组在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已经发芽,说明此时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已经增加,因此与实验开始时相比,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大,D项正确。

2.(2015·

浙江高考)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结果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C [对比完整植株、去部分根植株及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植株的分化结果,可推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株分化为雌株。

同理,可推知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植株分化为雄株。

所以,A项、B项错误。

对完整植株施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效果等同于去部分叶,分化后雌株占多数,C项正确。

两种激素调节性别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的形成,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形成,所以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项错误。

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原理

1.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

2.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在这方面与细胞分裂素具有拮抗关系。

3.乙烯仅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发育。

视角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检测)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B [由图分析可知①和②都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说明是赤霉素或生长素,因为a浓度下的②使多种组织合成③抑制细胞伸长,推出③是乙烯,所以②是生长素,则①是赤霉素,A正确;

③和①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是拮抗作用,B错误;

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D正确。

4.下图表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几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激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乙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