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110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5.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常见传染病.pptx

儿童常见传染病识别及预防王团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呼吸道:

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等消化道:

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病等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1-5岁)发病为主。

潜伏期: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多在发病1-5天)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为EV71、柯萨奇16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的预防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病儿童临床症状痊愈后1-2周复学。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的预防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识别手足口病识别皮疹特征皮疹特征:

白色软疱,白色软疱,疱疹周围可有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较少。

主要主要侵犯手、足、口、臀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个部位;四不像四不像:

疹子不像蚊虫咬、: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四不特征:

临床上更有不: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

疤的特征。

手足口病识别手足口病识别近年来不典型手足口病较多,皮疹、症状皆不典型。

皮疹多为隐于皮下的红点,且出诊部位可见于全身各处,尤其为手腕、前臂、足踝、小腿、面部,症状可有感冒流涕、呕吐、精神差、惊跳等特殊表现。

手足口病识别手足口病识别不典型的口周疱疹典型的口腔疱疹危重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大多手足口病患儿均为普通病例,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危重病例极少,多在发病1-5出现危重表现。

危重症的早期表现:

精神差,嗜睡、抽搐、呕吐,持续高热(39)不退,睡觉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糖升高等。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科氏斑及皮肤斑丘疹。

传染源:

人类为麻疹病毒唯一宿主,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疹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服用品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麻疹特点麻疹潜伏期721天,多为914天,曾用被动免疫制剂预防,或过去曾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发病者,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麻疹病程常表现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前驱期称出疹前期,主要临床特征:

约34日。

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度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

传染性强。

出疹期:

3-4天,体温升高至顶峰。

出疹,顺序:

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其他症状如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

同时在口腔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不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传染性一般。

恢复期:

3-5天,体温下降,其他症状减轻,皮疹消退、出现色素沉着。

几乎无传染性。

麻疹麻疹的预防隔离期:

疹后5天,有并发症为疹后10天。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患者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多拥挤处。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打预防针)、被动免疫。

水痘水痘:

为原发感染,临床特征是出现全身水疱疹。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自出疹前1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发。

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一年四季均发,冬春季最多。

潜伏期10-24天,平均14-16天。

水痘临床表现一、典型水痘分两期1.前驱期:

低热、乏力、食纳减退,1-2天后出皮疹。

2.出疹期:

皮疹初为红斑疹-丘疹-疱疹,疱疹,疱疹处常伴瘙痒。

1-2天后疱疹干枯、结痂。

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也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粘膜处发生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

水痘皮疹分批出现,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有“四世同堂”之称。

二、水痘出疹特征:

水痘典型的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

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瘙痒明显,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

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

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

水痘水痘的预防隔离期:

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患者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多拥挤处。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打预防针)。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肿脖瘟。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

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症状:

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隔离期:

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患者早诊断、早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多拥挤处。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打预防针)、被动免疫。

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