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0918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纸质文物的装帧与保存Word格式.docx

目前已知中國年代最早、且形成一定系統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商代所用的文字,因其寫刻在龜甲、獸骨之上,所以稱為甲骨文,又稱為卜辭、書契。

其次是金文,是周代通行的文字,因其刻鑄在銅器上,所以稱為金文,又稱為吉金文、銘文。

貳.紙的發明與圖書裝幀

一、紙的發明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影響深遠。

然而早期古籍中對紙張的發明與使用的記錄相對較少。

二、卷軸圖書的形態

唐以前的紙幅,一張大抵寬60公分,高30公分,再聯貼多張成一卷,稱為「卷子」,最長有到30公尺以上,一般在9到12公尺之間。

紙面上多用鉛餅畫上界行,一紙約16行,一行可寫10字左右。

三、卷軸裝幀名稱

1、卷:

指卷軸書的全幅面。

2、縹:

是指不書寫字畫的部分。

縹分上縹和下縹,上縹也稱包首,

縹如同現代書籍的上下襯和線裝書的副頁。

3、帶:

指上縹或包首處的彩帶,用於懸掛檢閱或閱後捲起紮結。

4、軸:

指卷的尾部所包粘住的圓木棍,軸有支撐作用。

軸頭指木棍兩端另鑲上

的裝飾品。

軸頭材料根據卷軸的品級不同而定,貴重的書有選用象牙、珊瑚、紫檀等,一般可用松木、陶磁等,現代也有改用塑膠製的。

5、帙:

用以包裹卷軸圖書的布帛,以利攜帶出行,並有保護作用,又稱為書衣,

大抵以十卷為一帙。

後世的書籍多仿傚之,唯改以木片、硬紙等材料製成函匣狀。

參.印刷術發明後的圖書裝幀

1、最初是裁成一張張單頁的形式,稱為「葉子」,取其如樹葉的片狀。

2、從葉子再進一步,大約自中晚唐開始,就出現粘貼或裝釘成冊的

書籍,首先是「經摺裝」。

3、其次有所謂「旋風裝」或「龍鱗裝」出現。

4、由於唐末五代印刷術的興盛,唐末至北宋初年又出現了「蝴蝶裝」,

中國書籍正式進入「冊頁」的形式。

5、約在南宋末開始,出現了「包背裝」,與蝴蝶裝相似,但書頁的摺

疊方向相反。

6、中國古代書籍最常見的裝幀形式就是「線裝」,自明、清以來幾已

成為書籍的代名詞。

課程二、西式書籍印刷與裝幀形式

壹、西式印刷術

一、印刷方式分類

綜觀各種印刷方法,按其印版上印紋著墨情形之不同,概可分為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平版印刷等三大類。

二、凸版鉛印

凸版印刷,係指印版可著墨之印紋部份,都是凸起於無印紋部份之上,無印紋部份則凹陷於印紋之下,故印刷時油墨只能滾粘在凸起之印紋部份,所以經用紙張滾壓以後,紙面即可印出印紋,用這種印紋凸起的印版來印刷的方法,就叫做凸版印刷。

三、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係指印版可著墨之印紋部份,都是凹陷在版面之下,無印紋部份則平滑整齊,印刷時先將油墨滾在版上隨將其無印紋部份版面粘著的墨膜揩抹乾淨,再鋪上紙張,接著用大力將凹陷印紋部份所粘著的油墨壓印在紙上。

四、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用的印版,其印紋部份和無印紋部份是幾乎彼此相平的。

圖像用油基的媒介放在印版表面上;

然後用酸將油「燒入」印版表面中。

在印刷時,表面先覆上水,水份留在非油性的表面,但不會留在油性的部分;

然後用輥子塗布油性油墨,油墨只附著在表面油性的部分。

貳、西式裝訂

一、因製作的方式、目的和外觀之不同分類

1、平裝本

2、精裝本

二、各種裝訂法

1、平釘裝訂

2、騎馬釘裝訂

3、膠裝裝訂

4、活頁裝訂

5、綴線裝訂

課程三、檔案文獻的修護與裝訂(含實作)

檔案修護其目的:

清除有害因素,預防和減緩檔案的自然損壞、中止機械性損傷和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有害因子的侵蝕,以避免破壞的加劇,盡量維持載體的原有理化特性,保持固有外觀原貌,恢復檔案的完整性和堅固性,以利於收藏、保管與利用。

保存維護原則:

預防性、適宜性、相似性、可逆性、修舊如舊及最小干預。

紙質檔案劣損修護流程提卷→點收→目視登錄(外觀)→拆卷→編碼→檢視登錄→製作修護計劃書→預處理→備料(紙、水、糊)→上漿→托底(或「修補」)→上板→陰乾→下板→裁切修邊→裝訂成冊→點交入庫典藏。

※紙質檔案修護材料原則

1、必須能保護檔案的原貌,使修復前後外貌基本一致。

2、必須耐老化,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能延緩檔案的壽命。

3、應無色、無臭、對人身健康,和檔案安全無影響,不會造成副作用。

4、既能消除檔案的病變,又能阻止或延緩各種有害因素對檔案的損害。

5、應具有可逆性,一旦需要更換或不需要時,可容易移除或替換。

6、力求價格便宜,易得,使用簡便,保護效果最佳的材料。

7、即使同類檔案也不可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種材料或同一方法進行修護。

※基本托法:

以濕托法為例--實作

適用於字跡遇水不暈化、不擴散的破損檔案。

文件字面朝下平放

桌面均勻噴潮,持乾刷由中間向四周將文件理平。

以濕刷沾糊水由中心向四周均勻塗刷整張文件並勻糊。

取較文件四周大一寸的托紙粗面朝下,一手輕握托紙一側,另一手持乾刷依序由中間向四周將托紙輕刷在文件上。

再次用乾刷將整張托紙稍加用力,重新排刷使之與文件緊密黏合。

最後,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四周刷糊貼啟。

※上牆(板)--實作

1、托底完成,於托紙四周外圍近1公分處,向外均勻刷糊。

2、取寬約3公分啟口紙,黏貼於長邊中間。

3、右手拇、食指持棕刷,後三指夾住托紙及墊紙右上角;

左手拇、

食指抓起左上角。

兩手同時揭起,於板牆前將托件垂直擺正貼在

板牆上。

4、先將上邊封牢。

再左右兩邊對稱封邊。

最後才刷下邊。

5、用濕毛巾將修護桌上多餘糊水擦拭乾淨。

6、由上沿右角,向內斜揭取下墊紙。

7、將啟口紙稍稍提起,輕輕吹入些許空氣,讓檔案和牆面分離,再

封口待乾。

※下牆(板)--實作

1、檔案必須完全乾透,方可下牆。

2、竹啟子自啟口紙下隙縫中伸入,往上或往下呈45度角將檔案撥開直到撥開相

鄰長短各邊(〝L〞型)為止。

3、左右兩手分別握住已撥開之兩邊,向上(或向下)及向外同時拉開整張檔案,待裁切成單張檔案。

檔案裝訂最常使用的材質為棉線,可採用三眼或四眼綴訂法,裝訂前要先註

記孔洞位置,然後打錐眼並鑽孔。

裝訂順序為取縫線穿針成雙股,由第二孔錐眼

之封底向封面穿出,留下足以打結之線頭,針續從第三孔之錐眼,由封面向封底

穿出,針線再導向第一孔錐眼,由封底向封面穿出,針線繼續回到第二孔錐眼,

由封面向封底穿入後將縫針取下。

最後擋案反面,將縫線兩端與裝訂線垂直方向

拉開後,於裝訂線上打兩次結,剪去多餘縫線,將線頭壓入中間錐眼內完成。

實作為濕拖法、上牆及下牆

課程四、中式線裝書的裝幀保存(含實作)

中式線裝書的裝幀順序

摺頁→齊欄→毛裝(訂紙捻)→裁切→包角→扣書皮(封底面)→打眼→穿線→貼書簽→書寫根字。

中國線裝形式,是經長時間發展改進而流行,可謂是古本圖書裝訂中最進步、實用及美觀,依其綴訂方式,又可分為以下數種:

1、宋本式缀訂法

又稱「四針眼法」、「四目綴訂法」,是一種較簡單且普遍的裝訂形式。

其四眼位置之確定,是先以書本尺寸來考量「天地角」之距離,待天地兩角針眼位置確定後,再將中段部分,以兩針眼分三等份。

一般天地角之長寬比為1:

2,惟有時也須視書本幅面寬廣稍加調整。

2、唐本式缀訂法

此種裝訂方式,大都是用在幅面狹長之圖書,其綴訂方法基本上是與「宋本

式」相同,差別只是在第二、三眼距離較為接近,其封面題簽也需配合狹長形幅

面,相應為細長形。

3、堅角四目式

因在天、地角內,各多打一眼加強綴訂,故稱「堅角四目式」,也有依照針眼數,稱「六針眼法」或「八針眼法」。

清代康熙時期,對珍貴圖書文獻之裝幀,均採用此種堅角法,故也稱「康熙式」。

此種綴訂方式,大都用於幅面寬廣之圖書,不但可強化堅牢書角,且也有美化裝飾之用,幅面寬廣圖書,若使用「宋本式」綴訂,則會顯得單薄。

中式線裝書的保存,由於中式線裝書紙張與現代印刷紙張質地不同,較為輕薄柔軟、容易破損,所以特別要注意通風及溫濕度(避免生霉),另外環境的整潔與否也能有效防止蟲蛀的發生。

※在維護上更需細心,步驟如下:

 

1、將書籍放在襯墊底紙上,置於平坦桌面。

2、使用軟羊毛刷,由內向外,逐頁掃除各種髒汙異物。

3、如有異物沾黏於書頁上,則小心使用鑷子或手術刀輕輕敲碎,並挑起移除。

4、處理完畢後,使用軟羊毛刷再次清掃,確認無污物、碎屑遺留即完成。

實作為中式線裝書綴訂

課程五、書畫立軸的裝幀保存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書畫則需要「裱裝」。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徐健國以各種傳統掛軸形式為表現對象,依照畫面色調不同,自行染製各種色澤高雅的裝裱材料,展出的種類格式相當豐富,從條幅、中堂、對聯、通景到屏條,有單色、雙色、三色裱或宣和裝,其中也有橫披的形式,呈現出在不使用木框情況下,如何展示與收藏較大面積的橫式書畫作品。

書畫裝裱包含科學及美學二大類,科學又可細分成工藝及材質。

一般人對書畫裝裱往往只注意到工藝的部分,材料科學及美學卻常常被忽略。

由於一般書畫裝裱收費不高,為求方便,往往自材料店購買現成的材料來使用,在種類、配色上變化較少。

但好的書畫裝裱者須根據作品內容,決定裝裱的形式、使用的材料及顏色的搭配,才能達到最佳的襯托效果,如果沒有適當顏色可以使用,尚需染色。

書畫裝裱這項傳統的工藝,其實有許多的科學知識蘊藏其中。

除保存環境溫、溼度的控制外,不良的裝裱方式及劣質的材料往往是加速文物劣化及消失的主因,而所使用的材料中,紙張及漿糊是影響書畫保存良窳的關鍵。

傳統上書畫裝裱人員都是自己煮糊,經實驗證明,自己煮的漿糊pH值較高,約6左右,較不酸,市售漿糊的pH值往往不超過4,比較酸,而酸就不利於書畫的保存。

現今因為有專業製糊,且書畫裝裱收費因市場惡性競爭致無法提高,造成裝裱人員不願自己煮糊而買現成的漿糊來使用,但是漿糊因為有保存及防腐上的考量,往往添加石碳酸,而加入石碳酸後,漿糊會變成粉紅色,賣相不佳,因此需加入明礬使漿糊顏色變白,明礬添加過量又將使漿糊pH值降低。

加上書畫裝裱為求降低成本,往往使用較差的紙張,另需使用較濃的漿糊來裝裱,如此一來,殘留在作品上的酸性物質增加,書畫保存當然不耐久,日久作品自然脆化、變色,非常可惜。

書畫裝裱的作用猶如人們〝修容飾性〞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加強身體的保護,更能突顯個人的獨特氣質。

在裝裱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審視畫心並且選取最適當的材料,重視長久保存的價值,並配上最符合的款式和比例合宜的剪裁,使畫心突顯出來,而獲得整體畫面的和諧,最終達到視覺上賞心悅目的效果。

書畫作品以豎直方式懸掛的,便稱為「立軸」,也稱為「軸」或「掛軸」,是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

它的基本形式與結構為:

置中的畫幅稱為「畫心」,「畫心」其上稱「天頭」,其下稱「地頭」,天、地頭與「畫心」間又有「隔水」。

「立軸」又有「捲軸」與「鏡片」之分,凡在作品上下兩頭加裝「天桿」、「地桿」和「軸頭」以便於捲收的,便稱為「捲軸」;

兩頭裁齊不加桿的,則為「鏡片」。

在「立軸」中,又有於「天頭」處貼「驚燕帶」的,此種格式盛行於北宋宣和時,並為後世沿襲。

※立軸裝裱工序—以小托為例

小托襯染材料→方裁畫心及裁配材料→鑲黏材料→齊邊→定馬口點→扎通天眼→翻邊→劃馬口線→黏馬口紙→配覆背紙及包首→覆背上板→下板→蠟砑光→剔邊→裝天杆、地棍→穿繩及繫帶→成品。

※鑲粘材料:

將裁配好之材料鑲粘於畫心四周之工序稱之

齊邊→定馬口點→扎通天眼、翻邊→劃馬口線、黏馬口紙→配覆背紙及包首→覆背上板、下板→上蠟、砑光→剔邊→劃馬口線→裝天杆地棍→掛繩→繫帶。

課程六、紙質文物保存材料與展示(含實作)

保護材料的功能有儘量減少持拿文物的頻率以降低文物損壞的風險,溫溼度控制容易、隔離有害環境因子,提供適當支撐結構強度,文物保護材料可減緩文物劣化速度,展示與研究。

文物若屬於軟質結構、無自身的結構強度,且若是屬於尺寸大者,則將持拿不易,須透過文物保護材料提供支撐。

文物的結構本體或表面層脆弱受損,不適合長時間用手持拿或碰觸,則須使用文物保護材料來協助持拿或移動的工作。

紙質保護材料須不含木質素、塑化劑、氯化物、硫化物等物質,並區分含有鹼性儲存物與不含。

塑膠材料則須化性穩定、不發黃、不脆化等。

PAT(PhotoActivityTest)是透過加速老化實驗來確保材料的穩定性,另外ODDYTEST也是了解材料是否含有氯化物、硫化物的試驗法。

展示保存工作可與典藏功能結合製作兩者功能兼具的保護措施即可達成雙效,減少文物置換保護措施過程可能受損的風險。

經過妥善設計並採用合適特性的材料可使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工作時可免於直接碰觸或持拿文物的風險。

平面紙質文物保護措施有LWELD保護夾、FOLDER保護夾,書籍類文物保護措施有四摺翼保護盒、Clamshell保護盒,攝影文物保護措施有相片夾裱,器物類文物保護措施有藍色瓦楞紙板保護盒,平面織品文物保護措施有無酸紙與藍色瓦楞紙板保護盒,金屬類文物保護措施有防鏽膜包覆。

保護材料的材質有紙質、塑膠、織品、木質,保護材料的選用要件為材料本身的化學性是為穩定、材料不會釋放對藏品有害的降解物質,可確保博物館館藏物在展示、典藏或運送時藏品的安全與穩定、方便典藏管理及通過相關測試。

實作為裁切各項包裝材料並了解其特性

課程七、西式圖書的裝幀及修護(含實作)

西式圖書裝幀順序文:

書頁→打孔→縫合→圓背→頂帶→穿板→書皮包覆→裝飾

流通書修護透過簡易的檢視,調查書籍的劣化。

劣化檢視,由書身、書皮與書背等部位區分,再由媒材與基底材兩部分,進行外觀性與結構性之檢視。

常見的修護工作有1、書頁與封面、封底的補裂縫、摺痕、加固、除膠帶、除漬痕2、拆書3、書整書背4、重新裝幀。

3小時全部實作-西式書籍線裝綴訂

課程八、典藏圖書的保存維護與災害處理

壹、圖書的預防性保存維護

圖書等紙質文物是由紙、墨跡(油墨、顏料)等材料所構成,經裝訂成冊。

因此,紙張和墨水的組成分,與裝訂方式均會影響圖書的保存。

這些紙張的主成分於造紙過程中即產生劣損或殘留不穩定的物質,再加上墨水或塗料的影響,當紙張暴露於不穩定的環境時,紙張和墨水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下,使紙張劣化、墨跡消失而無法閱讀或展示,失去傳達知識的功能。

除內在因素(酸化和材質的變化)和外部環境變異的如溫度、濕度的劇烈變化、可見光和紫外線的照射、酸性或氧化性氣體的催化作用外,紙張和墨跡亦是嚙齒動物、昆蟲、微生物的食物來源,而對紙質文物傷害最大且難以挽回的則是人為的不當使用和管理不善。

溫度越高,紙張半衰期越短,而溫度越低,半衰期越長。

但不穩定的溫度環境,影響空氣中水分的含量,讓纖維素快速的吸脫濕造成紙張中的纖維快速膨脹及收縮,而影響紙張纖維的強度。

光對紙質文物的危害,一般認為是光的熱作用與光化學作用造成的。

當光輻射熱作用於紙張時,即會引起紙張的劣化,當溫度高於30℃時,就會加速紙張變黃、發脆。

另光照會加速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會水解為小分子,在有氧環境下,會發生光氧化反應,加速其氧化作用,生成容易粉碎的氧化纖維素,降低紙張的強度。

空氣污染物對紙質文物有危害的污染物:

主要有酸性氣體、氧化性氣體和粉塵。

汙染物溶於水後產生強酸,使紙張變脆、變黃和墨跡褪色。

當粉塵落到紙質文物表面時,由於粉塵易吸收空氣中水份,在紙張表面形成一層相對濕度較空氣高的灰層,不僅為有害氣體的滲入提供了條件,而且增強了帶有酸性、鹼性的粉塵微粒的酸化程度。

現代的紙質文物保護技術著重於預防性保存工作,透過典藏空間規劃、空調系統的建置和安全管理等手段,積極維持及監控溫溼度環境的穩定,隔絕紫外線,建立包裝保護和蟲害管理等達到減緩紙質文物老化和不必要的損壞。

貳、災害預防與處理

圖書的保存自古以來一直即備受重視,專門保存的圖書館不斷設立,圖書的保存技術從紙張抗老化、抗生物侵害、裝裱等等不斷發展,管理維護如編目、盤點、保全、借用等等工作亦不斷隨著科技演進,但,一陣豪雨過後新聞資料中不時就會出現某某圖書館淹水圖書淹水報廢的訊息,偶爾還會出現水路管線破裂水淹文物典藏單位的訊息,借出之圖書讀者歸還後書本出現水漬更是常有的事。

1、預防性管理

火災和淹水是大規模造成圖書損毀的主因,而火災除圖書燒毀外通常也會伴隨大量的圖書水損。

國內火災的預防伴隨著建物法規已有明確的規範,如消防法、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各類場所避難器具設置要點、防焰性能認證實施要點等等,對淹水防範而言已相對完備,水災預防成為各圖書館和典藏單位須自行準備因應的部份。

二、緊急處理程序

災害的發生可能是各圖書館或典藏單位的獨立事件,但通常是整個區域的災難。

在討論大規模圖書泡水的緊急處理之前,人身安全是首要的前提。

大批泡水圖書搶救程序:

1、清潔:

如果泡水圖書表面有大量淤泥沉積,則進行必要之清潔。

可準備大水桶6-8個大水桶連續排列(持續注水),分階段將圖書表面淤泥作初步清除,清洗時緊閉圖書,不要讓它翻開。

2、包裝:

如果泡水圖書量太大無法在48小時內處理完成。

包裝前應依據後續的處理設備種類及設計等需求進行,包裝後儘快進行冷凍。

冷凍:

冷凍不是一種處理方法,是用來延長處理時間的方法。

三、後續乾燥作業

真空冷凍乾燥是利用水在低壓下沸點變低,當壓力降到一定程度時水的沸點與冰點重疊,固態水即可不經液態直接昇華為氣態,再透過水蒸氣的低溫凝結收集降低空間內的水蒸氣壓,即可促使固態冰持續昇華成水蒸氣,達到乾燥泡水圖書的目的。

課程九、雙面圖書裱補與裝幀(含實作)

修裱技術乃為一項特殊且深奧的工藝,因紙質文物老化受外力破壞或受霉菌感染呈現有礙視覺或不堪持拿的狀況,皆需藉助修裱的技術,藉以延長紙質文物的壽命,並保護其文物的價值,乃為世界上公認實用且有效的紙張保護方式。

修裱的概念須正確,因紙張於保存和利用過程中會發生強度下降,脆化或部份殘缺等現象,修裱的定義既是將破損的交物原紙與經過挑選的修護裱紙進行黏合,通過加固作用,藉以增加紙張強度,並恢復其原貌和耐久性。

中國的偉大發明印刷術,隨著傳遞在世界上各個角落被不斷的引用,雖然有些看似比我們先前快速容量增大,但其背後所引發的諸多問題卻接連的浮現,令人有點錯愕,中國的印刷術最大的特點為紙張單面有字跡,有別於西洋的紙裱双面有字跡。

外國的印刷術不僅印刷的方法層出不窮,不斷地演變,但唯一不變的乃是“紙„一般而言其所使用的紙張,我們統稱“洋紙„其最大的特點為“加工紙„不論是內部施膠或外部施膠,其最主要的目地,乃為了能平順地從印刷機中轉動,並使油墨能均勻地沾覆其上。

了解此一特點,要想針對双面字跡的紙張進行修裱將能有所助益,双面字跡紙張的修裱演進亦是層出不窮屢有新意,從最早的1.壓光紙(台灣)2.剖紙法(西德)3.薄雲母紙(中國)4.絲網加固(中國)5.薄三椏紙(日本)6.典具帖(台灣),以上的工法皆與裱褙工藝有關,操作起來亦方便多了,其缺點為速度較為緩慢。

老師教完雙面錶補後受限於時間,學員並未實際操作

課程十、圖書裝訂室觀摩與維護書籍簡介

參觀圖書醫院及國立臺灣圖書館

參考文獻

「紙質文物的裝幀與保存研習班」之研習手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