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007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比例和反比例导学案.doc

导学课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p24

学生提供

1、完成学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举例说明。

3、在具体的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

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案

导案

1、问题1导入:

p24第一题

完成书上问题

思考:

小明从()到(),体重增长的最快?

你是怎样知道的?

2、问题2导入:

p24第二题

完成书上问题

3、问题3导入:

p24第三题

完成书上问题

布置课前预习

学案

导案

1.笑笑有一本小说,在看书之前,她做了一个计划:

看的天数

1

2

3

4

看的页数

30

60

90

120

(1)看笑笑所列的表格中,()和()是有关联的量,看的页数的多少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2)看的天数与看的页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2.强强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表所示

质量/千克

5

4

3

2

0.5

应付的钱数/元

10

8

6

4

1

(1)表中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是如何变化的

(2)用x表示购买苹果的质量,用y表示应付的钱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购买苹果的质量x和应付的钱数y之间的关系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判断:

妈妈8月1日花了10元钱买菜,随着时间的变化,8月2日妈妈也一定会花钱()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一、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把表填写完整

时间(时)

1

2

3

4

5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科学研究表明,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与其父母的身高有如下关系:

父母身高的和乘以1.08,再除以2,就是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

如果用a,b分别表示父母的身高,用h表示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你能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课题:

正比例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书25页第一题图

1.观察上图,完成表格的填写

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有关联吗?

有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作答

(二)书25页第二题图

1.观察上图,完成表格的填写

2.正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变化有关联吗?

有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作答

活动二:

通过对比,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意义

对比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和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

1.相同点:

都是相互()的两个变量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的增减而相应增减

2.不同点:

a.变化规律不同

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也就是比值();

正方形的面积是和边长的比值却是()

b.图像的形态不同

周长与边长变化关系的图像表现为一条()线

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的图像表现为一条()线

小结:

活动三

感知正比例关系

26页第2题

1.把表格填完整

2.用字母表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表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是()和(),其中路程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它就是()

活动四

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关系

26页第3题

1.把表填写完整

2.表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是()和(),其中钱数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钱数与质量的()不变

活动五:

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引出正比例

1.知识点——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应付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与()的比值相同。

那么()和()就是正比例关系

2.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3.呈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有什么特征

(1)

(2)

知识点:

判断是否正比例关系,就看是否符合以上两个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

3情感目标:

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复习以下知识。

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

二讨论5分钟

三自学课本

完成学案项目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四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师总结

五检测与反馈

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六学生互出题

生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画一画

学案

教案

活动一、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书28页

1.完成表格填写

2.表中两个变量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

3.观察方格图

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说说图中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在图中任意圈出一个点,它表示:

                 

想一想:

表格中第一列中的两个0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答:

                

4.连接各点,你发现图像有什么特点呢?

答:

5.观察上图,先估计后填表

提示:

例如表中给出一个数是2.5,根据图像估计这个数的5倍是(),在图像中找到这个点,并用计算验证一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活动二、通过画一画,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书29页,试一试

1.在图中描点表示第26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答:

活动三、进一步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书30页第1题和第3题

第1题  方法指引:

1.根据表格数据,通过计算去判断

2.通过分析圆面积的字母公式进行判断

第3题  回答下列问题

(1)结论:

   理由:

(2)先估计再计算完成填空

知识点:

易错点:

活动四:

正比例的实际应用

1.完成书42页练习二第2题

知识点:

2.完成书43页练习二第4题

知识点:

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五、挑战自我(会做的同学请做)

书30页第4题

二、本课知识整理

知识点:

易错点:

三、课堂小测与反馈

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书30页第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一.预习质疑看书25-27页,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

二.交流、展示

反比例

学案

教案

活动一、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书31页观察情境图

(一)并完成说一说

1.加法表中,和是()固定不变,一个()随另一个()变化而变化

2.乘法表中,积()固定不变,一个()随另一个()变化而变化

3.比较发现加法表和乘法表有什么异同?

答:

活动二、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感知反比例关系

32页第二题图

1.完成表格填写

2.你发现了什么?

答:

3.说说速度变化时,时间怎么变化

活动三、探讨每杯果汁量与杯数之间的关系,再感知反比例关系

32页第三题图

1.完成表格填写

2.你发现了什么?

答:

3.说说速度变化时,时间怎么变化?

活动四:

比较概括,引出反比例

1.思考:

以上两种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2.活动二的表格中,()不变,速度快的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速度慢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而且()和()的积一定,我们说()和()成反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本课知识整理

知识点:

反比例关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预习、质疑看书25至27页,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

二.交流、展示

先组内交流,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全班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课堂小测5分钟

二.知识整理

观察与探究

学案

教案

活动一、复习反比例意义

1.长方形体积一定时,长与宽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答;新课标第一网

2.完成书42页,练习二第1题

(1)判断:

理由(简要)

(2)判断:

理由(简要)

(3)判断:

理由(简要)

活动二、探究用图像表示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完成书34页的练习

画图指导:

1.现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余下的四个正方形

2.再描出长和宽的交点

活动三、课堂小结

活动四:

自我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我以后要注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完成学案项目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完成题目,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多种方法的学生,突出最基本方法。

图形的放缩

学案

教案

活动一、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意义

书35页贺卡图

1.思考:

谁画的象?

为什么?

2.他们是怎么画的?

(1)笑笑画的图中,长与实际的长的比是(),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

(2)淘气画的图中,长与宽的比是(),实际的长与宽的比是()

小结:

他们都是(),所以画得像

3.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为什么淘气和笑笑画得像,而小斌画得不像呢?

答:

结论:

活动二、运用相同的比放大图形

1.书36页画一画

2.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答:

活动三、本课知识小结

活动四:

课堂延伸,探究活动,感受图形的相似

1,书36、37页探究活动

2,知识点:

易错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