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0723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第8单元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组织数学活动,引导思考

教学资源

教材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2)教师操作并提问:

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

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14+12+11+15)÷

4=13(个)。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

举例说一说。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吨。

A.(16+24+36+27)÷

365

B.(16+24+36+27)÷

12

C.(16+24+36+27)÷

4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现在能解决了吗?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小结1:

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

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平均数

布置

作业

第二课时

平均数2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知识铺垫

1.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自主探究例2: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

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是哪个队的成绩好?

为什么?

1.想一想:

2.算一算:

3.议一议:

平均数有哪些作用?

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

总结:

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3、课堂达标

1.求出下列每组数据的平均数。

(1)1311151219

(2)125150230351

2.学校要举行跳远选拔赛,下面是张兰和李红跳远成绩(单位:

厘米)。

你认为应选哪位同学参加比赛?

姓名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张兰195200192193

李红198200193

四、学习评价

师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自评

(创设感知情景)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第三课时

平均数(练习课)

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掌握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回顾整理

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知识。

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整理。

2、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判断:

(1)小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矮。

()

(2)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洁同学可能捐了15元()

(3)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小明的语文成绩是93分。

()

(4)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5)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综合练习

1.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

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

求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买来5筐苹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1.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

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2.小梅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

她要想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

三、学习评价

师评

第四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师: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

一起动手试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你们会画吗?

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

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两种量。

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

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

怎么合呢?

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板书:

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

3、 

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4、 

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说明: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小结

3、巩固练习

P97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师引导学生说出:

标题;

纵轴:

代表人数,单位:

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

横轴:

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

熟练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当堂达标

1.下面是四、五年级同学所喜欢的周末运动的统计图。

根据图中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四年级比五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2)四年级和五年能大部分人喜欢郊游。

(3)喜欢滑冰的同学,五年级是四年级的2倍。

二、基本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2-6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