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038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近日,该小说已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C、近年来,在诸多尖端领域不断创造新成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开始选择西部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这种趋势正反映着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

D、将于6月底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铁,昨日开始运行试验。

根据运行试验列车时刻表推算,上海虹桥到北京中间不停站需4小时48分,而同等距离动车则需要10小时18分,时间缩短了近一倍。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2)以曹雪芹为主语:

6.电视新闻“编后语”,是节目主持人代表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提要,为其拟写一则编后语。

不少于70字。

(5分)

2009年9月19日,一位父亲在武汉市新洲城关的网吧抓到了逃学上网的儿子小波,对其拳打脚踢,并将孩子全身衣服扒下当众焚烧。

随后他将孩子带到学校,让其赤身裸体并罚站近半小时。

此后,小波一直不敢出门,说要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

7.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

某学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就要开学了,父亲坚持要亲自送儿子去学校报到,被儿子婉拒了。

要求:

(1)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2)符合情境与身份,语言得体。

父亲坚持说:

儿子婉拒说: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

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链接:

泰山皮影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6月8日——6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泰山皮影传人范正安受邀表演了《石敢当铲除恶狼精》。

泰山皮影的独特之处是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

其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

8.下列对“皮影”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是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B.“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C.“皮影”是用灯影达到艺术效果,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平面偶人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

D.“皮影”是民间艺人用皮制品手工、刀雕彩绘制作成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借助白色幕布和灯光进行戏剧表演的艺术。

9.下列对“皮影”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B.“皮影”为了适应其幕影表现形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C.“皮影”的人物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雕功流畅,着色艳丽,通体透剔,四肢灵活。

D.“皮影”不只可用于演出,还可用于耍玩娱乐,甚至还可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品。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B.泰山皮影的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具有鲜明的山东色彩,更为独特的是它是由一人独立完成的,手脚口并用。

C.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泰山皮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D.中国皮影戏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开近代电影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发展的先河。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22分)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

好像时令就是命令。

万物都违抗不得。

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

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

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

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

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

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

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

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

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

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

”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

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

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

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

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

但是,既而她就想起:

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

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

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

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

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

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

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

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

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

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

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

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了,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

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11.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1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6分,每小题3分)

(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13.试分析文章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分)

14.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9分,每小题3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

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

i:

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

黄庭坚传》)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调叶县尉 举:

推荐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

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诬:

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配:

够得上、相当

16.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①⑤⑥

1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

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文言文翻译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4分)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3分)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古代诗歌阅读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昨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2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4),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

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

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

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

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

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

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

“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

“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全面理解材料,但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C(A.簇:

B.模:

D.劲:

nɡ)

2、【答案】 B

3、【答案】D以邻为壑: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春意阑珊:

阑珊:

将尽,将衰。

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尘埃落定:

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进退维谷:

维:

相当于“是”;

谷:

比喻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进退两难。

4、【答案】A

5、答案:

(1)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解析:

这是一道有附加要求的句式变换题。

要求将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且主语已定,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将句子主干定好,然后将剩余信息拆到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的修饰语即可。

6、答案:

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波的父亲想必和天下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

只是,像他这样的毒打与羞辱行为,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训”。

亲情虽然与生俱来,却同样需要呵护与珍惜。

本题要求写编后语,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小波的父亲爱子心切,做出了过激行为,伤害了可贵的亲情。

在阐述己见时应紧扣这一核心问题来分析,这样才能答到要点上。

在表述中,还应注意措辞简明。

7、答案:

(4分)父亲坚持说:

路途遥远,你第一次出远门,我不放心。

爸,我总有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啊,这不正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吗,再说我都是大学生了,您就放心吧!

二、

8【答案】 D(ABC三项都是诠释概念,不是对“皮影”这一词语所下的定义。

9【答案】 D(此项是说“皮影”除了演出外的其他作用,并非其艺术特色。

10、【答案】 B(A.原文是说“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C.“泰山皮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皮影戏艺术处于濒危境地没有直接关系;

D.“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并不等同于“开近代电影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发展的先河”。

答案:

11.参考答案:

特点:

冷清、萧索。

作用:

①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

本题应从重要词句入手进行体会,由具体画面总结出抽象的感觉。

文章前两段没有通过捕捉意象、白描刻画等手法进行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但由“冬天越近”可以想象初冬之景,主人公一个人在扫街,土地干硬,声音刺耳,可见其冷清萧索。

而由“命令”“违抗”“按时”“屈尊”“一丝不苟”等词语可体会出。

这个冬天的到来让人无可奈何,让人有一种低沉、压抑之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出场,再联系下文,这样的枯寂萧索的环境正好衬托了她丢失孩子的不幸遭遇,以及艰苦环境中愈发坚强的性格特点。

这样的遭遇和性格正是下文她英勇救人的伏笔。

12.参考答案:

(1)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于痛苦中解脱,这种痛苦使她越来越封闭,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尤其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事物。

(2)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这还有机会得到改善。

但精神生活的贫乏,尤其是道德缺失,缺少同情心却是难以救治的大问题。

(1)解答这类题目应先突破重点句,然后联系上下文,搜索有用信息,进行整合。

小说开头,振青嫂就以清洁工的形象出现,扫帚“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对孩子的思念和寻找成为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唯一目的,而周围人的不理解也只能使她更加孤独、封闭。

所以,看到很久没有认真看过的蓝天时,她感到异常舒畅,心胸仿佛也开阔起来。

(2)联系上文。

这件旧毛衣是振青嫂唯一的外套,可见她生活贫困。

而文中的“城里人”一直对她施以冷眼。

即使在她为救人而受伤之后,仍然以一己之心揣度其意,可见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同情心的严重缺失。

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将两个方面考虑周全,并注意其对比关系。

13.参考答案:

结构: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所写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内容:

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

本题为开放探究性试题。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能体现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结构”在此指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本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如过渡、铺垫、总起、总结等。

第四段开头振青嫂的话紧承上文孩子走失一事,点明她对此事的态度,是一个小结。

此处写回忆,继而让孩子打断回忆,起到了引入下文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对人物性格描写极为细致,“干瘪苦涩”既可以指外形的憔悴枯槁,也可指内心的孤寂凄苦,“筋骨嶙峋”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坚韧。

二者合一,再联系前文她寻找孩子的决心,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清晰,为下文情节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参考答案:

最后一段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同时,让想象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恶劣的生存境遇。

三、

15.A 解析:

举:

考中、考取。

16.B 解析:

②反映他的孝顺;

④指导为文;

⑥介绍他被罢免知州后新的官职。

17.B 解析:

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陈举被除名不当。

一是《荆南承天院记》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三是“被除名”的是黄庭坚,不是陈举。

18.

(1)(黄庭坚)担任了北京国子监的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注意“才”“再”的翻译以及语序。

(2)等到母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注意“及”“殆”的翻译。

(3)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听到的人都认为他胆气豪壮。

注意“直辞”“壮”的翻译。

[参考译文]

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蒙,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

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的策略治理该县。

当时课税颁盐,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