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文补习文档格式.docx
《2作文补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作文补习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板书:
右手画。
生动手画图形。
感觉怎么样?
刚开始我不知道画什么?
后来轻松多了。
/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让我做这么简单的游戏,有点紧张?
/画图形做什么呢?
我想了一会儿?
我的心像热锅上的蚂蚁。
2、写游戏体会。
当听到柴老师说画图形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稿纸上。
写完还可以写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
想。
学生动手写自己心里所想。
3、指导交流。
右手画完图形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谈画图感受,外化自己的活动体验。
这体现了老师“游戏活动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写作情感,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服务”的设计意图。
但是,我觉得这个环节的“写”没有必要,过早的写影响学生活动的兴趣,造成环节的琐碎,也与下面“写”的要求重复、冲突。
二、图形大闯关之二、三关
1、第二关:
左手画图形。
我们继续闯关,准备挑战自己。
你们说再干嘛?
用左手画图。
你把我想到的都想到了。
画吧。
学生自由画。
有点难吧?
2、第三关:
左右开弓。
第三关更难,我的目标是难倒你们。
猜猜要你们干吗?
让我们画一幅画。
/让我们两支笔一起画,同时画两个不同图形。
对,高难度挑战,让你们左右开弓,不同图形一起画。
学生作画。
越来越难?
手不停地颤抖?
激动?
3、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次和小伙伴交流(欣赏别人怎么画的)。
在闯关过程中,游戏难度逐渐加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完成每次活动之后,柴老师能帮助学生回忆细节,请他们及时表达自己活动的体验,尤其突出心理体验和描写。
但是,无论是学生的说,还是老师的引,给人的感觉都是点到为止。
三、情景再现
1、师小结过渡:
刚才分享了同学们带来的欢乐。
下面请把其中印象最深刻、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写下来。
写清楚你怎么想、怎么画的。
哪些准备写左手画的?
哪些准备写左右开弓?
板书:
想、画。
2、学生安静写片断。
引导写重点片断。
下笔前,明确写的内容和方法。
四、交流、评价
左手画的请起立,说说你们的体会。
我的左手颤动,使我明白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环境下做事情,是可以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
怎么样?
他最后一句写得比较好。
你再读一读。
学生读。
评价一下。
谦虚。
/真实。
用左手画画的时候手是颤动的。
我的左手画的时候,我的心像兔子一样扑扑地跳?
。
他写了两个比喻句。
当我用左手画的时候,我像一个热锅的蚂蚁。
我认为他用上了“小心翼翼”这个词语很好。
2、师:
你很会听,听出了写心情的词语。
写左右开弓的来交流一下。
谁来评价?
他写得很幽默,用了好多好词好句,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四不像”写得生动。
海还写出了心情:
哭笑不得。
他不仅写出了自己是怎么画的,还写出了小伙伴想的、画的。
我喜欢左右开弓的游戏。
我左手画的像老人的手。
但是用心画就会画得越来越好。
他用了比喻句,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心理。
3、师:
看样子,同学们都非常会玩,也非常会听。
接下来,请同学们吸取好的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自己的文章。
同伴之间交流修改好的片断。
4、出示:
妙语百花园
5、指导汇报。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常常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也是个体元认知的一种开发。
当孩子们完成作文后,柴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交流环节,柴老师请不少学生读片断,给足了展示时间。
相互点评时,学生能调动已有知识,懂得从词句、修辞手法及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欣赏别人的习作。
如果老师在小组内多给点修改的时间,把修改点的范围扩大点&
lt;
不单是表扬,学会提些修改意见&
gt;
,学生就更能明白修改并不是件难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指导、结课
1、师小结:
稿纸重抄一次就是好文章了吗?
还要修改。
没开头和结尾。
少题目。
起文章的名字。
至少起两个名字。
(给文章起名字)。
3、师:
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小鸡蛋历险记》教学简录及点评
2013-3—3
设计思路
本设计采用主题作文训练模式,运用一系列长时记忆提取策略,帮助学生激活和提取信息,从而生成语言。
首先,运用头脑风暴策略,帮助学生激活脑中已有的大量表象和概念,使学生想得广、想得远、想得深。
其次,运用记录思维轨迹策略,引导学生保存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稍纵即逝的信息,减轻工作记忆
的负担,以激活和提取更多的信息。
最后运用“伙伴交流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和学生的自我调控,促使提取的信息更丰富,渠道更畅通,速度更快。
学习目标
1、运用头脑风暴、记录思维轨迹等多种策略,多角度展开联想,把事情想清楚。
2、学习心理活动描写,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把想到的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3、在习作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由“小鸡蛋历险”的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
我这次到宜昌,是为了工作而来,没有时间出去参观,你们能为我介绍介绍,弥补我的遗憾吗?
水电之都?
宜昌十大怪?
创设交流条件,激发表达欲望。
教学过程
一、言语体验,初步感知心理活动
老师从美丽的花城广州带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别急着猜,她呀,和我们接下来要听的这段声音有关。
(播放课件:
母鸡叫)听到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生1:
母鸡下蛋后,在夸奖自己。
生2:
我想到了宜昌乡下的母鸡。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只鸡蛋,告诉你们,这个小小鸡蛋可不一般,在来这里之前,它还见过许多人,经历过许多特别的事情呢。
现在,小鸡蛋跟随我千里迢迢来到了这个会场,你们猜想一下,见到活泼可爱的你们,它会怎么想?
住下来?
去旅游?
还会见到什么谁?
还会想什么?
一连串的问号。
除了见到人,还会见到什么?
师小结:
能把小小鸡蛋的内心活动说得这么有趣,你们真懂它的心。
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提到:
心理活动片断描写指导是在写作之前阅读大量相关的文段,感受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再通过片断描写训练进行浅层次的模仿或更深层次的吸收,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但是,我们在短时间内肯定感受不到这种指导过程和效果,所以这番言语体验属于初步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活动阶段。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想知道这个神奇的鸡蛋的故事吗?
(课件,教师叙述)小鸡蛋本来和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躺在妈妈身边软软的草窝里,享受着阳光带给它的温暖和宁静。
可是时间一长,小鸡蛋觉得很闷,它想:
我天天呆在这里,多无聊啊!
如果有一天,我能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离开这个草窝,天南海北到处行走,那多好啊!
于是有一天,小鸡蛋离开了它的家人,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旅行。
(课件出示课题:
小鸡蛋的旅行)
2、快速头脑风暴:
小鸡蛋去了什么地方?
经历了什么事情?
静下心来想象一下,看谁想得与众不同。
生想象表达:
火箭发射基地?
去到北极,遇到北极熊?
在养羊的牧场遇到牧羊犬?
可能会去医院看病?
去餐馆当服务员?
被摆在货架上?
被企鹅孵出?
市场?
去故宫参观?
到学校?
我想到了不同的地方:
乌鸡国。
宋朝、远古时代、去到一本书里、当嫦娥的食物、变成时光穿梭机、变成机器蛋、变成恐龙蛋?
师指导学生交流并分类板书关键词:
地点。
(快速)
3、老师小结梳理:
孩子们,你们真是让我惊喜。
瞧你们想象到的内容,有的是和生活有关,有的和想象有关,真让我怀疑你的大脑是不是装了一个硬盘,里面分类存放了无数的信息,否则,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能想到这么多?
(点评:
本环节老师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鸡蛋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一主题想开去。
对于学生想到的事物或简单情节,教师不作评判,旨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学生的发言来看,老师采用的头脑风暴策略效果较为有效,逐渐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师生合编故事
小鸡蛋可以去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它一定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我对“草场”这个词特别感兴趣,它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我先用图画把故事简单地记了下来。
我们对照着这个图一起来想象它背后的故事,再次走进小鸡蛋的内心世界。
好不好?
师(着重导故事):
一天,一双大手把小鸡蛋和她的兄弟姐妹们?
小鸡蛋心想?
小鸡蛋还会想?
生(着重想心理活动):
在张老师的预设中,本来有“老师即兴画思维轨迹”的小环节,但课堂上她是直接呈现了画好的组图&
可能是担心时间不够&
。
后者反而显出老师预设痕迹重,生成性不够。
如果老师能现场示范“画思维轨迹图”,将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师(过渡):
小鸡蛋从车道上逃了出来,旅行可能刚刚开始。
在你的故事里,小鸡蛋会遇到什么事?
心里怎么想?
怎么做?
像放电影一样把你想到的画面一个一个地记录下来。
先静静地想一想,用简单的符号或文字记录下来,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
四、思维定向,记录思维轨迹
1、(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目标)想一想,小鸡蛋会去哪些地方?
遇到什么事情?
然后用符号、词语或简笔画把它记录下来。
2、生按要求记录自己的思维轨迹。
学生在定向、记录思维轨迹的过程中,时间似乎不够(大约只有三、四分钟)。
而且,由于他们是首次接受这种主题习作训练,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和能力。
所以,我们担心:
是不是学生短时间内都能画简笔画?
都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顺畅地把自己想象的故事片断快速用符号、图画、词语记录下来?
后来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让我们有了担心的理由。
五、伙伴交流,完善构思
想一想,我跟同学讲故事时该怎样说。
2、课件出示“同伴交流提示”:
在说小鸡蛋的心理活动时,哪些词语用得好?
如果不够好,你有哪些建议?
3、根据思维轨迹记录,同桌相互交流、提建议,再根据别人所提建议修改连环画。
4、指名全班交流(只请了一个同学)。
5、交流作文题目。
在我看来,由于“记录思维轨迹”和“交流思维轨迹”两环节的时间分配得少了点,所以学生描述自己不太清晰的想象片断不够活跃,语言表达也不太理想&
当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学生不适应新的语言外化方式&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的外在观摩效果。
所以,连专家评课时都承认:
学生的素质及课堂表现往往左右竞赛课的成绩。
《“木头人”游戏》教学简录及点评
——“阳光杯”作文竞赛课例之二
四年级授课老师:
张焱(深圳市福田小学)
教学目标:
1、在同学动态的情况下进行细致观察。
2、学会记叙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或亲身体会把游戏活动中觉得最有趣的一部分写下来。
设计理念:
重体验,重观察。
(边玩边写,注重实践)
讲方法,施引导。
(边引边写,把握梯度)
会思考,善表达。
(边想边写,训练思维)
设计意图:
激情是写作的动力。
诱导学生产生激情、保持激情,从而表达激情,是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关键手段。
所以我希望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动起来,兴奋起来。
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以及整个身心,观察游戏,体验游戏,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
课前交流:
老师说自己喜欢的姿势(胜利手势、扮小白兔?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姿势。
生:
微笑、闭眼、睡美人、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思想者、花开不败?
此番谈话既可拉近师生距离,又可为正式游戏热身。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课件:
木头人玩游戏。
2、学生学习三个木头人的姿势。
3、师:
木头人可爱吗?
今天我们亲自来当一个“木头人”,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
相机板书:
“木头人”。
4、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和顺口溜,齐读。
利用课件激发兴趣,并且明确游戏要求和规则。
二、游戏体验,玩中表达。
1、师提出要求:
学生在座位上练习摆一个有趣的“木头人”姿势,保持一分钟的时间,同时用眼睛的余光看看周围同学的表现,听听有什么声音。
之后,教师准备开始说话逗学生笑。
等一等,先别开始,我想问一下,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现在游戏真的要开始了。
准备:
你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2、教师指名询问:
你觉得什么时候最有趣?
趣。
老师想用语言把你们逗笑?
老师在说的时候加了动作。
语言、动作。
我看到一些同学摆了奇怪的姿势。
你在做“木头人”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千万不能笑,笑了就输了。
后来还是忍不住上当了?
老师亲自担任“逗笑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全员参与游戏的兴趣更加浓厚。
适时的板书指出了学生要观察的方向,随机的谈话帮助学生回忆体验。
3、换一种方法玩,出示活动方法:
请两位“木头人”和两位逗笑者上台。
逗笑者要尽量用语言、动作、表情来逗“木头人”,看能不能把他们逗笑。
要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触“木头人”的身体。
4、玩游戏前,课件出示“仔细观察”:
(1)“木头人”的表情和姿态。
(2)逗笑的同学是怎样逗“木头人”发笑的。
5、游戏后,指名汇报:
“木头人”做了什么动作?
逗笑者是怎样用无理的方式来逗笑的?
6、全班同学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玩游戏,时间到后互换角色。
之后,老师指导表达:
玩游戏玩得高兴吗?
说一说,让老师感受你的快乐。
在个体玩游戏时,老师选择了两对同学。
我觉得,两对不如一对好,因为前者容易分散下面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观察游戏对象。
本环节可圈可点的处理是:
游戏之前,老师能相机提观察要求,让学生明白“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之后,注意引导学生在尽情游戏、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为后面的写话打下基础。
三、回忆过程,书写片段。
1、指导回忆:
一共进行了几次活动
(1)全班玩;
(2)四位同学上台玩;
(3)找好伙伴玩。
你最喜欢哪一次?
把你认为刚才“木头人”活动中最有趣的一个部分写下来,你可以写全班演“木头人”的情形,也可以写两个同学逗两个“木头人”,或者写自己做“木头人”,
自己逗“木头人”。
2、学生写活动片段(不用写开头和结尾)。
游戏只是增强作文兴趣,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的一种载体,而不是教学目的。
游戏做完了,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忆游戏过程,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取写作需要的信息。
四、交流片段,相互评价。
1、指名读片段。
2、师指导学生评价:
哪些地方写得好?
哪些地方不足,需要修改?
引导学生交流习作,开展自评和他评,是新课标小学习作要求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主要体现。
五、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做“木头人”,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
课后请选择你最满意的题目,再加上开头和结尾。
除了你刚才详细写的一次活动之外,你还可以简略写一写另外两次活动,详略得当地写文章,把精彩的游戏作文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