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001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Word下载.docx

7.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B)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问题探究]

读教材P70图4.16,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土壤侵蚀、________。

(2)图中B地区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3)图中C、D、E、F四地共同的生态问题为________,其形成的共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G地区为何生态脆弱?

答案:

(1)森林破坏 草地退化

(2)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

(3)土壤侵蚀 地形 气候(降水)

(4)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

[总结深化]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具体表现在: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沙漠化迅速发展;

③草原退化加剧;

④森林资源锐减;

⑤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⑥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⑦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⑧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2)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分布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

成因

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地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过牧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南方低山丘陵区

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

西部亚热带

丘陵山区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降水集中

人民生活贫困,过垦过伐严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

高寒气候区,降水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变暖

过牧、过垦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其联系如下图:

(2)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对点演练]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2.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3.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解析:

1.D 2.B 3.C 第1题,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

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

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

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第2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

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萎缩。

第3题,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基本相当,但是宁夏土地面积较小;

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

4.

(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D.土壤盐碱化

2.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C 2.C 第1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第2题,③④⑤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再加上三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3.关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主要原因

B.重开发轻保护,采取掠夺式开发,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C.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退化

D.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因素无关

选D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4.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

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

D.西北地区——矿产开采

选B 内蒙古草原、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为气候干燥和过度放牧;

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为降水较少、人口密集和过度垦殖。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D.森林资源的分布

6.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荒漠化

C.草场退化、荒漠化

D.荒漠化、水土流失

5.C 6.D 第5题,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的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

第6题,图中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所以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

7.读材料,回答问题。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

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1)题,人类的围垸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汛期长江水位大幅增加,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

洞庭湖面积减小,生物的生态空间减小,导致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污染加重。

(2)题,注意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归纳措施。

(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

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污染加重。

(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撤掉围垸,退田还湖;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 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B 2.D 第1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

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第2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3.C 4.B 第3题,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

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

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

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

故C项正确。

第4题,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萎缩状况会加剧;

咸水湖中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芦苇能改善水质,但对艾比湖萎缩没有影响。

艾比湖为内流湖、咸水湖,为防止其继续萎缩,要尽可能增大入湖水量,在该流域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是最恰当的措施。

B项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5~6题。

      图1       图2

5.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6.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C.①④D.②③

5.B 6.C 由图1可知,该地区地形起伏大,而图2信息显示,该地区生活能源以薪柴和秸秆为主,因此存在乱砍滥伐现象,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解决该地区的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图)。

据此完成7~9题。

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土地盐碱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土地荒漠化范围扩大

9.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C 8.D 9.D 第7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

第8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第9题,在外围和内部进行林带建设,使林场防风效能增强,风速明显降低;

林带的建设使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在枸杞和沙棘(白榆)之间耕作低秆农作物,促使林地间土壤熟化速度加快,促进沙棘和枸杞的生长,提高了林业经济效益。

10.促进人类和环境统一,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长江中游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的道路

D.森林采伐量应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选C 促进人类和环境的统一,就要求符合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组织人类活动。

促使木材增长应该是更新多于采伐;

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长江中游的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洪水的能力降低。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以甲为代表的

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

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3)丙地区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6分)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及产生原因。

(1)题,图中甲所在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极易引发荒漠化。

(2)题,乙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第(3)题,丙地区为我国三江源地区,它是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2)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3)三江源 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止荒漠化;

防止河流补给的水源减少,保护当地的珍奇物种,减缓物种灭绝等。

12.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四大生态环境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图中图例的分布结合起来,正确得出各图例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这些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人口密集,垦殖过度;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图2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题,“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说明该区裸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题,读图1可知,库布齐沙漠位置更偏东,降水量略多,且靠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

第(3)题,根据图2可知,甘草种植是治沙流水线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

模式图中的“药品、保健品”“有机瓜果蔬菜”“有机牛羊肉”“特色旅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该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