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73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残志坚打不垮的信念文档格式.docx

学医。

2004年9月,复读了一年后我考上了当时的绵阳医科学校高职结合专业。

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

刚开始接触医学知识时,我感觉学着很吃力,但我坚信勤能补拙。

于是每节课上我都认真作好笔记,每晚下自习后我都在教学楼路灯下看书复习。

我的勤奋也带动了全班同学,大家推选我为班长兼学习委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下来后,我轻声告诉母亲:

“我考了第一名。

”母亲红着眼睛对我说:

“继续努力,我知道你能行……”

2005年9月,学校团委组织我和其他同学去绵阳市福利院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因胸椎骨瘤而下肢截瘫的刘奶奶,了解她的病情后,我坚持每周末为她进行志愿服务。

从此,我每逢周末就抽时间去给刘奶奶做理疗,陪她聊天,一直坚持到2008年1月她离开绵阳。

在后来的志愿服务中,我又遇到更多和刘奶奶一样需要帮助的老人,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也让我萌发了组建一支专业服务队的想法。

2006年3月5日,我和几个同学组建成立了健康服务专队,招募了第一批队员。

作为队长,我制定了服务队的管理制度和章程,联系了专业辅导教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给队员们进行手法技能培训。

短短半年时间,服务队的规模就扩大到近百人,每周六上午在涪城路的定点服务得到了周遍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服务队的工作让我的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我不仅在学习上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实践锻炼中也增长了才干,我不再因为自己是偏瘫而自卑,我不再为家庭的贫困而哀叹。

我所在的班级年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我所带的服务队被评为绵阳市高校十佳社团,而我个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四川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学校演讲比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多次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

也许有人会问:

“如果你不是残疾人,你想做什么?

”我曾无数次地想过,如果我有一个健全的体魄,我要考军校,我想学管乐,我也想学武术,但现实生活告诉我,这些都是奢望。

可是,我的朋友们却说,我做到了很多常人都没做到的事。

是的,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行动的不便影响不了我为他人服务的信念,因为我相信,身残志坚,一样会走向成功的明天。

 

2008年2月

任孝武事迹材料

写在前面的话:

我觉得我并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我所经历的世事与英雄事迹更无相关,我只是将我深藏心底的影子重新挖掘出来,掉去久积的尘埃,洗去沉淀的忧郁,以此来感激我那伟大的父亲、慈爱的祖母和我那争气的弟弟。

"

这是一个高三学生在自己作文中的一段话。

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也许还看不出什么感人事迹,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在一个本应该欢乐活泼、纯真无忧的少年心里,怎么会布下如此浓重的阴影?

怎么会留下如此深沉的忧郁?

任孝武,男,现就读于三台县芦溪中学自2008级6班。

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失踪,体弱多病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维持家人的生活,家中80多岁的祖母仍然在田间劳作。

另外,还有→个15岁的弟弟,现也就读于三台县芦溪中学高2010级6班。

艰难的童年

任孝武出生在三台县宝泉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贫穷与封闭使他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九九三年的一天,父亲,携着患有问歇性精神病的妻子,背着两岁的小儿,牵着六岁的孝武,一家四人踏上了离乡的旅程,来到绵阳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谋活,从此,开始了一家人长达五年的流浪生活......

为了生计,身体瘦弱的父亲既要拼命干活,又要忙于家务,精神失常的母亲除发病时吼骂儿句外,很少照顾和管教兄弟俩,于是,在这样的“家”里,任孝武有了充分的“自由”,成了地地道道的野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孝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他开希望为父亲做点事,为这个家做点事。

但这时,精神失常的母亲却离奇失踪。

无奈,父亲只好离开了工地,带着不谙世事的兄弟俩,揣着仅有的一点积蓄,踏上了去成都的寻亲之路。

我要读书

既要寻找母亲又要养家糊口的父亲因长期在工地当铲灰工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此时孝武又出了车祸,这更为这个苦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想到快要崩溃的家,孝武的心里猛然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我要读书!

这对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对孝武来说,这个念头却是可怕的。

因为他知道,父亲的肩上己有了太重的担子。

他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能听到父亲艰难的咳嗽声,有时候早上起来,他还发现父亲枕边的丝丝血迹!

是啊,生活的重担己经压弯了父亲的脊背,家中的老祖母,失踪的疯母亲,都是父亲心头的痛,他又怎忍心再向父亲提出如此"

奢侈"

的要求?

于是,他又把读书的念头狠狠地压了下去!

为了亲人

但是,质朴宽仁的父亲早已看出了孩子的心思。

-九九九年正月,父亲借了一千块钱,请一个同乡把两个孩子带回老家祖母的身边,饱经沧桑的老祖母看到两个年幼的孙子,又惊又喜。

孝武也从那满是皱纹的干瘪的脸上体会到祖母的艰辛,心里酸酸的。

开学了,祖母带着兄弟俩到村小报了名,弟弟上一年级,而12岁的他呢,只好从四年级开始。

这对从未进过学堂的他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以至闹出了许多笑话。

但生活的磨难,深沉的忧患,磨练了任孝武不屈的意志。

他以超常的毅力顽强学习,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下,学习成绩逐步土升。

任孝武的求学之路是其他孩子根本没有经历过的,其心理情感,也是其他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每天放学回家,看到年近八十的祖母躬耕的身影,孝武总是不忍,12岁的他学会了挑粪水,帮助祖母浇灌庄稼,因为他知道,年近80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祖母,却还要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这全都是为了他们。

就这样,12岁的孝武,竟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成了这个脆弱家庭的顶梁柱!

改变命运

2005年任孝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三台县芦溪中学,进入高中以来,他一直担任班委干部,并以"

因为责任,所以尽心,因为责任,所以尽力"

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总是任劳任怨地为班集体做事、为班主任分忧、为同学们解难。

由于处处为他人所想,事事为他人所虑。

以良好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勉励自己,也激励他人,今年七月,他正式向2008级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虽然前进的路充满坎坷,但一路走来,亲人、老师、乡邻,都给了他真诚的关爱,也许正因为这样,如今的他,才能走得这样坚定稳重!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人因为不幸而消沉堕落,而他,任孝武,因为有着仁孝的心和不屈的意志,他又成了生活的宠儿,拥有了同龄人少有的顽强意志。

也许,将来的路上会有更多的曲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走得更加稳健,更加精彩!

笑对苦难自强不息

文翔事迹材料

“命运不会因为某些残酷而成为定局,生命最终的掌舵者是自己。

知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可贵,人的生命和身体都是如此的脆弱,惟有知识和信念才能描画出属于自己的一方晴空。

”———题记

文翔,女,共青团员,1993年出生于江油市太平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6岁时,母亲因患癌症过早的去世,2005年,父亲又在绵江公路建筑施工中失去生命。

难以承受着的痛楚落在了她的身上,相继缺失的母爱和父爱使她心灵受到深深打击,她想过弃学,也曾想过轻身,但在亲戚和老师同学们的努力开导和爱心帮助下,她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父母双亡的残酷事实,她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所有责任和重担,与年过七旬、体弱多病的婆婆爷爷相依为命,顽强而自信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业......

爷爷有严重的支气管炎等多种病症,去年做过两次大的手术;

婆婆也时常卧床不起,直到现在还躺在病床上,母亲去世前就欠下了大量的债务,父亲虽是建筑事故失去生命,但由于是不规范施工合同只得到几千元的赔偿,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每年光医药费每年就要用去上千元,这一系列都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家更是债务累累。

一家三口只能靠每人每月20元的低保费和亲戚、社会的资助过日子。

然而文翔从不抱怨,对待爷爷奶奶从请医、煎药、喂药都是她独自进行,有时爷爷奶奶还唠叨两句,她也不怪她们,她宁愿自己累点也不累到爷爷奶奶。

只要一放假,她在家就主动承担所有的家务,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细心照顾体弱多病爷爷奶奶。

虽然面临这么多的困难,让她难以安下心来学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

作为一名贫困在校学生,文翔同学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深知目标是要靠自己自强不息的努力才会实现的,所以他更加发愤图强,倍加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时间。

她在校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也认真地复习,珍惜时间,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常在路灯下看书学习。

每期成绩都在班前几名,在全校也是佼佼者,连续三次评为江油市“三好学生”,07年5月被江油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员”。

她说,她一定要好学习,创出一番非同的业绩,让别人刮目相看。

她在思想上进步,严于律己。

于2006年5月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学习生活中始终用团的知识武装自己,并一直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团组织一年的培养、考察,于2006年12月优先被批准为一名正式共青团员。

这更促使她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

她比以前更加的努力,更加的认真。

她说现在有很多人在帮助她,关心她,她同样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很多的人,去关心很多人,她立下志愿,将来一定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来报答国家和社会,她也立下志愿将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要给缺少爱的人样填一份爱。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的关心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她得到振作,精神上得到慰藉所,物质上获得帮助。

在学习上,学校一方面让她享受两免一补,另一方面开展各种手拉手爱心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虽然得到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每年800元和江油市城南工商所600元的结对帮助,但这仍然不够,这也使她更加勤俭,省吃俭用婆婆每月给的生活费,在校生活费连同学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就在上学期硬是从生活费中节省了一百多元为婆婆买了一件新衣服,算是婆婆的新年礼物。

她虽来自农村,但从不自卑,从不在吃穿上跟别人攀比,她自信,乐观,锐意进取,志向高远;

她认为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过去,就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

物质是匮乏的,但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她时常用孟子的"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来激励自己,这些的确陪她度过了那些困难的岁月。

她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特别是她的同龄人对照学习,以一颗简单的、纯粹的、质朴的爱心,学会感恩、传递善行;

她还是一面旗帜,引领并辉映出当代青年人不畏困难、不屈从于命运,乐观向上,始终洋溢着蓬勃坚毅的青春朝气。

让生命承载坚强与奋进

——记盐亭中学李宏伟同学的感人事迹

“也许,那里没有声音,很是寂寞,但曾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足矣。

这是一位身患骨癌,左腿截肢,又转移为肺癌的青年学生,在去医院前送给班上朋友礼物上的留言。

那里,是哪里?

天堂吗?

地狱吗?

寂寞,可能吧。

我能面对,因为我曾拥有朋友。

足矣,我没有辜负生命的期望。

一个年仅十九岁的青年,竟能如此直面生死,这是何等的坚韧顽强!

弱小生命,直面癌症

李宏伟,1988年9月21日出生于盐亭县巨龙镇文昌村一社一个特别普通的农民家庭。

其父母文化水平低,只能依靠种地来维持一家生活。

他有一个哥哥,因家庭经济困难,交给了别人抚养。

父母和他,三个人在贫困中维系着天伦之乐和鱼水深情。

从小,他就非常听话,加上从念书开始成绩就非常优秀,深受邻居喜欢和长辈的爱戴。

家庭的情况也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改变贫穷的愿望在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低矮的土墙屋是他快乐的天堂,秀水青山是他明净的心灵。

懂事的他,一放学就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力所可及的事他都帮着做,成了家中一个好助手。

2005年4月的一天,他突然感觉到左腿不舒服,走路困难。

在父母的带领下,到盐亭县一家骨科诊所进行检查,医生怀疑是骨癌,便叫转院检查治疗。

到了华西医院,经专家确诊为骨癌,要截肢。

他感到有如雷轰顶的痛楚和茫然,父母的无奈,亲朋的无助都烙在他年轻的心上。

无分文积蓄的家庭,四处借贷才凑足了手术费用五万多元。

2005年9月6日,安着假肢、拄着拐棍的他,又回到了久别的初中校园。

老师们建议他留级,可他没有同意,还是继续跟班上课。

每天,在教室要学习到十点,回到寝室,还要加一两个小时的班。

每当深夜,他清洗着自己的假肢,明亮的灯光依旧映照着他那清瘦而坚毅的脸庞。

就这样,拖着残疾的身体,他成功了,学校组织的考试,十有八九,他都是年级第一名。

2006年6月,全市高中招生统考,他以639的高分,超过国家级重点高中分数线,进入盐亭中学外语实验班学习。

来到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发现他身体的异常。

学校见他行动不方便,特地安排他在公寓一楼居住。

当大家问起他的原故时,他只是十分平静地说:

“没什么,和同学在操场玩耍时不小心摔的。

”谁也不曾想到,他的心里还装着那么重的事情。

善良的同学老师也不便深问。

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与同学嬉笑打闹,打乒乓,互相帮助,唱周杰伦的歌曲,上课学习。

在同学们眼中,他与正常人一样,永远是那么快乐向上,活泼开朗。

“他从不说自己的过去,只谈未来,从不示人以弱”。

“他和同学们分享着他的快乐,从不把痛苦给同学分担”。

他努力帮助同学解除烦恼,他用自己的体会“人就要会想,勇敢面对,就没有烦恼了。

”这种勇敢面对的精神鼓舞着自己,也开导着同学。

他慢慢行走着,从没有迟到过。

在美丽的校园中,他从来不会感到寂寞。

同学是他的伴侣,知识是他益友。

脚下的路感觉到了他的沉重,校园的花草理解他的心事,天上的白云学会了他的轻松。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一年级期末市统考,他考得了年级第89位的好成绩。

2007年秋,开校的第三天,他请假离校了。

同学们谁也不知道他哪里了,干什么去了。

几天后,班主任老师才在班上公开了实情:

原来他是因骨癌截的肢!

原来他是因前几天感觉肺部不舒服,敏感的他,便独自一人悄悄到县肿瘤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患了肺癌,便叫他到华西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面对年轻的李宏伟,几个权威专家紧急会诊,结果出来了,骨癌转移成肺癌,必须立即实施肺部份切除手术!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全班同学震撼。

“电视里看的故事情节怎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年多来学习生活中他的微笑、乐观、坚强,他追求知识刻苦学习的往事,他模仿周杰伦的歌声,一一被同学们回忆想象,仿佛就在眼前。

李宏伟,这个盐亭万千学子中平凡的青年,这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孩子,突然高大起来了。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

肺切除手术,费用大约在六万元。

躺在华西医院病床上的他,看着母亲无奈的神情,流泪的脸,佝偻的身形,他想放弃了,不能再给父母留下更多的债,不医治了吧。

母亲哭诉,“砸锅卖铁,乞讨过日也要给你做手术”,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短信,给他送去鼓励、安慰。

他不再言语了。

是啊,这么巨大的手术费用,令这个负债累累的母亲显得更加苍白。

祸不单行,上天好像总是在贫困面前逞强。

这个单薄的家庭,怎么能再次承受这样的负担。

他50余岁的父亲逼迫远赴云南打工,没有特长,劳动力也差,文化又低,只能做些帮别人看工地这样的活,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资,还不包生活。

全家人节衣缩食,艰苦度日。

李宏伟更加努力,放假回家也象原来一样帮助家里做家务。

他更加懂得了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除了三餐,从不要求吃什么。

一次,母子俩走在街上,母亲说给他买个苹果吃。

他也拒绝了。

2006年,母亲在劳动中摔倒骨折,又花了一大笔钱,让这无力的家庭雪上加霜。

坚强的母亲把泪水含在眼眶,用她柔弱的身体托起这个沉重的家庭。

三万多元的负债,已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六万元的手术费,又从哪里来!

善良的母亲,只能四处求救。

年轻的李宏伟,他能做什么?

放弃学业,放弃理想,等待生命的终点,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不,选择抗争,选择学校,选择知识。

母亲回家筹措手术费用。

临行前,他向母亲说:

“妈,叫同学们不要把书给我搬出去,等我手术完后,还要回去跟他们读书。

”2007年9月15日,因无手术费,他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班级,回到了同学中间。

他一心想的就是怎样进步,追求知识,充实生命,考上大学,彻底改变家庭现状,实现自己的心愿。

这样的家庭,哪个不同情。

这样的青年,哪个不喜欢。

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盐亭中学党总支、行政、工会、团委会、学生会立即号召全校师生为他捐款,向他学习。

盐中的同学们,与他认识的,与他不认识的,都自觉向他学习,为他捐款。

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两百元,积少成多,凝聚大家对他的钦佩和敬意。

他初中的校长表示要再次号召全校学生为他捐款。

李宏伟,这个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的生命闪烁着伟大的光环,他的生活洋溢着灿烂的热情。

他是故乡小河的流水,唱着生命的赞歌,把苦痛压在心底,把快乐传给别人;

他是故乡巍峨的群山,注释着生命的尊严,把病魔踩在脚下,用知识充实生命;

他是故乡自由的小鸟,展翅高翔,心灵是天空,理想是翅膀。

他的事迹正感染着每一个老师和同学,感染着知道他、了解他的每一个人。

医治情况,手术费筹措的情况,牵动着同学的心,牵动着老师的心,引发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个家庭,来帮助延续这个年青的生命。

全校师生捐款达到6万多元。

社会人士和各单位及上级组织也纷纷加入到捐款行列,共计捐款11万余元。

李宏伟的事迹和盐亭中学的学习活动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晚报教育周刊》、《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盐亭电视台以及很多网络都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关注。

盐亭县委书记胡安虎亲笔为李宏伟题词,盐亭县人民政府县长丁香为李宏伟写信。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为盐亭中学关于向李宏伟学习活动作了批示。

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发文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向李宏伟同学学习。

10月11日,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张彤、共青团绵阳市委书记马辉、共青团盐亭县委书记邱勇以及我校团委书记带着团中央第一书记胡春华的问侯,到华西医院看望了李宏伟。

10月15日,李宏伟回到久别的校园继续学习。

11月20日,李宏伟到华西医院进行例行检查,肺部结伽继续扩散,医院决定进行肺部分手术切除。

12月1日,学校专人到华西医院为李宏伟交纳了手术费用。

12月3日,学校副校长宋德先、马奉尤及班主任李宗明在医院守候等待手术情况,手术进行了3小时,等到医生宣布手术成功后才回校。

12月11日,学校领导一行将李宏伟接回盐亭。

在路过绵阳,接受了绵阳电视台《今晚播报》栏目专访。

在采访中,记者感慨到:

李宏伟这件事在今年我的采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振憾和鼓舞。

12月14日,盐亭中学校长陈于林、副校长宋德先带着鲜花看望和慰问了李宏伟。

对李宏伟手术后开情况进行了询问,并表示:

盐亭中学将至始至终关心他的病情,关心他的成长。

2007年秋,李宏参加绵阳市期末统一考试获得了B优的好成绩。

李宏伟同学,以超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忍受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与病魔斗争,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

他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认识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他是当代青年学生的优秀代表,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他的事迹将在对我们每一个认识了解他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徐英个人事迹材料

徐英,现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她乐观、开朗、自信、品学兼优,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经历了生活波折和人生百态的坚强的女孩。

1987年6月19日,徐英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花碑村二组的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拮据,但还算平静。

4岁时,母亲和祖父相继因病去世,家中也因此债台高筑。

为了减轻负担,也为了给刚出生不久的妹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全家含泪把妹妹抱给别人抚养。

此后,父亲外出务工,徐英和祖母在家相依为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徐英也一样,很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

面对年迈的奶奶和繁重的农活,才几岁的她总是在放学后飞奔回家,扯草、喂牲畜、抬水、做饭、洗衣等,用瘦弱的双肩扛着家庭的重担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学校里,徐英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从小学到初中,她曾多次面临辍学的危机,能在宽敞的教室里上学一直都是她的愿望。

每一次捧着书,她总是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像张海迪一样,不为生活所打败,要坚强,要自强不息。

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在求学路上艰难跋涉。

2006年9月,揣着亲戚东拼西凑的两千多元钱,徐英来到了绵阳师范学院,上缴了两千多元的书学费,身上就只剩几十元钱,这让她感到无助和凄凉。

为了完了学业,她没有放弃,而是很快想到了要如何维持生计。

她先是去食堂应聘保洁工,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来又做了很多工作,如手机促销员、牛奶促销员、“小蜜蜂”、宣传单发放者、家庭教师、兼职教师等。

06年11月,徐英又成功应聘为南山中学高中政治辅导书的副主编,此后相继出版了辅导书数本,分别是由四川知博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优化学与练》和由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发行、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导学大课堂》。

就这样,在其他的同学伸手向父母要钱时,徐英不仅自己解决了生活费和学费,还向家里寄生活费。

在学习上,徐英也从来没敢放松过,公交车上、路灯下、图书馆,到处留下了她学习的身影。

也正是这样,大一全学年和大二上学年的学业排名,她都位居全班第一名。

2007年11月,徐英还被评为了绵阳师范学院2006-2007学年度“三好学生”。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2007年8月,徐英的父亲出了一场意外车祸事故,造成了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高额的医药费用给摇摇欲坠的家沉重的一击。

更令人不幸的是,2008年2月1日,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徐英的父亲不小心摔倒,左腿再一次粉碎性骨折。

当时正在绵阳利用假期打工的徐英接到消息,急忙赶回仁寿县骨科医院,虚弱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眼泪大颗大颗地往外涌,“娃儿,苦命啊!

爸爸对不起你……”

“爸爸,别这样说,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没生命危险就好。

这年我们还是好好地过……”安慰好父亲,徐英走出病房,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哭了,“爸爸,女儿很早就没了妈妈,女儿不能再没有您啊……”在那段时间里,徐英家里医院两头跑,送水送饭、端屎端尿,空下来就陪在父亲床边看书,令医院的病友及亲属感动不已。

现在,新学期开始了,生活的困苦没有压倒徐英,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的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