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35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因为无论再好的品种,由于年份和雄蜂的“遗传”不确定因素会逐渐出现差异(好与坏)。

我亲眼见到许多定地养蜂人恒久不变地“代代相传”。

近亲繁殖可以说对动物是致命的,必然导致质量衰退,群势萎缩。

如此说来,是不是所有人都去买“良种”改变当前不如意的群势?

大可不必。

如果条件允许固然好,没有条件也可以另辟蹊径。

你可以私下在论坛上交些朋友,或者主动拜访一下周边蜂友和迁徙外来追花季的蜂农以交换蜂种的形式改变自己“近亲”的缺陷。

即便你的蜂种还不算优秀,只要得到了“杂交”,相对说,群势会明显有所改观。

1年2换是必须的:

新王就象人一样,年轻与老迈的活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地球人都知道新王产卵爆发力强,抗病能力强,年轻母体的强健直接影响到整体工蜂的质量。

蜂群一只优秀年轻蜂王加入,各种优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蜂儿岂有不旺?

3年换新是必须的:

再好的品种也会随着时间以及“雄蜂”的不确定基因而异化,如正常繁殖3年引入的品种已到第6代了。

如有条件的话,这时候就要“废旧立新”再次引入(交换)你认为优良的品种。

如条件不允许,就求其次:

处王交配要避开自己的蜂场3公里以外(防止近亲再次重复繁殖)。

用天然王是必须的:

引入新品种后,除了首次需要大量新王实行移虫育王外,以后尽可能不要使用“人工王”。

“人工王”与“天然王”完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挡次。

“人工王”多数虎头蛇尾——没后劲,通常3个月后便“拉稀”。

而“天然王”3个月后却如日中天,越产越猛。

除此,在抗病和采集能力上“天然王”比“人工王”要强许多倍。

蜂王大小的优劣:

相对说个头大的要好些。

将一只强大的年轻蜂王不用任何方法直接介入蜂群中,不见得会围王。

因为强盛的蜂王素倾刻会满箱四溢,立即会将工蜂群迷惑而俘虐。

工蜂们仿佛虔诚的基督徒觉到了上帝的幸临,于是颤颤兢兢就象非洲雌狮群诚服于威风凛凛的雄狮一样。

围王的起因是由1只或2只工蜂发起的(紧追不舍对蜂王啮咬),这时候强壮的年轻蜂王只要给予搞事者致命一蛰或一咬,便会起到“杀一警百”的作用。

小个头蜂王无论是身形的威慑,还是蜂王素的散发,抑或是杀戳敌害的能力远不如大个蜂王。

另外大个头蜂王交配成功率以及产卵的持恒性远远胜过小个头蜂王。

但世事无绝对,大个头蜂王也有劣质的,同样小个头蜂王也有十分卓越的,但优胜的几率,大个头蜂王要占多数。

蜂王季节的天赋:

春王差,夏王次,秋王优,冬王佳。

蜂王形态的识别:

①极品蜂王:

(头大、胸宽、粗长、尾尖);

②劣质蜂王:

(头小、胸窄、粗短、尾钝〈象雄蜂尾一样〉)。

二、蜂箱

不知何年何月,有人使用了7框蜂箱,此后便遍地开花7框箱满天下。

后来有人觉得7框箱不便操作,便使用了10框意标箱,接着10框便在养蜂界盛行起来。

国人总是喜欢步人后尘,不善创新。

其实7框箱是早期那些以养蜂为业的蜂农特地为异地迁徙而制造的,意在便于搬动。

因为如此,也就不强求大群势了。

后来有了业余养蜂者和蜜蜂发烧友,便有样学样,慎重地用起了7框箱。

生怕蜂箱大了对爱蜂不利。

有人甚至养了半辈子蜂,还沿袭旧法,固执己见,总误认为中蜂只能在7框箱里才养得好。

其实中蜂(包括南方的品种),完全能养出8框以上的群势。

问题的关键,我们养蜂人自己用一个误会的“囚笼”将中蜂的天性拘束了。

如果你是定地养蜂,为何不能用大一些的蜂箱呢?

即便你不想发展到8脾10脾,但小蜂箱操作起来(检查、调脾和抖蜂)实在不便。

经验老到的超版“与蜂为伍”特别在版面呼吁:

“养蜂要用大蜂箱……”我们可以放开思维想想:

“为何‘明巢’的群势总是那么强大?

”而我们养在蜂箱里的蜂3脾就闹“分蜂”呢?

鄙人养了十几箱蜂,所有的群势都保持在8-10脾间。

从未见过7脾闹分蜂的(即使是2-4月份分蜂热期间也一样)。

原因是:

鄙人用的是特制的15脾大蜂箱。

即便是再好的蜂王(10脾不分蜂的),介入“小蜂箱”蜂群里,4-5脾同样会出起分蜂热。

原因何在,已不言而喻。

要知道,蜜蜂不是石子做的,它只是一种对生存环境极至敏感的肉身动物。

我们权且把蜜蜂当作人类吧,如果将100人关在一间100平米的房子里,四面密不透风,空气浑浊,令人窒息……那么这些人会不会想到要改变眼前糟糕的环境,尽快将一部分人分出去?

又如果将100人关在1000平米的大房子里,宽敞、舒适……那么这些人所想的就不是要将人分出去,而是想再多聚一些人来强大队伍,建守家园。

有关蜜蜂群势的大少,许多人总把目光片面地锁定在蜂王品种上,而忽略了蜂箱(适应强群的必然条件)。

诚然蜂王品种固然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种,蜂箱再大2脾便会分起蜂来。

所以两者必不可缺,相辅相成才是。

除此,另外一个问题必须得引起我们重视:

即便有了大蜂箱,而蜂箱上的附件也是必须的:

⒈附盖;

⒉箱体前后气窗。

三、技术

再好的硬件设施(好王、大蜂箱),没有一定的养蜂技术也枉然。

我曾经在本论坛见一蜂友发主贴:

“养蜂不需要技术,傻子也能养好蜂”。

对这样的“高见”我只能笑笑。

养蜂老手都知道,养蜂时间越长,越感到知识缺乏。

待到蜂垮下来,真的是“劳民伤财”而血本无归。

鄙人养蜂7年,在行业中还算是个新手,每失败一次,得一次经验教训。

从多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三年后才逐渐入门。

说到技术,我只略懂皮毛。

但(慎劝那些初学养蜂者)不要太相信蜂书上的理论和执迷他人的指点,蜂书上说的和他人的指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要死板硬套,要结合自身(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慢慢去领悟,才会有所长进。

重要一点,不要把蜂看作蜂,而是把蜂看作人和朋友,从人的角度去思考蜂,以朋友的怜悯心的去对待蜂,这样才会开窍而养出好蜂来。

下面是鄙人几年来一些心得,算不上技术,有些操作方法与传统养蜂法完全离径叛道。

邓爷爷说: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养蜂也一样,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养好蜂就是好方法。

说明的是:

能接受我肤浅观点的就看下去;

不接受的,只好在此为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致歉了!

⒈调脾:

①繁殖期调脾:

任何蜂场都有强、弱群,关键取决于不同蜂王产卵效率。

比如两群5脾的蜂群,强劲的蜂王满是子脾,造成蜂王无事可做,而差劲的蜂王却脾脾拉稀。

在强群蜂量不适合加脾的情况下,要考虑强、弱群调脾(将强劲密实的子脾与差劲的稀疏子脾对调)。

这样可以利用优王强势的“剩余”弥补弱王的不足。

②分蜂热调脾:

抑制分蜂热是强群的基本保障。

每年3-5月底是中蜂分蜂热高发期。

就拿鄙人的蜂来说,虽然王好、箱大能维持到8-10脾,但在分蜂热期间常常8脾的也会冒出几颗王台来。

如何让群势达到更好效果(不被分弱),技巧就是科学地调脾:

⑴割除所有王台;

⑵放宽蜂路。

⑶去掉保温挡板。

⑷大开箱体前后气窗;

⑸摇尽所有蜂蜜(增强蜂群采集劳累)。

⑹将封盖子脾与弱群未封盖子脾对调(迅速可以使弱群强盛,起分蜂热的强群蜂量停滞。

同时,增加了强群哺喂幼仔的巨大辛劳)。

⑺正午打开箱盖,往箱底倒水,同时往脾上方喷水(不必提脾)。

⒉摇蜜:

春暖花开大流蜜期,除有蜂王那脾不摇,其他脾都应当摇尽。

酷夏和寒冬时节摇蜜完全不同,有着重要的操作技巧,除有蜂王脾不摇外,另外还要根据脾数相应地留一些脾不摇,摇后的脾放置间隔同样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弄不好一次摇蜜后蜂便垮了。

详情请见鄙人另文《摇蜜与群势的兴衰》

⒊防病:

蜂病以防为主,治为辅。

蜂群一旦发病,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这对养蜂人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由于南北有别,北方的蜂况鄙人不敢妄说,但南方养蜂一年务必要做两次“预防”,即开春的2月份和仲夏的7月份。

预防药物如下:

烂仔(病菌):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菌必治)、头孢吡肟。

中囊(病毒):

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吗啉胍(moroxydine,ABOB,病毒灵)、阿巴卡韦(abacavir)。

最好防烂仔和防中囊的药物一起拌花粉对蜜蜂进行饲喂,每周一次,二次即可。

由于病菌、毒对药物的适应性很快,上述药物若干年后又会失去灭杀作用。

所以要想爱蜂长年健康,随时要关注灭杀菌、毒的新药。

千万别听信网上某些蜂友复制30几年前的防治药品,什么“土霉素”、“四环素”的,误导误信会让人痛苦不堪。

⒋饲喂:

①乱喂代用饲料:

中蜂一般无需喂饲料,但缺粉少蜜时节,为了繁蜂,又不得不喂。

要喂最好喂纯天然花粉。

实在要喂“代用饲料”,无论是黄豆粉,还是售卖的“营养饲料”,最好用一半“代用饲料”一半“天然花粉”。

如果单纯喂“代用饲料”蜂群必垮。

因为天然花粉中含有蜜蜂身体机能必需的主要10种微量元素、10种主要维生素、18种主要氨基酸。

这些“黄豆粉”和“营养饲料”里是相对欠缺的。

详情见鄙人另文《养蜂十大误区》第七项。

②乱喂白糖水:

白糖水偶尔喂一、二次无妨,如长期喂不但不能繁蜂,反而令群势越喂越衰。

白糖单纯的营养对蜜蜂是十分致命的。

喂白糖水另一个弊病是,被蜜蜂搬回蜂房储存,导致蜂蜜失真成为名符其实的“白糖蜜”(假蜜)。

⒌夏冬:

中蜂每年有二道坎,酷夏与严冬。

如果让其“顺其自然”恐怕很难过这二道坎。

即便过了,也是元气大伤。

作为养蜂人如果了解蜂性,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会化“坎”为“利”。

不但不会损蜂,反会是繁蜂的最佳时节(指南方地区)。

在本文开头我就说了,正常养蜂都是春秋旺,夏冬衰,鄙人却恰恰相反:

春秋平(原样),夏冬旺。

除了强群的因素,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针对性地人为修补季节的缺陷。

酷夏:

⑴做好遮荫措施。

没条件放树下的,蜂箱的遮盖物不可直接放在箱盖上。

最好用木条垫起,让遮阳物与箱盖间有空气流动。

⑵缺粉少蜜时段要适当饲喂。

⑶中蜂是水蜂,随时要保持箱内潮湿。

有条件的话,午后可用蜜瓶装水冻后放隔板外驱温(少量群可行)。

此外,往箱内倒水降温是必须的。

此举其实并不难,20几箱蜂不出半小时便OK,100箱蜂几桶水便搞掂。

往箱内倒水不光是为了保湿降温,另一个重大的作用就是使你的箱内永绝巢虫。

详情见鄙人另文《酷夏繁蜂简单技巧》

严冬:

⑴要保持蜂多于脾。

⑵切勿包裹太严实

⑶及时饲喂是关键 

详情见鄙人另文《严冬繁蜂简单方法》

只要做好上述措施,南方蜂群势必会繁殖迅速。

因为夏、冬时节粉蜜相对缺少,蜜蜂减少了劳苦,寿命成倍延增;

加上新蜂不断出房,爆箱也就不足为奇了。

⒍通风:

不管何时、何地、何季节,都要给箱内做好通气措施。

蜜蜂是肉身动物,不是仙,是动物都免不了需要足够氧气。

我见过不少养蜂人,长年累月盖着覆布。

我每见每问:

为何要盖覆布?

有人回答说:

见别人盖就跟着盖,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

有人说:

师傅教我养蜂时就盖,所以一直都盖着。

也有人说:

盖覆布是为了防止蜜蜂往脾上做巢。

还有人说:

是为了保温……说法杂乱,很难归纳。

至今鄙人也没弄清到底盖覆布有何用?

“防止梁上做巢”一说也许还些道理,而保温……冬天尚可,那夏天还保什么温?

唯一能解释的也许是习惯吧,就象多数养蜂人习惯7脾小蜂箱一样。

因为习惯,所以便成了连自己也弄不清的养蜂定律。

看到覆布,就不免想起大清十大酷刑鼻孔上“贴湿纸”……不久犯人便窒息而死。

蜂箱里长年累月,不分季节盖着覆布,其实等于在给蜜蜂施酷刑……我敢肯定,凡夏天盖着覆布的,基本上很难养成中群(6脾以上),就别说强群了(8脾以上)。

我们可以从“明巢”和“洞穴”蜂群得到启示,这些不受“箱体约制”,“覆布刑具”之苦的蜂群繁殖之强大,家养蜂根本是无法可比的。

“明巢”的通气就不必赘述了,而洞穴空气流畅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你真的怜惜爱蜂,酷夏时节就应该人道地撤走覆布,除此,还要在箱盖内两端钉上横木条,这样箱盖与箱口就搁开了一线缝隙,起到了透气(散发热气)作用。

与此同时开启箱体前后气窗,切勿穿膛风(箱体前后气窗要错位)。

务必记住:

酷夏时节,在做好保湿的前提下,尽量让箱内透气。

箱体前后气窗一般情况下都应该开(根据天热强弱,调节气窗大小)。

但遇到35度以上的极热天气,除巢门口外,其他所有的通气口和前后气窗务必要关严。

因为蜜蜂和幼虫只能适应35度高温,否则便会伤热。

如果在这种极热情况下不关严气窗,蜜蜂委实调控不了内温,外面煸入箱内的风不是降温,而是在加温。

这样越热蜂越煸,越煸室温越高。

如此成蜂和幼蜂经几天酷热便会烘衰。

一句话:

25-35度间气窗开启,25以下35度以上气窗关严。

⒎失王:

中蜂失王是常事。

不要究竞蜂王哪里去了,总之它无缘无故的就没了。

检查王很麻烦(很多新手,甚至一部分老手都如此),尤其是强群,要在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的工蜂中找到蜂王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

简单方法是:

不要查王,提脾看房眼里有没有卵。

有卵无王台说明王存在。

没卵且起王台便失王了(失王24小时工蜂便做‘急造王’)。

如有卵又起王台的话就要认真察看了(非分蜂热期间)。

蜂群一旦失王,繁殖链迅速切断,如让其“自生自灭”,此群必垮(过不多久群势必减一半),这对养蜂人来说是极不愿意的。

要保持群势不垮,十分简单,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持”。

方法是:

①摘除“急造王台”。

②摇尽失王群脾蜜,分散到产卵积极的蜂群(每群一脾),再从各个群抽出3-4日龄子脾和即将封盖的子脾(各参半)调入失王群。

③检查各个强群有无起王台,将有王台脾(切勿抖蜂,用扫去蜂)调入失王群。

④如无王台可调,用切脾育王法育王(可保蜂王质量)。

也可用人工王台育王法,方法是:

⑴将人工王台杯底面去除。

⑵切除1、2龄幼虫巢房四周腊皮,露出幼虫。

⑶将去除杯底面的人工王台杯套在露出的幼虫上,周围用腊固定密封便可。

待失王群新王开产时,调入的仔脾陆续出尽。

这时候要做的,继续与强群对调适量的封盖子脾入群,保证繁殖链衔接不断。

如此一来,失王群不会受丝毫“新王孕育期”影响而兴旺依然。

四、赘语:

上述的只是鄙人的心得,不抄袭,不浮夸,原汁原味,地地道道。

因为知识肤浅,技术粗糙,所以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

再说南北有别,地域有别,很难符合诸位心意。

更难迎合的还是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蜂法。

其实关于养蜂怎么摆弄都有道理,没有谁对谁错之说,但前提是能够摆弄出好蜂来就是硬道理。

别人的方法只可以供之参考,但不可以生搬硬套来改变自己的惯常操作方法。

着重说明的是:

鄙人方法只是个人不成熟的经验,不是专家权威的真理,权当闲聊胡诌,万望各位海涵。

是为了获蜜(当宠物养的另当别论),要蜜就得开摇。

于是摇呀摇,春夏秋冬,蜜机循着养蜂人的渴望旋转不息。

有人将蜂摇旺了,有人将蜂摇没了。

摇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里面的道道是“养蜂技术”上很重要的一环。

1、抖蜂也有技巧:

摇蜜必须要抖蜂。

抖蜂谁都会,但抖出水准来却很难(蜂扫对会抖蜂的人来说是多余的)。

正确的方法是:

首先移开挡板适当距离,双手分别抓住蜜脾两耳。

不要提得太高(高出蜂箱少许即可),太高了容易摔伤蜂,同时惊得蜜蜂四处乱飞。

将脾放低在板档内迅速猛抖几下。

一部分蜂受惊抓住脾面很难抖落。

这时候停顿几秒钟,待抓住脾面的蜂放松防备开始爬动时,再猛抖几下。

一般三个回合就会彻底将蜂抖尽。

个别飞回脾面的蜂用口吹去即可。

2、摇蜜要轻柔均匀:

最好两脾同时摇,才能平衡蜜桶,防止一边失重导致齿轮错位发出瞬间惊顿将幼虫震伤。

开摇时速度要从慢到快,使劲均匀,同时控制好转速,标准是:

蜜机转速极限的5成即可。

这样不会因离心作用将幼蛹甩出,蜜脾被扭曲错裂。

3、有王的脾不要摇:

抖蜂取蜜,将好端端的安静王国扰得混乱不堪。

乱是必然的,就让它乱好了,只要领导(蜂王)不乱就行。

摇蜜前找出领导(蜂王)的所在脾,放到箱里边(有“王”面朝箱壁),然后才进行选脾、抖蜂的摇蜜操作。

如此一来,被骚扰后的蜂群乱一会就会被镇定自若的领导(蜂王)影响恢复平静。

如果把蜂王所在脾进行抖蜂摇蜜的话,被抖落在箱底的蜂王就会胡钻乱窜,势必引导蜂群乱上加乱。

甚至会出现围王、“应激反应”一系列严重后果。

即便所述现象没有发生,但受惊过度的蜂王必然会停产一段时日,直接影响群势发展。

倘若抖脾时将蜂王摔伤或惊飞,更得不偿失。

4、仔脾面大的脾不要摇:

仔脾面大,上面的蜜分区自然很少很少,与其取走那一点点蜜,倒不如留下来。

好处有三:

一、节省自身劳动,二、保护仔脾,三、方面工蜂汲取哺喂本脾幼仔。

工蜂对幼仔的哺喂是十分频繁的,一小时达10次以上。

如果取了幼蛹密集的脾蜜,工蜜就要跑远一段路从其他脾上搬来蜂蜜哺喂幼蛹,致使工蜂劳动强度加大,弄得疲惫不堪,就很难保证幼蛹的食粮丰足和供给及时,如此育出的工蜂体质大打折扣。

5、酷热和太冷时不要摇:

这两种天气时摇蜜,温差会直接给成蜂和幼仔造成伤害。

这还是其次,严重的是脾无储蜜的物理反应才是致命的。

要知道,脾上封盖蜜不光是蜜蜂的储粮,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持箱内温度稳定的“衡温器”。

脾上被封了盖的粘稠浓蜜,能吸纳和储存被蜜蜂调节好的了适温,可以避免开箱或巢口突入的冷、热气流伤害巢内幼蛹,并能迅速恢复箱内常温。

如果在酷冷和酷热天将蜜摇了,就等于毁掉了箱内分布均匀的天然“衡温器”,至使蜂群遇冷便冷,逢热便热完全失去保护的惨状。

如此,群势必然衰败。

6、不要将所有蜜脾摇尽:

相当一部分蜂人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

凡采取这样摇蜜的,通常是蜜蜂群势少,蜂易病,蜜质差。

此举造成的危害有如下几种:

①箱内“衡温器”丧失(见上述5)。

无论任何季节于蜂群繁殖不利。

②蜂王停产。

因为工蜂无粮可食,饥饿的工蜂不再哺喂蜂王导致停产,繁殖链被破坏,蜂群青黄不接,至使群势逐渐衰败。

③幼虫被残害。

因为巢房蜂蜜点滴无存,工蜂挨饿,拿什么哺喂幼蛹?

(正常每小时喂10次以上)。

得不到及时哺喂的幼蛹倍受煎熬,好不容易待到第二天有蜜水采回,饥饿的工蜂饱餐一顿后,再去急喂气息奄奄的幼蛹。

未经酿酵的稀“蜜”水营养欠缺,害菌滋生。

导致工蜂体质迅速下降,不得寿数。

幼蛹被喂食后营养严重不良,难正常孵出。

即便有幸存活或出房,也难免一部分残疾(爬蜂或缺翅)……所以对蜜蜂索取不要太苛刻,不要太贪,贪多失去就更多。

7、正确(留、取)蜜脾技巧:

当箱内蜜脾封盖后,对箱内蜜脾的留、取最佳方法是:

2脾取1脾;

3脾取2脾;

4-5脾取3脾;

6脾取4脾;

7-8脾取5脾;

9脾取6脾;

10脾取7脾;

11脾取8脾。

过段时日,待空脾满蜜封盖后,再交替对留下的老蜜脾进行摇取。

8、实、空脾放置方法:

被摇取的空脾放置也很重要,方法是:

2脾的空脾放里面(靠箱壁);

3脾的空脾放中间;

4-5脾的空、实脾相隔放置;

6脾的2空脾放置两边第2位置;

7-8脾的空、实脾相隔放置;

9脾的两边和中间各放1实脾;

10脾和11脾的方法与9脾相同。

打破传统,实行创新。

只有科学地掌握“摇蜜”系列技巧,才能在意外和常态下确保箱内繁殖的适温;

蜜蜂的食粮充沛,促使工蜂采集积极,优质蜂蜜收成倍增,劳动力次性减少,群势迅速繁兴……

、喜欢贪脾:

新手常犯的毛病甚至在一部分老手身上也出现,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

脾面蜂数稀零,是群势发展的大忌。

1、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

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夭折)。

2、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面及各个领域,过高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仔)。

3、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伤冷,极易引发疾病(烂仔和中囊)。

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二、喜欢贪群:

对某些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

似乎群越多以示他“事业”越宏大。

群多而脾少,就象一位实力不足而爱充门面的商人,公司表面装饰似模似样,而内在却让人不敢恭维。

群多而脾少的害处是:

1、增加蜂人劳动强度。

2、不利蜂群保温和降温。

3、群势发展迟缓。

4、影响经济收入。

5、容易诱发疾病。

三、蜂病乱施药:

好的养蜂高手,一年四季甚少发生蜂病的。

一旦发病,会针对性地施药,很快会得到抑制。

纵观论坛以及周遭蜂友,相当一部分养蜂技术不错,但在蜂病防治上仍然是个盲区。

即是见病滥施药,不分病理和病因,不懂药理和药性。

常常把“烂仔”(细菌病)和“中囊”(病毒病)混淆不清。

更好笑的是,常见有些蜂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