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络腧穴总论.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880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7.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6-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6-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6-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6-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经络腧穴总论.ppt

《6-经络腧穴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经络腧穴总论.ppt(1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经络腧穴总论.ppt

经络与腧穴中医文化中医文化经络穴位经络穴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第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中医经络中医经络实践积累,反复总结出来的传统医学科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公元前公元前100万年,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利用火烤、砭万年,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利用火烤、砭石按压身体某部位来减轻病痛。

久而久之,按压部位被石按压身体某部位来减轻病痛。

久而久之,按压部位被固定下来,形成固定下来,形成“穴位穴位”的初步认识。

的初步认识。

如:

如:

商阳穴、失眠穴商阳穴、失眠穴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最早关于经络的记载最早关于经络的记载公元前公元前207年年公元公元8年,年,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问世,它问世,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其用超过六成的篇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其用超过六成的篇幅论述经络。

论述经络。

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傅尔傅尔发现,活人皮肤上有一些“点”电阻比周围区域低很多,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结果与中国古代经络高度一致,震惊了世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现场观看了针灸治病,对此奇针惊叹不已,随后针灸开始正式进入美国,紧跟着西方各国也开始研究针灸了。

2002年,一项研究运用经络治病的国家级合作计划,首次由中美两国共同推出。

这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大规模开展经络研究的标志性事件。

2008年,法国与中国达成协议,双方将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中国传统经络理论,寻求艾滋病、癌症等顽疾的治愈良方。

韩济生院士小儿脑瘫、儿童多动症、自闭症、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脱瘾、肩周炎、颅脑损伤头痛、颈肩臂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背部痛、落枕、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及疱疹后神经痛、残肢痛、幻肢痛、肿瘤痛及并发症、便秘、尿潴留、尿失禁、呃逆等曾经有人预言:

曾经有人预言:

21世纪是经络的世纪。

世纪是经络的世纪。

经络的重要性经络的重要性“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摘自摘自摘自摘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论经络的含义经络的含义l运行全身气血运行全身气血l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l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l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的含义经络路径之意纵行主干循行于人体深部网络之意纵横交错分支循行于人体较浅的部位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脉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五别络浮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孙络孙络连属连属部分部分络脉络脉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十二经别十二经别经络系统经络的基本生理功能一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二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三感应传到信息,调节机能平衡命名原则1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联系于胸部,内属肺、心包、心;足三阴经联系于腹部,内属脾、肝、肾;手三阳经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内属于胃、胆、膀胱十二经脉经脉经脉表里表里四肢四肢分布次序分布次序内侧(里)内侧(里)外侧(表)外侧(表)手手前前太阴经(肺)太阴经(肺)阳明经(大肠)阳明经(大肠)中中厥阴经(心包)厥阴经(心包)少阳经(三焦)少阳经(三焦)后后少阴经(心)少阴经(心)太阳经(小肠)太阳经(小肠)足足前前太阴经(脾)太阴经(脾)阳明经(胃)阳明经(胃)中中厥阴经(肝)厥阴经(肝)少阳经(胆)少阳经(胆)后后少阴经(肾)少阴经(肾)太阳经(膀胱)太阳经(膀胱)头足胸腹手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阴足三阳十二经脉的走向及交接交接规律交接规律: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部交接同名的手、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内络属脏腑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称之为“属”十二经脉各与其相表里的脏腑相联系,称之为“络”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表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里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内络属脏腑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属肺络大肠属大肠络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属心包络三焦属三焦络心包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属心络小肠属小肠络心内络属脏腑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属脾络胃属胃络脾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属肝络胆属胆络肝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属肾络膀胱属膀胱络肾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食指端食指端足大趾足大趾目外眦目外眦目内眦目内眦足小趾端足小趾端无名指端无名指端足大趾端足大趾端小指端小指端鼻孔旁鼻孔旁心中心中胸中胸中肺中肺中灵枢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生会篇: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督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龈交穴)。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督,有总督、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任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

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

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

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冲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贯串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总领诸经气血值要冲。

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

有“血海”之称。

带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

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

(2)主司妇女的带下。

阴、阳跷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阴、阳维脉1.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

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阴阳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或阴经的作用,对气血盛衰有调节溢蓄作用,不参与环流其他经络命名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督脉统率、总督全身阳经脉气任脉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冲脉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一身要冲带脉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阴阳跷脉起于足跟,与“跷健”有关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阴经经别、别络十二经别从某经别出,就称某经经别十五别络从经脉别出处的络穴来命名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别络任、督二脉别络脾之大络手足三阴三阳经走向交接示意图头头胸胸手手足足腹腹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阴经足足三三阳阳经经灵枢灵枢逆顺肥瘦篇逆顺肥瘦篇: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部衔接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面部衔接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别络、经筋、皮部别络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皮部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第二节腧穴腧穴的含义腧穴的含义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施术的部位。

腧:

腧:

转输、输注意思,即输注气血。

穴穴:

孔隙之意。

腧穴腧穴分类:

分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外奇穴阿是穴阿是穴十四经穴:

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

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位置和有较为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

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部位的腧穴。

腧穴腧穴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1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2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3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1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1.1.固定标志固定标志各部位由骨结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各部位由骨结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指(趾)甲、乳头、脐等。

五官、轮廓、指(趾)甲、乳头、脐等。

如:

如:

第七颈椎下位大椎穴第七颈椎下位大椎穴鼻尖为素髎穴;鼻尖为素髎穴;两眉间为印堂穴;两眉间为印堂穴;两乳头间为膻中穴;两乳头间为膻中穴;尾肛为长强穴;尾肛为长强穴;解剖固定标志取穴法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取穴鼻尖取素髎穴解剖固定标志取穴法两乳中间取膻中解剖固定标志取穴法低头显示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2.活动标志活动标志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空隙、凹陷。

现的空隙、凹陷。

如: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如: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听宫;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穴;凹陷处取颊车穴;拇指翘起,拇长伸肌与拇短伸肌之间凹陷为拇指翘起,拇长伸肌与拇短伸肌之间凹陷为阳溪穴阳溪穴解剖活动标志取穴法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上臂外展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髎解剖活动标志取穴法屈肘,于横纹头外取曲池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2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标志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为一定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如:

印堂到前发际线为如:

印堂到前发际线为33寸;两乳头间为寸;两乳头间为88寸;寸;前臂为前臂为1212寸寸骨度分寸定位法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3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腧穴的定位4)简便取穴法立正姿势,两手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尽端到达处为列缺垂肩屈肘,肘端处取章门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为百会简便取穴法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食指端所指处为列缺简便取穴法半握拳,中指指端所指处取劳宫手太阴肺经循行55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