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69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档格式.docx

坚持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坚持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旅游大产业;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和22%,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8%以上,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到2020年末,全市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天水成为西部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主要任务

(四)提升产品质量,打响旅游品牌。

抢抓国家和省上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品牌的机遇,深入实施旅游“11411”工程(即:

做强一个精品景区、打造一个圣地、重点培育四条旅游线、积极培育一条成长型旅游线、形成一个旅游圈),做大做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使其成为年接待游客过200万人次、门票收入上亿元的精品景区;

倾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扩大伏羲庙、卦台山景区规模,实施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景区开发建设项目,使其分别成为年接待游客过100万人次、门票收入上1000万元的重点景区;

重点培育西安-天水-兰州-敦煌“丝绸之路”旅游线,炎帝陵-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寻根祭祖旅游线,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石窟艺术走廊旅游线,桃花沟-放马滩-植物园-街子温泉-清水温泉-云凤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线4条精品线路;

积极培育街亭-姜维墓-木门道-天水关-祁山堡三国历史文化遗迹成长型旅游线路;

形成天水-陇南-九寨沟-甘南-临夏-兰州-平凉-天水旅游圈,把天水建成“丝绸之路”国家精品旅游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甘肃东翼连接陕甘川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全力推进麦积山石窟和水帘洞拉稍寺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把麦积山景区建成全省旅游示范区,把秦州区、秦安县和武山县建成全省旅游示范县,把陇城镇、麦积镇、洛门镇、滩歌镇、大像山镇和五营乡邵店村、兴国镇邢泉村建成新兴旅游名镇名村。

(五)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效益。

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构建、跨区域谋划的思路,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效益。

积极开展麦积山景区扩面规划工作(由现在的215平方公里扩大到450平方公里),实施好麦积山景区世行贷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配套完善景区环道(元店-街子温泉-石门-仙人崖-麦积山、麦积山-曲溪-花庙-石门-虹门子)、停车场、游览车、游步道、映月湖、石门索道、温泉度假村、自驾游营地等服务设施和体验性项目,开发冬季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景区容量,建成集田园生活体验、美食、游览、洗娱、度假于一体的四季旅游目的地;

围绕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积极实施好中华始祖文化园和城区北山生态环境治理开发项目,扩大伏羲庙景区规模,推进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三景区开发建设;

围绕实施水帘洞、拉稍寺文物保护项目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拓宽景区-鲁班山-温泉公路,使景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

做好大像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建设好大像山水上公园和仿古一条街项目。

加快南郭寺隋塔地宫开发保护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实施。

加大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生态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实施沿线森林公园度假村、高尔夫球场、休闲会所、洗浴中心、专业旅游村、漂流、攀岩、无线电定测向、培训基地等生态休闲项目,丰富夜间旅游产品,建成关中西部、秦岭北坡一流的“生态旅游景观长廊”和“休闲度假胜地”。

加快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4A级以上景区内度假村、麦积山景区温泉浴庄、伏羲城四期、清水温泉生态游乐园、清水轩辕文化产业园、张家川民族风情园、天水汉唐艺术苑、天水雕漆博物馆、自驾游营地和景区周边旅游专业村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度。

到“十二五”末,全市实施旅游项目90个以上,总投资160亿元,星级酒店总数达到50家以上,其中五星级3-5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25家、二星级15家,星级宾馆床位接近1万张,非星级宾馆达到200家,拥有床位1.5万张;

A级景区总数达到40个以上,其中5A级景区1个、4A景级区10个、3A级景区10个、2A级景区19个;

旅行社总数达到40家,导游讲解员1000余人。

(六)健全交通网络,确保旅行畅通。

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切实抓好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启动天水机场迁建,完善现有机场通航设施,在提高西安=天水航班执行率和上座率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航空公司合作,逐步开通天水至成都、重庆、上海、天津、广州、敦煌等国内热点旅游城市航线,促进天水旅游航空市场健康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天水火车站停靠、始发旅游专列,方便游客出入。

全力配合实施好天平铁路、宝兰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天平高速公路及天水连接成(县)武(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打破我省东部入川公路的瓶颈。

在旅游旺季开通西安-天水、天水-敦煌旅游专列和旅游包机。

规划建设4A级以上景区(点)与高速公路连接的高等级公路,3A级以上景区环道和游客步道,县区间旅游景点的交通环道,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和景区内连接各景点的环保车。

到“十二五”末,高档旅游客车拥有量达到400台,旅游公交专线车拥有量达到200台,景区环保车达到100台。

(七)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公共服务。

加大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完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城际公路的旅游引导标识,全面提升天水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桃花沟、石门、街子、麦积、西十里、大像山、洛门收费站游客服务中心和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站、秦安站游客服务中心及迁建的天水机场游客服务中心,3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游客服务中心,长途汽车站设立天水旅游咨询处(站),在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旅游定点商品购物中心设立旅游信息网站和电子触摸屏。

完善天水旅游网,丰富英文版内容,链接市级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快旅游厕所建设,每年完成20座旅游厕所改建任务,2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旅游线路沿线服务区的厕所达到旅游星级标准,涉及旅游的各类经营场所的厕所对游客免费开放。

加强景区供电、邮政服务,消除通讯盲点,扩大金融刷卡业务。

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类旅游厕所达到180座,大型旅游广告牌30处,企业旅游网站80个以上。

(八)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产业融合。

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石窟艺术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五大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积极探索五大文化与旅游业“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结合的有效方式,不断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和综合效益。

市内各文艺演出机构、场所和大专院校要充分发挥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优势,在《伏羲颂》、《麦积悲歌》、《麦积山的呼唤》、《秦州大宅门》等剧目和影视作品宣传交流的基础上,以市场运作方式引进合作伙伴,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旅游歌舞剧目。

4A级以上旅游景区所在县区要建设演艺中心场所,积极编排体现文化特色的综艺节目,提供常态演出。

三星级以上酒店、大型休闲娱乐场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活动。

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工业、农业、林业、商贸、地质、宗教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积极培育国家无线电定测向、攀岩及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品牌,重点开发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开电工等工业产业园观光旅游,着力开发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航天育种基地、天水果树研究所苹果研究基地、秦州麦积两区“一城两园”(中国天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天水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天水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等农业观光旅游,加快发展小陇山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旅游。

(九)依托伏羲文化旅游节,积极培育节庆旅游品牌。

不断探索和创新节会举办模式,策划各类旅游节庆活动,重点举办好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清水轩辕文化、张家川花儿、秦安蜜桃、麦积花牛苹果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具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集聚人气,拉动市场,提升天水旅游影响力。

(十)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富民工程。

把发展乡村游与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实施旅游富民工程。

以景区、林区、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一城两园”和郊区周边为主要区域,以东岔镇、党川镇、麦积镇、甘泉镇、马跑泉镇、花牛镇、玉泉镇、皂郊镇、娘娘坝镇、太京镇、大像山镇、磐安镇、洛门镇、滩歌镇、陇城镇、红堡镇、马鹿镇等为重点乡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旅游村和农家乐,满足短途、小长假和郊游市场需求。

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专业旅游村和农家乐餐具统一配送、卧具集中漂洗、给排水一次到位、电视通讯全覆盖,建设水冲式厕所、洗浴间,配备消毒柜,确保专业旅游村、农家乐菜品卫生安全,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

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农林水电交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要向专业旅游村和农家乐倾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促进专业旅游村和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

充分利用“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

实施“旅游创业援助计划”、“妇女旅游就业援助计划”和“旅游扶贫行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

到“十二五”末,全市专业旅游村达到85个,农家乐达到1680户,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5万人。

(十一)开发旅游商品,延长产业链条。

以市场为导向,以天水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基地和企业为载体,加快便携式、易摆放、特色化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在景区实行旅游商品连锁经营,不断提高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

重点扶持飞天雕漆、汉唐陶艺、麦积挂毯、麦积珠绣、大漠鞋业、鸳鸯玉器、清水庞公石、玄极治疗仪等特色旅游商品生产经营,启动建设天水雕漆博物馆、汉唐陶艺苑。

充分发挥旅游商品企业协会功能,评定一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定点企业,对达标的旅游商品中心和休闲场所可评定为A级景区,促进全市旅游商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之间的产业协作,努力提高旅游商品的综合效益。

组织开展天水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设立天水旅游商品奖,鼓励旅游商品企业研发新产品,对有批量、销路好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有突出贡献的旅游商品研发人才给予奖励,把重点旅游商品企业的人才定向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给予支持。

同时,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天水名小吃、地方菜品,开展餐饮美食大赛,不断丰富“伏羲”菜品内容,提高市场竞争力。

(十二)加强宣传推介,拓宽客源市场。

突出“羲皇故里·

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陇上江南·

麦积山5A景区”主体旅游形象,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大力开展国内外宣传促销活动,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

积极推进“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营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体系。

充分利用外宣、外事、商务、侨务、文化、出版等对外宣传渠道,积极开拓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区域及港澳台、日韩地区等国外旅游市场。

在境内外主流媒体、机场、车站、动车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宾馆饭店投放旅游广告和旅游宣传资料,扩大旅游宣传覆盖面。

加强电信、联通、移动旅游短信和温馨提示服务,在天水电视台设立文化·

旅游频道,在报刊、网络设立旅游专栏,宣传天水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重点客源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新疆旅游联络处的作用,积极招徕客源。

协助办好“敦煌行·

国际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与银行业合作发行旅游信用卡和旅游消费信贷,与邮政部门联合推出旅游门票明信片,进一步提高天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十三)推进区域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围绕将天(水)平(凉)建成甘肃东翼连接周边省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加强和平凉、庆阳、陇南、定西等兄弟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加强连接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积极开展“关中人最亲近的西花园”、“避暑胜地纳凉天堂-天水”、“走进仙人崖·

亲近大自然”、“自驾车·

3小时到麦积山”等系列主题推介活动,加快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和陇海兰新经济带沿线城市合作体、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发展联盟、四省十六方区域旅游协作体、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北)协作体的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内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和整体营销,建立高层旅游协商、信息沟通及危机处置协调机制,联合举办旅游合作论坛、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活动,促进区域间旅游协调发展。

(十四)加强培训教育,开发人力资源。

组织、人社、教育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要充分发挥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按照市场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旅游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和酒店服务等各类人才。

加强与西安旅游院校的委培合作,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力争3年内对旅游初、中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形成岗位培训、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坚持开展旅游行业大练兵活动,深入开展导游大赛和饭店服务人员技能大赛,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培养推出一批名导游、名服务员、名厨师、名企业家,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十五)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信息化服务为途径,低碳环保为目标,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

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升“A”、酒店增“星”、服务创“优”、导游增量、农家乐规模化经营等工作,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服务。

落实各级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发布游客满意度和旅游质量评价报告,引导游客消费、企业经营。

旅游、工商、商务、卫生、安监、公安、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对旅游景区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组建市旅游执法支队和县区大队,做好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和游客投诉受理工作。

建立健全旅游企业退出机制,对游客投诉率高、经营管理不善、破坏资源环境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健全旅行社服务质量、信用等级体系,推进旅行社A级评定工作,建立导游员激励机制,强化导游员管理。

充分发展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提高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

深入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及“青年文明号”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残疾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加强旅游市场统计调查,为社会发布科学、准确的信息。

大力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建成旅游景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到“十二五”末,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四、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成立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指导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承担领导小组安排的任务,做好协调服务和督查落实工作。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县区旅游工作的指导。

同时,要建立健全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

从2011年起,市上把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生产总值占比、旅游发展资金、景区创A、酒店评星、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厕所改造和吸纳就业人数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进行年度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十七)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加强协调指导。

建立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县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三级规划体系,完善星级宾馆、A级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专业旅游村、农家乐、旅游线路、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旅游信息化、百万人次景区发展等专项规划,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区联合编制跨区域旅游合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天水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旅游规划实施方案》,促进旅游发展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紧密衔接,实现旅游与国土、建设、交通、工信、农业、林业、水务、扶贫、人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统计、金融、宗教、文物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的相互协调。

(十八)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2011年-2015年,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级1000万元、两区500万元、五县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旅游宣传推介、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政府奖励和重点旅游商品研发补助等。

市财政局、旅游局具体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建立旅游产业融资和担保体系,鼓励和扶持重点非国有旅游企业(项目)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采取BOT、TOT等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

鼓励中小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组建天水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依托国有旅游企业探索旅游地产开发新路子。

放宽旅游开发准入条件,鼓励引导企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各方通过合资、参股、兼并、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参股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建设。

整合市内旅游企业资源,组建以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旅游商品企业为股份的天水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与周边地区和国内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加强合作,经过3—5年的培育,力争上市融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十九)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管、但求所用”原则,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投资多元、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大胆探索旅游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通过拍卖、投标或协议的方式,将景区(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地转让给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和经营。

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以集中规划、成片开发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点)的经营权。

激发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的活力。

重点抓好以下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麦积山景区要按照省上确定的属地化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大胆探索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在“局”变“委”的基础上,实行事企分开,对管委会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后重新注册,成立麦积山景区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经营业务全部划归该公司。

将景区面积扩大到450平方公里内的行政村、自然村全部归属麦积镇管理,麦积镇行使社会事务管理职责,其产业开发权全部划入景区管委会,形成景区管委会对景区进行规划、土地、项目审批、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合力。

率先在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景区实行通票。

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麦积山景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兼并、收购或重组境内其他景区,促其做大做强。

伏羲庙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尽快打通南北宅子地下通道,实行一票制。

探索完善卦台山经营模式,将卦台山与伏羲庙捆绑开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南郭寺、玉泉观景区要严格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建设,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游览车、游步道、厕所、导识牌等配套服务设施和体验性项目,扩大景区容量,延长游客游玩时间。

大像山景区要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建立景区管委会,妥善处理景区内外保护与开发、新旧建筑和自然与人文的协调问题;

水帘洞拉稍寺景区,在实施文物保护项目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景区面积,把大像山、水帘洞打造成为丝绸之路天水石窟艺术长廊上知名旅游景区。

小陇山林业局要以桃花沟、放马滩、曲溪、植物园、卧牛山等森林公园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组建实体性的旅游开发公司,加大度假村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重点突出、点线结合、功能完善的“陇上江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二十)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对重点旅游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并经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认的项目)给予政策扶持,项目所在地的县区政府在签约之日起6个月内,负责协调解决好项目规划用地手续及拆迁安置等问题,完成相关行政报批手续,在项目启动建设时负责完成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景区、旅游饭店和旅游商品及文化娱乐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